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明,劉朔,彭程,尹馨,劉華雷
(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農業(yè)農村部動物生物安全風險預警及防控重點實驗室(南方),山東青島 266032)
A 型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野生鳥類是其主要宿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時常會導致野鳥發(fā)病和死亡,也有一些宿主如綠頭鴨等可隱性帶毒。HPAIV Gs/GD 譜系自1996 年出現以來已演變?yōu)槎鄠€譜系,當前的2.3.4.4 譜系病毒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引發(fā)疫情[1]。野鳥遷徙已被證明在禽流感傳播尤其是在跨洲長距離傳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14 年以來全球暴發(fā)的3 次H5N8 亞型疫情中,候鳥遷徙是主要傳播途徑,導致病毒在全球快速傳播[2-7]。
2022 年以來,美國野禽和家禽中持續(xù)暴發(fā)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截至2022 年11 月3 日,已有43 個州暴發(fā)585 起疫情,累計撲殺家禽近4 800 萬只。這波疫情主要由攜帶病毒的野鳥從歐洲遷徙傳播導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H5N1 亞型病毒還導致當地赤狐等多種哺乳動物感染,涉及疫情近80 起[8]。本文對美國H5 亞型HPAI 疫情的流行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對我國防控提出了針對性對策建議。
2020 年1 月,新型H5N8 亞型HPAIV 在波蘭引發(fā)疫情,隨后傳入歐洲以及遠東地區(qū)(日本、韓國)的20 多個國家并引發(fā)數千起疫情。2020 年10 月,攜帶2.3.4.4b 分支HA 基因的H5N8 亞型HPAIV與荷蘭H1N1 及H3N8 等亞型流感病毒重配產生新型H5N1 亞型病毒。該病毒2020 年10 月至2021年8 月開始在西歐、北歐、南歐地區(qū)多個國家的家禽和野鳥中流行,并傳至多個非洲國家。2021 年9 月開始,新型H5N1 亞型病毒在歐洲引起更大規(guī)模的疫情暴發(fā),并傳至俄羅斯以及亞洲、北美地區(qū)的多個國家,成為目前世界范圍內主要流行的禽流感病毒[9]。據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WOAH)統(tǒng)計,2022 年以來,新型H5N1 亞型病毒已導致全球超8 600萬只家禽死亡或者被撲殺,涉及到歐洲、亞洲、非洲和北美等區(qū)域,給家禽業(yè)造成巨大損失。
2022 年1 月以來,美國野生鳥類、規(guī)?;曫B(yǎng)家禽和散養(yǎng)家禽陸續(xù)被報道發(fā)生H5N1 亞型HPAI 疫情,這是美國自2016 年以來再次報道發(fā)生HPAI 疫情。美國農業(yè)部表示,此次疫情是近7 年來發(fā)生的最嚴重疫情,給中西部蛋雞養(yǎng)殖業(yè)造成慘重損失。截至2022 年11 月3 日,美國共發(fā)生585起家禽H5 亞型HPAI 疫情,波及43 個州,近4 800 萬只家禽類被撲殺(圖1)。從時間分布看,春秋季節(jié)(從禽流感流行特點看,冬季也應為高發(fā)期,因2022 年冬季此次疫情尚未開始,缺乏相關數據)是疫情暴發(fā)的高峰期(圖2)。
圖1 2022 年美國H5 亞型HPAI 疫情地理分布
圖2 2022 年美國家養(yǎng)禽H5 亞型HPAI 疫情時間分布
對哺乳動物監(jiān)測發(fā)現,2022 年3 月開始出現H5N1 亞型HPAIV 感染病例(圖3),時間分布規(guī)律與家禽感染類似。宿主包括赤狐、斑海豹、浣熊、短尾貓、條紋臭鼬、遠東豹、郊狼、海豚、漁貂、灰海豹、臭鼬、負子鼠等至少12 種哺乳動物(圖4)。
圖3 美國H5N1 HPAIV 感染哺乳動物時間分布
圖4 美國H5N1 HPAIV 感染哺乳動物種類分布
根據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中公布的H5 亞型病毒的HA 基因序列繪制進化樹,證實當前全球主要流行Clade 2.3.4.4b2 分支(圖5)。從遺傳演化看,美國流行毒株與歐洲毒株親緣關系較近,但是在地理分布上又相對獨立。
圖5 近期流行的H5 亞型HPAIV HA 基因遺傳進化分析結果
我國HPAI 疫情形勢總體平穩(wěn)。2021 年農業(yè)農村部共公布8 起HPAI 疫情,均發(fā)生在野禽中,其中H5N6 和H5N1 亞型疫情各1 起,H5N8 亞型疫情6 起;2022 年至今,報告1 起H5N1 亞型疫情。從病毒亞型來看,自2021 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野鳥中的病毒已由H5N8 亞型轉變?yōu)镠5N1 亞型,這些H5N1 亞型病毒與歐洲流行的H5N1 亞型病毒親緣關系較近[10]。
本實驗室進行的流行病學監(jiān)測顯示,我國家禽中感染的H5 亞型HPAIV 主要來源于水禽(約占70%),以活禽市場家禽感染為主。我國流行毒株的血清亞型復雜,包括H5N1、H5N2、H5N3、H5N6、H5N8 等至少5 種亞型,其中近年來一直以H5N6 亞型為主(表1)。2020 年10 月歐洲暴發(fā)H5N8 亞型HPAI 疫情后,我國H5N8 亞型毒株數量占比快速上升,H5N1 亞型毒株僅少量存在,但仍以H5N6 亞型為主,而歐美以H5N8 和H5N1亞型為主;從遺傳進化看,雖然我國與國外流行的H5 亞型毒株一致,同屬2.3.4.4b 分支,且該分支病毒占絕對優(yōu)勢[9],但我國家禽中流行的H5 亞型病毒與歐洲、北美的H5 亞型病毒形成了單獨的進化群。2022 年之前流行的2.3.4.4h 分支已逐漸消失(表2)。當前我國流行的H5N6 亞型病毒主要由2.3.4.4b 分支的HA 基因和2.3.4.4h 分支的NA 基因重組而來[11]。
表1 我國2020—2022 年不同H5 亞型病毒占比 單位:%
表2 我國不同時間H5 亞型病毒2.3.4.4h和2.3.4.4b 分支占比變化 單位:%
本次疫情從歐洲到非洲、中東、亞洲和北美的快速傳播主要是由野鳥遷徙引起,導致許多國家的家禽被感染,甚至大規(guī)模死亡。2021 年10 月以來H5N1 亞型成為全球主要的流行亞型,尤以美國最為嚴重。2021 年11 月以來,我國野鳥中發(fā)生兩起H5N1 亞型疫情。分析發(fā)現,這些H5N1 亞型病毒與歐洲暴發(fā)的H5N1 亞型毒株親緣關系較近,推測可能經候鳥遷徙由歐洲傳播而來。世界有8 條野鳥遷徙路線,其中有3 條經過我國。鑒于當前正值候鳥遷徙高峰,歐洲流行的H5N1 亞型病毒通過候鳥傳入我國的風險較高。
我國水禽養(yǎng)殖量巨大,生物安全水平相對較低,與野禽接觸機會較多,存在帶毒野禽通過水禽傳給家禽的風險。北美和歐洲流行的H5 亞型毒株均屬于2.3.4.4b 分支,與我國Re-14 疫苗株屬于同一分支,其相互間的HA 基因氨基酸同源性較高(98.6%~99.5%)。研究[9-10]顯示,目前野鳥和家禽中的流行毒株抗原性與Re-14 疫苗株差異不大,推測Re-14 疫苗株對北美和歐洲流行毒株可提供較好保護,即使國外毒株傳入我國,引發(fā)大規(guī)模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截至目前,全球報道了2 例人感染2.3.4.4b 分支H5N1 亞型禽流感病毒病例。英國于2021 年12月報告了1 例人感染H5N1 禽流感病毒病例,其飼養(yǎng)的家禽同時被檢出感染了H5N1 亞型病毒[12];美國科羅拉多州2022 年4 月28 日報告了1 例人感染H5 亞型禽流感病毒病例,此人曾參與撲殺感染H5N1 亞型病毒的家禽[13]。
雖然H5N1 亞型病毒在國內沒有大規(guī)模流行,但當前國內流行的H5N6 亞型毒株與國外毒株同屬于2.3.4.4b 分支。2021 年以來,國內報道了49 例人感染H5N6 亞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些病例大多與家禽有過接觸史;動物試驗也顯示,這些病毒對Balb/c 小鼠具有較高的致死率,提示病毒對哺乳動物存在一定的致病風險[11]。加上美國本次H5N1 亞型疫情導致了多種哺乳動物感染,因此需要密切關注H5 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公共衛(wèi)生危害。
考慮國際國內疫情形勢,結合我國養(yǎng)殖和動物疫病防控實際,未來可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強化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
一是加強全球范圍內HPAI 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提高我國禽流感防控及預警預報能力。
二是鑒于當前正值候鳥遷徙高峰,歐洲流行的H5N1 亞型病毒通過候鳥傳入我國的風險較高,建議加強對野禽的監(jiān)視監(jiān)測,尤其是對病死野禽的實驗室檢測,爭取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處置。
三是加強野禽-家禽界面的監(jiān)測,加強活禽交易市場消毒,嚴格落實“1110”制度,降低病毒從野禽傳給家禽和病毒突變重組的風險;加強哺乳動物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適應哺乳動物的毒株,降低流感大流行風險。
四是做好家禽尤其是水禽的基礎免疫。當前我國水禽H5 亞型病毒仍有一定的污染面,因此建議強化水禽集中免疫,進一步提高免疫合格率,降低其對HPAIV 的易感性。
五是鑒于H5 亞型禽流感病毒變異速度較快,雖然目前Re-14 疫苗株與歐美流行毒株抗原性較為匹配,但不排除出現變異較大或新的重組病毒的可能性,建議加強病毒變異情況的監(jiān)測與評估,密切關注H5 亞型HPAIV 的變異及流行趨勢,評估疫苗對流行毒株的保護效果,及時做好疫苗儲備工作。
六是提高養(yǎng)禽場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充分發(fā)揮養(yǎng)禽場的防疫主體作用,提高其疫病防范意識,盡量避免野禽與家禽接觸,以及家禽與其他傳染源的接觸,減少病毒傳播機會;同時加快推進HPAI無疫區(qū)和無疫小區(q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