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童年那些“瓜事”是最驚險、刺激而又有無窮樂趣的,瓜“咔嚓”一聲裂開,瞬間就打開了饞蟲的夢想。
“香瓜面糊頭,噎死瓜老頭?!泵康较奶爝@話就掛在了小伙伴們的嘴邊,也成為大家覬覦生產(chǎn)隊瓜田的口頭禪。放暑假了,我們整天沒事做肚子還餓得咕咕叫,大人們整天在田間勞作,任由我們尋溝摸蟹偷瓜打棗。“瓜桃李子棗,見了下口咬?!笨粗a(chǎn)隊瓜地里的西瓜、香瓜、脆瓜、面糊頭,饞得饑腸轆轆的我們直咽口水。
偷瓜要講究時間,更要講究技術(shù)。黑夜是最好的掩護,最好選在沒有月亮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時間略微遲一些。看瓜的一般是年齡大的老人,如果湊巧是青壯年勞力就更好了,年輕人白天干農(nóng)活累了,晚上挨著枕頭就睡著了,而且還睡得很死。離瓜地還有一段距離就得探頭探腦地四下張望,先安排一人去偵察,一個小伙伴輕手輕腳地摸到瓜棚,側(cè)耳一聽里面?zhèn)鱽砹擞泄?jié)奏的呼嚕聲,看瓜人睡著了!多好的機會啊,小伙伴們一律貓著腰躡手躡腳地向瓜地進軍了,來到瓜地邊迅速匍匐到瓜地溝壑里,接著四肢并用向前挪動。
生產(chǎn)隊為了增加產(chǎn)量,各類瓜套種,西瓜、香瓜、脆瓜、面糊頭等混種在一起,滿田揀瓜揀得眼花,這么多瓜哪個是熟的?這就需要技術(shù)了?!耙幻?、二碰、三聞、四敲、五聽”,偷過幾次瓜的小伙伴對這些經(jīng)驗耳熟能詳。先是用手摸一下確定是哪種瓜,如果是香瓜、面糊頭一類,比較毛糙肯定是生瓜蛋子;如果熟了輕輕一碰瓜蒂就掉了,這時小伙伴們就屏住狂跳的心把瓜輕輕滾到溝底;如果碰后瓜蒂不落就得聞一聞,快成熟的瓜會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一股淡淡的香味;如果遇到西瓜,先要輕輕地敲一敲聽一聽,發(fā)出悶悶的響聲就熟了,太清脆的聲音就要謹慎了。每人挑好幾個瓜后,小伙伴們和來時一樣繼續(xù)趴在瓜地溝內(nèi),把瓜放在身前,邊向前滾動邊匍匐著回來。這中間所有的行動都是在小溝里完成的,勞累加上做賊心虛,偷瓜回來往往都是大汗淋漓。
在偷瓜的過程中還曾鬧過笑話,一個小伙伴滾著瓜太累了,趴在瓜溝里想歇一下,不成想睡著了。這個小伙伴被看瓜人“人贓俱獲”扭送到家里,還連累其他小伙伴的家長們都被生產(chǎn)隊扣了工分。
有時候我們白天偶爾也會去偷瓜,當然這更得藝高人膽大。我們首先觀察一下瓜棚里看瓜的是誰,快速研判這人的喜好,要么纏著他講故事,要么從煙地里找來幾片老煙葉投其所好……等他講完一個故事或者抽完一袋煙,小伙伴們早已滿載而歸,幾次下來他也察覺了,再去時沒容開口就把我們攆得遠遠的。
“瓜田不納履”的古訓(xùn)在那時好像失去了意義,我們?nèi)ネ倒系臅r候,其實包括看瓜人在內(nèi)的大人們都心知肚明,在吃不飽飯的年月,讓不懂事的孩子們偷吃幾個瓜似乎無傷大雅。每每想起,那段經(jīng)歷留給我們的,除了滿口香甜,還有來自大人們的包容。
歲月繾綣,葳蕤生香。幾十年過去了,我們每次相聚,說起童年瓜事依然一臉興奮,那些“不懂事”的往事在我們心里早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成為與人生歲月永伴的不老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