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昌,陳 揚,鐘 強,李興鵬
(四川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冉氏內科流派工作室,四川 成都610000)
赤石脂首載于《神農本草經》,是一味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皮膚病的藥物。此藥在歷代中醫(yī)書籍中的有關記載,作用或有些許添補,但多不出上述藥用記載。赤石脂見于《傷寒雜病論》的5個方劑中[1],后世醫(yī)家也多有應用,但筆者發(fā)現現代中醫(yī)師們較少運用其治療疾病。
冉氏流派為御醫(yī)流派、九世醫(yī)傳,代表性人物冉雪峰先生蜚聲中外。冉氏內科流派工作室是四川省中醫(yī)藥管理局批準的四川中醫(yī)藥流派工作室,致力于冉氏內經流派經典的研究及臨床發(fā)揮。今為拓展赤石脂臨床應用范圍,冉氏內科流派工作室對赤石脂藥物作用進行了分析闡釋,特探討如下。
赤石脂,首載于《神農本草經》:“治療黃疸,泄痢,腸澼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标P于赤石脂組方,首見于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包括桃花湯、赤石脂禹余糧湯、烏頭赤石脂丸、風引湯。唐代,《備急千金要方》赤石脂丸(治五勞七傷男子諸疾),《千金翼方》赤石脂散(治痰飲盛),《外臺秘要》廣濟療風癇卒倒嘔沫無省覺方、除熱方、紫石湯方,均應用了赤石脂。宋代諸方家擴展了赤石脂的應用范圍。《養(yǎng)老奉親》《類證活人書》強調赤石脂治療痢疾的用法;《斗門方》提出赤石脂可用于小兒疳瀉[2];《本草衍義》載錄赤石脂可治療小便精出;《小兒藥證直訣》則將其用于治療痢后肛門不入;《圣濟總錄》《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了赤石脂治療泄痢的用法,還收錄了其治療血痔、反胃、婦人宮寒、婦人漏下的組方,提出了外用其治療跌仆損傷的技法。明清時期,《證治準繩》《醫(yī)方考》《普濟方》《景岳全書》《醫(yī)方集解》等書中記載的赤石脂組方以治療痢疾、中風為主。明末以后,經方派醫(yī)家出現,他們強調經典,批評自金元傳襲的滋陰派、寒涼派,指出要以仲景為尊;代表人物,如鄒澍、張志聰、徐大椿、陳修園、黃元御等,對赤石脂的藥理藥性、組方應用多有闡釋發(fā)揮。筆者發(fā)現,金元四大家對赤石脂的使用缺乏重視。宋亞南等[3]對金元四大家的用藥規(guī)律進行研究,發(fā)現方藥頻率排在前10位的藥物多為脾胃要藥;核心藥物組中,藿香、黃芪、黃連、黃柏、石膏、干姜、半夏、茯苓和白術等是歸入脾胃經的要藥。赤石脂作為一味可以療痢的重要藥物,雖在劉完素《黃帝素問宣明論方》木香厚樸湯中出現,但未引起劉完素及其他醫(yī)家的關注。目前,中醫(yī)藥界將更多的關注點轉移至慢性病、老年病領域,調補類藥物被更廣泛地應用于臨床,金元四大家的學術觀點受到當今中醫(yī)學者們的重視,并持續(xù)產生影響。赤石脂并不是金元大家慣用藥物,在現代也少有應用。席萍等[4]調查2004年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全院中藥處方用藥情況,發(fā)現處方用藥排序前10位的品種里有5味與脾胃系統(tǒng)疾病密切相關的藥物(甘草、茯苓、白術、半夏、黃芩)。筆者在處方用藥排序前50位的品種里,沒有找到赤石脂的蹤跡。這一現象并不是個例,在江蘇省中醫(yī)院2004—2005年的處方統(tǒng)計中,消化科應用排名前50 位的高頻中藥沒有赤石脂[5]。
赤石脂被忽視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仲景之后的醫(yī)家們,多將赤石脂的功用固化在收澀固脫上[6],同時忽略其“久服補髓,好顏色,益智,不饑,輕身,延年”(《名醫(yī)別錄》)之功。筆者從清朝醫(yī)家的著述中看出端倪,如《傷寒來蘇集》言:“石脂、余糧,助燥金之令,澀以固脫。”《本草求真》記載:“赤石脂與禹余、粟殼皆屬收澀固脫之劑,但粟殼體輕微寒,其功止入氣分斂肺,此則甘溫質重色赤,能入下焦血分固脫,及兼潰瘍收口,長肉生肌也?!爆F代學者繼承了上述觀點,治療的疾病種類也多局限于與出血、泄痢相關的疾病。如李宏[7]將赤石脂用于治療角膜潰瘍;石紅霞[8]用其治療鼻出血;盧俏俐[9]用加味桃花湯治療腸內營養(yǎng)相關性腹瀉患者。筆者檢索中國知網近5 年(2014 年11 月至2019年11月)有關《傷寒雜病論》中以赤石脂為主藥的方劑名稱,發(fā)現以桃花湯為主題的臨床研究僅有12篇,治療病種集中于潰瘍性結腸炎;理論研究6篇;以赤石脂禹余糧湯為主題的臨床研究僅有5篇,理論研究2篇;以烏頭赤石脂丸為主題的理論研究僅1篇。
作為礦物藥,赤石脂的安全性曾引起中醫(yī)界憂慮。徐建華[10]指出肝病伴腹瀉、便血的患者使用赤石脂可導致癥狀加重,建議禁止或謹慎使用該藥。李然等[6]指出,雖然歷代本草與藥典均未提及赤石脂有毒,但現代研究表明赤石脂含有水化硅酸鋁、氧化鋁,服用過量赤石脂可引起中毒,需控制使用劑量以保證安全。
冉氏流派向來注重中藥在中醫(yī)診療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第7代傳人冉先德老師指出:“中藥的藥理研究、臨床試驗是為了幫助中醫(yī)臨床工作者更好地探討中醫(yī)理論,而中醫(yī)理論的成熟與發(fā)展又可以進一步指導中藥臨床使用。中醫(yī)理論研究與中藥應用研究是相輔相成的?!?/p>
3.1 冉雪峰對赤石脂的認識 冉雪峰[11]認為,赤石脂為排膿療潰藥物,非世醫(yī)所謂收澀固攝之用,如配伍冬瓜子、薏苡仁等排膿藥物,臨床效果更佳。其在《八法效方舉隅》中言:“桃花湯方制奧秘,解人難索,從來多認為是溫攝治滑脫。痢疾區(qū)域在大腸下行部,輕的發(fā)炎,重的潰爛,是熱不是寒,何來寒證需溫化,何來虛證需補澀?!督饏T》條文:‘赤痢后重者,白頭翁湯主之?!飨荡竽c發(fā)炎。‘下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飨荡竽c潰爛。病延至此,多正氣大傷,脈搏低微,皮膚冷泌,很容易認為寒,認為虛。赤石脂排膿血,療潰傷,生肌,試讀《本經》主治便知。干姜既可斡旋已敗的中氣,又可殺滅殘余的病源。原方粳米,稼穡作甘,不補之補?!?/p>
3.2 冉先德對赤石脂的認識 冉先德老師為冉雪峰先生之子,其在冉雪峰的研究基礎上對赤石脂進行了進一步闡釋。其認為,痢無止法,結合本派對桃花湯的解析,赤石脂斷不可能是收澀之劑;赤石脂性甘味溫,有溫通之性,可溫陰澀之物;邪氣滯留之癥,當以攻邪逐邪為主,如閉門留寇,則遺患無窮[12-13]。同時其認為,赤石脂對于血分有脫之證,可起奇效?!渡褶r本草經》記載五色石脂:“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饑,輕身延年。五石脂,各隨五色入五臟。”赤石脂色紅入心,有補心之用。心主血脈,赤石脂黏膩可使血不得妄動。冉先德老師指出,赤石脂不應局限于止、澀之用,如為后世功用闡釋所困惑,將遇是證而不敢下是藥,錯失良機而不自知?,F代學者對于冉先德老師的觀點多有認可及驗證,如陳永燦[14]提出桃花湯不是溫澀之劑,可用于治療濕熱毒邪、侵入營血、腐腸成膿的實熱證,并在臨床中多有驗證;冉青珍[15]、姚岳[16]使用以赤石脂為主藥的中藥湯劑治療崩漏,陳二民[17]用以赤石脂為主要成分的院內制劑止血靈治療崩漏,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3.3 冉氏流派工作室對赤石脂的功用探索
(1)赤石脂釋名 赤為其色名。赤對心,心主血,說明此藥物作用靶點在血、火、心。石為堅固之物,是陰實之體,屬陰,作用部位在臟、在里。《釋名》曰:“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脂為細膩、凝聚之物,屬陰?!墩滞ā吩?“禽獸腴也;凝者為脂,釋者為膏?!?/p>
(2)赤石脂在風引湯中的應用 風引湯首載于《金匱要略》,是治療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方劑[18]。冉氏流派第8代傳人鐘強主任醫(yī)師指出,解釋好赤石脂在風引湯中的應用,對闡明赤石脂功用具有重要意義。鐘強主任醫(yī)師認為,風引湯中“風引”除了有“風癇掣引”(《金匱玉函要略輯義》)之意外,還可以指疾病即發(fā)而不發(fā)之狀態(tài)?!帮L”即形容病情來去如風,古人診病常以病情發(fā)展迅速、忽來忽止描述風邪致病特點。引,《說文解字》釋為“開弓也”,既可言其病形,也可言其病意,即要發(fā)不發(fā)之意;另《集韻》曰:“導也?!币鉃閷бK钥蓮闹辽?個層面理解風引湯方名:①風引指風邪侵襲,使人發(fā)作角弓反張之癥。②風引指病情來去急驟,處于即將發(fā)作的狀態(tài)。③風引指此方可以引邪外出而療疾。鐘強主任認為,風引湯雖名為風,但實為君火之疾。方中諸石均有鎮(zhèn)潛火邪之用,大黃可泄在里之邪熱,干姜、桂枝、甘草溫中而補君火。赤石脂色赤,入心,其體為石,可鎮(zhèn)潛,故能治浮火、調神志??偨Y來看,赤石脂是一味治療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藥物。
(3)赤石脂在其他名方中的使用分析 ①烏頭赤石脂丸。《金匱要略》言:“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焙翱托?赤石脂引溫藥入心,溫經除寒;補益君火,封固相火,使寒去不得復來。②赤石脂禹余糧湯?!秱摗费?“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y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敝薪褂泻疂?用理中丸可得;此下焦受戕、封藏遭損、相火不固,補土則克水,補水則伐火,唯有防相火走散為上策,赤石脂與心腎兩臟聯系密切,故宜用。③桃花湯?!秱摗费?“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鄙訇幒?傷及中陽,故下利不止;利不止則傷陰血脈道,故見便血。赤石脂入血封髓止血,補小腸火以祛寒滯。④赤石脂散?!锻馀_秘要》言:“胃氣羸,不能消于食飲,食飲入胃,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者,赤石脂散主之?!蔽笟赓?納食則吐,此土不能藏火,火不能運土。以土補土,以赤補火,防風填塞,使火土歸位。后世鄭欽安以封髓丹代赤石脂之用。
(4)從現代藥理研究論“赤石脂非澀藥” 現代研究發(fā)現,赤石脂既能促進血液凝固,又對腺苷二磷酸(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19]。梅全喜[20]在《現代中藥藥理及臨床應用手冊》中指出:赤石脂可吸附消化道有毒物質,起到清潔腸道、止瀉的作用。冉氏流派工作室認為:①赤石脂能促進血凝,抑制血小板聚集,屬祛瘀止血之藥。止血作用可參考花蕊石[21]。②赤石脂可吸附消化道毒物、清潔腸道,有排通的作用。研究表明,收澀藥訶子有抑制胃腸道蠕動的作用[22],此作用與赤石脂溫通作用相反,故赤石脂非“澀藥”。
冉氏內科流派工作室通過上述研究,總結出赤石脂4種臨床功用。①排膿生肌:赤石脂甘溫之品,可溫通陰澀之物,排膿祛腐,邪祛正復則可生肌。②補益君火:五色石脂隨其色入五臟,赤石脂色赤入心,可補君火,可療胸陽不振。戴啟剛[23]等研究發(fā)現,烏頭赤石脂丸可降低寒凝胸痹大鼠的全血或血漿黏度,改善其血液流變學,減輕心肌缺血損傷程度。范紅玲[24]研究表明,烏頭赤石脂丸聯合西藥在治療陰寒凝滯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時,可以起到緩解心絞痛發(fā)作的作用。③鎮(zhèn)潛浮火:赤石脂體堅陰而沉降,有鎮(zhèn)潛之能,可清神志。冉雪峰善用風引湯治療急性期、慢性期腦卒中,改善預后[11]。此方,經方派醫(yī)家中應用頗多,如黃仕沛教授認為風引湯、侯氏黑散、防己地黃湯三方開治療內風先河,臨床治療中風后遺癥效果良好[25]。④填隙固火:脂,細膩者,善補隧道腔隙?!妒勒f新語·汰侈》記載:“王君夫以飴糒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石以椒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贝搜詢扇硕飞?石季倫以花椒為作泥刷墻,王君夫則以赤石脂刷墻,花椒、赤石脂均是古人常用的取暖避寒之物。不同之處在于,花椒取其辛熱祛寒,赤石脂取其細膩填隙,可在陰處填補空隙,有補缺之用。此藥與黃芪御外不同,此御于內,防內在相火走散。《傷寒論》赤石脂禹余糧湯治療利在下焦,正是固火之用。黨中勤[26]認為加味赤石脂禹余糧湯可治療命門火衰證,并應用此方治療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頑固性腹瀉,取得良好療效。
綜上,筆者認為,赤石脂在臨床的應用范圍上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雖然,目前中醫(yī)界對赤石脂的應用范圍認識還比較局限,但筆者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的開展,赤石脂會再次被業(yè)界重視起來,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