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尹 晨
任何一名操盤手,都應當養(yǎng)成數據統(tǒng)計的習慣,并善于在實時直播中盯盤,根據數據的不同表現,進行相應的補救動作,這也是運營型操盤手與運氣型操盤手的能力區(qū)別。
在日常直播中,會存在一個規(guī)律,當10個人有問題時,會發(fā)現每個問題都是新鮮的,但是當人群基數放大到100人時,會發(fā)現問題開始變得重復。
本文拆解自然流量操作面臨的共性問題,比如如何承接極速流、如何正價轉款、如何拉升峰值等。希望這些思路,能夠給到你啟發(fā)。
極速流的承接動作,到底是成交重要還是互動重要?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極速流的分配機制。
一場直播的流量分配,實際上就是兩種:一種是預分配,一種是實時分配。極速流就是預分配,根據賬號在歷史數據的排名,決定下一場開播的流量規(guī)模。所以大部分情況下,無論你開播的狀態(tài)如何,比如靜態(tài)不動,流量也是機械式灌入,只是承接能力不同,呈現的在線不同。
極速流有兩個特點:一是流速快,可能開場5―10分鐘就分配到最高流速;二是流量很泛,不管新老號都是如此。
所以賬號開播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即在如此的流速跟精準度下,如何能夠一開始就完成比較好的考核數據。
賬號從開播開始,就實時在數據賽馬,我一直奉行的方法,就是能做GPM(平均每1000個觀眾下單的總金額,常用來衡量直播間賣貨能力)就做GPM,不能就做成交率,再不行就做互動率,這是非絕對的數據對比,但是放在極速流上原理是一樣的。
想要承接高GPM數據,直播間就必須有大爆品,而且要保證爆品對泛流量同樣有效,你有嗎?如果沒有,硬杠正價品,產生的就是轉化沒效果,互動數據拉胯,一旦極速流承接不好,整場就可能變成一波流。
能承接泛流量的引流款,是大部分直播間的最佳選擇,一個好的引流款,人人都想要,下單門檻不高,能盡可能承接泛流量,設置活動規(guī)則、指令,再配合賣場式的直播風格,停留、評論、關粉數據就能得到保證。
所以,不是極速流不能做成交,而是現實情況做不了成交,退而求其次,只能優(yōu)先保證互動數據。
有些人會問,引流款憋單(采用運營手段,把在線人數拉高,同時又有很多人扣屏互動)之后的放單,難道不是轉化數據嗎?我多放單不就完事了?
可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引流款想要達到性價比,基本都是虧損狀態(tài),這決定了不可能無限量放單。另外,引流款放單還要考慮后續(xù)流量的轉化問題,全部放單了,用戶還會在嗎?后續(xù)的轉化怎么辦?
很多賬號面對轉款,行為都是錯誤的。比如轉款不做任何鋪墊,直接拿正價款過款,產品價值沒塑造好,就開始“54321”。
任何一場轉款,在沒開價前,所有的動作都叫鋪墊,開價后只需要促單,大部分優(yōu)秀的直播間轉品,基本80%的時間都花費在了鋪墊上。
為了詳細拆解正價轉款,我分享我內部專用的4+1轉款模型,即4個前期鋪墊動作,1個促品打單動作。
第一點,少量放單,只滿足部分用戶的成交,證明主播活動真實有效,這需要主播在放單節(jié)奏上做好把控,在線人數少時根據評論比例,比如20%的放單比例;在線人數高,高到500人甚至更高,就直接固定按照30單、50單的放單比例。
第二點,在話術上,做轉款上的話術前置,舉個例子,不及格的話術,“寶寶們,福利馬上上車,準備好手速,來,倒計時”。轉品前置的話術是這樣的,“想要的寶寶們很多,但主播這個品實在單量有限,等下如果很多人沒搶到,我再給大家放一波更大的福利”。
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保證用戶在當前款上拉好停留,又能做到福利前置,搶不到的用戶流失自然會減少。
極速流后,流速開始變慢,前期保留的泛流量經過篩選,精準度提高,不斷進來的實時流量也變得精準,但不一定必須正價轉款,為什么?
我們有必要去拆解不同賬號的產品情況,這將決定了極速流后如何進行排品。假設第一種情況,直播間已經有爆品,直接采取A(引流款)B(爆品)排款,A款做一下拉升,然后循環(huán)打B款,遇到流速下降再通過A款拉流,然后繼續(xù)打B款,側重點在B款上做成交。
第二種情況,直播間沒有爆品,只有新品,那么排款就會變化,采取A+B1+A+B2+A+B3的排款法,A款始終作為魚餌,吸引用戶留下,B款作為不同的新品,在用戶停留期間穿插測款,并結合多場之下點擊率、點擊成交率數據,在之后做重點的B款排款。
第三種情況,直播間有爆品,但是客單價高,排款采取ABC排款,A為引流款,用于拉流;B為福利款,用于成交;C為爆款,用于利潤。
引出一個具體的產品,一定不是直接拿產品轉款,你需要想清楚,我如何把產品引出來,并且不讓用戶排斥,這實際上就是轉款話術。
轉款方式分為三種:主播轉款、用戶轉款、套路轉款。
主播通過福利前置的方式,預告了接下來的轉款,這就是主播轉款的方式之一,用戶不會覺得你在賺他的錢,他只會覺得你接下來還是一波福利。
用戶轉款具體的做法就是在引流款上架期間,通過發(fā)放福袋,用福袋扣屏的話術,如“想看×號鏈接”,批量引導至×號鏈接,同時配合水軍的扣屏話術,把用戶引導到轉款產品上。主播要做的,就是演戲,關鍵看怎么演。要么順勢而為,既然很多人想要,就開那一款;要么先逆勢再順勢,假裝虧本不能開賣,或者庫存有限,場控通過水軍話術,推動搶購氣氛,主播再順勢開款。
至于套路轉款,AB鏈就是套路轉款的一種,首輪極速流真實放單,第二輪開始拉高在線流速,并結合福袋,利用羊群效應打B款。
一場六分的成功轉款直播,是用戶被產品的價值所說服,你的價值告訴用戶,我需要買它,這就是產品塑造。
關于產品塑造,我們常用的公式是:有沒有冬天腳底開裂的(挖掘需求)、如果長期不解決將會……(放大痛點)、拋出產品(給出方案)、好不好(多方見證)。
一場七分的成功轉款直播,是用戶被你的價格所說服,你的價格告訴用戶,買了很劃算,這就是價格塑造。
關于價格塑造,我們常用5個公式:1.階梯降價,每降價一次,給出主播的理由,直到報出最低價;2.產品疊加,在原價基礎上,加送福利,不斷循環(huán)加碼,直到突破用戶性價比期待;3.全網對比法,結合第三方電商數據,證明自家產品性價比;4.品質襯托,通過突出自身產品賣點,抬高產品溢價;5.現場計算,通過道具計算的方式,告知用戶一單需要多少成本。
一場八分的成功轉款直播,是用戶被你的緊迫所激發(fā),你的情緒告訴用戶,現在不買,就再也沒有了。
價值塑造上的話術配套,必須搭配稀缺感的逼單邏輯,同樣給出我們常用的4個公式:1.材料、工藝造就數量稀缺,今天不買就沒有了;2.價格破價造就數量稀缺,主播真實炸福利,但天天虧不可能,件件虧也不可能;3.發(fā)放限量優(yōu)惠券,優(yōu)惠再優(yōu)惠,搶不到的不怪主播;4.時間有限造就數量稀缺,整點放單,只有這么多,手慢無。
4+1的轉款模型,分別從預告、引入、講款、價格、逼單五個角度,形成轉款閉環(huán),你只需要按照這個設計路徑,用心做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將大大提高你的轉款概率。
流量曲線,指在不同規(guī)模的流速配比下,形成的在線曲線圖。日常中會碰到不同的曲線路徑,以下針對不同的曲線圖,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新號開播,面臨的大部分都是“一字線”流量曲線,沒有極速流,中場也沒有規(guī)?;膶崟r流量獎勵,這很正常,因為賽馬所需要的互動、轉化數據缺失,算法沒有配給額外的獎勵流量。
新手要正視這條曲線,并理解“一字線”的原理。造成“一字線”的原因,無非是缺乏互動指標。
互動指標的獲取方式很簡單,比如設計活動憋單,通過低價產品,配合場景、拉流話術就可解決。除此以外,越來越多的直播間也會選擇內容直播,通過場景內容的方式,獲取用戶停留,并通過槽點喚起用戶互動。
當賬號獲得初始權重后,算法在開播做曝光預分配獎勵,就會形成開播的流速高峰,很多人習慣去看峰值,但是很少有人去拆峰值的構成要素。
峰值的三個要素,分別為高峰在線點、低峰在線點和流量下掉的曲面軌度。高峰在線點即極速流過程中,通過人為的停留、憋單,把人氣拉升到最高值。
是否到了最高線其實很簡單,如果極速流在不斷遞增供給,在線肯定也是不斷遞增,但當在線開始反復跌漲時,基本就說明到了高峰在線點。
在線點越高,代表開播的起點越高,越能夠給峰值點的轉化帶來羊群效應;流量下掉的曲面軌度,所形成的坡面角度,角度值越小,代表流量承接更順暢;不成熟的直播間,會出現一刀切坡面,因為轉款不順利,用戶對后續(xù)沒有期待,直接流失掉了;好的轉場,用戶停留數據越好,坡面越平滑。
低峰在線點,即流量下跌的最低下限,考慮到規(guī)模流量的影響,盡可能不要將低峰在線點做得太低,比如100人的在線高峰,下跌到50就需要謹慎,一旦下跌就需要通過引流款拉升,跌得太低想拉升就會非常困難。
暴力憋單,把用戶拉升至最高;柔性轉款,最大化降低坡面;保留在線,用規(guī)模在線為后期拉流做準備。
做到這三點,就能營造一條有效的開場高低線。高低線是賬號極速流的起點,但是對于賬號的發(fā)展,又不是一種良性的曲線狀態(tài),如果日常直播當中無法獲得多次高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實時規(guī)模流速的缺失。
一個賬號好的狀態(tài),應該是多峰值曲線,這代表實時獎勵在不斷發(fā)生,并且產生了短時間爆發(fā)性流速。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賬號大部分情況都是流淌式的流量供給,拉高的是實時在線的下線;只有出現噴涌式的流量供給,才會在極短的時間段爆發(fā)流速,拉高實時在線的上限。
想要獲得多峰值,我們需要結合賽馬機制尋找原理,才能獲得解決方案。
賬號開播過程中,實時都在進行數據賽馬,對于一個新號,跟同行PK人氣值就能跑贏同行,但是隨著賬號的發(fā)展,同行的帶貨分在增加,你的帶貨分也需要對應增加,我們可以得出幾種應對手段。
對于新號冷啟動,我們僅需要引流款,反復刺激用戶產生互動數據,就可以在一場當中,反復拉升多峰值。難就難在對于已經過了冷啟動的賬號,如何去拉升多峰值,因為賽馬考核不是絕對的單項因素,是人氣分跟帶貨分的權重加權。
人氣分、帶貨分下,還可以細分很多具體要素,比較完美的數據創(chuàng)造,抓重點就好了:人氣分,主抓停留;帶貨分,主抓轉化率與GPM。
除了知道考核標的,還需拆解算法對分值的考核。排行榜的呈現以時間為維度,并進行統(tǒng)計。習慣上我們分5分鐘一個小維度,15分鐘一個中小維度,30分鐘一個中維度,60分鐘一個大維度。
我們假設一種情況,就是設定人氣分+帶貨分為定量,時間塊為變量。
算法考核的最理想狀態(tài),就是在5分鐘的小維度中,將各個數據指標跑贏80%的同行,但是在5分鐘當中,又要做好停留、轉化率以及GPM,難度是很大的。
當我們無法在5分鐘內形成一個數據閉環(huán)時,就要去考慮15分鐘的中小維度,那么在15分鐘當中,就需要有款能做憋單款,形成人氣數據;有款能做成交,形成轉化率;有款能做爆款,形成GPM。
當然,本身就有爆款的情況下,一個爆款就能兼顧做所有數據,但是大部分人沒有爆款。
當連15分鐘都無法形成數據閉環(huán)時,就要去考慮30分鐘的中維度,并以此類推,其實看到這里就非常明確,即能夠在最小單元的時間內完成綜合數據,一定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知道這個原理之后,操盤手對于如何去創(chuàng)造多峰值的曲線,思路就會開始清晰,只需要把正常直播劃分為不斷的時間塊,并通過設計一套腳本,讓主播、產品、場景配合腳本去創(chuàng)造數據即可。這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推流腳本。
一場直播當中,能夠拉升流量的,無法就是兩個要素:一是爆款驅動,利用抖音追爆品機制,出現爆品,高GPM+停留直接拉爆直播間;二是搭建推流腳本,通過迎合算法,故意滿足數據考核。
明確了推流腳本,操盤手需要明白,到底設置多大的時間塊是合適的,5分鐘一輪,還是10分鐘一輪,時間維度越小,證明賬號的實時指標越好,通過跑贏同行,就能獲得實時的流量分發(fā),而通過多個時間塊的累積,一小時內的排名也會越靠前。
我一直說,優(yōu)秀的操盤手,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流量遞增與直播間能力遞增是同步的,學會流量的延時滿足,并懂得思考,我是要高高在線,還是平穩(wěn)地持續(xù)推流,既然自然無法承接,就降維流量,跟小玩家賽馬。(尹晨,公眾號尹晨帶貨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