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胃寒的人由于脾胃的陽氣衰弱,容易被寒、濕等邪氣侵犯,造成胃脹、胃痛、惡心、嘔吐、腹瀉等問題。穴位按摩能調節(jié)腸胃氣血,且簡單易操作,比較適合自我調理。調理胃寒不妨常按摩以下這四大穴位。
1.中脘穴 位置:在身體前正中線的任脈上,肚臍向上4 寸處,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功效:消食導滯,疏肝養(yǎng)胃。主治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胃寒、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食欲不振等。方法: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 分鐘,至局部產生發(fā)熱感。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去點按這個穴位1 分鐘,中脘穴處就會有一種熱熱的感覺。
2.天樞穴 位置:在肚臍兩邊1.5 寸的位置,一邊一個,大約兩橫指處。功效:養(yǎng)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方法:通過大拇指的指腹來按摩天樞穴,力量可以稍微大一些,令穴道產生酸脹感是最好的。
3.手三里穴 位置:在人體前臂背面,肘部橫紋下方2 個手指的位置。功效:促進大腸經血液循環(huán),使氣血運行更順暢,腸胃便能得到血液的不斷滋養(yǎng)而“暖和”起來。方法:用拇指指端按壓住手三里穴后稍加壓力,以感到酸脹為佳,然后按照順時針方向點揉1~2 分鐘。
4.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 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站位彎腰,同側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其余4 指向下,中指指尖處。功效:健脾和胃,滲濕止瀉,益氣補虛等。主治胃痛、嘔吐、腹脹、泄瀉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方法: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5~10 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 次。按摩足三里穴力度和時間很重要,并且兩個腿都得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