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構(gòu)造“新”的延續(xù)性
        ——關(guān)于“八二憲法”起草若干問題的理論思考

        2022-12-14 04:53:48■田
        開放時代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編寫組彭真胡喬木

        ■田 雷

        [內(nèi)容提要]“八二憲法”是我國現(xiàn)行憲法,其現(xiàn)行狀態(tài)延續(xù)的40 年開啟了我國憲法政治的“恒紀元”?!鞍硕椃ā钡姆€(wěn)定基因要從其草案形成的歷史階段去尋找。通過對憲法修改過程史料的梳理,圍繞修憲過程若干問題,本文提出了構(gòu)造“新”的延續(xù)性這一命題。首先,“八二憲法”的時代意義在于“立新”,它的前提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開啟的“歷史性的偉大轉(zhuǎn)變”。其次,“八二憲法”在草案形成階段就有“穩(wěn)定性”的需求,而以彭真為代表的修憲者也有著高度的“穩(wěn)定性”自覺,在草案形成過程中,“定”字的文本策略意味著憲法只寫定下來的內(nèi)容,有爭議的不寫,在這個指導(dǎo)原則下所形成的憲法文本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憲法文本和現(xiàn)實之間的摩擦,由此確保新憲法在改革開放時代的穩(wěn)定性。

        一、“八二憲法”的“恒紀元”:研究問題的提出

        1982 年12 月4 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追根溯源,這是我們現(xiàn)行憲法的誕生時刻。回首這個起點,無論是以彭真為代表的修憲領(lǐng)導(dǎo)人,還是親身參與修憲的憲法學者,都會親切地把這部新生的憲法稱為“新憲法”。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這個修飾詞就慢慢消失了,此后“現(xiàn)行”這個狀態(tài)本身就意味著“活”,意味著“生長”,只要作為現(xiàn)行憲法實施一日,它就有一日的成長。40 年來,這部憲法如有機體一樣在生長,褪去初生時的稚嫩,經(jīng)歷了一段青春期的迷茫,到迎來它的“而立”之年,又不舍晝夜地奔向“不惑”時刻。將它與新中國成立后的前三部憲法以及承擔臨時憲法功能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lǐng)》進行比較,甚至把中國自20 世紀開啟立憲試驗后的全部憲法文件放在一起比較,“八二憲法”②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它有很強的延續(xù)性。設(shè)想一個時間軸,在中國所有的憲法文件中,“八二憲法”作為現(xiàn)行憲法所經(jīng)歷的時段顯然是最長的,不僅走過了40 年,還有可預(yù)期的穩(wěn)定的未來。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八二憲法”開啟了我國憲法政治的一個“恒紀元”。③

        憲法學往往把這個“恒紀元”視為理所當然,從理論上把它處理為一個憲法學之前的“政治”問題。但是,“八二憲法”的“恒紀元”絕非是理所當然的存續(xù)。回顧中國立憲史,1949 年之前政治動蕩,憲法文本在面對政治硬實力時往往就是一紙空文,而在新中國成立后,多變也曾是憲法政治的基調(diào)。如果我們把中國百年憲法史做個概括,變動才是常態(tài),“八二憲法”的“恒”反而是一個例外,需要我們在理論上認真對待。若是我們能穿越,回到20 世紀80 年代,當“八二憲法”仍在草案形成階段時,憲法學者未必自信有一天我們可以籌備這部根本法的40 周年慶典——尤其是這部憲法接續(xù)了共和國憲法史上變動頻仍的時期,從1975 年到1982 年,在不到8 年的時間里,我國先后頒布過三部憲法。在“八二憲法”誕生之時,誰能保證它會開創(chuàng)一個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的法政秩序呢?由是觀之,憲法學者要明白,“八二憲法”的“恒紀元”局面之所以得以開創(chuàng),并非中國憲法政治的歷史慣性使然。“八二憲法”是反常的,一改此前憲法的歷史周期律。它的“反?!痹谟谒陟o好歲月里的有機生長,在于它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隱退,在于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不覺得憲法是個問題。這一點,作為我國憲法學研究的基石問題,恰恰未能得到足夠的關(guān)注。

        本文提出并嘗試回答“八二憲法”的“恒紀元”如何形成和為什么可能。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文章將深入“八二憲法”的起草歷史。此次全面修憲從1980 年9 月開始,到1982 年12 月結(jié)束。以修憲事情之大,關(guān)系問題之多,涉及方面之廣,這27 個月從無到有的憲法文本創(chuàng)制過程,當然不是三五句話的簡史所能洞察的。如同有機體的成長,未生或新生的總是最可塑的,隨著其形態(tài)逐漸顯現(xiàn),后續(xù)的發(fā)展模式和路徑也就得以框定,憲法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如此。每一代人都要在傳承歷史的基礎(chǔ)上續(xù)寫屬于自己的時代,故而憲法學的研究最應(yīng)當追根溯源,進入歷史并直面其復(fù)雜。幸運的是,以彭真為代表的修憲領(lǐng)導(dǎo)人留下了大量的權(quán)威文獻和歷史記錄,這些在歷史現(xiàn)場發(fā)出的聲音,成為理解這部憲法的經(jīng)典材料——通過它們,我們努力去接近當年修憲的歷史,確立理解“八二憲法”的經(jīng)史體系,④讓原本分散的集中起來,龐雜的系統(tǒng)起來,矛盾的貫通起來,構(gòu)建起相關(guān)材料各就各位的內(nèi)部秩序。立足“八二憲法”公布施行40 周年的歷史時刻,我們要提出屬于這個時代的問題,而本文就是在這一問題意識驅(qū)動下的一次嘗試。

        二、“立新”:再論我國現(xiàn)行憲法的誕生

        之所以稱“再論”,首先是對前輩學者的接續(xù)。如肖蔚云曾親歷修憲,他在1986 年出版《我國現(xiàn)行憲法的誕生》,堪稱距離歷史現(xiàn)場最近的一次學術(shù)努力。那么40 年過去了,新一代的憲法學者在研究“八二憲法”的開端時又能有何貢獻呢?“八二憲法”已經(jīng)有了它的歷史,這讓我們觀察“八二憲法”的誕生就有了一種歷史縱深的眼光。即便“八二憲法”這個名字也是時間的饋贈。設(shè)想我們身處1983 年,面對這部“剛剛”通過的憲法時,我們不太可能稱它為“八二憲法”,也只有當這部憲法不那么新了,形成屬于自己的歷史之后,“八二憲法”這個稱呼才有意義?!鞍硕椃ā笔┬辛?0 年,它所確立的制度早已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堅實的基礎(chǔ),但我們往往看不到這一點——“八二憲法”在其歷史語境中的主旨就在于“立新”。鄧小平在1982 年2 月同彭真等人討論修憲時曾說:“新的憲法要給人面貌一新的感覺?!雹荨傲⑿隆奔却_立了全面修憲的必要性,也設(shè)定了修憲的主旨以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最終形成了新憲法的基調(diào)。

        (一)為什么要修憲?

        1980 年8 月,鄧小平在論及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制度的改革時提出了六項重大改革,排在第一的就是“中央將向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修改憲法的建議”。⑥1980 年9 月10 日,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關(guān)于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決議》,以此決議為標志,全面修憲開始啟動。當時的“現(xiàn)行憲法”,即“七八憲法”實施不過兩年半,是由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1978 年通過的,它替代的是“七五憲法”,1975 年由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為什么要在1980 年開啟全面修憲?為什么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要經(jīng)歷三部憲法?這是重返歷史現(xiàn)場后遇到的一個問題,當年的修憲者也自認為必須回答這個問題。

        到了1982 年11 月26 日,憲法修改草案即將提交全國人大審議,憲法修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真受葉劍英委托,代表憲法修改委員會作過一個長篇報告《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這個文本歷來被認為是理解“八二憲法”的經(jīng)典文獻。⑦彭真針對為什么要修憲有個簡短的解釋,“現(xiàn)行憲法在許多方面已經(jīng)同現(xiàn)實的情況和國家生活的需要不相適應(yīng),有必要對它進行全面的修改”。⑧而回到此次修憲過程的開端,1980 年9 月16 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憲法修改委員會主任委員葉劍英談到為什么要全面修憲,理由有三:其一,“現(xiàn)行憲法中還有一些反映已經(jīng)過時的政治理論觀點和不符合現(xiàn)實客觀情況的條文規(guī)定”,這主要是“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這里的“當時”指的是“七八憲法”通過時,這一條可以概括為“破舊”;其二,“更重要的”是很多東西“都沒有也不可能在現(xiàn)行憲法中得到反映”,各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和發(fā)展,特別是黨和國家工作重點的轉(zhuǎn)移”,這一條可以概括為“立新”;其三,“現(xiàn)行憲法”在某些條款上存在形式缺陷,“不夠完備、嚴謹、具體和明確”。正是基于這三條理由,葉劍英說:“總之,現(xiàn)行的憲法已經(jīng)不能很好地適應(yīng)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客觀需要,立即著手對它進行全面的修改,是完全必要的?!雹崛~劍英的這個闡釋基本沿襲了中共中央在1980 年8 月底提交給全國人大的修憲建議。修憲建議開篇即指出,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七八憲法”,但是“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和從那時以來情況的巨大變化,許多地方已經(jīng)很不適應(yīng)當前政治經(jīng)濟生活和人民對于建設(shè)現(xiàn)代化國家的需要”。⑩

        以上我們從彭真回溯至葉劍英以及中共中央的文件,在闡釋為什么要全面修憲時,根據(jù)和邏輯都是一致的,關(guān)鍵詞都是“不適應(yīng)”。為什么兩年的時間就變得如此不適應(yīng),當然就是發(fā)生于其間的“巨大變化”,也就是說,巨變橫亙在“七八憲法”通過的“當時”和啟動全面修憲的“當前”,這也區(qū)分了“舊”與“新”。在此意義上,歷史并不是勻速運動的,“七八憲法”自實施以來,見證了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即葉劍英所說的“自本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或者如彭真所述,“從那時以來的幾年,正是我們國家處在歷史性轉(zhuǎn)變的重要時期”?。

        處在歷史巨變的時刻,全面修憲,破舊并立新?!鞍硕椃ā敝Q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適應(yīng)現(xiàn)實。

        (二)為什么不是“八一憲法”?

        若是只知其然,就會以為“八一憲法”是打錯了字,因為事實是從來就沒有什么“八一憲法”。既然如此,為什么要討論一個本不存在的東西何以不存在呢?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所通過的修憲決議,大致構(gòu)成了新憲法如何起草并通過的一部“立法法”,規(guī)定了修憲的主持機構(gòu),也設(shè)定了修憲的基本程序,包括從提出草案到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全民討論,返回修改,而新憲法生成的最后一個程序,是“提交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按照這個決議,憲法修改草案是要交本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由此形成的當然是“八一憲法”,而不是1982 年年底由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八二憲法”。這樣問題也就來了,為什么不是“八一憲法”,或者轉(zhuǎn)化為一個更具體的問題,為什么此次修憲未能按照一開始設(shè)定的進度完成,而是拖延了一年呢?

        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決定修憲,設(shè)定新的憲法草案交由下一次會議審議,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修憲要在一年內(nèi)完成。但這要有一個前提,即全國人大要有固定的會期,而固定會期基本上是六屆全國人大任期后半段開始形成的慣例。?就此而言,當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1980 年設(shè)定要在四次會議審議新憲法的草案時,與其說是給修憲留下一年的時間,不如說是要在下一次有權(quán)通過憲法的機構(gòu)開會時完成任務(wù)。如此理解的話,雖然決議分配的修憲時間并沒有減少,但修憲作為一項任務(wù)的緊迫性就顯現(xiàn)出來了。按照葉劍英的設(shè)想,考慮到全面修憲這樣的“大事”所涉及的工作量,且“交付全國各族人民討論”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按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期限來倒推,由憲法修改委員會提出修改草案只能有半年的時間。葉劍英在修憲開始時說“在明年上半年公布修改憲法草案”,這里所指的當然是1981 年上半年。?而1981 年上半年公布修憲草案,實際上也是中共中央提交全國人大的書面修憲建議的設(shè)想。?以半年為期拿出一部修憲草案,時間無疑是緊迫的。

        事實上,關(guān)于此次延期的程序瑕疵,修憲者當年有過非常自覺的補救——彭真在1981 年11 月26 日和12 月1 日分別向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和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過推遲期限的建議,并在后一次留有“書面說明”。?對于修憲要推遲,彭真代表憲法修改委員會給出的理由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憲法修改工作關(guān)系重大,牽涉到各方面一系列復(fù)雜的問題,需要進行大量的調(diào)查研究,廣泛征求各地區(qū)、各方面的意見”,這一理由屬于常規(guī)操作,修憲確實茲事體大,涉及方方面面,是大家的事,是“中國人民的大事”;?其二,“目前國家正在進行體制改革,有些重大問題正在實踐研究解決過程中”,這個表述相比之下就有具體所指——歷史性的轉(zhuǎn)變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間必然包含著種種糾葛、延遲甚或反復(fù),但處于轉(zhuǎn)變之際,哪些舊的構(gòu)成了要去否定的“亂”,哪些復(fù)歸的“正”又要成為新的,在修憲時可能未必涇渭分明。起草憲法,也就是把諸多重大問題的解決方案寫進憲法,在憲法確立后,再用社會主義法制的方式保障之?!坝行┲卮髥栴}正在實踐研究解決過程中”——正在解決,也就是尚未解決。從彭真言語之間,似乎可見修憲在這一階段遭遇了時間差,要形成可交付全民討論的修改草案,必須等待某些問題解決,現(xiàn)實中解決不好,文本就不好寫。彭真建議“為了慎重地進行憲法修改工作,盡可能地把憲法修改得完善些,需要把修改憲法完成期限適當推遲”,而“適當”的機會當然就是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下面我們要進入此次修憲的第一個階段,即由憲法修改委員會提出修改草案,限于篇幅,在此僅處理兩個重大問題。

        其一,按照全國人大的修憲決議,主持修憲的機構(gòu)是憲法修改委員會,從法理上看,這是一個特別機構(gòu),專職修憲,修憲完畢也就意味著它在法律上的完結(jié)。然而在形成修改草案的階段,日常運轉(zhuǎn)其實是下設(shè)于委員會的秘書處,秘書長為胡喬木。當時參與秘書處工作的許崇德說:“任務(wù)是調(diào)查研究,草擬憲法條文及其它的有關(guān)文件,是憲法修改委員會的具體工作班子”。?秘書處也是彭真所說的做“苦力”的工作班子。?這樣看來,修憲的工作機制類似雙軌模式,秘書處在委員會領(lǐng)導(dǎo)下工作。憲法修改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是在修憲啟動時召開的,此后就一直沒有再舉行全體會議,直至1982 年2 月底,而第二次全體會議的議程就是“討論憲法修改草案討論稿”,?兩次全體會議相隔長達一年半。

        其二,從1980 年9 月到1982 年2 月,從憲法修改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到第二次全體會議,即憲法修改草案討論稿形成的一年半時間,按照主持修憲的領(lǐng)導(dǎo)人不同,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1980 年9 月至1981 年6 月的胡喬木階段,緊接著是1981 年7 月開始的彭真階段。之所以出現(xiàn)從胡喬木到彭真的交接,直接原因當然是胡喬木的病況,一方面如《胡喬木傳》所述,1981 年6 月“胡喬木因疲勞過度病倒,在醫(yī)院做了膽囊切除手術(shù),不允許他繼續(xù)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如王漢斌回憶:“小平同志認為修改憲法必須抓緊,不能推遲,就找了彭真同志……從1981 年7 月起,憲法修改工作就由彭真同志主持了?!?

        這兩個階段是一以貫之的。之所以進行階段劃分,還是為了更準確的理解為什么修憲延遲了一年,“八一憲法”變成了“八二憲法”。聚焦彭真和胡喬木的交接,至少能下一個判斷:由于種種原因,胡喬木階段的進度未趕上預(yù)期。關(guān)于此次交接,《彭真?zhèn)鳌酚涊d,彭真“看到各方面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提出了不少好的見解和建議。對這種民主氛圍,他感到滿意。同時他也注意到,修憲討論中,由于對一些重大問題存在意見分歧,沒有形成基本共識,以致八個月過去了,還沒有拿出一份各方面都能大體接受的修憲草稿來”。?根據(jù)這個說法,同時參考現(xiàn)在可以看到的修憲史料,我們可知胡喬木階段在1981 年上半年雖曾先后五次形成“修改草案討論稿”,?但這個我們目前看不到的“討論稿”尚且算不上“一份各方面都能大體接受的修憲草稿”。簡言之,一直到1981 年6 月,憲法修改草案連初稿都還未形成。為什么如此拖延?在胡喬木階段協(xié)助主持修憲的王漢斌有過一個講法,“由于一些重大問題在當時還沒有定下來,起草中對有些章節(jié)和條文提出了幾個方案”。?“秘書處對一些重大問題都提出了兩種方案,以備決策時選擇”,?對負責文本草擬的苦力班子來說,工作也只能到此為止。而憲法修改草案初稿的完成,尚且有待彭真階段的加速,尤其是1981 年10 月5 日至11 月中旬的玉泉山集中?——苦力班子“夜以繼日”,“上午、下午、晚上,每天三班倒,日夜伏案起草憲法修改草案”,?終于拿出了憲法修改草案的第一稿。?

        (三)《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意義的再發(fā)現(xiàn)

        修憲是“大事”,是“大家的事”,是“中國人民的大事”,諸如此類的表述反復(fù)出現(xiàn)在歷史的現(xiàn)場,研究者也能感受到各種力量從四面八方而來,聚合在修憲這件事上,要分辨其間的大事因緣殊為不易。胡喬木階段確實沒有快起來,相關(guān)理由也不難找:所謂諸多問題上的“各抒己見”,其實就是“意見分歧”的另一種說法;還有關(guān)鍵的一點,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另一件事上。難道還有比修憲重大的事情?回到那個歷史轉(zhuǎn)折的關(guān)頭,在胡喬木那里還真有一件事比修憲更緊迫,“仍把主要精力轉(zhuǎn)到更緊迫的歷史決議的修改、加工上”,即主持起草《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胡喬木搭建起秘書處的班子,對相關(guān)工作做出安排后,就回到《決議》的起草工作,“把起草憲法修改稿的任務(wù)交副秘書長胡繩、王漢斌先行負責”。?這一時期留下一些重大問題未能解決。我們應(yīng)當意識到,有些問題在胡繩或王漢斌那里屬于“重大”,但在彭真那里就不難定下來。修憲進度從慢到快,是與主持者變更同步的。

        1981 年6 月之于此次修憲是關(guān)鍵的時間節(jié)點。7 月18 日,彭真收到鄧小平關(guān)于修憲期限的指示,“仍按原計劃完成,不要推遲”,?修憲自此進入快車道。胡繩后來在秘書處會議上說:“秘書長病了,六中全會決定彭真同志直接抓憲法修改工作。”?按照胡繩的這個表述,從胡喬木到彭真之間還有另一件事,就是召開了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6 月27 日,《決議》正是在這次會議上被一致通過。處在歷史轉(zhuǎn)折期,這個文件全黨全國“都在等”,如鄧小平所言:“你不拿出一個東西來,重大的問題就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看法”。?這個文件就是要對歷史問題統(tǒng)一認識,自此后向前看,說新話,走新路;《決議》的通過標志著黨在指導(dǎo)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wù)。?由是觀之,彭真階段的開啟,在時間上正好與《決議》的通過同步。我們可以想到許多理由來解釋彭真階段的快速度,但歸根到底在于《決議》的通過,它不僅在時間維度上劃分了舊與新,更在規(guī)范意義上區(qū)分了亂和正,如何區(qū)分,就是《決議》在這個歷史階段具有的憲制功能。如前所述,胡喬木階段之所以慢,最終也未能拿出憲法修改草案的初稿,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對一些重大問題存在意見分歧,沒有形成基本共識”,?那么以1981 年6 月為分水嶺,當彭真主抓修憲時,全黨在指導(dǎo)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因《決議》的通過而宣告完成,許多此前懸而未決的重大問題都可以在《決議》中找到答案,或至少找到權(quán)威的依據(jù)。我們可以說,胡喬木雖然在這時離開了修憲的第一線,但是他所主持起草的《決議》“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為憲法修改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到此為止,我們就可以重新構(gòu)建《決議》和“八二憲法”之間的關(guān)系。多年以來,我們一直沿用彭真報告的提法,在簡史的基礎(chǔ)上形成概論,但對“重要依據(jù)”缺乏細致的闡釋和審慎的推斷,只能給出語焉不詳?shù)暮喆?。一般而言,社會主義憲法要在文本內(nèi)規(guī)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wù),而“根本”之意要求只要寫入憲法,就不可輕易改變——非要變,也必須經(jīng)過比修法要求更嚴格的修憲程序。而對于憲法的起草者來說,要保證新憲法歷時久遠,文本所承載的應(yīng)當是最大范圍的共識。憲法需要以共識為材料,但僅憑修憲的過程是無法創(chuàng)造共識的,而如秘書處這樣的苦力班子更是無法解決分歧。修憲需要共識先行,秘書所承擔的文本工作只是把已經(jīng)形成的統(tǒng)一認識凝練成法條,表述為法言法語。在這一邏輯中,《決議》就是憲法修改草案在形成時所需的共識,它的通過意味著若干重大問題得到了解決,修憲有了權(quán)威的依據(jù)。彭真階段的修憲工作不能再等了,也不必再等了。根據(jù)《彭真年譜》記載,1981 年7 月上旬彭真開始審閱匯總的材料,其中就有《對修改憲法提出的主要問題和不同意見》。?雖然我們無法得見這些文件,但新憲法要不要序言作為胡喬木階段一直存有爭議的問題,一定位列其中。然而序言問題可以說是彭真接手后解決的第一個大問題。最早在7 月15 日,彭真就表示過,“序言要有”,“寫歷史,寫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寫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到了10月初玉泉山集中時,修改草案在分工時就多出了一個序言部分,負責的人員有胡繩、龔育之、盧之超。?在修憲這條線索上,龔育之和盧之超都是新面孔,關(guān)于他們的加入,王漢斌點出了其中的關(guān)鍵:“他又覺得力量不夠,向耀邦同志提出把參加歷史問題決議的龔育之、鄭惠、有林、盧之超要來參加修憲工作……憲法要體現(xiàn)歷史問題決議的精神,調(diào)這些同志參加有利于工作?!?

        為了起草序言,彭真專門從胡喬木的決議起草班子里調(diào)來專家,從黨的決議到國家的憲法序言,它們出自相同的手筆,其有機聯(lián)系也源于此?!稕Q議》及其所承載的統(tǒng)一認識就構(gòu)成了“八二憲法”背后的正統(tǒng)史觀?!稕Q議》是關(guān)于黨的指導(dǎo)思想的,是對歷史作結(jié)。鄧小平就說過,先有決議,“十二大就講新話,講向前看的話”。?“八二憲法”在《決議》之后,在1982 年9 月黨的十二大之后——國家經(jīng)歷了偉大的歷史轉(zhuǎn)折,也即鄧小平所說的“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我們打開了一條一心一意搞建設(shè)的新路”?——其“面貌一新”歸根到底在于它是以國家根本法對大國新路的一種表述、確認和保障。

        三、釋“定”:憲法修改草案形成的文本策略

        “八二憲法”之誕生,根本在于“立新”,破舊才能立新,從邏輯上說,“新”要依“變”而生。彭真在修憲報告中就講過,之所以要啟動對“七八憲法”的全面修改,其歷史背景在于“從那時以來的幾年,正是我們國家處在歷史性轉(zhuǎn)變的重要時期”。?對于“八二憲法”來說,其前端的歷史敘事在于“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只有在這一延續(xù)的時間尺度內(nèi),我們才能把握歷史性轉(zhuǎn)變,也才能深刻認識到《決議》和黨的十二大文件何以成為新憲法的重要依據(jù)。

        然而,“新”并非一種絕對的價值或邏輯,社會主義法制不可能追求“日日新”,成文憲法的存在本身也就表明政治必須要有章可循?!鞍硕椃ā敝Q生接續(xù)的是一段變動頻仍的憲法歷史。王漢斌說:“我國從1975 年到1982 年,七年中間接連搞了三部憲法,反映了當時國家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當新憲法確立后,如何保證其穩(wěn)定性?如果說法條和現(xiàn)實之間早晚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不適應(yīng),那么如何設(shè)計文本才能讓這種不適應(yīng)來得慢一些,也平緩一些?從修憲參與者的言與行中間,讀史者可以發(fā)現(xiàn)非常清晰且自覺的表述。畢竟,七年中間三部憲法就是此次修憲最直接的歷史背景,那么檢驗新憲法是否成功就有一個關(guān)鍵的標準,即新憲法是否穩(wěn)定,能否既經(jīng)受實踐的檢驗,又經(jīng)受時間的考驗。成文憲法的奧秘就在于它往往脫胎于歷史上的大變動而對變動頻仍的歷史周期說不,從而探索憲制框架內(nèi)具有延續(xù)性的政治生活。通俗地說,既然有了“八二憲法”,那么接下來就不要再有什么“八五憲法”或“八八憲法”,自“八二憲法”起,社會主義法制要以現(xiàn)行憲法為基礎(chǔ),構(gòu)建具有延續(xù)性的政治。對于40 年后的我們來說,具有穩(wěn)定性是“八二憲法”的一個基本事實,但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這是由某種普遍歷史規(guī)律或憲法原理所決定的。對于當年的修憲親歷者來說,晚近的憲法歷史如果說有任何慣性,反而穩(wěn)定不是規(guī)律,是例外。他們具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相當認真、慎重和周到”,?努力摸索確保憲法穩(wěn)定性的文本策略。正是帶著這一問題意識梳理歷史文獻,以此去理解“八二憲法”的誕生,本文在理論層面上也能作由史入經(jīng)的嘗試。

        (一)“最怕憲法不穩(wěn)定”

        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是1982 年11 月26日開幕的,11 月22 日,彭真就同《人民日報》負責人談到憲法通過后的宣傳問題,指出:“十億人民的中國,如果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憲法,國家一定不安定?!?11 月27 日,彭真出席北京市代表團的小組討論會,議題就是“如何保持憲法的長期穩(wěn)定”。?尤其是在“七五憲法”“七八憲法”更迭的歷史語境下,擔心憲法不穩(wěn)定可以說是當時普遍的心理狀態(tài)。

        肖蔚云曾以秘書處成員的身份參與憲法修改,在憲法通過當月,他在北京市的學習新憲法輔導(dǎo)報告中就談道:“在全民討論時,不少同志提出,最怕憲法不穩(wěn)定。一九七五年憲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了三次。我們希望憲法在這個世紀能夠不改,能夠穩(wěn)定,這是最起碼的要求?!?這是來自歷史現(xiàn)場的聲音。根據(jù)王漢斌的回憶,在憲法修改委員會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草案時,程思遠委員說:“要教育子孫后代……維護憲法尊嚴。憲法一經(jīng)制定,就不要輕易修改?!?許崇德留下了更詳細的記錄,關(guān)于“維護憲法的尊嚴和穩(wěn)定”,程思遠說道:“現(xiàn)在,我們國家形勢大好,安定團結(jié)。這次修憲,有了32 年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應(yīng)該也完全有可能制定一個剛性憲法,奠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治久安的基礎(chǔ)?!?1

        (二)全面修憲中的加法和減法

        修憲所要修正的基礎(chǔ)文本是修憲時的現(xiàn)行憲法,然而“八二憲法”在譜系上直接追溯至我國第一部憲法,也即“五四憲法”。“要以一九五四年憲法為基礎(chǔ)”來形成憲法修改草案,可以說是彭真在接手修憲后最早做出的一個實質(zhì)決定。521981 年7 月8 日,彭真剛剛接手修憲,前述方案就已經(jīng)形成,“和小平同志談過,憲法修改要以一九五四年憲法為基礎(chǔ)”?;厮莸健拔逅膽椃ā保环矫娈斎灰驗椤拔逅膽椃ā笔恰氨容^好的”,53另一方面則是“一九七八年憲法失之過簡”。54“五四憲法”有97 條,“七五憲法”只有30 條,“七八憲法”變?yōu)?0 條,“八二憲法”有138 條,可見“八二憲法”相對于“七八憲法”是做了加法的,從60 條到138 條也就意味著某些此前沒有入憲的問題加了進去,這也就對應(yīng)著彭真在10 月3 日所說,“憲法不能太簡單,要盡可能比較完備一些”。55

        若是再進行某種“版本學”的考證,我們所能見到最早的草案是1982 年4 月26 日經(jīng)全國人大常委會同意,公布并交付全民討論的版本,有140條。我們很容易研究“八二憲法”中有什么,可以列舉增加了什么內(nèi)容,卻很難研究“八二憲法”中沒有什么。然而對于修憲者來說,取和舍實際上是文本形成的一體兩面?!鞍硕椃ā痹诓莅感纬蛇^程中是如何做減法的?

        資料顯示,當彭真提到歷時4 個月的全民討論時,“大量的各種類型的意見和建議”最后匯總到憲法修改委員會,“秘書處根據(jù)這些意見和建議,對草案又進行了一次修改”,“許多重要的合理的意見都得到采納”,補充和修改“總共有近百處”,“還有一些意見,雖然是好的,但實施的條件不具備、經(jīng)驗不夠成熟,或者宜于寫在其他法律和文件中,不需要寫進國家的根本大法,因而沒有寫上”。56彭真所說的“大量”到底有多少,肖蔚云曾透露:“提出的各種意見,有的省市提了一萬多條,有的提了幾千條。報到憲法修改委員會秘書處的材料很多,有好幾大堆。同時還收到兩千多封來信,也提出了很多意見。”57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不可能是大雜燴,只取不舍會造成新憲法不可承受之重。當然,減法不可能憑空做出,必定表現(xiàn)為對某種修憲意見的回應(yīng)和處理,那么繼續(xù)追蹤這個問題,我們尚需找到區(qū)分宜寫入或不宜寫入的標準。

        (三)“定”字何意?以《彭真年譜》為中心的探討

        在彭真公開出版的文選中,以憲法修改為主題的文章收入不多,除了1982 年11 月26 日的《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之外,僅有兩篇,分別是《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說明》(1982 年4 月22 日)和《認真組織全國各族人民討論憲法修改草案》(1982 年5 月4日)。58如要梳理彭真在草案形成時的相關(guān)論述,我們必須回到《彭真年譜》,輔之以官方傳記以及修憲親歷者的回憶或記錄。

        我們從1981 年10 月3 日這一天進入彭真關(guān)于修憲的思想世界。此時距離彭真接手修憲已經(jīng)過去3 個月,再過兩天就要開始至關(guān)重要的玉泉山集中,“把‘門市’擺脫,集中精力修改憲法”。59當日,據(jù)《彭真?zhèn)鳌酚涊d:“彭真發(fā)表了長篇講話。這是他接手修改憲法的工作以來,了解各方面情況,看到、聽到各種不同意見后,第一次系統(tǒng)地發(fā)表自己對修憲工作的意見。”60很顯然,這篇講話就是接下來玉泉山集中后修憲文本工作的指導(dǎo)。

        根據(jù)《彭真年譜》,10 月3 日彭真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有四點:第一,修改憲法,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第二,憲法要有穩(wěn)定性,規(guī)定了是要執(zhí)行的,只能寫現(xiàn)在能定下來的、最根本最需要的東西。憲法不能太簡單,要盡可能比較完備一些。第三,先考慮內(nèi)容,內(nèi)容定了,再仔細斟酌文字,文要稱意,意要稱實。第四,我們約定,不管誰說的話,又算數(shù)又不算數(shù),對的算數(shù),不對的不算數(shù);最后要經(jīng)過憲法修改委員會修改,全國人大會議通過才算數(shù)。61

        《彭真?zhèn)鳌吩谟涗涍@次講話時比年譜多了一句,“彭真說:用憲法的形式,把全黨和全國人民基本一致的東西定型化,正確地表達出來,向憲法修改委員會提出一個大體可以用的初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準備反復(fù)討論,多次修改。”62大約一年后,也就是全民討論階段過后,彭真說:“到了這個時候,修改憲法采取什么態(tài)度?一句話:定?!?3如何理解“定”呢?表1 匯總了《彭真年譜》中彭真有關(guān)“定”的表述,這并不是為了給“定”下嚴格的定義,但能連貫起彭真階段指導(dǎo)草案形成的基本策略。64

        如彭真所言,修改憲法“不能主觀,不能疏忽,不能粗心大意,不能自以為是”。65在起草一部法律時,文本的定稿尚且不存在,高度可塑,自由就意味著選擇或決策,他們必須決定哪些是要寫的,哪些是不能寫的,哪些是可以寫(也可以不寫)的;關(guān)于要寫的,他們必須決定怎么寫,哪些要寫得“堂堂正正、理直氣壯”,66哪些要“宜粗不宜細”,“在要不在繁”。修憲者在草案形成階段一定要回答這些問題。簡言之,以“定”字來限定新憲法的內(nèi)容,就意味著憲法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堅持疑事不寫的策略必定會形成一部簡約的憲法,在確定的問題上有所為,在尚有爭議的問題上有所不為。這樣一來,憲法文本就有了前所未有的包容度,而憲法的穩(wěn)定性也從一開始就內(nèi)生于這個文本結(jié)構(gòu)之中。

        四、“歷史”:中國憲法研究的祖國大地

        本文在歷史視野下講述“八二憲法”的誕生過程,在構(gòu)造“新”的延續(xù)性這個命題下,首先探討通過全面修憲以“立新”的問題,進而思考“新憲法”何以穩(wěn)定的問題。這段修憲的歷史,嵌在共和國歷史的起承轉(zhuǎn)合之中,屬于“改革開放史”的一部分,本文在此意義上也嘗試謀求同史學界的對話。

        關(guān)于這段歷史,憲法學界有一種誤解,認為親歷修憲的先生們已經(jīng)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甚至把他們的著述直接當作歷史本身。以許崇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為例,其學術(shù)價值怎么肯定都不為過,如果沒有先生留下的“歷史”,“八二憲法”起草過程中的有些材料或許就此湮沒了。但是先生的著作也沒有窮盡研究的可能性。對照《彭真年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1981 年下半年是憲法修改草案形成的關(guān)鍵階段,而后者沒有任何記錄。67如許崇德晚年感嘆,后來人“洞悉史情,了解今日憲法與憲政之所由來”,才能形成對我國憲法的“熱愛”。68讀史至此,我們沒有理由在前輩的著述上躺平,對他們真正的致敬在于延續(xù)他們的精神,繼續(xù)研究憲法史,而不能得其形卻忘其神。他們的獨家資料是參與修憲而留下的工作記錄,而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以彭真的年譜和傳記為代表的官方史料,是他們在著書立說時無法備案參考的。

        歷史從來都是紛繁復(fù)雜的,僅僅從中尋找只言片語以支持我們頭腦中固有的觀念,是一種蹩腳的方法。真正有意義的是反其道行之,把材料連貫起來,打開進入修憲者思想世界的門徑,由此檢驗我們從書本上學到的概念和學說。當然,相對于真實歷史,史料注定是不完備的。在研究“八二憲法”誕生及其40 年的歷史時,與其用材料不足來掩飾我們的偏見和無知,不如有幾分材料說幾分話。千萬不要以為關(guān)于現(xiàn)行憲法的原始

        文獻只有彭真就憲法修改草案所作的報告,至少本文注釋就可以呈現(xiàn)出一個關(guān)于“八二憲法”起草文獻的“書架”,上面分門別類擺放著各種材料。任何歷史學的研究都無法窮盡材料,即便我們看到的只是文獻冰山的一角,這一角的展示也是有意義的推進。以本文寫作為例,我多數(shù)時候感到的并不是材料太少,而是太多,最難的不是取,而是舍——就像當年彭真主持修憲一樣,意見從四面八方涌來,但要秉持“只能寫……”的策略。最后也要承認,材料總有窮盡時。在構(gòu)筑整體拼圖時,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某個板塊的缺失,這就要求我們基于已知對“空白”腦補,或許未來公開的材料會證明之前某處的推斷并不準確,就好像歷史研究中出土材料證偽了傳世文獻。關(guān)于這種風險,本文的辯護是,只要展示出小心求證的過程,犯錯又有何妨呢?就學術(shù)研究而言,與其像復(fù)讀機那樣一遍遍地重復(fù)所謂的“普世”真理,不如進入歷史,敢于提出未來有可能被推翻的論述。“不管誰說的話,又算數(shù)又不算數(shù),對的算數(shù),不對的不算數(shù)”,要“暢所欲言,知無不言”,69這是彭真1981 年10 月在玉泉山集中前對修憲工作的指導(dǎo)意見。40 年后,當我們對我國現(xiàn)行憲法的誕生進行追根溯源的研究時,重溫這種精神也許正當其時。

        表1:彭真論修憲

        注釋:

        ①彭真:《進一步實施憲法,嚴格按照憲法辦事——紀念新憲法頒布一周年》,載《中國法學》1984年第1期;張友漁:《學習新憲法》,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張友漁:《新時期的新憲法》,載《法學研究》1982年第6期;王叔文、肖蔚云、許崇德:《新憲法是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載《紅旗》1983年第1期。

        ②按照慣例,本文以通過和公布施行的時間命名前后四部憲法。

        ③“恒紀元”以及與之相對的“亂紀元”,出自《三體》,“除了恒紀元都是亂紀元,兩者互為對方的間隙”。劉慈欣:《三體》,重慶出版社2008 年版,第42 頁。本文借用這對概念來表述我國憲法史中的常與變。

        ④關(guān)于“經(jīng)史傳統(tǒng)”在中共黨史研究中的運用,見應(yīng)星:《“以史解經(jīng)”與中國共產(chǎn)主義文明研究的整全性路徑》,載《開放時代》2021年第4期。

        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799頁。

        ⑥鄧小平:《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制度的改革》,載《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9頁。

        ⑦《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載《彭真文選(1941—1990)》,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35—463頁。

        ⑧同上,第435頁。

        ⑨葉劍英:《在憲法修改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載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文獻選編》第2 冊,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年版,第494—495頁。

        ⑩《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關(guān)于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建議》,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憲法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制憲修憲重要文獻資料選編》,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21 年版,第52頁。

        ?葉劍英:《在憲法修改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載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文獻選編》第2 冊,第494頁。

        ?彭真:《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載《彭真文選(1941—1990)》,第435頁。

        ?固定在每年3 月召開全國人大會議,是從1985 年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始的。朱光磊:《當代中國政府過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頁。

        ?葉劍英:《在憲法修改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載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文獻選編》第2 冊,第495頁。

        ?《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關(guān)于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建議》,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憲法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制憲修憲重要文獻資料選編》,第52頁。

        ?彭真:《關(guān)于建議推遲修改憲法完成期限的說明》,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憲法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制憲修憲重要文獻資料選編》,第67—68頁。

        ?《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 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131頁。

        ?許崇德:《現(xiàn)行憲法產(chǎn)生過程的特點》,載《法學研究》2003年第1期,第102頁。

        ?《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zhèn)鳌返? 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1444頁。

        ?《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卷,第127頁。

        ?胡喬木傳編寫組:《胡喬木傳》下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61頁。

        ?《王漢斌訪談錄:親歷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shè)》,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54頁。

        ?《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zhèn)鳌返?卷,第1439頁。

        ?這五次討論稿的形成時間分別是1981 年2 月20 日、2月28日、4月1日、4月20日、5月1日。許崇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下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382—384頁。

        ?《王漢斌訪談錄:親歷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shè)》,第54頁。

        ?《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zhèn)鳌返?卷,第1436頁。

        ?1981 年9 月28 日,彭真作出安排:“十月五日,把工作組的人集中到玉泉山,十月份至少搞出兩部分,爭取三部分,抄送中共中央?!薄杜碚?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卷》第5卷,第114—115頁。

        ?《王漢斌訪談錄:親歷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shè)》,第55—56頁。

        ?綜合各方面史料,包括《彭真年譜》《胡喬木傳》和王漢斌的訪談資料,我們大概可以判斷草案第一稿是在1981年11月19日形成的。

        ?胡喬木傳編寫組:《胡喬木傳》下冊,第661 頁。在起草《決議》的15 個月里,“胡喬木率領(lǐng)起草小組,夜以繼日,反復(fù)研討,為寫好《決議》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程中原等:《1977-1982:實現(xiàn)轉(zhuǎn)折,打開新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55—456頁。

        ?胡喬木傳編寫組:《胡喬木傳》下冊,第661頁。

        ?《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卷,第106頁。

        ?同上,第112頁。

        ?鄧小平:《對起草〈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意見》,載《鄧小平文選》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5頁。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載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47頁。

        ?《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zhèn)鳌返?卷,1439頁。

        ?彭真:《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載《彭真文選(1941—1990)》,第435—436頁。

        ?《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卷,第106頁。

        ?同上。

        ?同上,第117頁。

        ?《王漢斌訪談錄:親歷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shè)》,第55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第668頁。

        ?鄧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設(shè)》,載《鄧小平文選》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頁。

        ?彭真:《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載《彭真文選(1941—1990)》,第435頁。

        ?《王漢斌訪談錄:親歷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shè)》,第134頁。

        ?彭真:《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載《彭真文選(1941—1990)》,第436頁。

        ?《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卷,第163頁。?同上,第170頁。

        ?肖蔚云:《論憲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第189頁。

        ?《王漢斌訪談錄:親歷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shè)》,第139頁。

        51許崇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第406頁。

        52《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卷,第103頁。

        53同上,第105頁。

        54同上,第107頁。

        55同上,第115—116頁。

        56彭真:《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載《彭真文選(1941—1990)》,第437頁。

        57肖蔚云:《論憲法》,第188—189頁。

        58在這里我所檢索的是彭真公開出版的三本文選:《彭真文選(1941—1990)》;彭真:《論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sh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 年版;彭真:《論新中國的政法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

        59《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zhèn)鳌返?卷,第1445頁。

        60同上。

        61《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卷,第116頁。

        62《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zhèn)鳌返?卷,第1446頁。

        63同上,第1475頁。

        64《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 卷,第106—170頁。

        65同上,第128頁。

        66彭真曾多次提到要“理直氣壯地寫上‘四個堅持”,也即四項基本原則?!杜碚?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卷,第112—123頁。

        67為何留下如此重大的空白?很難推測出具體原因?!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史》是2003 年出版,而《彭真年譜》和《彭真?zhèn)鳌肥?012 年出版,這就意味著許崇德寫作時的主要信息來源很可能是他當年在秘書處留下的工作記錄以及回憶。

        68許崇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第2頁。

        69《彭真?zhèn)鳌肪帉懡M(編):《彭真年譜》第5卷,第116頁。

        猜你喜歡
        編寫組彭真胡喬木
        為全體勞苦大眾而革命
        彭真關(guān)于從嚴治黨的論述及其當代價值
        彭真:細微之處見真知
        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與元素周期律
        中學生報(2022年11期)2022-01-17 15:16:12
        Close Crit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the Immigrant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cein Under the Skin(Glazer 2013)
        用發(fā)散思維巧解高考題
        來而不往
        北方人(2017年3期)2017-04-14 13:40:46
        來而不往
        來而不往
        讀者(2016年24期)2016-11-26 21:06:42
        “反冒進”與批判“反冒進”:胡喬木的經(jīng)歷與思考
        成人在线免费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特区|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首页| 久久www色情成人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第二页|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网站91| 最新国产不卡在线视频| 少妇人妻大乳在线视频不卡| 激情丁香婷婷| av男人操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乱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y|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丁香花在线影院观看在线播放| av深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 护士的小嫩嫩好紧好爽| 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手机视频|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 日韩精品乱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手机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激情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 久久精品国产熟女亚洲|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爽日日操|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婷婷| 山外人精品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 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线观看免费观看 | av无码av在线a∨天堂app| 国语对白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