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悅 阿孜古麗·夏力甫
(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1980年,萊考夫和約翰遜在其著作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明確了概念隱喻可分為結構隱喻、實體隱喻和方位隱喻三類。他們認為,隱喻是通過運用已知事物的概念來理解未知事物的概念的一種修辭方法[1]。新聞標題在新聞敘述中起著總領、提示、吸引讀者等作用,運用的修辭格能夠進一步增強新聞標題的表現(xiàn)力。
在西方學界,自古以來,隱喻修辭格一直備受關注和討論。西方學者普遍認為隱喻的研究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傳統(tǒng)隱喻觀點為基礎的階段,學者們注重從隱喻的修辭意義、詩性角度等方面進行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理論是亞里士多德的比較論、昆體良的替代論;第二個階段是從認知特性方面進行研究的階段,以理查德的互動論為代表。萊可夫和約翰遜在合著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所提出的概念隱喻理論,就將隱喻看作是一種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工具,側重研究隱喻在認知方面的獨特功能。近三十年來,隱喻受到了各國學者的關注,成為了各個交叉學科的研究重點,掀起了研究隱喻的熱潮[2]。
在國內,有關概念隱喻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豐富,本文基于萬方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知網(wǎng)的調查,分析了近五年國內關于隱喻的研究成果,主要可分為文學文本和政治話語中隱喻現(xiàn)象的本體研究、隱喻現(xiàn)象的翻譯和對比研究、隱喻對教學的應用研究、隱喻對各行業(yè)機構理論構建的研究四類,成果較為突出的研究有:
邱顯涵在 《植物詞匯的隱喻表現(xiàn)及隱喻映射分析》中研究了植物詞匯中的隱喻,發(fā)現(xiàn)有關植物的名詞、動詞隱喻等分別映射了植物的多種特征,比如形狀、氣味等[3]。顏珍妮在 《認知隱喻下華為企業(yè)形象的建構分析》中剖析了華為企業(yè)形象構建中隱喻的使用情況[4]。梁洪琦在 《漢俄愛情隱喻認知研究》中對比分析了中俄兩國的愛情隱喻,探討了中俄兩種不同語言中愛情隱喻的共性和差異[5]。李雪、田良斌在《從文化視角對“習式演講”的認知隱喻探析——以2013和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演講為例》中,分析了習近平總書記演講中的概念隱喻——“航海隱喻”“棋局隱喻”“鄰居隱喻”等,解讀了其中所包含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6]。吳顯友在 《〈尤利西斯〉里的身體隱喻:以“眼睛隱喻”為例》中,統(tǒng)計、分析了小說 《尤利西斯》里的部分人體官能詞,如眼睛、頭、手、嘴巴等,并以“眼睛”為個案,總結、歸納了其中有關“眼睛”的五類隱喻[7]。石勇在 《中醫(yī)取象比類與概念隱喻理論》中,分析了國內學者在中醫(yī)重構思潮影響下運用認知隱喻理論對中醫(yī)學展開的相關研究,總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具有借鑒意義的地方[8]。李堇玄、王斌在 《認知隱喻理論視角下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翻譯研究》中,以弗羅斯特詩集的兩個中文譯本為語料分析了其詩歌中的隱喻翻譯,并探討了弗羅斯特詩歌中相關隱喻的本質和最佳譯法[9]。于琴以 《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為研究語料,梳理總結了其中廉政話語的隱喻類型[10]。魏玲敏在 《隱喻與英語詞匯教學研究》中通過闡述認知隱喻理論在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探究了其與英語詞匯教學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應用于實踐教學[11]。
2022年2月1日至2月20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的有關北京冬奧會的新聞標題共129條,運用隱喻修辭的有31條,下文筆者從結構隱喻、實體隱喻、方位隱喻三個方面來分析這些新聞標題。
結構隱喻指一個事物的概念需要通過另一個事物的概念來理解,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常見的結構隱喻包括戰(zhàn)爭隱喻、旅程隱喻、棋局隱喻、耕種隱喻等,比如,“踏上人生的漫漫征途”這句話即用旅程詞語“征途”來形容人生的過程,用“征途”的概念幫助人們理解人生的漫長過程。本文通過分析所收集到的有關2022年北京冬奧會新聞標題的語料發(fā)現(xiàn),其主要涉及了戰(zhàn)爭隱喻和旅程隱喻兩種類型。
1.戰(zhàn)爭隱喻
a.冰雪英雄
b.今晚首戰(zhàn)!
c.冰壺開賽!中國冬奧軍團首秀!
d.贏了!中國冬奧軍團首戰(zhàn)開門紅!
e.中國女排新主帥,是他!
f.谷愛凌出戰(zhàn)!成功晉級!
g.后生可畏!中國“00后”兩天內斬獲一金兩銀!
h.50歲了又怎樣!滑冰奶奶八次征戰(zhàn)冬奧!
i.范可新賽后親吻冰面!這一幕,破防了!
表1 戰(zhàn)爭框架和冬奧會框架
a-i九個新聞標題,劃線部分均運用了和“戰(zhàn)爭”有關的詞語,用這些詞語來形容冬奧會比賽場上的激烈狀況,不僅能使新聞標題更有氣勢,也能使讀者感受到鼓舞人心的力量,有助于奧運健兒和國家形象的塑造。
2.旅程隱喻
a.熱血出征!中國“00后”主場見!
b.小組第一!今晚沖金!
c.當我們在一起,就擁有前進的力量
d.永不放棄!摔倒后奮起直追,中國隊晉級決賽!
表2 旅程框架和冬奧會框架
a-d四個新聞標題,劃線部分都是和旅程有關的詞語,用這些詞語來形容奧運會進行的過程,不僅能使新聞標題生動而富有意義,也能使讀者備受鼓舞,有助于吸引讀者持續(xù)關注比賽情況。
實體隱喻是指運用一個實體的動作、狀態(tài)或實體的思維情感來理解某個新鮮事物的方法,人體隱喻、動物隱喻、植物隱喻、容器隱喻等都屬于實體隱喻。比如,“我的內心充滿喜悅”這句話中的“充滿”一詞即用容器隱喻來形容“內心”的充實狀態(tài)。
1.人體動作隱喻
a.當冬奧遇見中國風,美極了!
b.國家冬季兩項中心首枚金牌誕生!
c.絕妙簡筆動畫!國家跳起了“冬奧圓舞曲”
d.中國隊摘銀!為他們驕傲!
e.祝賀!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摘銅
f.雙奧之城,跨越14年的約定
表3 人體框架和冬奧會框架
a-f六個新聞標題,劃線部分都是形容人的動作和情感的詞語,把它們用在新聞標題中能夠賦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使標題具有生動性。
2.動物隱喻
a.真·飛檐走壁!
b.CCTV6-CCTV5“小蘇神”盡情飛翔吧
表4 動物框架和冬奧會框架
a、b兩個新聞標題,劃線部分原本都是形容動物的詞語,用它們來形容運動員,能夠通過隱喻來體現(xiàn)運動員的敏捷與活躍,抒發(fā)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
3.容器隱喻
a.熱“雪”沸騰!超燃水墨動畫,為各奧運健兒加油
b.用古詩詞打開冬奧會,太驚艷!
c.一個人參加六項比賽!她累得“快冒煙兒了”
表5 容器框架和冬奧會框架
a-c三個新聞標題,劃線部分都是在容器內發(fā)生現(xiàn)象的形容詞,這些詞語能將抽象化為具體,讓讀者身臨其境。
方位隱喻是根據(jù)空間特性形成的隱喻類型,即運用“高 -低、長 -短、前 -后、上 -下、升 -降、起-落、深-淺、中心-周圍等方位詞語來理解另一抽象概念的方法。比如,“他的城府很深,我看不透”是用“深”來形容一個人內在的復雜。
a.我已成為冰雪高手,不服來戰(zhàn)!
b.楊倩、郎朗……都已成為“冰雪高手”,就差你了!
c.驕傲!創(chuàng)歷史新高!
d.從兒時相識到峰頂相見,這兩個“00后”太勵志了
e.張可欣站起來了!
f.20個目標,回顧中國隊高燃瞬間!
g.冰墩墩下班了!再見了北京冬奧
表6 方位框架和冬奧會框架
a-g七個新聞標題,劃線部分都是形容方位的詞語,通過運用這些方位詞語搭配其他名詞、形容詞,能夠強調運動員們創(chuàng)造的佳績,使讀者感到振奮。
新聞標題起著凝練思想、總結內容的作用,因此,字數(shù)不宜過多,而運用隱喻正好可以做到這點。比如,標題 《真·飛檐走壁!》形容的是運動員跨越障礙物時熟練高超的技藝,若將標題換為“某某技藝高超輕松跨過障礙物”就會顯得冗長拖沓。
運用隱喻能夠使新聞標題想要表達的意思更加明確、鮮明,若將上述新聞標題進行還原分析 (如表7所示),就會發(fā)現(xiàn)話語的表達效果將黯然失色。比如,表7例句一中“英雄”一詞本來指為國家而犧牲的戰(zhàn)士,用在冬奧會新聞標題中能更突出對運動員的贊頌之情,若還原為“運動員”或“健兒”,贊頌的意義就很難顯現(xiàn);例句二中“斬獲”一詞本來指在戰(zhàn)爭中斬殺或俘獲敵人,用在冬奧會新聞標題中則能進一步展現(xiàn)出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拼搏、堅韌精神,若還原為“獲得”,就失去了表現(xiàn)力;例句三中“征戰(zhàn)”一詞本來指出征作戰(zhàn),用在冬奧會新聞標題中則充滿了對運動員的贊美和崇敬,若還原為“參加”,則顯得平平無奇;例句四中“約定”一詞本來指人與人之間許下的諾言,用在冬奧會新聞標題中則賦予了“北京城”以人的情感,若還原為“實現(xiàn)”,便失去了人體隱喻帶來的詞語溫度。
表7 使用概念隱喻和不使用概念隱喻句子對比
近年來,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而興起的新媒體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它們所掌握的流量密碼就是快速抓住受眾眼球?!度嗣袢請蟆贰堆胍曅侣劇返任⑿殴娞栆仓饾u遵循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在標題上下功夫,運用隱喻的方法來提煉話題內容、精煉標題字數(shù),從而達到了快速吸引讀者、調動讀者情緒、給予讀者內在力量、提高新聞閱讀量的目標。
通過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關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新聞標題可以發(fā)現(xiàn),在新聞標題中運用隱喻,能夠賦予標題更加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比如,運用戰(zhàn)爭隱喻可以烘托比賽的氣勢,使讀者與運動員心心相連,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感;運用旅程隱喻能讓讀者感受到運動員不怕失敗、積極向上的力量;運用人體隱喻可以讓新聞標題充滿溫度,強有力地展現(xiàn)出我國人道主義精神,傳達中國式浪漫;運用動物隱喻能夠體現(xiàn)出我國運動健兒們的矯健、敏捷和優(yōu)秀;運用方位隱喻可以使讀者熱情高漲。
真實性、客觀性是新聞最重要的屬性,因此,新聞編輯在擬定新聞標題時要遵循新聞本身的現(xiàn)實導向性和客觀性,在使用隱喻時注重源域和目標域相關詞語隱含的詞義相似性,盡量避免運用夸張的隱喻,使新聞標題失去了真實性。
新聞時事報道作為國家重要的宣傳手段,起著塑造國家形象、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作用,因此,使用隱喻時要選擇積極健康、正能量的詞語,起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作用。
如今,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已成為新聞宣傳的重要手段,媒體語言研究也成為了語言學界和新聞業(yè)界共同關注的焦點。本文以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中有關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31個相關新聞標題為語料,分析了概念隱喻在我國大型體育賽事報道中的使用情況,闡述了隱喻對新聞標題的功能作用,并提出了使用隱喻修辭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助推隱喻修辭更好地發(fā)揮其文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