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旋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等特點,該病早期無典型癥狀表現(xiàn),大部分患者首次確診時病情已發(fā)展至中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1]。既往臨床對于肺癌的治療主要采用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方式,但晚期重癥肺癌患者在化療及放療中所獲得的受益少之又少,遠期效果不佳、中位生存時間較短,加之腫瘤進一步發(fā)展后患者難以承受重復治療帶來的痛苦,部分患者選擇放棄治療[2-3]。因此,尋找一種新的治療途徑在臨床用藥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及藥物研發(fā)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及完善,新型抗腫瘤藥物的使用逐漸增多,可有效改善晚期重癥肺癌患者病情。安羅替尼為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新型小分子多靶點絡氨酸激酶受體抑制劑,其藥理作用在于可選擇性地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等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從而有效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有助于延長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及中位總生存期[4-5]。鑒于此,本研究分析晚期重癥肺癌患者應用安羅替尼治療獲得的臨床效果,并對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 年7 月-2021 年7 月于景德鎮(zhèn)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的50 例晚期重癥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查明確診斷;(2)均接受安羅替尼治療;(3)預計生存時間超過3 個月;(4)既往接受一線、二線放化療方案治療后疾病仍出現(xiàn)進展,或出現(xiàn)耐藥;(5)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的基礎性疾病;(2)肝、腎、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3)凝血或造血功能異常;(4)轉移瘤。男29 例,女21 例;年齡48~76 歲,平均(62.84±3.72)歲;體重指數(shù)20.13~23.68 kg/m2,平均(21.91±0.48)kg/m2;病理類型:鱗癌19 例,腺癌31 例;TNM 分期:Ⅲb 期17 例,Ⅳ期33 例。本研究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安羅替尼膠囊(生產(chǎn)廠家: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80004,規(guī)格:12 mg),起始服用劑量為1 粒/次,1 次/d,連續(xù)服藥2 周,停藥1 周,21 d 為1 個療程。在服藥過程中可依據(jù)患者不良癥狀調整服藥劑量,直至患者出現(xiàn)嚴重不可耐受反應或病情進展時停止服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評估患者治療效果:依據(jù)實體瘤客觀療效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完全緩解(CR):經(jīng)治療,所有靶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緩解(PR):經(jīng)治療,靶病灶最長徑之和相比于治療前減少幅度≥30%;穩(wěn)定(SD):治療后,靶病灶的最長徑之和相比于治療前減少程度不達PR標準,且未達進展(PD)標準;PD:經(jīng)治療,靶病灶最長徑之和相比于治療前增加幅度≥20%。疾病緩解率=(C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疾病控制率=(CR+PR+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待患者所有療程結束后對患者行12 個月隨訪,分析患者近期生存率。(3)分析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先進行單因素分析并對存在差異的因素行多因素分析。分析患者基線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合并癥、病理類型、病理分期、腫瘤轉移情況、是否存在手術史、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評分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并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建立logistic 回歸模型,計算OR值和95%置信區(qū)間,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分析 對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50 例患者經(jīng)治療0 例CR,4 例PR,24 例SD,22 例PD,由此可見,疾病緩解率為8.00%(4/50),疾病控制率為56.00%(28/50)。
2.2 近期生存率分析 對患者隨訪可知,50 例患者總生存期(指服用安羅替尼至任何原因導致死亡時間)為(6.27±0.43)個月,依據(jù)患者治療獲得的近期效果,將患者分為生存組(n=29)及死亡組(n=21)。
2.3 影響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年齡、TNM 分期、病理類型、ECOG 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合并癥、腫瘤轉移、手術史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晚期重癥肺癌患者應用安羅替尼治療預后的單因素分析[例(%)]
表1(續(xù))
表1(續(xù))
2.4 影響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重癥肺癌患者應用安羅替尼治療的預后相關因素賦值情況,應變量:安羅替尼治療近期生存情況,生存=0,死亡=1。自變量:年齡,<65 歲=0,≥65 歲=1;病理類型,鱗癌=0,腺癌=1;TNM 分期,Ⅲb 期=0,Ⅳ期=1;ECOG 評分,≤1 分=0,≥2 分=1。年齡、病理類型、TNM 分期、ECOG 評分是影響晚期重癥肺癌患者應用安羅替尼治療預后的因素(P<0.05)。見表2。
表2 影響晚期重癥肺癌患者應用安羅替尼治療預后多因素分析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致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位于惡性腫瘤首位,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對患者生命安全、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新的化療方案及靶向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獲得了患者廣泛的認可,但對于晚期重癥肺癌患者而言,如何從治療中獲益、延長生存時間、控制疾病發(fā)展等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6-7]。
安羅替尼為新型口服多靶點抗腫瘤藥物,該藥物能夠選擇性地結合且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等多靶點激酶的活性,能夠較好地發(fā)揮抗腫瘤血管生成及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從而達到抗腫瘤的目的[8-9]。相關研究顯示,安羅替尼在肺癌患者治療中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50 例患者經(jīng)治療0 例CR,4 例PR,24 例SD,22 例PD,疾病緩解率為8.00%(4/50),疾病控制率為56.00%(28/50);對患者隨訪可知,50 例患者總生存期為(6.27±0.43)個月。兩組性別、合并癥、腫瘤轉移、手術史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病理類型、TNM 分期、ECOG 評分是影響晚期重癥肺癌患者應用安羅替尼治療預后的因素(P<0.05),表明安羅替尼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晚期重癥肺癌患者病情,且影響患者預后因素較多,在臨床治療中需予以重視。分析其原因可知:(1)晚期重癥肺癌患者因病情較為嚴重,在臨床治療中獲益較少,又因老年患者年齡較大或合并較多的基礎性疾病,機體各功能均處于衰退狀態(tài),給予安羅替尼治療時需考慮藥物給患者造成的影響,或患者能否承受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等[12-13]。因此,對于年齡≥65 歲的患者,采用安羅替尼治療時需對其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從而給出詳細且安全的治療方案。(2)腺癌是肺癌中常見類型,該類型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極易發(fā)生血行轉移,對于晚期重癥肺癌患者,安羅替尼通過抗腫瘤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生長,使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和肝細胞因子受體激酶的ATP 結合,從而抑制人臍靜脈內皮細胞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和肝細胞因子受體激酶的磷酸化,較好地阻斷相關信號通路傳導,發(fā)揮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助于控制病情[14-15]。(3)病理分期Ⅳ期患者其本身已處于疾病晚期,加之合并多種基礎性疾病,采用安羅替尼治療僅可緩解部分癥狀,從治療中獲益少之又少,在延長晚期重癥患者生存期中存在局限[16-17]。(4)ECOG 評分量表為定量監(jiān)測腫瘤患者功能狀態(tài)的指標,評分越高,提示患者活動能力越差。晚期重癥肺癌患者受到病情等多重因素影響,身體素質較差,大部分時間臥床,基本喪失生活能力,生活無法自理,極易誘發(fā)褥瘡、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從而對其生存時間及預后造成影響[18-20]。因此,使用安羅替尼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可首先評估患者基本情況,依據(jù)患者病情進行服藥,若患者病情已發(fā)展至十分嚴重的狀態(tài),可考慮停止服用安羅替尼,一方面可減少藥物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同時還可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
綜上所述,患者年齡、病理類型、TNM 分期、ECOG 評分是影響晚期重癥肺癌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