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
新課改趨勢下,人們對小學語文寫作教育愈來愈重視,學生的寫作條件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但如果深入寫作教育就會發(fā)現,小學生的寫作存有一定的思想定向趨勢,沒有多少屬于自己的東西,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比較大,對實踐生活的感情體味非常匱乏,因此,與新課改下的寫作教育主旨相悖。對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與性格特點,對寫作教育的訓練進行深研,慢慢地擢升學生的寫作技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主要針對學生寫作進行合理訓練,在寫作訓練中能夠形成會寫、能寫的能力,從而提升語文思維和成績。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不高,各方面能力相對比較薄弱,所以在語文訓練中必須存在一定的針對性,要求學生在實際訓練中能夠掌握關鍵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育訓練的必要性
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歸納小學語文寫作教育訓練的必要性有下面幾點。
(一)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文按文體大體可以分為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小學階段要訓練的多為敘事文。無論何種文體,在寫一篇作文前,都要在心里有一個整體的構思。這就要求學生認真思考所要描述的事物、情景以及情節(jié),想好文本的結構,從而鍛煉學生的構思和思維能力。良好的思維能力對各個學科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文的訓練可以提升其他科目的學習成績以及效率。在作文的訓練中,教師要盡量給學生一定的“自由”,也就是給一個大概的題目和方向,讓學生盡可能地發(fā)揮。在題目上少一些束縛,學生可以寫出別具匠心的文章。長期堅持訓練,思維能力一定能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升。
(二)加強學生對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能力
生活中需要發(fā)現美的眼睛,這就要求學生從小對身邊的事物有探索和發(fā)現的良好習慣,只有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才能有思考,才有靈感去寫出好的文章。因此,小學語文作文的訓練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小學作文以記敘文為主要訓練目標,要想記述身邊發(fā)生的事件,就必須以親身經歷或者親眼所見為內容。學生要在作文中詳細地描寫事情的經過,這要求他們有較高的觀察能力,時刻留心,多進行思考,從而培養(yǎng)情感和抒發(fā)情感。觀察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認知活動,也是人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會學生從生活中取材,在作文中體現生活的痕跡,這是一種真情實感的鍛煉,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能力。
(三)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幫助
在以后的學習中,作文分值占比越來越大,小學占30%,中學占40%,高中幾乎占到語文分值的50%。所以說,寫好作文對成績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小學階段,要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向上發(fā)展,良好的寫作水平必定會極大地提高學習成績。在如今的社會,有很多職業(yè)對文筆有很高的要求,如制片人、雜志編輯、律師、策劃師等,有好的文筆在工作崗位上必然會受到他人的重視,發(fā)展的機會也就越多。所以說,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十分有必要,這個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會使學生受益一生。
(四)對想象力的培養(yǎng)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當說起汽車,立馬會想象出各種類型的汽車形象。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的基礎上完成的,想象力是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對小學生而言,想象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小學作文練習中,看圖作文較為多見,看圖作文即根據圖片寫一篇文章。這是針對想象力的鍛煉,通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再加上學生的想象完成一篇文章。在看圖作文中,小學生可隨意地發(fā)揮想象力,在這種模式的訓練下會影響學生,讓他們的想象力自由地發(fā)揮,從而提高大腦的思維能力。
二、目前小學語文寫作教育中存在的漏洞
(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亟待激發(fā)
新課改后,我國教育部門對學生在講堂上的地位愈來愈重視,但在當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育中,部分教師在講堂上依然占據中心地位,因此,無法使學生施展主觀能動性。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教師應教導學生去感悟、體味、判定,如此,在寫作環(huán)節(jié)中所表達的才是學生對生活的真實閱歷和感悟,只不過借助文字這種“跳板”表達所遇所感。然而,倘若教師一直主導講堂,那么學生的思維將不會得到鍛煉,最終使學生在寫作環(huán)節(jié)中無法著手,甚至對寫作非常畏懼,由此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形成一定的桎梏。
(二)對學生的真實情感不夠重視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對實踐的生活閱歷比較少,心智與思維技能沒有得到充足的鍛煉,因此在語言表達技能以及表達方法上特別匱乏,亟待深一層的擢升。倘若依然采取以往落后的教育方法,對學生實施“灌入式”的教育,只注重培育學生寫作技能,而對學生的真實情感不加以重視,則會致使學生在將來的寫作中對真情實感的表達非常匱乏,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僅僅只是語言文字的堆積,在情感表達上非??仗摚翢o生機,無法真實地感動讀者,更別說讓讀者產生共情。倘若學生在整個小學時段一直運用此種方法進行寫作,則會扼殺學生天真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很難對寫作產生興致與熱情,對學生將來的語言表達技能形成一定的制約。
(三)忽略學生的自主寫作技能
在當下,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推進,電子產品被廣泛運用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生對新穎的事物接受能力都比較強,但自控能力都比較低弱,無法高效地管制自己,這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比較普遍現象:教師為不占據講堂的時間,經常會將寫作任務當作課后作業(yè),而學生對教師安排的寫作,經常借助互聯網查找資料。長此以往,學生非常依賴網上的信息資料,這不但不會使學生的自主寫作技能得到鍛煉,還會致使學生形成偷懶的不良習慣,與新課改下的主旨相悖。
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訓練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累積素材,拓寬知識途徑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開設的一門比較有難度教學課程,主要是因為小學生在寫作訓練的開展階段,需借助一定的知識素材以及完備的寫作素養(yǎng),才可以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教師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才能對他們進行語言合理構建以及高效思維的培育。倘若小學生不具有完備的寫作素材,則會在寫作的環(huán)節(jié)中產生莫衷一是的想法與體味,而且會由于不切實際、紙上談兵而顯得文章非常空洞,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在小學語文以前所使用的寫作教育方式中,落后的“灌入式”教育方式比較呆板、單調,學生在寫作講堂上的學習效果受教師的教育水準影響。這樣的教育方式,經過長時間的實施,會使學生在進行寫作進程中形成一定的定式思維,由此,會使學生形成被動學習的不良習性。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非常有必要在寫作教育訓練環(huán)節(jié)中,拓寬寫作知識學習以及文章素材累積的渠道,由此豐富學生的寫作儲備。因此,教師應在以往教育模式的前提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日常的語文教育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網絡化技術展現出優(yōu)秀的、可用的寫作素材,使學生累積寫作素材以及拓展思路。另外,教師可摒棄以往落后的講堂教育,使學生突破學習的障礙,經過強化教師與學生間和學生與學生間的交互力度,在寫作教育中對學生的理論研討以及技能的培育給予一定的教導,改進學生在以前學習中養(yǎng)成的不良習性,使學生踴躍地參與研討活動。由此,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累積寫作素材。譬如,在小學語文教材《我們眼里的精彩世界》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拓寬日常生活寫作素材積累途徑,教導學生對日常的生活實踐進行洞察和體悟,對“精彩世界”寫作切入點進行資料搜尋與應用。譬如,樓宇鱗次櫛比的大都市、五彩繽紛的田野生活等都可以作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在學生對寫作素材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使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
(二)明確寫作訓練的意圖
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優(yōu)先明確寫作訓練的意圖,這亦是構筑高效率講堂的基本前提。小學生的語言技能還發(fā)展得不夠成熟,因此,教師應著重培育以及教導學生的體悟技能與洞察技能。在此基礎上,教師在設計寫作訓練的內容時,應從多維度出發(fā)進行科學的安排。在三、四年級的寫作教學中,應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育加以重視,逐漸使學生養(yǎng)成語言積累的習慣,這是學生可以靈活自如地應用語言的基礎。五年級的寫作教學應逐漸地對學生的洞察技能與感悟技能加以培育和鍛煉,應教導學生對生活中的許多細節(jié)進行高效的洞察以及捕捉,如此,才不會使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顯得空洞。在六年級的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育學生的思維,這是使學生的寫作更加有邏輯性以及表達充分的前提,也是匡助學生寫出高質量習作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講堂上為學生講授寫作訓練的意圖時,應教導學生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表達,擢升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水平,由此,培育學生的思維,匡助學生更快速地融會所學的知識。譬如,給學生布置《我們的班級》這篇習作時,在講授環(huán)節(jié)中,應使學生理解什么是班級,進而引起學生對班級的思考。與此同時,應使學生在思考的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地理解班級的意義,由此,調動學生對習作的興致。教師不但應在特定主題的寫作訓練中,讓學生明晰寫作訓練的主旨,而且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真實水準以及語言技能,設計出與之契合的語言訓練主旨。如此,才可為學生的寫作指明方向,制定目標,培育學生的寫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準。
(三)營造良好寫作環(huán)境,倡導體現真實情感
真實情感的內容是小學生習作中最直白的表達,亦是使小學生的寫作表達成效得以擢升的關鍵途徑。倘若小學生不能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那么寫出來的作文也不盡如人意。依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認識水準,可知學生學習成效的高低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可高效解決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情感空洞的問題,這對提高學生寫作水準以及語文教育成效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教師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秉持寬容、理解的態(tài)度,不應對學生加以指責與批評,挫敗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只有經過教導性的教育,才能推進學生對問題產生的緣由進行思考,從根源上改正錯誤。由此,推進諧和、平等的寫作教學溝通環(huán)境的高水準營設,在創(chuàng)設高效寫作氛圍的基礎上,大力倡導并激勉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表達真實情感。譬如,教師在對小學語文《猜猜他是誰》這一內容開展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可在講堂上為學生組建游戲化的教育模式,在開展游戲活動的環(huán)節(jié)中,激勉學生參與游戲活動,教師可讓學生選擇班級中的一名同學,將他們的性格、面貌以及其他比較突出的特征寫在一張紙上,在講堂上進行朗讀,教師與其余的學生結合語言的描繪,猜想一下所寫的學生是誰。這種游戲化教育模式的運用,不但可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人物的寫作描摹技能和語言表達技能,還可削弱以往落后的教育觀念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擢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寫作成效,強化講堂的活躍度以及風趣性,由此,擢升學生對語文習作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
四、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作文作為構成小學語文教育的關鍵部分,教師應將學生日常的寫作加以重視,這對學生語言表達技能以及文字表述技能的形成,還有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是學生構建寫作自信心以及表述技能的重要階段,倘若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技巧加以專門性培育,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此技巧,使學生在寫作中能盡情發(fā)揮想象力。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中,應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寫作的教育經驗、方法,從而匡助學生構建一套自己的寫作方法,使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能夠駕輕就熟,進而擢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