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的中共中央舊址。上圖為毛澤東住過的小院。
1949年3月,在解放戰(zhàn)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chǎn)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了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大會閉幕當天,毛澤東做了總結發(fā)言,指出:“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边@份珍貴的講話記錄稿,目前保存在中央檔案館,至今讀來仍令人心潮澎湃。
七屆二中全會是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毛澤東說:“這次二中全會,按其性質來說就是一次黨的代表會議。”為了保障大會的順利召開,有三支部隊參與了警衛(wèi)工作。時任人民解放軍六十三軍一八七師參謀長的楊尚德,就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參與者。
1945年,中共七大通過的黨章規(guī)定,通常情況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三年召集一次;特殊情況下,由中央委員會決定延期或提前召集。1948年5月,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當時人民解放軍已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并節(jié)節(jié)取勝,敵我力量的對比正在發(fā)生根本性變化,解放區(qū)逐漸連成一片,中國革命的成功即將到來。
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別于1948年9月和1949年1月做出決議,要求各地召開黨的代表大會和代表會議,實際上是在為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做準備。但同一時期,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相繼進行,渡江作戰(zhàn)又在準備,新老解放區(qū)都忙于建立政權、恢復生產(chǎn)、支前作戰(zhàn)……客觀形勢使本應在1948年前后召開的中共八大不具備如期舉行的條件。
“由于當時解放戰(zhàn)爭正處于關鍵時刻,對全黨工作進行決定性指導的政治任務,就歷史性地由七屆二中全會承擔了?!蔽靼仄录o念館研究部主任康彥新對記者說。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晉察冀軍區(qū)所在地阜平縣城南莊,召開了一次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首次提到七屆二中全會議題,之后又多次討論。1949年2月,周恩來召集人員商談全會準備事宜,確定由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負責會務工作。
經(jīng)過充分準備,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中央機關食堂召開。出席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會議的11人。
在開幕會議上,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全會聽取并集中討論了這份報告,通過了《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決議》和《關于軍旗的決議》。此外,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27人也先后在大會上作了發(fā)言。
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中國革命勝利后還存在著兩種基本矛盾:第一種是國內的,即工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第二種是國外的,即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他還提出了新中國經(jīng)濟、外交等方面的重要政策。
“七屆二中全會是一次為新中國奠基的中央全會,討論和決定了一系列關于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的帶有全局性和長期性的戰(zhàn)略、方針和政策。毛澤東在這次全會上的報告成為全黨領導、團結人民群眾,解放和統(tǒng)一全中國,建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基本綱領。”康彥新說。
七屆二中全會意義重大,警衛(wèi)工作也備受重視。周恩來指示:“第一要絕對安全;第二要依靠群眾;第三要保密,但不要神秘?!?/p>
當時駐扎在西柏坡的中央警備團千余人,在團長劉輝山和參謀長古遠興的帶領下,成為第一支參與大會警衛(wèi)工作的部隊。按照上級安排,中央警備團的主要任務是防止國民黨特務搞破壞,并防止敵軍潰散部隊的竄擾。為此,中央警備團進一步加強了以西柏坡會場為中心的兩層外圍警戒,在所有的交通口、橋頭設置崗哨,嚴格檢查來往行人的通行證,并增派巡邏哨,限制外來生人進入內線警戒區(qū)。隨后,楊尚昆又與相關同志進行了幾次討論,認為還要加強反襲擾、反轟炸、反空降的警衛(wèi)力量,于是決定增派部隊。
據(jù)楊尚德回憶,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的一天晚上,長安大戲院演出《回荊州》,慰問四野和華北野戰(zhàn)軍的官兵。散戲后,六十三軍軍長鄭維山讓楊尚德留了下來,指示他帶領一八七師五六〇團,把起義部隊的50輛汽車送到保定。
到保定后,時任十九兵團政委羅瑞卿對楊尚德和五六〇團政委劉水說:“你們帶五六〇團到西柏坡,為中央擔任警戒。部隊到達后,向楊尚昆同志報到,受領任務。”當時,五六〇團是距離西柏坡最近的一個野戰(zhàn)步兵團,調動該團充分考慮了便利性和保密的需要。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國共產(chǎn)黨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報告。
左圖:1949年3月12日,毛澤東修改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決議(節(jié)錄)。右圖:1949 年3月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關于軍旗的決議》。
經(jīng)過幾天行軍,部隊到了西柏坡。楊尚昆一見到楊尚德就握住他的手,風趣地說:“我們倆只差一個字,你是小弟弟。走,先去吃飯。”
食堂是一間長方形的大房間,五六張圓桌周圍坐滿了正在吃飯的中央機關人員。楊尚昆指著楊尚德介紹:“這是一八七師參謀長,他帶來了一個團為我們擔任警戒,大家放心地開會吧!”
飯后,楊尚昆開始布置任務:“中央在此開會,你們這個團和高炮營擔任外圍警戒,準備對付敵人的空降、空襲,防止敵人來轟炸和搗亂。一定要保證會議的安全。”
楊尚昆提到的高炮營,即第四野戰(zhàn)軍高炮第二團第一連。這是我軍最早的一個高射炮連,多次參加重大戰(zhàn)役,對空作戰(zhàn)經(jīng)驗比較豐富,因此也被調來參與警衛(wèi)工作,主要負責防空任務。連長田子華經(jīng)過勘察,將陣地設在距中央領導所在地150米—500米的一個土山頭上。這里比較適合人員車輛、高炮器材的進出。
楊尚德和五六〇團的干部們也勘察了兩天地形,反復進行了研究,制定出反空襲、反空降和對付敵人襲擾的作戰(zhàn)方案,對每一個連隊的任務都做了具體安排,并繪制出要圖,然后將部署和作戰(zhàn)方案報告給楊尚昆。
大會召開前夕,負責警衛(wèi)工作的三支部隊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準備:在西柏坡周邊整修了防空設施,布置了對空射擊火力網(wǎng),還進行了消滅敵軍傘兵的戰(zhàn)術訓練。
1949年3月5日上午,楊尚昆最后檢查了一遍會場布置、警戒等工作。下午3時,七屆二中全會順利開幕。
因為全會的保密工作做得充分,加上國民黨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自顧不暇,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期間并沒有敵軍或特務前來破壞。不過,有驚無險的時刻還是有的。
3月5日上午9時,距全會開幕只有6個小時了,高炮一連突然報告:在正東1萬米距離發(fā)現(xiàn)一架敵機,高度約3000米。該連立即進入戰(zhàn)斗準備,4門高炮迅速調整方向,大家的心情都很緊張。
但很快,指揮員判斷這是敵人的一架運輸機,可能是從青島到太原的。當該機進入我軍射擊范圍時,連隊的火炮已做好準備,隨著敵機不斷地移動。只要連長田子華一聲令下,就會立即開火。
然而,田子華沒有下令。他很清楚,高炮連的任務是保衛(wèi)黨中央的安全,敵機只是經(jīng)過這里,因此絕不能輕易暴露目標。所以,大家就嚴陣以待地盯著敵機,看著它由遠及近直到遠去,才解除戰(zhàn)斗警報。
之后,又出現(xiàn)過兩次敵機飛過的情況,高炮一連都按上級規(guī)定做同樣處理了。
雖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的危險,但在全會召開期間,負責安全保衛(wèi)的部隊指戰(zhàn)員們都全力以赴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據(jù)楊尚德回憶,當時五六〇團隨時研究空中和地面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每天向上級匯報一次,并聽取指示,“各級干部夜以繼日地堅守在戰(zhàn)斗崗位上,查哨,熟悉作戰(zhàn)方案、通信聯(lián)絡信號,還經(jīng)常組織部隊進行相關訓練,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與此同時,會場里的中央委員們熱烈地討論著建國方略,描繪著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毛澤東指出:“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這個勝利將沖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zhàn)線,具有偉大的國際意義。奪取這個勝利,已經(jīng)是不要很久的時間和不要花費很大的氣力了;鞏固這個勝利,則是需要很久的時間和要花費很大的氣力的事情?!?/p>
位于西柏坡的七屆二中全會舊址。
當時,國內外普遍懷疑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設能力,帝國主義者更是認為中國終究要向他們乞討才能活下去。但表面上,資產(chǎn)階級在為革命勝利捧場,并試圖用“糖衣裹著的炮彈”腐蝕和征服革命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因此,毛澤東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p>
會議期間,楊尚德多次參加中央機關舉辦的活動。他曾回憶:“從毛主席和中央首長們那充滿歡愉的神情上,可以看出會議在順利進行。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標志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經(jīng)過近30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即將取得全國的勝利,怎能不使人歡欣鼓舞呢!”
3月13日,七屆二中全會勝利閉幕。兩天后,朱德、楊尚昆等領導準備了午餐,熱情招待五六〇團團以上干部及四野高炮二團一連的連長、指導員。在飯桌上,朱德端起酒杯說:“感謝你們完成了任務。”
毛澤東曾說:“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苯裉?,事實已經(jīng)證明了這句話。回顧歷史,人們會銘記毛澤東的講話,也不會忘記那些為保衛(wèi)七屆二中全會而做出貢獻的人。
1921年出生,山西省五臺縣人,1937年參加革命,曾任六十三軍一八七師參謀長、華北軍區(qū)作戰(zhàn)處長、國防科委一局局長、北京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等職。1987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