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然
(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24)
驗算橋梁為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三跨連續(xù)剛構橋,跨徑布置為(85+150+85)m,橫斷面布置為1.25 m人行道+9.5 m車行道+1.25 m人行道=12 m。0號段支點處高度為9.065 m,合攏段和邊跨現(xiàn)澆段梁高均為3.465 m,其余梁段底板下緣按1.8次拋物線漸變,箱梁底板厚度亦按1.8次拋物線變化。頂板設雙向2%的橫坡,底板水平。
上部結構主梁為箱形單箱單室斷面,采用C55混凝土澆筑。頂板寬度12 m,底板寬度6.5 m。箱梁頂板最小厚度 30 cm,腹板厚度 50~70 cm,底板厚度 32~95 cm;邊跨現(xiàn)澆段端橫梁處頂、底板加厚至70 cm;墩頂?shù)?號梁段腹板厚度100 cm,底板厚度150 cm;0號梁段順橋向長度11.0 m,合攏段長度2 m,邊跨現(xiàn)澆段長度8.9 m。上部箱梁共設4道橫隔板:0號梁段各設2道厚度為1.8 m的橫隔板,與橋墩壁厚一致;邊跨現(xiàn)澆段端部各設1道厚度為2 m的橫隔板。另外在中跨跨中附近梁段設有7道0.35 m×0.6 m的底板橫肋。為適應掛籃懸澆的施工工藝,全橋箱梁共分為2個0號梁段、4×19個懸澆梁段、2個邊跨現(xiàn)澆梁段及3個合攏梁段。主梁典型斷面及立面結構見圖1、圖2示。
圖1 主梁典型斷面圖(單位:cm)
圖2 橋梁立面結構圖(單位:m)
橋梁下部結構主墩采用C50混凝土,墩身為圓端形截面雙薄壁墩,兩片薄壁墩柱順橋向的凈距為440 cm,橋墩順橋向厚度180 cm,橫橋向圓端形截面處寬度980 cm,矩形截面處800 cm。墩身伸入主梁0號梁段,形成箱梁的橫隔板。各橋墩均設6根直徑2.5 m的鉆孔灌注樁。承臺采用C35水下混凝土,樁基采用C30水下混凝土。分聯(lián)墩主梁支撐處支座采用盆式橡膠鋼支座。
a)永久荷載 包括結構自重、二期恒載及預應力。
b)特種車輛荷載 特載車輛的軸載分布如圖3示。箱梁結構整體驗算及局部驗算時,按具體軸載進行荷載布置;橋面板計算時考慮沖擊系數(shù)0.3。
圖3 特載車輛軸載分布圖(單位:m)
a)整體計算按預應力混凝土A類構件驗算。
b)橋面板計算不考慮橋面鋪裝混凝土層與截面的組合作用。
c)橋面板和橫梁計算均按車輪橫向最不利工況加載。
d)計算中不考慮結構整體升、降溫和溫度梯度作用。
e)計算中按結構設計狀態(tài)下,根據(jù)橋梁使用年限,考慮結構收縮徐變影響,未考慮施工缺陷及運營對結構的損傷。
f)特載車通過時,除特載車輛外未考慮其他活荷載。
a)承載能力驗算 1.2恒載+1.0預應力+1.0混凝土收縮徐變+1.1特載車輛荷載。
b)抗裂驗算 1.0恒載+1.0預應力+1.0混凝土收縮徐變+1.0特載車輛荷載。
a)正截 面抗裂驗算 σst-σpc≤0.7ftk,σlt-σpc≤0;
b)斜截面抗裂驗算 σtp≤0.5ftk;
c)使用階段混凝土正截面壓應力 σkc-σpt≤0.50fck;
d)使用階段混凝土主壓應力 σcp≤0.6fck;
e)應力驗算結果中,“+”為拉應力,“-”為壓應力。
采用Midas Civil軟件,建立橋梁的三維模型。模型中的主梁、主墩、承臺、樁基等均采用梁單元模擬,支座采用一般支撐模擬,共劃分了591個節(jié)點,740個單元。結構有限元模型見圖4示。
圖4 結構有限元模型圖
3.1.1 主梁承載能力驗算
圖5為主梁正截面抗彎承載力包絡圖,圖6為主梁斜截面抗剪承載力包絡圖。圖中分別給出了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組合的彎矩設計值、剪力設計值和極限彎矩值、極限剪力值。從圖中可以看出,所有截面的極限承載力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圖5 主梁正截面抗彎承載能力包絡圖(單位:kN·m)
圖6 主梁斜截面抗剪承載能力包絡圖(單位:kN)
3.1.2 主梁抗裂驗算
頻遇組合下截面上下緣均未出現(xiàn)拉應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
頻遇組合下截面主拉應力為0.9 MPa<0.5ftk=0.5×2.74=1.37 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3.1.3 主梁撓度驗算
根據(jù)《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3362—2018)第6.5.3條的規(guī)定,在汽車荷載作用下豎向撓度中跨應不大于L/600=0.25 m,邊跨應不大于L/600=0.142 m。特載車輛作用下主梁中跨最大撓度為0.130 m,邊跨最大撓度為0.065 m,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3.1.4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應力驗算
標準組合下截面上下緣混凝土最大正應力12.6 MPa<0.5fck=0.5×35.5=17.75 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標準組合下截面混凝土主壓應力13.4 MPa<0.6fck=0.6×35.5=21.3 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1為端橫梁最不利截面承載能力比較結果。計算結果表明,橫梁控制截面的抗彎承載能力和抗剪承載能力均大于計算值,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1 橫梁驗算結果
3.3.1 驗算斷面
圖7 驗算斷面(單位:cm)
由于主梁截面懸臂較長,最外側車輪有可能作用于懸臂位置,因此在橋面板驗算時,需驗算懸臂板。橋面板需驗算跨中截面A-A、支點截面B-B及懸臂截面C-C。
特載車輪軸距為1.55 m,根據(jù)《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3362—2018)第4.2.3條關于車輪荷載分布寬度的計算規(guī)定,單軸荷載作用下橋面板的分布寬度取1.55 m,計算結果為1.0 m板寬計算結果。
3.3.2 計算結果
表2為橋面板控制截面的彎矩、剪力最大計算值與其承載能力比較計算結果,計算結果表明,橋面板各控制截面的承載能力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2 橋面板驗算結果
表3為連續(xù)剛構橋大小里程兩側端橫梁支座反力計算結果。計算結果表明,在特載車輛作用下,支座承載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3 支座反力驗算結果 kN
參照《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J 021—89)第2.3.9條第一項,汽車荷載產生的制動力,為布置在荷載長度內的一行汽車車隊總重力的10%,但不得小于一輛重車的30%.參照上述規(guī)定,在294.2 t特載車輛荷載作用下,按總車重的30%取值汽車制動力即為88.3 t水平力對橋梁下部結構進行驗算。
3.5.1 承載力驗算
表4為主墩最不利截面承載能力比較結果。計算結果表明,主墩的承載能力大于計算值,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4 主墩軸力及彎矩承載力驗算結果
3.5.2 抗剪驗算
表5為主墩最不利截面抗剪承載力比較結果。計算結果表明,主墩的抗剪承載力大于計算值,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5 主墩抗剪承載力驗算結果 kN
表6為樁基最不利截面承載能力比較結果。計算結果表明,樁基的承載能力大于計算值,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6 樁基驗算結果
經(jīng)過計算,橋梁在大件運輸車輛通行過程中,結構受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允許通行,但同時尚應滿足以下通行要求:
a)嚴格按照提供的驗算軸載進行裝載。
b)要求特載車輛嚴格按橋梁中線行駛,平穩(wěn)勻速慢行,行駛速度不大于5 km/h。
c)車輛在橋上行駛時嚴禁急剎車和急提速[1]。
d)在特載車輛通過時,橋上嚴禁其他車輛和人群通行。
e)在特載車輛通過時,應有專人在現(xiàn)場負責指揮。
本文以某座連續(xù)剛構橋通行大件運輸車輛需進行結構驗算為工程背景,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全橋結構模型,結合現(xiàn)行橋梁規(guī)范中的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分析受力體系,明確計算方法,對橋梁整體受力及各局部受力構件進行了計算分析,并對特種車輛通行過程作出明確要求,以期為同類型橋梁通行大件運輸車輛時的結構計算提供參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