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瑞
(陽新人民醫(yī)院 湖北陽新 435200)
近年來泌尿系統(tǒng)結石的發(fā)病率逐漸增高,成為泌尿外科較常見疾病,整體尿路系統(tǒng)均可發(fā)生結石[1]。泌尿系統(tǒng)結石患者多以急性發(fā)作就醫(yī),需盡早完善相關檢查確定診斷,積極采取治療措施[2]。目前較常用的主要是鈥激光碎石術以及通過膀胱大力碎石鉗技術達到擊碎結石的效果,而對于這兩種技術的療效和安全性有待考證[3]。本研究為證實最為有效的泌尿系統(tǒng)碎石技術,特篩選了我院泌尿外科82 例結石病例展開探討。具體流程如下。
通過對我院泌尿外科于2021 年10 月~2022 年7 月收治病例調研情況進行篩選,最終確定了82 例確診為膀胱結石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核心。整理臨床治療方法得知,均實行碎石操作。其中41 例采取鈥激光碎石技術,視為A 組,另外41 例采取膀胱大力碎石鉗技術,視為B 組。
A 組男性35 例,女性6 例;年齡45 歲~62 歲,均值(57.35±6.09)歲;自此次疾病發(fā)作至入院就診時間1 小時~29 小時,平均(17.21±4.06)小時。
B 組男性34 例,女性7 例;年齡47 歲~64 歲,均值(57.92±6.13)歲;自此次疾病發(fā)作至入院就診時間1 小時~32 小時,平均(18.15±4.22)小時。
分析一般資料中各項指標情況,兩組幾乎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入選人群經分析癥狀、體征及相關檢查后,確定診斷為膀胱結石,均屬初次入院治療,既往無排石史,尚未出現(xiàn)腎功能不全、貧血等并發(fā)癥,已采取保守治療,但效果不佳,具備輸尿管鏡碎石操作適應癥,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能夠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相應檢查,對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存在尿道狹窄、尿道痙攣、非特異性尿道炎、哮喘等疾病,依存性較差,且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及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疾病,一般情況差,繼發(fā)感染較為嚴重者。
A 組采取鈥激光碎石技術。具體操作如下:手術體位選取截石位,暴露尿道組織,對術區(qū)進行規(guī)范消毒,遵循無菌原則鋪好無菌單;麻醉方法為腰椎硬膜外腔麻醉阻滯術,密切觀測患者生命體征;待麻醉效果達標后由手術醫(yī)師分析患者術前泌尿系平片,進行鈥激光碎石操作,儀器為鈥激光操作儀;在輸尿管鏡圖像引導以及液壓泵灌注下將F4 型號的導管緩慢由尿道口向上尿路置入,據(jù)所觀察到的結石情況實施碎石操作,注意控制10Hz 的頻率、400μm 的光纖以及(1.0±0.2)J 的能量值;接著探查遺漏結石情況,并一一擊碎,注意保持能量值水平,調整光纖參數(shù)為600μm;探查完畢確定無結石后,噴入沖洗液對碎石粉末及逆行沖洗,然后排出,實行二次觀察。手術完畢后的一周需留置導尿管,注意預防感染、梗阻等并發(fā)癥,處理好護理醫(yī)囑。
B 組碎石方法采取膀胱大力碎石鉗技術。具體操作如下:麻醉方式與A 組相似,以骶麻為主,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麻醉管理各指標穩(wěn)定后實行碎石手術操作,體位依舊選取截石位,注意認真消毒術區(qū),并鋪好無菌單;對泌尿系平片結果進行反復確認,把握好結石的大體位置,在輸尿管鏡圖像引導下實施碎石操作;尿道注入液狀石蠟5 毫升,將膀胱鏡由尿道口插入,同時置入注射導管,使用生理鹽水充盈膀胱后,呈70°窺鏡觀察結石情況;接著退出膀胱鏡,將大力碎石鉗由尿道外口插入;此時待膀胱充盈程度中等,于窺鏡直視下張開碎石鉗,并將結石夾碎,退出碎石鉗,進一步插入膀胱鏡,用于檢查遺留結石及粉碎程度情況,反復操作,直至可以用埃利克沖洗器將碎石塊完全沖出為止;或使用利尿劑以幫助較小的結石隨尿液自然排出,仔細探查尿道各部位是否存在尚未擊碎的結石,必要情況下可取結石周圍息肉組織實行病理活檢,以排除惡性結石可能,預防后期復發(fā);確認結石全部清理徹底,并固定好尿管,手術完畢。術后積極抗感染,預防梗阻發(fā)生,同時密切觀測患者尿液變化,拔管時間同A 組。
統(tǒng)計碎石手術操作時長及整體入院治療時長,分析不同碎石技術的療效情況,觀察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概率。碎石技術療效評判標準:主要分為3 個等級,即治愈、有效和無效。其中無排尿困難、腰痛、壓痛明顯、感染、無尿等結石癥狀和體征,泌尿系平片及B 超檢查提示結石消失,確定結石已完全排出,且術后無復發(fā)跡象,視為治愈;結石所引起的泌尿系統(tǒng)臨床癥狀緩解,體征改善,影像學檢查結果提示對比于治療前,結石有所變小或位置明顯下移,觀察尿液并檢測成分發(fā)現(xiàn)存在較小的結石粉末,部分細小結石肉眼可見,視為有效;不具備上述兩項等級條件,且患者癥狀加劇,因此而非常痛苦,視為無效。根據(jù)統(tǒng)計的各療效等級病例數(shù)計算有效率。術后并發(fā)癥主要為腎絞痛、輸尿管狹窄、血尿、感染、尿道口滲血等。
統(tǒng)計分析上述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至SPSS22.0 系統(tǒng)進行處理和對比,注意不同數(shù)據(jù)類型的表達方式,以P<0.05 作為統(tǒng)計價值的衡量標準。
A、B 組碎石手術操作時長、整體入院治療時長兩項指標基本持平,差異不具典型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碎石手術操作時長及整體入院治療時長()
表1 兩組碎石手術操作時長及整體入院治療時長()
?分組 病例數(shù) 碎石手術操作時長/min 整體入院治療時長/d A 組 41 42.75±4.61 3.16±0.25 B 組 41 43.03±5.27 3.29±0.14 P->0.05 >0.05
A 組總有效率與B 組相差甚微(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A 組并發(fā)癥概率與B 組未構成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概率對比[n(%)]
泌尿系統(tǒng)結石的大小、沉積的部位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為避免梗阻及感染發(fā)生,需盡快將結石取出[4]。
目前針對泌尿系統(tǒng)結石的傳統(tǒng)治療多通過腎切開手術或輸尿管切開術將結石取出。因手術本身對患者機體創(chuàng)傷較大,因此輸尿管鏡的運用逐漸得到重視[5]。
鈥激光碎石術在臨床實踐中效果突出,創(chuàng)傷非常小,但操作中針對較大結石可能需要蓄積較高的熱能,尿路黏膜也因此受到損傷,同時與醫(yī)師的操作專業(yè)性和熟練度相關。另外,能量傳遞過程中可能存在結石逃逸的可能,但總體碎石效果值得肯定,整體過程操作簡便,術后患者恢復快[6]。相比于鈥激光碎石技術,運用大力碎石鉗技術本身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且成本低。但在操作中的幾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第一,為了便于尿道外口插管方便,通常注入液狀石蠟以降低插入阻力,液狀石蠟的量寧少勿多,避免“油珠”現(xiàn)象造成視野模糊,損傷尿道,同時影響碎石效果;第二,需要充盈膀胱,并且夾擊碎石過程中應將碎石鉗懸空,反復檢查,反復操作,易出現(xiàn)粉碎不徹底或遺留結石,因此要求醫(yī)師具備一定經驗;第三,該方法是利用常規(guī)物理機械碎石操作原理,可能發(fā)生結石逆行性移動,若探查不徹底,手術效果往往不佳,增加患者痛苦??偨Y起來,大力碎石鉗技術更需要豐富的手術操作經驗,同時結合影像學所見仔細檢查,而且儀器質量好壞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手術效果[7]。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A、B 兩組手術操作時長及整體入院治療時長、治療有效率及并發(fā)癥概率均等(P>0.05),兩種方法各具優(yōu)劣勢。
綜上所述,輸尿管鏡碎石術操作中應用膀胱大力碎石鉗或鈥激光治療均具有各自獨特的優(yōu)勢與不足,但兩種方法又具有同等的安全性,療效接近。因此,可綜合考量患者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