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具體來說是指患者經(jīng)常性無法獲得正常睡眠,患者發(fā)病后存在入睡困難、睡眠較淺、睡眠時間短以及醒后疲憊等相關癥狀[1]。近年來,在我國居民學習、工作與生活壓力均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SD這一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了上升趨勢,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等均造成一定的影響。SD在中醫(yī)上屬于“不寐”這一疾病范疇,從中醫(yī)辨證分型的角度進行分析后可知其中心脾兩虛證患者較為常見,在為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做好護理工作十分重要。在護理理念不斷發(fā)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中醫(yī)理念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藥食同源”就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可以通過飲食干預和護理更好地促進患者治療與恢復[2]。本次實驗研究將在我院接受SD心脾兩虛證治療的患者96例作為實驗對象,分析在為SD心脾兩虛證患者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藥食同源”這一中醫(yī)理念的臨床應用效果與價值,現(xiàn)做如下分析。
1.1 基本臨床資料 本次實驗研究對象隨機選取于在我院接受SD心脾兩虛證治療的患者,其入院的起始與截止時間分別為2021年1月和2021年12月,共包括患者96例,根據(jù)患者接受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A組(n=48)與B組(n=48)。A組男患者22例,女患者26例,所占比例分別為45.8%、54.2%,72歲為患者的最高年齡值,33歲為患者的最低年齡值,平均值為(54.36±3.25)歲,5年為患者的最長病程值,3個月為患者的最短病程值,平均值為(2.13±0.28)年;B組男患者21例,女患者27例,所占比例分別為43.8%、56.3%,71歲為患者的最高年齡值,32歲為患者的最低年齡值,平均值為(53.21±3.67)歲,5年為患者的最長病程值,2個月為患者的最短病程值,平均值為(2.09±0.31)年,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后發(fā)現(xiàn),其并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SD心脾兩虛證的診斷標準;②具有生活完全自理能力的患者;③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評分在8分及以上;④年齡大于等于18歲且小于75歲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器質性病變情況的患者;②入組前2個月有精神疾病類藥物使用史的患者;③治療與護理配合度不理想的患者;④有鎮(zhèn)靜、催眠類藥物依賴情況的患者。
1.2 方法 運用常規(guī)護理為B組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向患者與家屬講解病房、醫(yī)院的基礎環(huán)境,告知其住院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內容。護理人員也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盡全力找到導致患者失眠的原因,盡可能做好預防工作。同時,護理人員也要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為其營造安靜且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告知家屬患者睡覺前可以用溫水泡腳,飲用一杯熱牛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展適當鍛煉。護理人員也要對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進行針對性的疏導,盡可能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并鼓勵家屬、親友多與患者溝通、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在此基礎上,要科學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讓其多進食一些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A組患者的護理方法為常規(guī)護理+藥食同源護理理念,常規(guī)護理內容同B組患者,藥食同源護理理念的應用方法如下。
患者入院后要向其發(fā)放“SD心脾兩虛證飲食手冊”,并從中醫(yī)辨證的角度出發(fā)科學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藥食同源干預的時間為30天,住院期間患者的飲食由食堂根據(jù)飲食方案的不同進行針對性供應,出院后則需要讓患者、家屬配合按照飲食方案繼續(xù)進食,以保證藥食同源的干預效果。SD心脾兩虛證患者的具體飲食同源干預方案如下。
1.2.1 心火上炎型:對于這一辨證分型的患者來說可以為其提供的食療方案包括黃連人參須酸棗湯、合歡花燉豬肝與蓮子百合瘦肉粥。第一個食療方案包括黃連1.5g、酸棗仁15g、人參須10g與排骨或者是瘦肉100g,制作的方法為隔水燉湯,讓患者服用。第二個食療方案包括合歡花10g,將其加入少許水中進行浸泡,時間介于4小時-6小時之間,選取豬肝100-150g,切片后與浸泡完成的合歡花一起隔水蒸熟,可以加少許鹽進行調味。第三個食療方案包括蓮子、百合各50g,豬瘦肉250g,將豬瘦肉切塊后加水煲湯服用。
1.2.2 心血不足、虛煩不眠型:對于這一辨證分型的患者來說可以為其提供的食療方案為當歸遠志阿膠湯,包括阿膠、當歸各10g,遠志15g,將當歸與遠志用紗布包起來后煎煮30分鐘,將湯渣去除,之后放入阿膠繼續(xù)燉煮,時間為1個小時,之后讓患者服用。
1.2.3 心脾虧虛型:對于這一辨證分型的患者來說可以為其提供的食療方案為龍眼蓮子羹,主要的材料包括蓮子肉100g,冰糖150g,白糖50g以及新鮮蓮子200g,用水煎湯,讓患者在睡前服用。
1.3 評價指標 本研究評價指標涉及臨床療效、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睡眠質量、幸福感以及護理滿意度等相關內容。
療效判定標準[4]:患者睡眠時間恢復正常,總體來說其睡眠時間在6小時以上,入睡時間在30分鐘之內,相關癥狀均消失,少夢且睡醒后狀態(tài)較好為痊愈;患者睡眠時間明顯延長,總體睡眠時間增加3小時以上,相關癥狀改善,但是多夢且睡醒后狀態(tài)不是很理想為有效;患者睡眠時間、相關癥狀等均無明顯變化,甚至有病情加重的情況出現(xiàn)為無效。
心理狀態(tài)分別借助焦慮自評量表[5]與抑郁自評量表[6]進行評價,其所包括的評價項目均為20個,每個項目均按照1-4分進行4級評價,患者是否存在焦慮的分界值為50分,是否存在抑郁的分界值為53分,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睡眠質量的評價方法為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7],包括的評價內容為睡眠質量、時間、障礙、效率以及入睡時間、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障礙,每一項評價內容的評分分值均介于0-3分之間,量表的最高分為21分,評分越低則表示患者的睡眠質量越理想。
幸福感借助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8]進行評價,其共包括的條目有24個,其中分別有5個條目反映正性情感(PA)和負性情感(NA),分別有7個反映正性體驗(PE)與負性體驗(NE),除第19項與23項之外每一項的回答均包括是、不知道與否,每一個回答的評分分別為2分、1分、0分,其中第19項回答現(xiàn)在住地為2分、別的住地為0分,第23項滿意為2分,不滿意為0分,PA、PE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幸福度越高,NA、NE評分越低幸福度越高。
護理滿意度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評價,問卷由我院自行編制,發(fā)放的時間為患者即將出院的前1天,評價涉及護理及時性、全面性、護理操作、態(tài)度等相關內容,問卷最高分為100分,根據(jù)具體分值分為十分滿意(分值高于等于80分)、一般滿意(分值大于等于60分,但小于80分)、不滿意(分值低于60分)三個評價維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借助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實現(xiàn)本研究兩組患者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的處理、分析,借助(±s)與t實現(xiàn)相關計量資料的表示與檢驗,采用%、χ2實現(xiàn)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與檢驗,差異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值小于0.05。
2.1 A組48例患者中治療痊愈、有效、無效的例數(shù)分別為28例、19例、1例,治療有效率為97.9%;B組48例患者中治療痊愈、有效、無效的例數(shù)分別為23例、17例、8例,治療有效率為83.3%,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臨床療效存在顯著優(yōu)勢,P<0.05。
2.2 A組與B組患者在護理前心理狀態(tài)并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
2.3 對比分析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后可知,護理前A組與B組患者并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A組患者評分明顯低于B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分)
2.4 兩組患者護理前幸福感并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A組患者幸福感明顯優(yōu)于B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幸福感(分)
2.5 A組48例患者中對護理服務十分滿意的患者有26例,一般滿意的患者有20例,不滿意的患者有2例,護理滿意度為95.8%;B組48例患者中對護理服務十分滿意的患者有21例,一般滿意的患者有17例,不滿意的患者有10例,護理滿意度為79.2%,A組患者與B組患者相比,A組對護理服務更加滿意,P<0.05。
SD在中醫(yī)證屬于“不得眠”與“不寐癥”等相關疾病范疇,在為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常用的西醫(yī)藥物有較強的依賴性,長時間使用可能給患者造成傷害,因此為了患者獲得更好地治療往往需要配合更加全面的護理服務[9]。常規(guī)護理操作雖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避免因為環(huán)境、心理與情緒狀態(tài)等因素對患者睡眠造成的影響,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患者的相關癥狀與體征,總體來說護理效果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獲得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就要對中醫(yī)理念進行運用[10-11]。
“藥食同源”屬于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將食物的“四性”與“五味”作為基礎,根據(jù)不同患者的病情、體質針對性的進行食材的選擇,并在科學的加工與烹飪后為患者提供美味且可以緩解病情癥狀、恢復其健康的美食[12]。在為SD心肺兩虛證患者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藥食同源”這一中醫(yī)護理理念有著較為理想的應用價值與意義,從中醫(yī)辨證角度出發(fā)將患者具體分型,主要包括心火上炎型,心血不足、虛煩不眠型與心脾虧虛型,根據(jù)患者的實際需要為其針對性的選擇食療方案,通過食材、藥材等的科學、合理選擇來針對性的緩解患者癥狀與體征,在促進藥材作用更好發(fā)揮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美食養(yǎng)生的目的,針對不同的患者可以達到不同的飲食干預效果,促進了患者睡眠的更好恢復[13-16]。本研究表明,在“藥食同源”干預下患者睡眠質量、幸福感得到顯著提升,更好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獲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與護理滿意度,說明了“藥食同源”在SD心脾兩虛證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藥食同源”在SD心脾兩虛證患者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護理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