高成瑨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國際局勢復雜激蕩,全球多極化進程加快。今天的中國更接近世界舞臺中心,世界對中國的影響越來越深,中外文化、思想、觀念交織也體現在大學校園與青年學生身上。新時代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與學校管理不適應的矛盾,加上多元價值的影響,導致高校學生工作易發(fā)生管理、網絡、社會、政治等方面突發(fā)事件。當前高職院校生源多樣化導致學生綜合素養(yǎng)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入學后適應能力不足,角色轉變不到位,難以適應大學的教學進度與模式,出現學業(yè)、心理、就業(yè)等各類型突發(fā)問題。校園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易擾亂、打斷正常的教育教學管理秩序,威脅高職院校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輔導員作為最貼近青年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應急管理能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維護高校教學秩序的穩(wěn)定。
能力被認為是一種綜合素質,也被解釋為主觀條件、宏觀因素[1],是一種心理特征[2],也有人認為能力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對能力的評價指標極具個人主觀性,如個人或組織在完成或參與一項或多項任務時,可根據完成的過程與結果判斷能力的高低強弱,但難以單獨進行量化評價。能力被定義為個人或組織能夠持續(xù)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標和任務的手段與思路[3]。應急管理是公共管理學科概念,是對社會突發(fā)的緊急事件建立一系列的預防應對體系,旨在處置、解決、化解緊急事件,以恢復正常的社會公共秩序。故應急管理能力可以認為是應對突發(fā)的緊急事件時,個人或組織在預防、處置、善后環(huán)節(jié)表現出來的管理能力[3]。應急管理能力是輔導員需具備的職業(yè)能力之一,輔導員作為一線學生管理人員,需要面對各類突發(fā)的學生緊急事件,并及時進行處理,所以輔導員的應急管理能力是指為維護學生健康成長、保障校園正常學習生活秩序,輔導員具備的處置學生緊急事件的綜合管理能力。
1.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0 后”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給予了全方位的保護,生活環(huán)境優(yōu)渥。他們跟社會接觸較少,進入大學前較少有獨立生活的經歷,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正處于塑造階段。經歷高考后,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被認為是高考的失敗者,承受了外界和自身的雙重壓力。加之他們的生理與心理不夠穩(wěn)定與成熟,面對成長過程中各種困惑易出現安全性緊急事件。尤其是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采取封閉管理、線上教學等,雖解決了安全問題,但長期如此,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較為壓抑,容易發(fā)生學生緊急事件。保障學生健康成長、有效發(fā)展,為新時代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學生工作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的根本需求。
2.學校安全穩(wěn)定需要。高校承擔著為黨、國家、社會培養(yǎng)和輸送人才的重要任務,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任何突發(fā)緊急事件都會在網絡上快速傳播,形成較大的社會影響,甚至打亂高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管理秩序。校園安全穩(wěn)定關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也是“雙高”院校建設的根本保障,關系到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人才辦學目標的實現,影響社會安定、民族復興與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3.輔導員成長需要。應急管理是《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教育部43 號令)賦予輔導員的基本工作職責,應急管理能力是輔導員基本職業(yè)能力之一。受內外環(huán)境影響,高職院校傳統(tǒng)突發(fā)緊急事件依然存在,新類型的緊急事件不斷出現,對輔導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形成較大挑戰(zhàn)。輔導員要不斷成長,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應對發(fā)生的各種學生緊急事件,保障學生健康成長。輔導員隊伍作為學校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隊伍應急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夠有效提升學校應急管理水平,能夠更好地維護和保障學生安全,輔導員也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
根據突發(fā)緊急事件的處理過程,輔導員的應急管理能力可分為預防能力、應急處置能力與善后反思能力三大類型[4]。
預防能力是指緊急事件發(fā)生前,對學生管理隱患的排查、發(fā)現的能力,能夠提前消解突發(fā)緊急事件在源頭,主要包括觀察診斷、信息處理、引導調控能力等。第一,觀察診斷能力。輔導員要具備較強的觀察診斷能力,能夠發(fā)現學生緊急事件的誘發(fā)因素。對工作范圍內的隱患因素、危險源頭要保持敏銳的觀察,有效捕捉緊急事件的危險信號,及時對誘發(fā)因素進行診斷處理,防患于未然。第二,信息處理能力。輔導員日常工作中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數據,如學生異常、查夜、出勤、獎助、心理健康、思想情況等數據。輔導員要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全方位掌控各種數據,及時發(fā)現學生的異常并介入處理。第三,引導調控能力。自媒體時代信息快速傳播,國際、國內、社會事件可能瞬間引爆輿論,如足球、電競比賽、明星事件等容易引起學生情緒波動,做出過激反應,在校園里形成突發(fā)緊急事件。輔導員要能夠提前預判,調節(jié)、引導學生理性表達自身情緒,防止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
應急處置能力是指突發(fā)緊急事件發(fā)生時,妥善處置處理緊急事件需要的協(xié)調溝通、決策、管控能力,以防止事態(tài)進一步擴大惡化,將影響和損失降到最小。應急處置能力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協(xié)調溝通能力。學生緊急事件涉及學生、學生家長、保衛(wèi)處、學工部、警務人員甚至是媒體等,需要輔導員協(xié)調溝通相關部門、配合聯動,整合意見和資源,獲得支持促進事態(tài)解決。第二,應急決策能力。緊急事件的處理需要輔導員具備相應的決策能力,準確有效地做出最符合事態(tài)的決策,將損失降到最低。如學生運動受傷或是意外服錯藥等情況,輔導員應本著學生健康安全第一的原則,立即進行送醫(yī)或是尋求專業(yè)急救處置,而不是按照程序進行匯報之后等上級指示處理,這樣可能會錯過最佳的處置時間。第三,管控干預能力。學生緊急事件發(fā)生時,輔導員應本著“第一時間到場、第一時間管控、第一時間匯報”的原則進行處置,有效管控現場,干預事態(tài)發(fā)展,穩(wěn)定學生情緒,降低事態(tài)影響,將損失降到最小。
學生緊急事件化解之后,需要對涉事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輔導員要就事件總結反思有效的做法和經驗,提升自我應急危機管理能力的水平。輔導員自身在緊急事件中也可能受到沖擊,恢復階段需要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適,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復雜局面。在此過程中,輔導員應具備以下能力:第一,心理疏導能力。經歷過緊急事件,學生的心理會受到一定影響,輔導員要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平復學生情緒,撫平心理創(chuàng)傷,進行心理重建,為緊急事件的處理做好收尾。第二,總結反思能力。緊急事件的處置與善后、程序的運轉,涉及大量部門、人員以及資源的整合,整個過程有大量值得總結的經驗,需要輔導員事后進行詳細復盤,查找不足,總結有益經驗,提升自己的應急管理能力水平。第三,自我調適能力。在緊急事件處理過程中,輔導員要付出巨大的精力,身體和心理經歷雙重考驗,處理一些重大緊急事件時,輔導員自身會受到巨大的心理沖擊。所以輔導員要有較好的自我調適能力,能夠不斷強化自身心理建設,增強自身心理的抗沖擊能力,以更好地適應輔導員應急管理角色。
一是學生安全意識不夠。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對安全教育不夠重視,不愿意主動接受學習中的安全教育課程、講座、宣傳冊、警示通告等,學習效果不佳,導致緊急情況下安全防范意識比較欠缺,自助自救的能力不足。二是學生法制意識不足。如在疫情管控期間,個別學生不顧管控要求,發(fā)生私自返校、翻越柵欄往返學校等行為,既違反了疫情防控規(guī)定,也給學校帶來極大風險。三是輔導員應急管理意識缺乏,應急管理知識儲備、危機意識均不足。部分輔導員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應急管理的重要性,危機意識淡薄,不能正確地認識學生中一些潛在的安全隱患,對規(guī)定的學生安全工作要求、措施、方案打折扣落實。
首先是缺乏專業(yè)應急管理團隊。突發(fā)緊急事件發(fā)生時,通常由學生處處長牽頭學院副書記、學工主任與輔導員、班主任等人員組成應急小組,處理學生的緊急事件,缺乏專業(yè)的應急管理人員,對緊急事件的把握能力有限,判斷與決策的科學性可能會出現偏差。缺乏相應行政部門人員的參與,尤其根據事件的性質和類型,應急管理小組中應含保衛(wèi)處、醫(yī)務室、宣傳部等人員。其次是應急預案不夠完善。高職院校因缺乏專業(yè)的應急管理領域專家人才,應急預案的制定與本校的實際情況不能做到完全契合,預案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也不夠強。再次是應急管理制度缺位。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專門的應急管理制度,各個部門在應對緊急事件時權責不明、流程不清、保障不力、配合不暢等問題比較突出。最后是應急管理評價機制缺乏。不少高職院校沒有建立應急管理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也沒有相應的獎懲辦法,對預防性應急管理缺乏日常監(jiān)督,難以有效激勵和引導輔導員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一是準備不足。高職院校的應急管理預案因專業(yè)性、實操性等問題不夠契合學校實際,在實際演練過程中準備不足,導致令出多頭、協(xié)調不夠,輔導員與其他協(xié)同人員權責不清、分工不明、環(huán)節(jié)銜接不順,容易造成演練現場混亂,降低演練效果。二是重演輕練。在學生緊急事件應急演練中,重視按照預案或演練腳本開展,演練過程追求完美銜接順暢,對情境的設定偏于理想化,實戰(zhàn)氛圍不夠。甚至為了宣傳的需要,要求參與演練的輔導員配合“演出”,沒有起到演練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修正預案、動態(tài)管理等根本目的,輔導員隊伍也沒有因演練提升自身的應急管理能力。三是重視不足。部分輔導員對應急管理的理論學習、實踐演練重視程度不夠,演練過程中態(tài)度不夠端正、容易走過場,反應力低下、行動不夠迅速,演練之后不能做到細致揣摩、推演總結,難以實現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的預期目標。
應急管理是系統(tǒng)工程,高職院校輔導員要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強化相關理論學習。首先要學習法制安全教育相關方面知識,強化自身法制安全教育意識,能夠利用自身所學對高職學生開展全方位法制安全教育,牢固樹立學生的法制安全意識,減少該類別緊急事件的發(fā)生,降低相應的損失和影響。其次要加強應急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輔導員要學習應急管理法律法規(guī)、標準體系,應急管理的預案內容構成、體系、編制步驟、修訂與更新,以及應急管理的基礎知識、工作原則、保障體系的構成、應急演練的實施等,還要掌握熟悉高等院校應急管理的規(guī)律和特點,緊貼高校實際,參與應急預案的制定與執(zhí)行。最后要學習網絡信息技術,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能力。當前學生緊急事件發(fā)生時,真假難辨的信息以及摻雜的學生不良情緒,經過互聯網快速的發(fā)酵、擴散,進而易產生諸多不良的影響。輔導員要學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弄懂網絡傳播方式與介質,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有效消解不良影響。
缺乏應急管理經驗的前提下,參加緊急事件模擬演練是輔導員能夠快速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模擬演練能夠為輔導員創(chuàng)造仿真環(huán)境,輔導員可以根據自身的思路、認知、處理技巧等,實施學生緊急事件的處置演練,習得經驗和方法。模擬訓練互動性比較強,在訓練中根據緊急事件的動態(tài)發(fā)展,演練與不同的人員、協(xié)調部門之間的人員互動溝通,能夠培養(yǎng)輔導員因事、因人、因時、因地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模擬演練的方法可以是多樣的:一是給輔導員設定特殊場景的任務,分別賦予參與人員不同的角色開展演練;二是心理小游戲,讓輔導員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鍛煉自身問題處理能力、心理抗壓能力;三是復盤演練,對既往的學生緊急事件案例進行復盤演練,通過與其他輔導員的互動,逐步模擬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與影響等,探討新的處理手段與步驟,總結經驗與教訓,形成該類型緊急事件處理流程;四是參加各級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比賽,輔導員職業(yè)能力大賽案例分析會涉及學生就業(yè)、學業(yè)、心理、日常管理等多種類型的緊急事件,通過參加比賽,能夠訓練輔導員日常應急管理思維,學會抓重點、關鍵點,全面細致地解決學生緊急事件。
有效、完善的應急管理保障體系是提升高職院校輔導員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一要完善輔導員應急管理隊伍建設。建立統(tǒng)一的領導小組或掛靠機構,由學工部領導、分管副書記、職能部門以及具備應急管理職業(yè)能力的輔導員構成,如心理輔導員、資助輔導員、就業(yè)輔導員等等,如發(fā)生學生緊急事件,可根據類型快速組建專業(yè)處置隊伍。二要完善學生緊急事件應急管理預案,做到“專案專用”。輔導員應急管理隊伍可有針對性制定專屬預案,如疫情防控、心理問題、群體事件、學業(yè)不良、就業(yè)、情感等等方面的應急處理預案,強化預案的動態(tài)性、針對性、聯動性。三要健全高職院校應急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學生緊急事件預防、處置、善后等方面政策,確立保障機構,為輔導員應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四要建立輔導員應急管理評價激勵機制,將輔導員應急管理納入考核體系,對輔導員應急管理的過程、結果結合具體情況等多元化評價[5],將考核結果應用于評獎評優(yōu)、績效評定、職稱職級晉升等,明確獎勵、懲處的內容、方式與流程,以此激勵輔導員對應急管理的研究與能力提升。
高職院校輔導員應急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從學校層面為輔導員提供訓練、實踐、理論學習及考核評價的制度與保障,輔導員應強化個人意識、主動學習、實踐鍛煉,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維護學生利益,維持校園穩(wěn)定與安全,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