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娟 金瑾 尹冰心 王科蕾
【摘 要】情緒勝任力是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對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心理健康乃至終生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為了切實提升幼兒的情緒勝任力,“幸福種子”課程以“關注、點亮、追隨、潤澤”為理念,建構了“自我效能、社會交往、環(huán)境適應、情緒管理”四個模塊,探索了“繪本支架輔助、互動平臺搭建、幸福氛圍熏陶、多元情境體驗”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幸福種子 情緒勝任力 園本化課程
情緒勝任力是指熟知個人情緒特點,并在與他人相處或壓力情境中有效管理個人情緒的勝任特征。幼兒的情緒勝任力作為其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要素,對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乃至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針對幼兒的情緒勝任力教育顯得至關重要。幼兒園是開展幼兒情緒教育、促進幼兒情緒能力發(fā)展的主要基地。杭州市紅纓實驗幼兒園設計了提升幼兒情緒勝任力的園本課程—“幸福種子”,基于情緒勝任力的自我效能、人際交往、環(huán)境適應與情緒管理四大維度,以培養(yǎng)“有自信、樂交往、親社會、慧管理”的幸福兒童為主要目標的一整套“牧守心靈,潤澤童心”園本課程方案。課程以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情境體驗為媒介,以幼兒成長為指向,以團隊輔導為基本形式,多維度、多途徑促進幼兒情緒勝任力的提升。
一、“幸福種子”園本課程的價值追求
1. 以“關注、點亮、追隨、潤澤”為建構理念
“幸福種子”園本課程確定了層級式目標,即為每個幼兒提供適宜、個性化的課程,關注每一個;設計個性化方案,從內容架構、時間安排、空間設計以及情感支持,精準地點亮每一個;實施動態(tài)式管理,采用“專家領銜—組織實施—審議跟進—優(yōu)化提升”四步法,形成課程管理動態(tài)閉環(huán),追隨每一個;協(xié)同多主體參與,緊密圍繞幼兒、教師、家長三方在情緒教育中的不同需要,來確定教育目標、內容與形式,潤澤每一個。
2. 以“有自信、樂交往、親社會、慧管理”為培養(yǎng)目標
“幸福種子”園本課程目標具有層次性、遞進性、全面性的特點。在實施中,課程圍繞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發(fā)展特點預設課程目標,從點到線、從線到面,遞進性地增強幼兒的情緒勝任力,從貫通的領域、多元的方式、智慧的策略開展幼兒情緒課程。課程目標緊密圍繞自我效能、人際交往、環(huán)境適應、情緒管理四大素養(yǎng)確立,培養(yǎng)“有自信、樂交往、親社會、慧管理”的幼兒。
二、“幸福種子”園本課程的架構
“幸福種子”課程內容源于幼兒生活、家長問題反饋,包含自我效能、人際交往、環(huán)境適應、情緒管理四大模塊(見圖1)。
1. 課程內容來源
第一,源于幼兒一日生活。一日生活中,幼兒會發(fā)生同伴沖突、情緒失控、交往困難等各種情緒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班級一日生活中,密切關注幼兒的情緒感受與情緒變化,思考“他們需要什么,可以做什么”,追隨幼兒興趣的變化調整課程內容,讓幼兒在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表達、交往、欣賞等活動中成長。
第二,源于家長問題反饋。當下,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的意識與能力逐步增強,收集家長的反饋后,我們對比幼兒在幼兒園與在家的不同情緒表現(xiàn),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協(xié)同家園共育,提升幼兒情緒勝任力。當某位家長的意見被采納并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后,其他家長的參與熱情也大幅提升,這些研究案例將不斷豐富幼兒園的課程資源庫。
2. 課程內容維度
“幸福種子”情緒課程圍繞自我效能、人際交往、環(huán)境適應、情緒管理四大情緒勝任力,設置不同年齡段層級推進的內容體系。課程內容既包含不同年齡段縱向的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又包含同一年齡段幼兒、不同情緒需求的橫向個性化發(fā)展。
以“自我效能”板塊為例,將園本課程主題定位于小班悅納自我、中班尊重同伴、大班融入集體,課程內容層層遞進,步步提升。教師根據(jù)本班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制訂有針對性的班本課程,例如,小一班主題“夸夸我自己”,通過自夸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喜歡自己;小二班主題“我覺得自己很棒”,以任務式展開,設立簡單的自我服務挑戰(zhàn),感受成長的魅力;小三班主題“獨一無二的我”,通過畫一畫、貼一貼等藝術形式,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悅納自己;小四班主題“勇敢做自己”,為幼兒創(chuàng)設多元的展示平臺,鼓勵幼兒積極體驗,秀出自己的美。各班主題活動雖切入點略有不同,但均致力于提升幼兒的自我效能感,在游戲情境中學會接納自己、認同自己。
三、“幸福種子”園本課程的實施策略
1. 繪本支架輔助,增強自我效能
第一,組建情緒繪本小庫,豐富資源。繪本作為幼兒了解世界的窗口,有趣的情節(jié)、鮮艷的顏色、簡明的圖案總是令幼兒印象深刻。幼兒可以從繪本中感受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教師精選大量情緒繪本,組建情緒繪本資源庫,同時,根據(jù)情緒繪本“認知”“體驗”“評價”等特性進行分類,通過繪本閱讀,幼兒將自身情緒賦予繪本角色中,借助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繪本畫面,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理解、識別、表達、調整情緒的能力。
第二,開展情緒主題教學,以知增情。情緒在生活中有獨特的作用,促使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價值取向。小班幼兒離開父母獨自在新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會表現(xiàn)出恐懼、憤怒、悲傷等不良情緒。針對小班幼兒的情緒特點,教師以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為切入點,開展繪本導入的情緒主題教學,將各種顏色與五大情緒一一對應,幫助幼兒逐步認識情緒,在故事中學會排解不良情緒,懂得如何更好地調節(jié)自身情緒。系列繪本《壞脾氣,快走開》《青蛙弗洛格》《趕走不開心》等的學習,可以讓幼兒浸潤在全方位的主題內容中,在操作體驗中得到經(jīng)驗鞏固和情感提升。
2. 互動平臺搭建,發(fā)展人際交往
第一,巧設“情緒小角落”。班級“情緒小角落”主要有心情墻、沙盤區(qū)等,其創(chuàng)設目的旨在借助溫馨的微環(huán)境,使幼兒情緒認知、處理能力得到提高。班級“情緒角”中放置柔軟的玩偶等物品,當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感到心情煩躁時,可以到這里休息、調節(jié)。例如,“心情墻”有助于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有助于教師客觀了解幼兒情緒,從而提供引導和幫助。
第二,開展“情緒小影院”。教師可以利用“情緒小影院”引導幼兒通過觀影或者即興扮演的形式,在自然放松的情緒氣氛下,通過想象、肢體律動、角色扮演等形式,感知自己的情緒,在同伴之間的對話和溝通中獲得自我認識與肯定的機會,學會用不同的情緒調節(jié)手段解決情緒上的困擾,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最終釋放負面情緒。
第三,組織“情緒小游戲”。為了調整幼兒焦慮情緒,教師不能單純地去和幼兒講道理,而是陪他一起做游戲?!靶腋7N子”課程包含大量緩解幼兒緊張情緒、提升幼兒心理韌性的小游戲,例如,“情緒小偵探”可以幫助幼兒精確地表達情緒;“猜猜他們怎么了”可以幫助幼兒認識情緒形成的原因;“枕頭大戰(zhàn)”可以幫助幼兒合理宣泄情緒。情緒小游戲幫助幼兒緩解因外界環(huán)境引起的緊張情緒狀態(tài),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第四,創(chuàng)建“情感小屋”?!扒楦行∥荨睘橛變籂I造溫暖、安全的游戲情境,活動內容可以滿足幼兒的需要。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經(jīng)驗、能力設置,利用蜿蜒的圍墻作為隔斷,為幼兒營造出一個個安全而又私密的小空間。幼兒可以在其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因而分設“我的小家”“歡樂海洋球”“安靜小屋”“情緒郵局”等多個區(qū)域。
“幸福種子”課程下,教師充分挖掘“情感小屋”的隱藏價值,使其成為幼兒溫暖的庇護所。幼兒園將“情感小屋”進行了改造,不僅增設了更多有助于幼兒宣泄情緒的角落,而且增加了多元、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
3. 幸福氛圍熏陶,促進環(huán)境適應
第一,渲染有愛氛圍,增強信任感。班級氛圍對幼兒的內心有著重要影響。在一日生活中,教師為幼兒營造愛與尊重的情感環(huán)境,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贊許的眼神都能讓幼兒的心靈得到慰藉。愛與尊重的環(huán)境滿足了幼兒的情感需要,同時也建立了幼兒與同伴、幼兒與教師之間的安全感、親密感、信任感。
第二,營造包容氣氛,提升心理彈性。面對幼兒的多種情緒,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建包容、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在面對多種情境時,知道自己有多種情緒是正常狀況,敢于直面、表達自己的情緒問題,并能主動有意識去解決,進而提升心理彈性,讓幼兒意識到多種情緒的產生都是正常現(xiàn)象,要勇敢面對,并在多種情境中去理解他人與自己,嘗試理性分析問題,提升心理彈性。
4. 多元情境浸潤,助力情緒管理
幼兒的學習離不開真實情境,適宜的情境為幼兒遷移運用已有經(jīng)驗和深入理解新經(jīng)驗提供機會,有助于提高幼兒情緒勝任力。
(1)模擬情境:構建體驗支架
“幸福種子”課程設計聚焦幼兒的真實情感需求,對幼兒園課程進行重構與豐富,通過模擬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幼兒感受情緒、體驗情緒、宣泄情緒,從而豐富“幸福種子”情緒課程體系。
案例1:在“閃亮的大拇指”主題活動中,教師關注到幼兒Y渴望被群體接納、關注的需要,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旨在通過此活動提升幼兒Y的自我效能感,感受與人交往的快樂;通過互夸、繪本閱讀、探究身體奧秘等活動,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自身閃光點,并學會欣賞他人優(yōu)點,以達成課程目標。在班級中,以自夸與他夸相結合的情境,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幫助小班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從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通過一系列模擬情境體驗活動,幼兒不僅認識到自己的獨一無二,而且學會欣賞別人的特別之處,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和意義。
小班幼兒好模仿、愛游戲、渴望他人的關注,但很難將心中隱藏的負面情緒清晰地表達出來。教師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模擬情境,可以幫助幼兒在趣味性、游戲性的模擬情境中,通過肢體動作、表情和簡單的語言,向教師傳遞自己的情緒困擾,從而疏導幼兒的負面情緒,幫助其改變認知、塑造行為。
(2)游戲情境:深化內在體驗
開展情緒課程時,教師基于幼兒年齡和發(fā)展特點,通過游戲的形式,為幼兒創(chuàng)造感知、體驗、操作的機會,讓幼兒身臨其境,從而感知、理解、表達、調節(jié)情緒。
案例2:教師通過組織幼兒玩“瞎貓捉老鼠”的游戲,使幼兒在真實情境中體驗害怕的感覺,愿意大膽說出內心的恐懼,并能想辦法消除害怕心理,嘗試戰(zhàn)勝恐懼。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教師結合幼兒的負面情緒問題,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如集體游戲情境、區(qū)域游戲情境,幫助幼兒在良好的游戲氛圍中自然而然地累積感知、理解情緒的經(jīng)驗,緩解、宣泄負面情緒,從而獲得表達、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
(3)真實情境:夯實情感體驗
通過對幼兒園周邊社會資源的挖掘,讓幼兒以真實生活為基點,以角色身份參與社會體驗,并在角色體驗情境中,感受周邊生活的多元,獲得豐富的社會認知。
案例3:在“小小賣貨郎”主題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走進社會,通過觀察了解開店所需的前期準備工作,讓幼兒在采購、布置店鋪、買賣等真實情境活動中,感受老板與消費者的角色扮演,體驗不同職業(yè)的工作技能、交往經(jīng)驗,養(yǎng)成待人處事的正確態(tài)度,促進幼兒社會性品質的發(fā)展。
現(xiàn)有的學前教育背景下,幼兒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的機會較少,缺乏與社會人際交往的機會及真實情境。受交往對象和交往空間的限制,幼兒對交往經(jīng)驗和技能的學習機會相對較少。通過“小小賣貨郎”“我是小主播”“采訪小學”等活動,幼兒可以在真實情境中獲得生活經(jīng)驗。
(作者單位:杭州市紅纓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