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李輝 孔祥之 常立國
聊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聊城 252000
介入栓塞術是臨床治療顱內(nèi)動脈瘤常用手段,雖可快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其作為有創(chuàng)治療措施,會引起患者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加劇患者負性情緒,從而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不利于術后病情康復[1]。心理彈性作為一種正向心理特質(zhì),是指個體在面對挫折、困境時能夠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成功應對當前環(huán)境的一種能力[2-4]。相關研究指出,改善患者心理彈性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5]。因此臨床應盡早明確心理彈性相關影響因素,及時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以促進病情改善。但目前,臨床對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以負性情緒為止,而正性心理特質(zhì)的相關研究較為少見。基于此,本研究選取聊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80 例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旨在探討患者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評分的相關影響因素,以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相應參考,報道如下。
本研究經(jīng)聊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前瞻性選取聊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11 月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80 例,年齡29~78(58.63±7.62)歲。
(1)納入標準:均符合顱內(nèi)動脈瘤相關診斷標準[6];均經(jīng)腦血管造影、CT 等檢查確診為顱內(nèi)動脈瘤;均已行介入栓塞術;臨床病例資料完整;意識清晰,溝通能力正常,可配合調(diào)研;患者及近親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癡呆史;肝、腎、心功能不全者;依從性差,拒不配合調(diào)研;合并惡性腫瘤;伴有嚴重感染性疾病。
3.1、研究工具 (1)自制一般資料問卷,收集患者資料,包括工作狀態(tài)、性別、術后并發(fā)癥、年齡、動脈瘤位置、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yī)療支付方式、運動習慣、心理護理。(2)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7]:共12個條目,采用1~7分的7級評分法,滿分12~84分,分值與支持狀態(tài)呈正相關??偡衷?0~84 分為高支持狀態(tài),37~59 分為中間支持狀態(tài),12~36 分為低支持狀態(tài)。PSSS內(nèi)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0.90。(3)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8]:共 20 個條目,采用 0~3 分的 4 級評分法,其中1~12 為積極條目,積極應對分值為0~36 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越傾向采取積極應對方式;13~20為消極條目,消極應對分值為0~24 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越傾向采取消極應對方式。SCSQ 內(nèi)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0.89。(4)CD-RISC[9]:包括堅韌、樂觀、自強3個維度,25個條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滿分0~100分,分值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CD-RISC內(nèi)部一致性Cronbach’s α=0.94。
3.2、研究方法 在患者術后病情穩(wěn)定后,由培訓合格的調(diào)查員向患者講解調(diào)查的目的及意義,征得患者同意后,向患者發(fā)放一般資料問卷、PSSS、SCSQ、CD-RISC,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患者詳細講解問卷及量表填寫方法,由患者自行進行填寫,患者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對于因視覺模糊、不識漢字等原因無法自行填寫問卷者,以問答形式收集患者資料。本次共發(fā)放問卷及量表332 份,有效收回320 份,回收率96.39%。
(1)統(tǒng)計患者SCSQ、CD-RISC 評分。(2)比較患者一般資料。(3)多元線性回歸分析CD-RISC 評分的影響因素,并計算β、標準誤、標準偏回歸系數(shù)、t值、P值。
采用SPSS 23.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 例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積極應對SCSQ 評分為(18.63±2.67)分,消極應對SCSQ 評分為(16.25±1.43)分,CD-RISC評分為(63.52±5.95)分。
術后并發(fā)癥、心理護理、社會支持、積極應對SCSQ 評分、消極應對SCSQ 評分不同的患者CD-RISC 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80例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CD-RISC評分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分,)
表1 80例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CD-RISC評分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分,)
注:CD-RISC為心理彈性量表,SCSQ為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例數(shù)例數(shù)CD-RISC評分CD-RISC評分項目性別t/F值0.656 P值0.514項目術后并發(fā)癥t/F值10.698 P值<0.05男女34 46 63.98±5.67 63.18±5.18有無13 67 41.89±3.65 67.72±8.52年齡<36歲≥36~60歲≥60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中專大專及以上動脈瘤位置腦后動脈顱內(nèi)頸內(nèi)動脈大腦中動脈居住地農(nóng)村城市婚姻狀況未婚已婚離異或喪偶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2 000~4 000元≥4 000元0.1600.852 0.9890.326 17 21 42 64.17±6.14 63.52±5.73 63.26±5.30 57 23 63.93±6.21 62.50±4.83 0.4650.643 0.4680.628 15 42 23 62.83±6.27 63.15±6.71 64.65±7.02工作狀態(tài)在職無業(yè)醫(yī)療支付方式自費醫(yī)療保險運動習慣12 68 62.82±4.25 63.64±5.83 1.1050.273 1.3780.258有 無31 49 64.15±4.73 63.12±3.58 17 49 14 65.12±6.85 62.58±6.17 64.87±6.56心理護理13.546<0.05是否39 41 73.25±7.85 54.26±4.25 1.7580.083 63.915<0.05 37 43 62.24±5.83 64.62±6.21 0.5860.559 21 40 19 54.25±2.74 62.58±5.62 75.74±8.93 16 52 12 62.98±6.24 64.05±6.68 61.94±5.83 27.581社會支持低支持狀態(tài)中間支持狀態(tài)高支持狀態(tài)積極應對SCSQ評分>18.63分≤18.63分消極應對SCSQ評分>16.25分≤16.25分<0.05 26 54 83.25±5.82 54.02±3.61 0.5650.571 40.210<0.05 19 41 20 62.53±5.73 63.46±6.02 64.58±6.36 51 29 49.87±3.15 87.53±5.24
以CD-RISC 評分為因變量,以術后并發(fā)癥、心理護理、社會支持、積極應對SCSQ評分、消極應對SCSQ評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術后并發(fā)癥、心理護理、社會支持、積極應對SCSQ 評分、消極應對SCSQ 評分是CD-RISC評分的影響因素(均P<0.05),見表2。
表2 80例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CD-RISC評分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CD-RISC 評分是用于評估個體心理彈性的重要方式,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彈性越好,即應對挫折的能力越強[10-12]。本研究結果顯示,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CD-RISC 評分為(63.52±5.95)分,處于中等水平,提示患者心理彈性較為一般。許娟等[13]對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CD-RISC 評分調(diào)查顯示,多數(shù)患者心理彈性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得分為(56.50±16.64)分,較本研究評分低。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納入患者中,以中年患者居多,中年患者大多已成家立業(yè),疾病對患者的工作生活影響較大,因此,中年患者面對疾病時更愿意采取積極應對的方式,以早日回歸工作、生活。心理彈性屬于一種正向積極情緒,可影響患者面對疾病的態(tài)度,促進患者實施健康行為,以加速病情康復進程[14]。因此,尋找影響患者心理彈性的原因,并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CD-RISC 評分與術后并發(fā)癥、心理護理、社會支持、積極應對SCSQ評分、消極應對SCSQ評分有關(均P<0.05),提示術后并發(fā)癥、心理護理、社會支持、積極應對SCSQ 評分、消極應對SCSQ 評分可對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心理彈性產(chǎn)生影響,且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1)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患者CD-RISC 評分為(41.89±3.65)分,低于術后沒有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患者[(67.72±8.52)分],且進一步經(jīng)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是患者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由于術后受肢體活動受限等多種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術后腦血管痙攣等多種并發(fā)癥,威脅患者身體健康[15-16],患者由于對并發(fā)癥缺乏了解,難免會產(chǎn)生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降低對抗疾病的信心,因此導致心理彈性降低。(2)大量研究表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升患者心理彈性[17-20]。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實施心理護理,可將CD-RISC 評分提升3.4分,說明實施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彈性。馮馳等[21]在其研究中指出顱內(nèi)動脈瘤術后患者多伴有嚴重的焦慮抑郁情緒,且自我負擔感受較為嚴重,因此及時評估患者術后心理并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可有效調(diào)節(jié)患者情緒狀態(tài),幫助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戰(zhàn)勝疾病。(3)劉宇等[22]在其研究中指出,外界支持是患者心理彈性的保護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高支持狀態(tài)患者CD-RISC 評分為(75.74±8.93)分,高于低支持狀態(tài)患者的評分[(54.25±2.74)分](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提示社會支持度越高,患者心理彈性越好。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術后住院期間,需暫時臥床休養(yǎng),因此社會需求較高,此時,家人、朋友等的外界支持則可為患者提供心靈依靠及寄托,并可通過鼓勵支持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有效提升患者應對挫折的能力[23]。(4)本研究結果顯示,積極應對SCSQ評分每提升1分,CD-RISC 評分提高2分,消極應對SCSQ 評分每提升1 分,CD-RISC 評分降低2 分。任俊華[24]也在其研究結果中顯示,面對應對方式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r=0.509,P<0.001),屈服應對方式與心理彈性呈負相關(r=-0.566,P=0.001),表明積極應對可改善患者心理彈性,消極應對可降低患者心理彈性,其原因可能在于,采取積極應對方式的患者面對手術這一應激事件時更愿意實施健康行為,以促進早日康復出院[25-26]。而心理彈性較弱的患者不愿與挫折抗爭,面對疾病時更愿意采取逃避、屈服等消極應對方式,而消極應對不利于病情康復,患者看不到病情的改善,則會導致心理彈性進一步降低[27-29]。
為避免術后并發(fā)癥影響患者心理彈性,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術后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并發(fā)癥的預防,同時鼓勵患者術后早進食、早日下床活動,還可教授患者家屬肢體按摩的方法,囑其每天2 次按摩患者肢體,以避免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此外,還可告知患者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應對方式,以提升患者應對困境的能力。同時護理人員術后應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及時了解患者負性情緒來源,給予針對性情緒疏導,如呼吸療法、移情療法、支持療法、音樂療法等,并注重引導患者面對挫折時選擇合理的應對方式,以促進病情改善。對負性情緒較為嚴重者,可邀請既往恢復良好的病友到病房與患者溝通聊天,通過分享既往經(jīng)驗,使患者了解到積極應對對促進病情康復的重要意義。同時囑患者家屬多陪伴、鼓勵患者,給予其足夠的理解、關懷,幫助其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同時提醒患者家屬、朋友等可經(jīng)常來院探望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支持與關愛,從而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有效提升心理彈性。
綜上所述,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CD-RISC 評分與術后并發(fā)癥、心理護理、社會支持、積極應對SCSQ 評分、消極應對SCSQ 評分有關,醫(yī)護人員可依據(jù)相關影響因素改進護理措施,以提升患者心理彈性,并進一步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