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愛看人做飯,無論是我家對門建筑公司食堂的李爺爺蒸饅頭,還是隔壁的陳紅姐姐扯面疙瘩,抑或是善施橋邊易大娘炸油豌豆,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這當然有守著鍋邊,想混點吃的的原始沖動。但除了想混點吃的,我真心覺得做飯好看——土豆在刀下唰唰唰切成片,然后撲克牌一般摞起、展開,再唰唰唰幾刀變成絲;潔白的面切成兩根細條,捏在一起往油鍋里一放,便散著金黃的泡沫變成一根胖大的油條;一坨濕面放在盆底,不一會兒就脹滿整個盆,抓起來一陣搓揉,捏成團、搓成條、斬成塊,放入蒸籠,不一會兒就變成面香四溢的大饅頭,光滑的皮下一個個蜂窩眼兒整齊排列,每個眼兒都寫著四個字:來吃我呀!
據說, 人對一眼能看得到變化的事非常著迷,而做菜就是這種看得到“變化”的事。一個蘿卜或一個辣椒,從囫圇的原始狀態(tài)到鮮香的菜品, 只需要十來分鐘。而在所有做菜的人當中, 我最喜歡看趙二哥做菜。
趙二哥是我的鄰居。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哥哥,已去外地上班, 下有三個妹妹還在讀書。給家人做飯這活兒, 多數時間落在他肩上, 他倒是樂此不疲。
有人說, 老天爺仁厚, 總會給每個家派一個天使。這天使最大的特點, 就是愛做吃的,并以此為樂。
趙二哥就是這樣的天使。他不僅愛做菜,而且在做菜的過程中常常搞出許多好玩兒的事。比如,經常給菜配音——拍一顆蒜慘叫一聲,包子一熟就說:“我是孫二娘家的包子,看誰敢吃!”
我常常穿過幽暗如山洞般的小巷,來到趙二哥家的小天井,總能看到他在廚房里忙活。他身后的爐子里時不時冒出的熱氣靈動而鮮活地演繹著生活的氣息,并定格在我幼小的心中。
趙二哥喜歡一邊做菜一邊講故事。故事中,尤以《西游記》中的片段最為精彩。他講故事最有特色和魅力的地方,在于能跟眼前的事物掛上鉤,比如,剛從爐洞里逃生的小貓,險些溜進下水道的黃鱔,以及燒煳了的米飯,總能引出一兩段與《西游記》相關的小故事。等我長大通讀《西游記》之后才知道,許多故事都是書上沒有的,是他騙了我。但這并不妨礙我的腦子里裝了許多與蘿卜、白菜有關的《西游記》故事。而其中,有一句話影響了我的一生,成為我的座右銘,每每遇到艱難挫折,都自動在我腦中“刷屏”。
那句話是趙二哥常說的,而且都是在他做菜不順利的時候。有時是菜燒煳了,有時是切菜切到了手,有時可能是灶里的煤被米湯澆滅了,他都會自言自語:“沒事沒事,如果《西游記》沒有九九八十一難,那該多么無聊??!”這話一說,他的眉眼便頓時放松。
此后幾十年,我每遇艱難,這句話都不請自來,撫慰并陪伴我渡過難關?;赝约航洑v的那么多險些過不去的坎兒,最終都變成了值得回味的人生故事。我發(fā)自內心地感謝老天爺讓人生初期的我遇到了趙二哥, 讓我自幼對苦難和挫折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認知。
幾年之后, 趙二哥交了女朋友,那個圓臉的大姐姐自此坐了灶前的位子, 充當起新的聽眾和觀眾,把我給擠了出來。我一直不喜歡她, 不僅僅是因為她搶了我的位子,還因為趙二哥自此不再講《西游記》,而是在她面前裝起了大人,一點兒都不好玩了。
(繼續(xù)前進摘自“曾穎眼中的世界”微信公眾號,西米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