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中有一個經(jīng)典案例——當世界上僅存100 只熊貓的時候,這100 只熊貓就成了寶貝,于是有人提議蓋了一座100 層的大廈,每一只熊貓都擁有一層,還派出動物專家研究它們,派出營養(yǎng)學家喂養(yǎng)它們,派出細心的管理員照顧它們。
就在這層層保護下,其中一只熊貓肥胖了,而在隨后的減肥治療中又因為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限制與要求,這只熊貓煩躁了、抑郁了。
抑郁的這只熊貓離開了100 層大廈,住進醫(yī)院。治療是痛苦的,按照那99 只熊貓的體重標準,這只熊貓需要每天爬上爬下地鍛煉;按照那99 只熊貓的作息規(guī)律,這只熊貓即便不困也要被催眠;按照那99 只熊貓的腦回路,這只熊貓需要打針吃藥……
突然發(fā)生地震,100 層的大廈塌了,而抑郁的這只熊貓成了幸運的唯一。
治療組的專家將大熊貓放了出來,健身計劃作廢,想什么時候睡覺就什么時候睡覺,計劃扎進它體內(nèi)的針頭收了起來,調(diào)整腦回路的藥片和藥水也扔進了垃圾箱。抑郁的這只熊貓不用治療了,因為它現(xiàn)在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只熊貓,它是什么樣,熊貓就應該是什么樣。
在這個案例里,我們能體會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博弈論思維——什么叫正常。
正常,就是平均值,而平均值就是正常狀態(tài)。
平均值有一個范圍,行為舉止一定要在這個范圍內(nèi)游弋,偏離過多就開始不正常了。舉個例子,如果人人都緊張、焦慮、壓力大,只有你很輕松,那你是不正常的。
所以我至今對一句話記憶深刻,“如果人人都有病,誰沒病誰算有病”!
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學專家趙玉平有一句忠告,如果沒有特殊的資源、特殊的稟賦,不要偏離平均值。
曾經(jīng),全天下的小孩都羨慕一個叫鄭亞旗的男孩,因為他有一個不讓他上學的爸爸鄭淵潔,因為他的爸爸讓他活成了“皮皮魯”。
鄭亞旗的人生無疑在小學畢業(yè)那年就偏離了平均值,放眼四周,即便是20年前,我們周圍也很少見到小學畢業(yè)就讓兒子輟學的爸爸。鄭淵潔讓兒子退學了,但同時也把自己變成了兒子的特殊的資源,為兒子量身定制的私塾課程以及《皮皮魯和419 宗罪》等私塾教材成就了兒子的特殊稟賦,而18 歲以后不給一分錢的狠絕也鍛煉了兒子的特殊能力,于是就有了后來的北京皮皮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 鄭亞旗。
即便在鄭淵潔的家里,偏離平均值也沒有復制第二次。比鄭亞旗小16 歲的妹妹鄭亞飛按部就班地上了幼兒園、念了小學、讀了初中、考上了高中,2017年拿到美國6 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學校教育,一步?jīng)]落。
特殊資源還在,特殊稟賦依舊,似乎就連最終的結果也沒有太大的改變。那變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人,是人的思維,是思維決定的腳下的路。
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