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種子管理總站(310020)俞琦英
(1)作物名稱小麥
(2)審定編號國審麥2010002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試平均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產(chǎn)432.3千克,比對照“揚麥158”增產(chǎn)6.3%;2009—2010年度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419.7千克,比對照增產(chǎn)3.4%;兩年平均畝產(chǎn)426.0千克,比對照增產(chǎn)5.4%。
(4)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5天,比對照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分蘗力較強,穗層整齊,穗紡錘形,株高84厘米左右,長芒、白殼、紅粒,籽粒半角質(zhì)、較飽滿。畝穗數(shù)28.6萬,穗粒數(shù)42.8粒,千粒重41.9克。中感白粉病、赤霉病和葉銹病,高感條銹病和紋枯病。
(5)栽培要點適期早播。適當(dāng)增加基本苗,每畝基本苗16萬左右為宜。
(6)適宜區(qū)域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安徽、江蘇、浙江、湖北、上海等地)種植。
(1)作物名稱小麥
(2)審定編號國審麥2013006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0—2011年度參加長江中下游冬麥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40.3千克,比對照“揚麥158”減產(chǎn)2.1%;2011—2012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388.0千克,比對照增產(chǎn)1.6%。2012—2013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398.1千克,比對照增產(chǎn)10.4%。
(4)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2天,與對照熟期相當(dāng)。幼苗半直立,分蘗力強,葉綠色,生長旺盛。株高84厘米,株型緊湊,旗葉上舉。穗層較整齊,熟相較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籽粒橢圓形、硬質(zhì)、較飽滿。平均畝穗數(shù)32.4萬穗,穗粒數(shù)39.4粒,千粒重37.7克??共⌒越臃N鑒定,高感白粉病、條銹病、葉銹病、紋枯病,中感赤霉病。
(5)栽培要點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畝基本苗16萬。加強赤霉病的防治,并注意防治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和穗期蚜蟲等病蟲害。
(6)適宜區(qū)域適宜長江中下游冬麥區(qū)的江蘇和安徽兩省淮南地區(qū)、湖北中北部、浙江中北部、河南信陽地區(qū)種植。
(1)作物名稱大麥
(2)登記編號GPD大麥(青稞)(2018)330068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2012年參加浙江省大麥區(qū)試畝產(chǎn)272.9千克,比對照“花30”增產(chǎn)12.8%;2012—2013年參加浙江省大麥區(qū)試畝產(chǎn)353.6千克,比對照增產(chǎn)6.8%。
(4)特征特性啤用二棱春性皮大麥,全生育期171天。葉色濃綠、葉片較寬、挺立。植株較矮、莖稈粗壯、抗倒伏,株型緊湊、分蘗中等,穗直立、穗下節(jié)間較短。株高78.3厘米,畝有效穗33.7萬,穗長6.6厘米,每穗實粒數(shù)26.4,千粒重42.8克。蛋白質(zhì)13.11%,麥芽浸出率77.76%,糖化力231.22,α-氨基氮136.50毫克∕100克無水麥芽,庫爾巴哈值40.26%。中抗赤霉病,抗寒性好,耐濕性強。
(5)栽培要點適時播種,最佳播種期以11月中旬為宜。發(fā)芽率90%以上種子撒播畝用種量以13.5千克左右為宜。過磷酸鈣40~50千克∕畝、氯化鉀10千克∕畝隨基肥一次性施入;播期推遲磷肥適當(dāng)增加可促進(jìn)分蘗;抽穗時密度過大,可適當(dāng)增施鉀肥;苗肥和孽肥每畝施尿素7.5千克。采用立克秀拌種防治條紋病,用地蟲光消滅地下害蟲,麥苗2葉1心期和5葉期用高滲異丙隆和甲磺隆分二次防除雜草。
(6)適宜區(qū)域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浙江、上海、江蘇、安徽、湖北和河南秋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