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吉祥 圖/馬艷菊
每天我們都會說到門這個字,“把門鎖好再走”“商店開門了”“快遞放門口了”……帶門的詞也特別多,比如門釘、門面、門戶、門神、門客、門生、門路、門診等,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門戶”這個詞。
“門戶”現(xiàn)在主要有5種含義:第一種是門的總稱,1899年,正當(dāng)英、法、俄、德等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搶占勢力范圍、極力瓜分中國的時候,美國讓中國“門戶開放”,以便盡情宰割中國,這里的“門戶”象征中國的國門;第二種是比喻出入必經(jīng)的要地,如稱某地是“這一帶的門戶,一定要加強(qiáng)守護(hù)”;第三種指家,如“兄弟分居,自立門戶”;第四種表示的是某個派別、某種團(tuán)體,如“門戶之見”;第五種就是門第,如“門戶相當(dāng)”。
那你知道門戶的本義是什么嗎?它原來是指院落的出入處。院落是由人工圍合起來、隔絕于外界的私密場地,院落里的人要與外界相通,相通的出入口就是“門”,門是院落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戶”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它是個象形字,像一扇門的形狀,古人將單扇的門板稱為“戶”,也就是有門必有戶,門戶開啟,內(nèi)外貫通,門戶關(guān)閉,內(nèi)外隔絕。這樣大家就能明白為什么“門戶”組成一個詞了吧!
“戶”的字形演變
在古代,一個院落里居住著一戶人家,每個院落都有一個院門(也叫街門、大門)。由于人們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jì)收入的差異,他們各自的院落自然也有諸多不同,院落的面積大小、房屋高低、建材種類、裝飾內(nèi)容等方面都有差別,這些差別在院門(也就是門戶)上有著最鮮明的體現(xiàn)——只要一看院門,人們就知道院內(nèi)是一戶怎樣的人家,所以就有“門當(dāng)戶對”之說。
那怎樣才是“門戶相當(dāng)”呢?下面就以中國北方最典型的住宅——四合院的門為例,簡要說明。
四合院的門,猶如一幅畫作的點睛之筆,門上的講究可大了。按照建筑的規(guī)制,四合院的門可分為屋宇式大門和墻垣式大門兩大類。
屋宇式大門是由一間或若干間房屋構(gòu)成的,設(shè)有這種大門的院落,主人一般有相當(dāng)高的官職或者經(jīng)濟(jì)實力雄厚。屋宇式大門又可以分為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和如意門這五種,每一種都有著鮮明的特點。
四合院里等級最高的門。在清代,只有獲得相關(guān)爵位的人的住所才能稱府,如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等。
醇親王府大門
等級第二高的門,形式很氣派,只有高官顯貴才能使用。
等級僅次于廣亮大門,比廣亮大門的門要窄小一些,有的甚至只有廣亮大門的一半寬,但其他形式與廣亮大門相同。
比金柱大門略低一等,最大的特點是將門扇裝在了檐柱的位置,門里空間很大,可以存放更多物品。
院主人一般是沒有官職的富人。
隨墻門
墻垣式大門的院落多是普通百姓居住,這一類院落里最常見的就是隨墻門了,也有人叫它窄大門,一個“窄”字和一個“墻”字,都極其形象地概括了這種門的特點:它沒有門洞。
四合院的門,兩邊豎著的是門框,上下都有橫著的門檻,上面的門檻也叫門梁。門框的底端不能埋進(jìn)地里,那樣會很快腐朽,而要插進(jìn)門枕石的溝槽中;下門檻也要嵌進(jìn)門枕石側(cè)面的溝槽中,這樣門框底端和下門檻就通過門枕石牢固地連為一體了。
末代皇帝溥儀年輕的時候在紫禁城中騎自行車,那一道道大門的門檻使他感到很不方便,干脆就下令把后宮內(nèi)東二長街等地幾十扇大門的門檻給鋸掉了。你去故宮參觀的話,還能看到那些被鋸掉的門檻安靜地橫在距離宮門不遠(yuǎn)處的宮墻下。
古代大門一般是往里開,門檻在門外,門檻的高度與門口大小有關(guān),凡是大型的門,門檻必定高,所以門檻也可以用來比喻進(jìn)入某種范圍的標(biāo)準(zhǔn)或者條件。
這是一種長條形的石頭,它露在門外的部分被制成了具有裝飾性的門墩,有長方形的,像書箱;有圓形的,像戰(zhàn)鼓。門墩的形式與身份地位有關(guān),明清時,只有做官的、有功名的人家才能用圓形門墩,沒有官職或功名的人家只能用長方形門墩。
門墩
大門門梁上的門簪本是鎖合上門檻等相關(guān)木構(gòu)件的一個木栓釘,由于工匠們刻意把它露在門外的一頭做得很大,像婦女頭上的發(fā)簪,所以被稱為“門簪”。
門簪有四邊形、六邊形、圓形等多種式樣。門簪上的文字、紋飾往往也能體現(xiàn)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喜好意趣。比如有的門簪上描繪著蘭花、荷花、菊花、梅花,喻示著春、夏、秋、冬四季;有的門簪上則是寓意美好的文字,如吉祥如意、福祿壽喜、天下太平等。如意門就是因為門簪上大多寫“如意”兩個字而得名。
門,或者說門戶,本就是一個建筑元素,有著極強(qiáng)的實用功能。然而,由于門(門戶)的使用者不同,它的形式也就有了差異。反過來,這些門上的種種不同,又成了人們判斷其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等因素的窗口。古代人給兒女們提親、定親之前,都會專門派人到對方院門前看一看,看是什么門,以及那門墩、門簪的式樣和紋飾,以此考慮這門親事是不是門當(dāng)戶對。如果對方是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而自己是如意門、隨墻門,那肯定就是“門不當(dāng),戶不對”了。僅僅靠一扇門,就可能決定一個人一輩子的婚姻大事,這是舊時代階層關(guān)系的一個側(cè)面反映。而今時代進(jìn)步了,這種不平等的現(xiàn)象已成為一頁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