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九九
權(quán)威機構(gòu)發(fā)布的《2022年中國年輕人群運動發(fā)展白皮書》中顯示:中國年輕群體人均運動年消費超七千元,運動變成了一件越來越費錢的事情。
相聲演員岳云鵬曾在微博上吐槽運動消費:“本來打羽毛球是為了減肥,但根本就減不了肥,還費錢,拍子、球、羽毛球鞋、褲衩子、護膝、場地和打完以后餓得不行的那頓餃子,都要錢,減肥是不可能的?!?/p>
且不論飛盤、槳板、腰旗橄欖球等新興的時髦運動,一些看似普通的傳統(tǒng)運動,深入其中,發(fā)現(xiàn)花費也是驚人。
運動仿佛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沒有十足的投入和匹配的裝備,似乎就無法開始,這不禁讓我們疑惑:運動到底是為了什么?
2022年冬奧會前后,冰雪運動驟然興起,最火的非滑雪莫屬。
然而滑雪是標準的燒錢運動,一套滑雪設(shè)備,包括滑雪板、滑雪服、滑雪杖、滑雪鞋等,入門級的需要3000~10000元。據(jù)講究的發(fā)燒友說,如果購買聯(lián)名款或限量款,從頭到腳花十萬元也是可能的。更不要說“滑雪的盡頭是骨科”,運動損傷費用無法預(yù)計。
北京的小柯雖然切實感受到了冬奧會的熱情,但卻被冰雪運動高昂的投入勸退了。疫情期間他每天騎共享單車上下班,看到路上頭盔、騎行服、背包齊全的騎友們,覺得騎行也許是個實惠、方便的運動,但了解后大吃一驚。
據(jù)《2021年中國運動自行車調(diào)查報告》顯示,購車預(yù)算在8001~15000元的消費者占比最多,達到27.88%。千元車在騎行圈只能算是起步,三五萬元的車算是中檔,頂級車售價基本在10萬元上下。
小柯如果騎行,除了擁有自己的專業(yè)單車,還要配齊鎖鞋、騎行服、眼鏡、手套、頭盔等騎行附件。騎行前輩還告訴他,為了讓愛車更安全、速度更快、更好看,還可以“改車”,花費就沒有數(shù)了。
這樣“頭比身子大”的花費情況,在很多運動項目中都有體現(xiàn)。比如跑步,尼爾森體育隊曾為中國馬拉松跑者的消費做了一個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2020年中國跑者人均花費11418元,主要用于購買跑步裝備和賽事報名。許多人會去其他城市參加馬拉松比賽,所付出的機票酒店飲食等旅費,竟然是跑步運動的“大頭”,馬拉松的狂熱帶動了跑步消費的升級。
除了物質(zhì)裝配,運動中還衍生出了不少精神需求消費。
比如飛盤運動,今年之所以能夠快速出圈,得益于其低技巧門檻和高社交屬性。類似的新興戶外運動有很多,往往適合多人參與,在揮灑汗水的同時,人們的社交需求也能得到滿足。
而傳統(tǒng)運動中,各種球類運動是社交代表。足球、羽毛球等,運動前需要做好拼手速搶場館、小程序提前一周預(yù)訂、找人開團約球等準備工作。
拿羽毛球場來說,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一小時的場地費并不便宜,卻很難預(yù)訂,甚至衍生出了“場地黃?!薄!皥龅赜仲F又難約”的背后,是人們對運動社交熱情的不斷高漲。
有人運動消費是為了社交,有人則是為了悅己。比如女性運動服飾消費,儼然從“運動服”上升到了“選擇何種生活方式”的高度。參加不同運動項目要穿不同的運動服裝,并且款式要時尚,凸顯女性身體線條,它不僅是運動時所穿的衣物,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象征,打破了健身房的空間壁壘,出現(xiàn)在生活的多個場合中,其所具有的象征性含義已經(jīng)遠遠超過運動功能性的意義。
例如瑜伽愛好者狂熱追捧的運動休閑品牌lululemon,已經(jīng)跳出運動消費的范疇,成了一種精神消費,穿著它出現(xiàn)在路上,仿佛在昭示“我有時間運動,看看我的身材”,是一種“中產(chǎn)理想生活狀態(tài)”的外化表現(xiàn)。
在健康需求不斷升級的趨勢下,“好精神”與“好身體”并重,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運動和運動消費也迎來了從未有過的熱潮。
“花錢運動黨”說,消費能讓運動習(xí)慣固定下來,值;“免費運動黨”說,重視運動周邊多于運動本身,是本末倒置。
難道就沒有不怎么花錢的運動嗎?
小時候,我們在課間拿起乒乓球拍就去搶空球臺,從來沒考慮過誰的球拍開膠是不是丟人,也不會因為沒有穿全套運動服,就不好意思去和朋友打球。
公園里的肌肉大爺,每天用著最簡陋的單雙杠做“人肉風火輪大回環(huán)”,沒有請私教,也沒有喝蛋白粉,依舊能練出漂亮的肌肉線條。
運動裝備,有條件擁有固然不錯,但這不是必須門檻;按摩放松肌肉的器械,電動的固然方便,但自己進行肌肉拉伸,或者買個幾十塊錢的泡沫軸,一樣可以達到效果。
運動健身,不應(yīng)該受地點、器材、金錢所影響。只要你想動,哪里都可以是你的“健身房”;只要你想動,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你的健身器材,沒有啞鈴,難道沒有同等重量的瓶裝水嗎?
窮,不是放棄運動健身的原因,懶才是。那些額外的裝備花費,說到底是我們培養(yǎng)有規(guī)律的運動習(xí)慣中的一環(huán),能刺激我們堅持下去。
拋開運動附加的社交、攀比屬性,僅僅享受運動的本質(zhì),讓生活充滿生機,健健康康地體驗人生,或許才是倡導(dǎo)全民健身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