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2022年專欄最后一期,想聊聊過去一年中印象頗深的創(chuàng)作瞬間。
那是我新專輯創(chuàng)作中的一天。這張專輯大部分歌曲由“music camp”的形式完成,簡單解釋,就是集合一群音樂人,營造創(chuàng)造營的氛圍,以“共創(chuàng)”的形式做音樂。這個過程中,我常常能體會到回歸創(chuàng)作本身的享受,因為每段音符的誕生,都來自生活,來自隨心自在——就像那一天的實地采樣。
天色近晚,我們一行人從錄音棚出發(fā)。北京國貿橋下人群熙攘,等待紅燈的間隙,行人和車輛交織出聲,形成美妙的混響,喇叭聲此起彼伏地在其中穿插,敲打著別樣的節(jié)奏。
一路走到地鐵站,我用收聲設備記錄下電梯緩慢下行的聲音。在這個空間里,大多數人腳步匆匆,地鐵從我面前駛過,留下一聲急促的“忙音”。而每個城市的地鐵播報聲就像是這座城市獨有的標簽,也是值得被采樣的珍貴素材。
離開地鐵站,我們又走到天橋上,下班的高峰涌來,天橋下車來車往,大型車輛的轟鳴聲“一路領跑”,仿佛吞沒了城市的聲場。順勢走到天橋下,是一排排共享單車——自行車的鈴鐺聲是這次尋找到的最接近“童年”的聲音。清脆的“叮鈴鈴”喚起尚未完全遠去的回憶,我蹲在路邊,看著匆匆路過的人和華燈初上的城市,感受到聲音也有拼湊畫面、為情感上色的能力。
也許是創(chuàng)作習慣使然,越長大,我越頻繁地關注周遭的人,熟悉的、陌生的。有時在窗邊默數路過的人,便會不自覺地想象他們正在經歷什么。這是我不愿遺失的樂趣,它是我感知世界的方式,也是我想象世界的方式。
記錄與想象,如此迷人。聲音如此,文字亦然。這方紙頁上,我們又陪伴彼此走過一年,越往前走,生命的線索就越是明朗,我也在這里找到了安頓自己的方法。那些關于人生的課題,關于音樂與夢想的思考,關于季節(jié)更迭的感知,關于星空和腳下的幻想……文字都替我井然珍藏。
舊日封存,新章開篇,我們繼續(xù)出發(fā),去新的喧囂里,去收集聲音,去捕捉靈感,去開啟下一段幻彩旅程吧。
(所有稿費均捐給源公益專項基金,以支持公益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