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新登鎮(zhèn)成人文化技校(311400)
唐群飛 王建良 潘愛君
新登又名新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西部。新登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被列入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小城鎮(zhèn)”試點鎮(zhèn)、浙江省首批古城復興試點鎮(zhèn)。近年來,新登鎮(zhèn)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從古城復興推進、社會發(fā)展宣傳、學校特色建樹、市民學習內需、地方文化傳承等需要出發(fā),通過“古城復興志愿宣講員”培育,形成一套適合新時代地方宣講和古城復興游客講解接待的有效實踐路徑。初步探索出一條鄉(xiāng)鎮(zhèn)成校服務古城復興、助力共同富裕、滿足市民學習需求和自身素質提升、助推學校特色建樹的新路子。
(1)古城復興推進需求2017年起,新登如火如荼地開展古城復興,隨著城樓城門的逐步顯現(xiàn),大批游客團隊慕名前來參觀,宣講員短缺問題日益突出。
(2)社會發(fā)展宣傳需求當下社會層面全面推進的“六講六做”“共同富?!薄跋灿瓉嗊\”“電信防詐”等活動需要大量的宣講員在社會層面進行宣傳。
(3)學校品牌建樹需求區(qū)域特色品牌培育是學校質量提升的重點,是學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主旋律和辦學歸宿,是提升社區(qū)教育地位和辦學品位的基本途徑。
(4)地方文化傳承需求古城復興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文化復興,文化傳承是文化復興的重要體現(xiàn),宣講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客體和載體。
(1)內涵解讀本文所稱的勝任力是指具有良好的新登人文歷史知識基礎和一定導游服務的相關知識,掌握一定的與宣講相關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并能結合運用知識為古城復興代言的能力。學校向全社會招募、培育宣講員并開展公益宣講服務。
(2)基本架構通過研究形成基于培育勝任力的古城復興志愿宣講員培訓體系與實施方案。通過理論研修,形成適合宣講員培育需求的文化理論課程體系;通過現(xiàn)場演練形成適合宣講員現(xiàn)場宣講技能、技巧實踐培訓體系;通過文化技能考核形成上崗機制;通過隊伍建設、社會多方參與形成激勵機制等,通過實踐,形成一套適合推介、宣傳古城,助力新登文化復興、鄉(xiāng)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文化體系。
(3)探索路徑從培訓路線設計、創(chuàng)新載體、目標預設入手,通過培訓使宣講員提升勝任力,合格上崗,進而上升為精英宣講員、成校兼職教師,形成螺旋上升的培訓體系。在培育過程中,采用多維度診斷明確培育方向,多路徑開展培育、多平臺展示加快成長、多機制促進完善提高等,架構起基于勝任力的“古城復興志愿宣講員”培訓和實踐體系,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團隊設置”“宣講員勝任力”“宣講培訓需求”“宣講員理論培訓”等體系,形成一套適合新時代地方宣講和古城復興游客講解接待的有效實踐路徑。
(1)勝任力構建:多維度,全面式學校從20余篇勝任力文獻中選取指標并隨機問卷訪談100位游客,經提取、歸納、整理出適合古城復興志愿宣講員四維度14項勝任力指標。文化知識指標:新登人文歷史、新登風土人情、當代新登與發(fā)展、政策法規(guī)解讀;專業(yè)技能指標:危機應對、形象禮儀、講解路徑設計、口語表達;職業(yè)道德指標:責任感、職業(yè)操守;個人特質指標:親和力、團隊合作、自主學習能力、抗壓能力。同時以古城復興志愿宣講員勝任力為基礎構建培訓需求體系,結合培訓需求與景點特點賦予其新的定義和解釋,培訓更具針對性。
(2)培訓體系:多路徑,階梯式一是重前期,摸底組班規(guī)劃引領。根據學校實際搭建組織架構,組建領導小組、實施小組、兼職授課教師小組等。立足政府古城復興推進計劃、志愿者招募、勝任力要素等實際,確定培訓目標,確立培訓規(guī)劃與方案。在平臺推送招募信息,制訂招募內容,根據口語表達、肢體語言表達、形象禮儀、個人發(fā)展愿景等面試后以35人組班。梳理出轄區(qū)內文化古跡、風景名勝、自然風光、紅色旅游四大類有特色的景點19處。制定出臺項目管理與實施制度8項。
二是依人員,建立階梯培訓結構。培訓前期:通過參加開班儀式,激勵學員自我規(guī)劃、喚醒愿望、集思廣益、設計項目LOGO等,為全方位開展培訓提供保障。
培訓期間:一方面建立“四維”課程體系。文化知識課程:開設古城發(fā)展概述、歷史人物、名勝古跡等九門課程。專業(yè)技能課程:開設宣講員講解技巧與規(guī)范、普通話提升等四門課程。職業(yè)道德課程:開設宣講員危機應對、職業(yè)操守等四門課程。個人特質課程:開設壓力的合理應對策略、團隊合作等三門課程。聘請相關專業(yè)人員為兼職教師按計劃授課。另一方面建立“五維”研修體系。根據培訓需求,分別從集中研修、自主研修、合作研修、協(xié)作研修、考核研修五個維度進行培育。
培訓后期:普通班晉升為精英團,成人培訓銜接少兒培訓,優(yōu)秀學員選聘為兼職教師,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3)實踐展示:多平臺,創(chuàng)新式一是線下線上,齊頭并進。線下展示:①線下有聲展示:在景點為游客和團隊現(xiàn)場帶團宣講,截至目前,共計線下景點宣講近300場次,受益面12 400余人。根據政府工作和社會宣傳需要,宣講員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六講六做”“電信防詐”等宣講活動,截至目前,共開展大型宣講33場次,受益市民13 000余人。轉為兼職教師的宣講員積極開展銀齡智能技術、賢明嫂培育、古城復興宣講團培育等授課215次,受益市民9 554人。②線下無聲展示:宣講員通過報刊發(fā)表文章,編撰《追尋千年古鎮(zhèn)》簡約讀本宣傳古城。
線上展示:項目通過學習強國、優(yōu)酷網、杭學通等公眾號、抖音等平臺推出各類宣講。
二是崗位設置,隨機而動。①因人設崗:根據勝任力在征求宣講員意愿的基礎上,個性化安排宣講崗位,既尊重個性差異,又充分發(fā)揮潛能。一人單崗(一個宣講點位),一人多崗(宣講3~4個點位),一人一線(古城韻味游路線)。②因崗設人:多人一崗(新登紅色研學基地),特人特崗(各類社會面和社區(qū)教育宣講活動)。
(4)評價管理:多機制,多元式根據宣講員特點,從平臺積分、政策導向、自我肯定等三方面建立常態(tài)運行機制,激發(fā)宣講員的內驅力。
(1)初步形成基于培育勝任力的古城復興志愿宣講員培訓體系成立項目領導小組,下設實施團隊、兼職教師團隊、協(xié)同團隊等,形成協(xié)同高效的管理體系。通過文獻資料查閱、隨機問卷、訪談等,收集勝任力指標,經專家指導后提取、歸納、整理出適合古城復興宣講員勝任力的指標體系。以古城復興宣講員勝任力指標的四個維度為基礎,將14項勝任力指標賦予其新的定義和解釋分,初步構建培訓需求體系、四維課程設置體系和五維理論研修體系。
(2)初步探索出服務鄉(xiāng)村振興的一條路徑宣講員培訓體系,可循環(huán)階梯式培育各類宣講人才,彌補宣講人員的不足。宣講員的宣講活動,為服務鄉(xiāng)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示范星城的創(chuàng)建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3)探索古城復興新路子,傳承文脈啟迪未來到目前為止,共完成高質量講解300余場次、大型宣講33場次、社區(qū)教育239場次,宣講面涉及3萬余人。宣講員接受吸取新登人文歷史知識,編撰讀本,帶身邊人游古城,給身邊人講新登故事的過程是最有效的新登文化傳承過程。
產業(yè)興旺共同富裕。開創(chuàng)“古城韻味”“紅色研學”“休閑娛樂”主題旅游路線,提升了古城知名度,促進了當地旅游。通過宣講拓展了新登特產銷售渠道,2021年 網 絡 銷 售1 150余 萬元,同比增長36.9%,促進了特色產業(yè)發(fā)展。
學校個人同步成長。宣講團的成功培育,促進了學校的良性發(fā)展。學校被評為首批省現(xiàn)代化社區(qū)學校,該項目被作為省社區(qū)教育典型案例提交教育部參評。疫情期間宣講團服務社會,發(fā)揮自身特長開展宣講、創(chuàng)作疫情防控文藝作品、配音、警示錄音等,被區(qū)防疫指揮部、區(qū)教育局通報表揚。
吸引少兒同心公益。文化要傳承,公益事業(yè)更要傳承。隨著宣講團公益活動在轄區(qū)范圍內影響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孩子也加入到文化傳承和宣講公益事業(y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