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藝術家
一說到水果自由這個話題,北方人似乎有點底氣不足。朋友圈一旦有人曬又大又甜的獼猴桃,就有人回復:“你們南方人真幸福,淚目!”但翻到獼猴桃的產地就尷尬了,沒想到,陜西人才是笑到最后的大佬。
原來,陜西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水果第一大省”——陜西全省果園總面積高達1731.72 萬畝,排在全國第一位。其中,陜西蘋果和獼猴桃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世界第一,櫻桃面積排在全國第二,葡萄全國第三。世界上每7 個蘋果、每5 個獼猴桃,就有1 個來自陜西。
一說陜西, 大家都會聯(lián)想到黃土高原。
但其實,陜西的地形狹長,剛好跨越8 個緯度,而北山、秦嶺又將其劃分為三個差異巨大的地理板塊——北邊的陜北就是大家記憶最深的黃土高原,中部的關中就是沃野千里的平原,而南邊的陜南是溫潤多雨的山地。
因此,復雜的氣候、豐富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降水給了水果得天獨厚的養(yǎng)分。
從北往南看,陜北黃土高原區(qū)看似千溝萬壑,土壤疏松,難以種出莊稼糧食, 但喜溫、耐寒的蘋果反而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海拔高、光照足、土層厚,屬于中性偏堿,而且晝夜溫差大、病蟲不宜繁殖,果品蓄糖量高,風味更濃。
于是,陜西成了蘋果大省。“紅富士扎根在了黃土坡”已經唱進了信天游的歌詞,航天員湯洪波在中國空間站吃的就是陜西蘋果。
要說陜北是紅果果一帶,那獼猴桃肯定是染綠了關中這一帶。
關中坐擁整個西北最發(fā)達的渭河水系,西安的周至、寶雞的眉縣處于秦嶺主峰之下,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充足的日照時間以及優(yōu)越的生態(tài)條件,讓這里生長的獼猴桃汁水香甜豐沛、質地柔軟綿密。
當然, 如此優(yōu)越的關中平原地帶,它的水果種類也是獨霸陜西的C 位——幾乎每個縣區(qū)都有自己的招牌水果。比如,臨潼的石榴和火晶柿子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渭南、咸陽、寶雞等地的水蜜桃也是一絕,肉質細嫩,味甜如蜜;戶縣的戶太八號葡萄,初看像琉璃,攢攢簇簇又像瑪瑙,被當?shù)厝诵稳莩伞俺粤藭鸬皆卮蜣D”。
接著,我們將視線南移,到了陜南山地一帶,那一定是蜜橘的黃色。位于秦嶺之南、毗鄰四川盆地的漢中城固,有漢江滋潤,加上土層深厚,氣候溫和,這里生長的柑橘細膩甘甜。
再往東邊的安康種著白河木瓜,號稱“陜西千島湖”的瀛湖畔,一片煙波浩渺,這里盛產鮮嫩清甜的枇杷,絲毫不輸南方水果的溫婉之氣。
如果說廣西是橫跨包攬的水果籃,那陜西一定是狹長的水果攤,自北向南囊括眾多種類,一年四季都能找到我們想吃的水果。
春寒料峭時,長安的草莓讓人垂涎欲滴,而到了春暖花開,白鹿原的北坡櫻桃花開遍,清明過后,樹上就掛滿了鮮紅的櫻桃。夏季是吃瓜的季節(jié),大荔的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營養(yǎng)豐富而聞名,是西安人的消暑神器。
臨近秋季,沒有一個陜西人能拒絕戶縣的“ 紫色珍珠”葡萄。相傳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取蒲陶(葡萄)實,于離宮別館旁盡種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記載的葡萄引種事件,陜甘成了中國葡萄的集散地。渭南臨渭區(qū)有占地20萬畝的葡萄現(xiàn)代產業(yè)園區(qū),堪稱“中國葡萄之鄉(xiāng)”。
絲綢之路時期的長安無疑是陜西水果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石榴同樣是在臨潼安了家,中國石榴的開山始祖就是臨潼石榴,果大皮薄、籽肥汁多,色澤艷麗像一顆顆紅寶石。白居易那句詩夸得好:“日照血球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火晶柿子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出圈前,也早是柿子中的佼佼者,皮薄無核、細潤軟糯、鮮美甘甜,在西安邊吃水盆羊肉邊吸火晶柿子成了標配,插根吸管就能吸到“一窩蜜”。
而想要嘗到甜蜜的柿餅,少不了渭南的富平柿子。它是公認最適合做柿餅的品種,懸掛自然吊曬,等到掛滿了糖霜,就能吃到軟糯柔韌的柿餅。
秋冬交界,大荔冬棗來了。
果皮薄且脆,果肉甜酥可口,一口咬下去就能聽見嘎嘣脆的聲音。閻良、蒲城酥梨也是不能錯過的品類,被稱為“長在樹上的礦泉水”,果大核小,鮮嫩多汁,除了鮮食之外,還可以加工成梨酒、梨膏和罐頭等。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陜西有近52 個品種的水果,而且一年四季都不重樣,這還不是現(xiàn)實版“水果連連看”嗎?
如今,火紅的石榴花成了西安市的市花,走在西安街頭,水果攤牌子寫著“臨潼石榴一塊錢一個,石榴汁十塊錢三瓶”。
在外人看來,這價錢就好像陜西人已經實現(xiàn)了“水果自由”。當然,這份自由,可不是天生得來不費力。
就像黃土高原長出的萬畝蘋果園,靠的是國人自己的雙手。有數(shù)據(jù)顯示,陜西的近千萬畝蘋果,可以讓全省森林覆蓋率增加3%,黃土高原越來越綠,果農的功勞肯定少不了?!爸袊瑮椀谝豢h”大荔每到收獲季節(jié),75% 的冬棗都會被客商整園一次性買斷,平均每畝能創(chuàng)收兩萬元以上。同時,陜西獼猴桃種植面積達92 萬畝,產量116 萬噸,穩(wěn)居全國第一。
而今,陜西蘋果已經“北擴西進”,來到了寶雞西部、延安北部。冬棗的種植也北擴400公里到了榆林,獼猴桃“東擴南移”,現(xiàn)在秦嶺北麓和南麓都在大力種植獼猴桃。
陜西人的水果自由,四分天注定,六分靠打拼。他們確實是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令人艷羨的水果版圖。
不過無論陜西水果如何風貌多樣,總有共同的特質——跟陜西人一樣,低調實在,默默撐起14 億中國人的水果籃,在眾人哭喊沒有水果自由的時候,悄悄驚艷所有人。
(趙燕摘自“九行”微信公眾號,ID:jiuxing_neweekly,知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