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美嫻, 羅齊欣
(內江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四川 內江 6411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而鄉(xiāng)村振興關鍵在“人”。在此背景下,鄉(xiāng)村基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西南地區(qū),尤其在農村,學生們英語詞匯量有限、缺乏表達意愿、老師對口語教學重視度低以及缺少英語語言環(huán)境等原因,使得“啞巴英語”現象較為普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現狀堪憂??v觀國內外,有關基礎教育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城市地區(qū)學生的口語教學、能力影響因素研究,多采用訪談和調查問卷的實證研究,較少采用問卷與口語表達能力測試結合。因此,本研究將關注點轉移到鄉(xiāng)村地區(qū),對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情況采用問卷調查和測試手段進行現狀調查,從而發(fā)現學生在口語表達時所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對提升鄉(xiāng)村地區(qū)學生的英語口語有效的、可實施的具體措施。
為了增加結果的準確性,本次調查選擇了內江市三縣兩區(qū)5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不同年級的多個教學班,隨機抽樣選取問卷調查和口語測試的研究對象,從每所學校隨機抽取80名左右學生,共407余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此外,每所學校抽取40名學生,共200名學生作為口語測試研究對象,提高了調查對象選擇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本次研究采取問卷調查法和口語測試相結合的形式掌握了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學習基本情況、學習難點、現有口語水平、口語環(huán)境和教學背景。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判斷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現狀、英語口語能力存在問題以及影響初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因素,提出針對提高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切實有效的建議。
首先是問卷調查。本研究參考孫丹丹(2019)碩士論文《初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現狀調查研究》中的調查問卷進行問卷編制[1]。在初步掌握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口語教學情況之后,研究者對問卷進行了適當調整,調整后的問卷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用于了解被調查者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用于了解被調查者學習英語的動機態(tài)度、情況、習慣等;第三部分用于了解被調查者的學習環(huán)境;第四部分用于了解被調查者的學習難點。問卷共21題,包括四個維度:基本信息、態(tài)度、行為和評價(見表1)。
表1 Cronbach信度分析
通過SPSSAU軟件分析得到此問卷的Cronbach Alpha值如表1,信度系數值為0.829,數據信度系數值高于0.8,綜合說明數據信度質量高,可用于進一步分析。
為了保證本次問卷調查結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筆者利用SPSSAU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頻數分析和描述分析以判斷該地區(qū)中學生口語現狀以及影響該地區(qū)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本問卷采取量表模式和一般性問卷相結合,數字1-5表明了被調查者對于該問題的態(tài)度從非常不同意到同意的程度。
其次是口語測試??谡Z測試是最能展示學生現有口語水平的手段。本研究采用口語測試的形式摸底調查內江市五所鄉(xiāng)鎮(zhèn)初中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本次口語測試由2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根據口語能力評分表進行打分,2位教師的平均值作為口語測試的結果??谡Z評分表包含語音語調、詞匯、句法、銜接、口頭表達、表達策略等六個方面。其中1為最低分,表示“完全未達到”,5為最高分,表示“完全達到”,中間值3表示“基本達到”。數據采集完成后,筆者將數據錄入SPSSAU系統(tǒng)中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判斷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是否達到CSE對初中生所要求的3級,從而進一步發(fā)現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口語表達所存在的問題。表6為200名受試者的口語表達得分數據表。
根據表2至表4的數據分析,本研究有以下發(fā)現:
1.多數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調查結果表明,86.98%的學生認為英語口語重要并希望學好口語,僅有13.02%的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持消極態(tài)度。這說明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有著正確的認識,能夠意識到英語口語的重要性。
2.多數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關于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方面,僅有14.25%的學生是單純因為喜歡語言而學習,高達85.75%的同學的學習動機都是為了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升學等外部因素。
3.有關部門、學校和教師對口語教學重視程度低。在回答 “在日常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英語老師注重英語口語訓練嗎?” 問題時,學生的平均分為2.069,標準差為0.756,說明該地區(qū)教師對英語口語教學不夠重視。在回答問題“在英語課堂上,老師更注重哪方面的教學?”時,71.99%的老師重視語法與詞匯的教學,僅有9.58%的老師重視英語口語教學。在回答“你的學校的口語教學情況?”時,高達50.86%的學校未開設英語口語課程,僅有15.97%的學校聘有外教,僅18.18%的學校硬件設施配備完整,學校未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教師也未提供給學生足夠口語輸出機會。
4.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習慣有待提高。在回答“你會每天練習口語嗎?”時,學生的平均值為2.084,標準差為0.642,說明大部分學生缺乏課后口語練習。
5.學生基礎差,缺乏“說”的自信。在關于英語學習難點調查中顯示,33.03%的學生表示害怕說錯,沒有自信,不敢開口。22.37%的學生表示聽不懂別人表達,無法確定要表達的內容。20.55%的學生表示沒有較好的基礎,無法進行順暢表達。24.05%的學生表示沒有提問的機會,沒有機會進行表達。該地區(qū)中學生語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且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又十分敏感,他們害怕自己在口語表達時由于語音語調不標準或語法錯誤而被同學嘲笑,因而不輕易開口表達。
表2 問卷調查數據頻數分析結果
表3 問卷數據響應率和普及率匯總表格
表4 問卷數據描述分析結果
表5 口語表達得分數據
根據表5口語得分情況分析,本次調查研究發(fā)現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整體處于中等偏下水平。200名受試者各項口語能力得分均值都介于2-3分,尚未達到CSE所要求的3級水平,其中口頭策略得分均值為1.915分,尚未達到2分,說明該地區(qū)學生口頭表達策略能力欠缺是普遍現象。從各項得分情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來看,各項得分的最小值均為1,其中口頭表達、銜接和詞匯得分最大值為5,而語音語調、句法和口頭策略最大值僅為4,說明該地區(qū)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相當欠缺,尤其是語音語調、句法和口頭策略等方面。
通過調查研究的定量數據分析,在充分閱讀、學習前人相關方面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輸入、輸出假說等理論依據,基于內江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影響口語表達的因素的分析,就提高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英語口語現狀,本研究有以下幾方面建議。
第一是保證充分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言知識和技能。根據Krashen的“輸入假說”理論[2],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足量的可理解性輸入為語言輸出奠定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足夠的語言知識,才能在口語表達時有話可說。Swain的“輸出假說”認為,“輸出”是語言習得的充分條件,單純的語言輸入并不能提高學習者的綜合語用能力,學習者要想提高二語水平必須要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出練習[3]。文秋芳根據我國學生實際情況,提出了符合我國學生發(fā)展需要的科學指導理論“輸入—輸出”假說[4]。該假說強調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輸入為輸出奠定基礎,而輸出為語言學習的目標和手段。輸入和輸出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相互作用,為語言習得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5]。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同等重視輸入與輸出,在一定輸入量的基礎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語言輸出機會。本研究發(fā)現,內江市轄區(qū)內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基本語言知識儲備量明顯不足。因此,該地區(qū)教師在進行口語教學時還需加強基本語言知識輸入,以扎實學生語音語調、詞匯、口頭銜接、句法等語言知識基礎,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輸出能力。
第二是落實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口語教學。新課標強調,在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6]。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教育仍受應試教育及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該地區(qū)教師仍將側重點置于語法與詞匯教學等語言知識輸入。通過大量課后練習或階段性測試來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完全忽略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要具備正確的教育理念,要認識到學生學習一門語言并不僅是為了應對升學考試,最重要的是能夠使用這門語言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的能力[7]。 隨著全球化和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交流合作機會與日俱增,學生掌握一門語言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個尋求發(fā)展的機會。隨著時代發(fā)展要求,社會需要的是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且擁有良好的實踐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英語教學模式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重知識向重能力發(fā)展,教學目標轉向注重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必然趨勢。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教學,改變?yōu)椤肮P試”而教學的傳統(tǒng)理念,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
第三是提高教師隊伍專業(yè)素養(yǎng)。本研究所調查的幾所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良莠不齊,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在新教改和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直接榜樣,應當保持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增強教書育人本領。首先,教師應該提高自身口語水平。根據美國語言家Krashen的輸入假說,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備條件。在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上,學生的輸入主要來自“聽”,教師口語的流利程度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語音輸入質量。其次,教師應當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學習、吸收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現有教學條件,提高英語口語輸入質量。此外,學校及有關部門可以設立對教師的口語考核制度以及定期組織英語教師進行口語專業(yè)培訓,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只有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實現高質量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現有口語水平,促進內江市鄉(xiāng)村地區(qū)英語教學的進步和發(fā)展。
第四是關注學生心理狀況,緩解學生口語焦慮。學生的心理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8]。本次調研發(fā)現,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里多數學生畏懼開口說英語。由于內江市鄉(xiāng)村地區(qū)學生自身英語基礎薄弱,教學資源相對欠缺,父母也不能給予學習上的幫助和用英語交流時還帶有地方口音等原因,該地區(qū)學生對英語產生了畏難心理以及缺乏用英語表達觀點的自信。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學會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積極評價學生口語表達中的優(yōu)點,委婉提出有待提高的地方,耐心引導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增強學生用英語交流的信心和勇氣,養(yǎng)成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習慣。只有學生敢于開口,敢于表達,才能在不斷的練習和糾錯中得到提升,改變自身口語現狀。
第一是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谡Z測試結果表明,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基礎知識仍然掌握不牢,詞匯、句法、銜接、口頭表達等能力還未達到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CSE)對初中生所要求的三級?!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痹~匯量不足導致不能理解句子意思,語音語調不標準則導致不能聽懂標準發(fā)音。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研究所調查的幾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教師在教學時也較注重基礎語言知識輸入,但學生的掌握情況卻差強人意。究其緣由,還是學生沒有及時鞏固復習,通過反復訓練掌握知識。學習不是簡單地由教師來傳授知識,還需要學習者主動學習,形成自己的理解從而構建新知識。教師講授新知識后,學生應當及時復習總結,通過不斷練習和應用來掌握知識。英語學習是過程性學習,需要通過不斷輸入和輸出來提高語言能力。學生應當充分利用課本上的習題,不斷練習,認識到自己的知識盲區(qū),查漏補缺,提高自身基礎知識的掌握與應用,為口語輸出做好準備。
第二是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學習習慣。馬斯洛學習理論所提倡的內在學習主張學生應當自發(fā)、自主地去學習,依靠自身內在驅動,發(fā)揮潛能以達到自我實現[9]。學生首先要改變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升學這個錯誤觀念,在學習中能夠逐漸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交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使用語言以促進對語言的掌握。研究調查的幾所中學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均鮮有機會使用英語,學校舉辦口語活動較少,課上課后練習口語機會都很少,且由于學生基礎太差,很多學生甚至不敢開口“說”。要想提高自身口語表達能力,打破“啞巴英語”現狀,學生應該形成每天開口說英語的習慣,利用晨讀時間大聲朗讀單詞、課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分角色朗讀,保證每天有足夠的誦讀量,不斷模仿純正的英語語音語調,糾正自身錯誤發(fā)音,自我接納不斷改進,以提高“說”的水平。其次,學生還需積極參與課內課外英語口語活動,改變用中文回答問題的思想,大膽使用英語表達自身觀點。只要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口語學習習慣,口語表達能力提高自然會實現。
第一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創(chuàng)新開發(fā)口語課程。本次調查的5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里,大部分學校都未開設口語課程資源。農村各方面條件落后,學生并不能接觸到真實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而內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學教育資源匱缺,班級容量大,學生開口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在此情況下,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學??梢蚤_設立足于課本并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口語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將課本所學知識加以運用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fā)展[10]。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英語角、角色扮演、朗誦比賽等活動,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交際氛圍,提高學生對英語口語表達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第二是提高農村教師隊伍專業(yè)水平。學生絕大部分語言輸入直接來源于教師,教師素質高低決定了學生輸入質量。由于內江市農村的地理位置偏僻以及經濟水平落后,很難吸引到優(yōu)秀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師結構,相關部門應當提高內江市農村教師的待遇以招納更多英語專業(yè)人才。其次,對于在職農村教師,學校以及教育部門要加強教師的在職培訓以加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學習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教學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