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會 張信歡 秦艷梅 龔牙會 楊 萍
(紅河學院生物科學與農(nóng)學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
辣椒(Capsicum annuum L.)為茄科辣椒屬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會澤縣主要種植作物為水稻、玉米、辣椒和馬鈴薯,其中以會澤縣樂業(yè)鎮(zhèn)的辣椒種植優(yōu)勢最為突出。樂業(yè)鎮(zhèn)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立體氣候比較明顯,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好,是辣椒種植的適宜區(qū)。
2007年,在長沙國際辣椒博覽會上,會澤縣樂業(yè)鎮(zhèn)榮獲“中國辣椒第一鎮(zhèn)”稱號。辣椒在會澤縣的脫貧攻堅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種植面積十分廣闊,銷往各地,因而提高辣椒產(chǎn)量至關重要。現(xiàn)將會澤縣辣椒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種子選擇是辣椒生產(chǎn)的基礎工作,應選擇抗病、抗蟲、抗逆性都較好的高產(chǎn)品種。會澤縣以云干椒、樂業(yè)“二角椒”等優(yōu)質(zhì)品種為主[1]。
根據(jù)季節(jié)天氣,會澤縣一般在農(nóng)歷二月初開始整地,選擇土壤肥沃且澆灌方便的地塊進行疏松、整平。將辣椒種子撒播后,用鋤頭輕輕覆蓋薄薄的一層土壤(俗稱粘地),之后覆蓋一層農(nóng)家肥,再蓋一層谷草或松毛,然后撒上石灰(因農(nóng)歷二月氣溫低,石灰可以起到防凍的作用),緊接著澆水且澆透,蓋上薄膜。
在播種后至種子開始發(fā)芽時澆第2次水,出苗時澆第3次水。之后注意觀察幼苗,干旱時進行澆水(一般每周澆2~3次)。辣椒出苗后需用支架把薄膜撐起以預防高溫天氣灼傷辣椒苗。白天溫度高時需把薄膜的兩側揭開,傍晚溫度下降時再覆蓋,直至辣椒苗長出2~3片葉子。辣椒苗長出5~6片葉子時,把薄膜全部揭掉。一般2~3 d澆1次水。苗期注意病蟲害防治。
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zhì)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土壤pH值以7.8~8.4為宜,避免與茄果類作物連作產(chǎn)生連作障礙[2],開春解凍后要早犁地、施入基肥(可多施農(nóng)家肥),一般用普通過磷酸鈣 30~50 kg/hm2、 腐熟農(nóng)家肥 2 000~3 000 kg/hm2作基肥,將二者混合均勻后撒于地表,翻耕時埋入土中,耙平后開溝起壟待移栽[3],一般是一壟雙行,“品”字形打塘。
移栽時間一般為4月中下旬,選擇無明顯病蟲害,無僵苗現(xiàn)象,葉片青綠、肥大,幼莖粗壯,根系發(fā)達,有10~14片真葉的幼苗移栽。移栽時注意單株定植、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原則為春椒稀、夏椒密,肥地稀、薄地密,行距以45 cm較適宜,株距以 30~40 cm較為合適。移栽后覆蓋地膜(也可以先蓋膜后移栽),覆蓋地膜可以減少雜草數(shù)量,提高地溫,提墑保墑,促進壯苗早發(fā)。移栽5~7 d后及時查苗補苗,如有病苗立即拔除。
辣椒是淺根系作物,根系不發(fā)達,怕旱怕澇,因而在肥水管理上應格外注意。移栽后7 d內(nèi)每隔3 d澆1次水,待幼苗成活后,若長期干旱無雨,可根據(jù)土壤水分含量及時灌溉,保持土壤見干見濕[1]。幼苗成活后,根據(jù)植株長勢施入提苗肥,用稀釋后的人畜糞尿配適量尿素澆施,可有效加快其生長和發(fā)育,提高其品質(zhì)[4];幼果期后,施硫酸鉀4~5 kg/hm2和尿素4~5 kg/hm2;花期施肥應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肥和鉀肥以?;ǎ辉谥仓甏罅块_花而果實不多時期,追施適量肥料以滿足辣椒開花結果的需要,但要防止追肥量過多引起植株徒長、落花,一般施復合肥(20-6-20)150 kg/hm2,促進多分枝、多結果[5]。 在辣椒結果期間會消耗大量的養(yǎng)分,若基肥不足,可以增施復合肥和尿素。辣椒在各個不同的生長階段光合作用和所需營養(yǎng)物質(zhì)不同,需肥量也不同,應根據(jù)辣椒的生長需求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辣椒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辣椒灌溉與施肥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小水勤灌,多次追肥。追肥通常在辣椒盛花期前進行,過早施入追肥可能導致辣椒苗死亡,追肥施入過多可能導致燒苗或者落花現(xiàn)象,從而影響結果率。
在辣椒病蟲害防治上,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積極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上,可采用黃板誘蚜、選用抗逆性強的辣椒品種、適當輪作增施有機肥、科學合理搭配氮磷鉀肥,以減少病源,有效提高辣椒植株的抗病性。生物防治上,可利用七星瓢蟲等天敵,或采用苦參堿、印楝素等生物藥劑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上,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掌握正確的施藥方法,減少化學農(nóng)藥用量,執(zhí)行蔬菜農(nóng)藥安全使用標準,確保辣椒果實中農(nóng)藥殘留量不超標??稍诓シN前用7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3 g/m2,加少許酒溶解后兌水噴灑苗床;齊苗后選用80%大生M-45 400~600倍液噴霧1次;定植后出現(xiàn)中心病株,選用大生M-45、25%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1.05~1.50 kg/hm2交替防治1次[6]。辣椒病害類型較多,不同時期出現(xiàn)不同病害,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防治。
辣椒猝倒病是苗期重要病害之一,因苗期溫度和濕度不適、管理不當引起,發(fā)病時通常造成辣椒幼苗成片倒伏死亡;可在辣椒幼苗出齊后,用8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225 g/hm2+1 000億個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 125 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淋幼苗根莖部,可以有效地預防整個苗期不會發(fā)生猝倒病。
在辣椒生長全期都需要預防辣椒疫病,溫暖多雨的天氣會促使辣椒發(fā)病,連作、澆水過多、排水不暢均會導致辣椒疫病發(fā)病嚴重;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53%金雷多米爾水分散粒劑500倍液,或碧秀丹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連續(xù)交替灌根或噴霧2~3次,間隔期7~10 d,可控制辣椒疫病的危害并可兼防炭疽病[7]。
炭疽病易造成辣椒干葉、爛果、葉片發(fā)黑,導致辣椒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下降。在防治上,可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噴霧,7~10 d噴1次,連噴2~3次。
辣椒病毒病是屬于較頑固的病害,傳播速度快,主要出現(xiàn)在辣椒的生長期。在防治上,可用2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溶性粉劑300~400倍液均勻噴霧,該藥還可用于防治辣椒根腐病、白粉病、瘡痂病等。
辣椒臍腐病是由于缺鈣造成的非傳染性病害。夏季高溫易造成辣椒植株缺鈣,從而形成臍腐病。因此,應合理灌水、均衡灌水,避免在中午高溫時灌水。此外,應增施鈣肥,結果期葉面噴施1%過磷酸鈣水溶液,或36%氯化鈣500倍液,或0.1%硝酸鈣溶液,每10 d噴 1次,連噴 2~3次[8]。
辣椒常見的蟲害有地老虎、蠐螬、蚜蟲等,主要在葉背和嫩莖生長點上吸食植株內(nèi)的汁液,造成植株營養(yǎng)不良。在防治上,可選用吡蟲啉、啶蟲脒、愛諾蟲清等藥劑噴霧來防治辣椒的蟲害[8]。
及時去除雜草,以免雜草與辣椒爭肥爭水,提高產(chǎn)量。應及時鏟除辣椒中的雜草,以利于增強辣椒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性,增強光合作用,促進植株生長。人工拔除辣椒塘中的雜草,但應避免傷到辣椒根系。
采收時間和干燥質(zhì)量對辣椒的銷售有很大影響。當椒果顏色為深紅色、果皮皺縮、手摸柔軟即為成熟,當整株果實紅熟90%以上時應立即整株一次性采收。采收過程中應注意要輕拿輕放辣椒,切忌擠壓椒果以防影響辣椒品質(zhì)。采收后8~10株植株扎成一把,及時晾干。在晾曬過程中經(jīng)常翻動,當干辣椒達到“手握無氣、手捻不轉(zhuǎn)”、含水量達16%~18%時,剔除青色的、霉變的及爛的果實,以提高經(jīng)濟效益。具體采收標準以收購商要求為準,可進行篩選分級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