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元,李婷婷,尹曉婷
1.深圳市寶安區(qū)人民醫(yī)院 門急診兒科,廣東 深圳 518000;2.貴州省六盤水城縣阿戛鎮(zhèn)衛(wèi)生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0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在小兒群體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因病毒感染所致的心功能障礙性疾病,以呼吸道感染、發(fā)熱以及心悸等為常見臨床表現[1],不僅具有較高病死率,而且患兒病情發(fā)展速度較快,無論是對其身體健康還是對其后續(xù)生長發(fā)育均會帶來一定影響[2]。對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由于其年齡較小,在其臨床治療期間容易導致其產生一定心理以及生理應激反應,影響患兒治療依從性,增加疾病治療難度[3]。家庭協同式護理干預是臨床新型護理模式之一,可以讓患兒家屬參與臨床護理工作,從而達到提高護理效果的目的[4]。為此本次研究選取了本院在收治的124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兒作為觀察對象,以進一步分析采用家庭協同式護理對其心理情緒及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將研究報道如下。
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我院在2020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4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兒作為觀察對象,以抽簽法將其分為參照組(n=62)和研究組(n=62)。參照組男30例,女32例;年齡5~12歲,平均(7.88±1.26)歲;病程3~7d,平均(4.14±0.88)d。研究組男33例,女29例;年齡6~12歲,平均(7.84±1.29)歲;病程2~7d,平均(4.17±0.84)d。組間一般資料比較P>0.05。
納入標準:①經檢查確診且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相關診斷標準[5]者;②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年齡5~15歲者;④智力正??梢哉贤ㄕ?;⑤凝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多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②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③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肌炎者;④病毒性心肌炎復發(fā)者。
參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護理、用藥護理、病房環(huán)境護理以及健康指導等。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再開展家庭協同護理干預,具體為:①打造良好護患關系: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和患兒家屬溝通,耐心回答家屬提問,告知其家庭協同護理開展的目的、方法以及參與重要性等,并且在患兒治療過程中慢慢對其滲透家庭協同護理的開展對患兒疾病康復的重要性意義,使患兒家屬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臨床護理工作中,進而為打造良好護患關系奠定基礎;②家庭參與的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派發(fā)健康宣傳手冊以及播放音頻視頻等方式對患兒及其家庭成員進行健康宣教,耐心為患兒及其家庭介紹疾病發(fā)生原因以及治療注意事項等,確保患兒及其家庭均可以進一步掌握相關疾病知識;③家庭關懷:鼓勵其在患兒治療期間多陪伴患兒以增強患兒心理安全感,同時告知患兒家屬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引導患兒說出內心顧慮,進而幫助消除其不良心理;對于情緒多變的患兒,護理人員需要告知家屬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以理性態(tài)度來對其異常行為以及心理進行解決,避免對其大聲呵斥以及責罵等,以提高患兒護理依從性;④家庭日常防護: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兒家屬根據患兒日常喜好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并且做好患兒日常保暖工作,及時為其增減衣物,并且陪同其進行適量運動鍛煉以增強體質,除此之外告知患兒家屬各種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鼓勵其加強患兒的日常用藥監(jiān)督,以保障患兒治療效果。
①觀察兩組患兒心理情緒在護理前后的變化,通過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量表(SCARED)[6]以3級評分法評估其焦慮情緒,最高分82分,評分和焦慮情緒成正比;通過兒童抑郁情緒評估量表(CDI)[7]以3級評分法評估其焦慮情緒,最高分54分,評分和抑郁情緒成正比;②觀察兩組患兒護理質量在護理前后的變化,通過科室自制護理質量調查量表進行評估,主要從病情控制、??萍寄芤约白o患關系等方面進行評價,最高分100分,評分和護理質量成正比;③觀察兩組患兒心功能指數在護理前后的變化,包括心臟指數(CI)和心臟射血分數(EF);④觀察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性在護理前后的變化,通過Frankl依從量表[8]以4級評分法評估其依從性,最高分4分,評分和依從性成正比。
護理前,研究組SCARED評分以及CDI評分和參照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CARED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CDI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組間護理前后心理情緒的變化比較()
表1 組間護理前后心理情緒的變化比較()
護理前,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和參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組間護理前后的護理質量評分變化比較(,分)
表2 組間護理前后的護理質量評分變化比較(,分)
護理前,研究組CI以及EF指標和參照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CI明顯高于參照組,EF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組間護理前后心功能指數的變化比較()
表3 組間護理前后心功能指數的變化比較()
護理前,研究組依從性評分和參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4。
表4 組間護理前后的依從性評分變化比較(,分)
表4 組間護理前后的依從性評分變化比較(,分)
病毒性心肌炎為心血管內科常見病,為常見的感染性心肌疾病之一,臨床表現輕重不同,輕時可無臨床癥狀,重時可導致患者發(fā)生猝死或者心衰等情況[9]。多數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及時接受科學有效的治療后,多可獲得較好預后,但是對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由于年齡小,患兒受病情影響容易發(fā)生情緒及行為的異常,影響其治療配合度,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因此需要加強其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以確保治療有序開展[10]。
家庭協同護理干預是一種通過引導患兒家屬參與到臨床護理工作來幫助促進患兒康復,提高患兒護理依從性的新型護理模式[11]。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研究組SCARED評分、CDI評分、護理質量評分、CI指標、EF指標以及護理依從性評分和參照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CARED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CDI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CI明顯高于參照組,EF明顯高于參照組,護理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家庭協同式護理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兒心理及心功能,提高其護理依從性。這主要是由于家庭協同式護理更有利于幫助臨床打造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兒家屬可以更加支持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提示通過鼓勵引導家屬參與到臨床護理工作中,還可以進一步深化父母和患兒間的情感,提高患兒對疾病治療的心理適應過程,進而達到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兒心理情緒以及護理依從性等的目的[12]。
綜上所述,在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的護理干預模式中,家庭協同式護理不僅可以患兒心理情緒以及護理質量產生積極影響,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改善其心功能,有助于提高其護理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