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歡歡
七年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qū))舊校舍荒草雜生、一片蕭條。如今,一所可容納2300余名學生的綠色智能現(xiàn)代化校園,巍然屹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為一張耀眼的名片。學校的快速發(fā)展客觀上也影響和改變著通州區(qū)原有的教育環(huán)境,促進了校際良性競爭格局的形成,激活了區(qū)域的教育生態(tài)。
從教21年來,他潛心立德育人,堅守教育情懷,從北京海淀名校到集團分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全力打造優(yōu)質育人環(huán)境,他就是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qū))執(zhí)行校長丁伯華。
如何執(zhí)掌一所新學校?丁伯華談得最多的是管理。目前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qū))沒有副校長,實行“校長—年級主任—任課教師”三級扁平化管理模式。近200位教師,沒有名師,大多數是名校畢業(yè)生和從通州本地選拔錄用的教師,生源也沒優(yōu)勢。但是,短短幾年間,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qū))的教育教學質量在當地獨占鰲頭。丁伯華強調:“支撐我們不斷前行的是百年附中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教育思想,是迎難而上、敢于拼搏的附中精神,是站在附中巨人肩膀上的傳承和指引,我們才能有信心,一步一步看清前方的路,給學生一個世界,給老師一片天空?!?/p>
建校7年整,學校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舊校址立?!鼗母脑?,借址辦學——踔厲奮發(fā),新校園開拓——篤行不怠。
丁伯華校長在新校園施工現(xiàn)場
2015年5月,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qū))正式入駐通州區(qū)中山大街50號。這里曾是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所在地。丁伯華驅車來到此處,站在學校門口,往里一看,他的心都涼了?!斑@就是我要工作的地方嗎?一點都不夸張,里邊的草有半人高?!倍〔A知道,此時距離首批160余名學生開學還有不到4個月的時間,整理校園是當務之急。
荒草滿地,丁伯華帶著教師們拔草;運動場沒有跑道,大家用小推車一點點畫出線來……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老舊的教室、學生宿舍也被粉刷一新。為了學校長遠發(fā)展,建校第二年學校啟動原址重建。
2017年至2021年這四年間,丁伯華一方面帶領一千多名師生整體搬遷到運河中學借址辦學;另一方面,他積極協(xié)調市教委、發(fā)改委、經信委等多個部門,推動通州校區(qū)新校園項目的建設。歷時四年的項目建設過程中,他除了是校長,還是新校園的“設計師”和“包工頭”。
直至2021年9月,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qū))的新校園投入使用。新的教學樓,上下五層的U字形構造,每層設計有回廊,樓內設計有大量的交流空間、讀書角,供師生休閑放松。地上地下建筑以連廊相接,方便學生出行,校園將近一半都是地下空間,學生餐廳、體育場館、圖書館、國學中心、停車場等皆藏于地下,其中,依據高標準競賽級建設的籃球館、游泳館尤其讓人眼前一亮……
回憶起剛來時的情形,家長對年輕的教師團隊和管理團隊充滿了焦慮,對學校的管理做法非?!皳摹保逃砟钌系呐鲎埠蛯虒W成績的期待讓初來乍到的隊伍感到巨大壓力。“作為校長,我深刻地認識到,要讓家長們放心、安心,學校必須加快發(fā)展?!倍〔A帶領團隊逐步明確了學校的兩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立足城市副中心,取得社會的認可,建成自己的校園;第二個五年,力爭在城市副中心地區(qū)真正打造一所軟硬件都一流的現(xiàn)代化中學。丁伯華說:“人應該擁有兩樣東西:一盞永不熄滅的燈,一扇永遠打開的窗?!彼眠@盞燈照亮學校前進的道路,用這扇窗開啟了學校全新的世界。
嶄新的校園現(xiàn)代感十足。教室里,媒體電教設備全都“上墻”——在多媒體顯示屏的左側,三個掛在墻上的小箱子裝著老師上課所需要的電腦、耳機、投影等設備,不僅沒有傳統(tǒng)的高出一個臺階的講臺設計,而且一改講臺上笨重的鐵制多媒體“箱”為小巧的“演講臺”,同時教室里的桌椅、講臺都可以隨時移動,滿足各種形式的學習需要。“取消笨重的講臺,教師可以隨時走到孩子們中間交流。講桌小了,世界大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更近了?!弊呦轮v臺給學生講課,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師生彼此之間互相平等、尊重,把教學相長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
丁伯華說,新校園建設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設計初衷。教學樓中心,是一個小小的綠色庭院,課間,學生們推開窗戶,眼前就是一抹綠色;夏冬兩季,教學樓可以形成一個封閉、恒溫恒濕內循環(huán)的環(huán)境,學生不必出樓,便可在專業(yè)教室、教學場所或行政部門間自由活動。學校重視智能化建設,利用信息技術努力為學生打造一所安全便捷的現(xiàn)代化校園。例如,學生們不僅可以在手機和終端機上遠程點餐,還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在每個窗口前“刷臉”取餐。
回廊、連廊、走廊,串聯(lián)起整棟教學樓,多元的地下建筑,以及教學樓內眾多的互動空間,深受師生好評。“工作多年,我想把我對當前教育的認識、未來教育的思考,以及我在全國各地、不同國家看到的中學校園建筑的優(yōu)點,盡量融入這所學校,為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陽光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為孩子們提供高品質的育人環(huán)境。”丁伯華說。
“2015年剛來通州時,下午四點多放學,家長們不理解;學?;顒佣啵行┘议L認為是‘不務正業(yè)’,如何將先進的辦學理念和通州本地情況相結合,如何把工作做得接地氣?”丁伯華說,第一批學生入校后,三年間,他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用盡一切辦法盡快帶領這支年輕的教師隊伍快速成長,做到“納百川、容學問、立德行、善人品”。
作為執(zhí)行校長,丁伯華認為提升教師的業(yè)務能力,首先要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讓教師將精力更多地放在本職工作上。因此,他常常跟教師們說兩句話,“一是堅決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取巧者得利;二是努力實現(xiàn)教師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不一樣。”他坦言,要做到這兩點并不容易。2016年,學校引進的一位在編教師工作懈怠,影響團隊凝聚力。受此影響,學校明確了“引進教師試用考核制度”,要求不管是應屆新教師還是在編老教師,試用期后都要接受團隊同事的評價考核投票,票數超過三分之二才能轉正。
其次,要以務實高效為準則,從學校管理模式上做文章。“我們學校的行政架構有別于其他學校,只有校長、年級主任、任課教師三級,實行的是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北馄交芾硎窃鯓拥模吭谑讕煷蟾街校ㄍㄖ菪^(qū)),一位年級主任加上年級任課教師就是一個團隊,大家的責權利明晰,任課教師負責授課,年級主任對團隊業(yè)務擁有主要決策權。在丁伯華看來,這種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更能激發(fā)教師活力:“年級主任、班主任教師與學生在一起,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團隊中的事由他們負責,可以避免信息層級傳遞過程中的衰減、變形,這是務實;適度放權給年級主任,快速決策提高了教師對工作的響應速度和執(zhí)行力,這就是高效。在我校初高中的六個年級中,年級主任就像學校的‘臺柱子’,支撐著學校的快速運轉?!倍〔A說。
在重新梳理學校的管理模式后,丁伯華提出,學校對行政工作的新定位是為一線團隊提供引領和服務,“具體來講,就是在很多問題上充分尊重年級主任、基層教師的意見,讓他們都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丁伯華介紹,比如,為提升初一年級的課后服務品質,學校計劃引入校外的興趣課程和社團活動,在這項工作中,學校課程活動中心通過策劃組織,盡可能多地請校外機構到校競選,由年級主任決定引進哪些內容。“教師是離學生最近的人,他們比我更懂學生,也一定有很多想法,讓他們做決策既是以生為本,也會讓基層的教師更有參與感,進而提升他們的心氣干勁。”丁伯華說。
談及工作關系和團隊氛圍時,丁伯華用“簡單和諧”四個字概括學校的思路:“在工作中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不斷增強個人與集體之間的信任”。學校一位從外校引進的語文老師談到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qū))給他的感覺時說,學校有一種“促人向上,使人向善”的氛圍:“這里的工作強度很大,老師們需要全力以赴才能完成工作目標,但老師所有的勞動付出又緊扣教育教學,很少因瑣碎繁雜的事務而感到勞心?!?/p>
學生在運動會上傳遞火炬
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qū))青年教師多,也干勁足,為了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學校倡導教師主動向學校“提需求”,由學校牽頭聯(lián)系滿足教師個性化、多樣化成長所需的優(yōu)質資源,為教師搭平臺、出經費,鼓勵教師“走出去”學習,教師學習熱情高漲。短短幾年,學校以優(yōu)異的成績在通州區(qū)嶄露頭角。丁伯華認為最關鍵的是,“力求讓教師的個人目標與學校的整體目標相一致,用深入人心的獎勵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用科學的管理推進學校的高效運轉”。
2016年,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qū))全面推行教師午間答疑,創(chuàng)造更多的師生接觸窗口,以此彌補課堂教學在學生個性化問題解決方面的不足,因而備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政策出臺之初,額外的工作加重了教師們的負擔,因此出現(xiàn)了不同的聲音?!拔玳g答疑確實會增加老師們的壓力,所以我理解老師的想法,但每個孩子的習慣、學習能力、家庭背景等都不一樣,課堂上老師與每個學生的溝通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課下不溝通,很多學生的問題就會越積越多。愛就是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更多的溝通有利于教師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更好地傳達愛的信息,進行情感交流,彼此理解和共情。所以,午間答疑也是教師育人的重要機會,解答的疑問除了有學生不懂的知識,更有方方面面的疑惑,這是教師主動出擊幫助學生走出困境的絕佳機會?!?/p>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作為城市副中心引入的名校資源,近年來,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qū))以先進的育人理念、優(yōu)異的教學成績,讓越來越多的學生享受到在家門口上“名?!钡男腋??!稗k學就像爬山,越往上走越陡峭。我們還要努力往上走,朝著我們的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力爭在通州區(qū)打造一所軟硬件都一流的現(xiàn)代化中學?!倍〔A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