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萍(臺北)
劉達之伯伯,本名劉達三,在部隊出差受傷住院時,護士把伯伯最后一個名字“三”連寫成“之”,從此伯伯就改名為劉達之。
劉伯伯1927年5月27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清溪鄉(xiāng)(靠近韶山),家有兄弟姐妹,五男六女。父親劉榮卿于湖南師范學院畢業(yè),畢業(yè)后在湘潭擔任中學校長,任職四年,52歲因喉癌過世。
焦土抗戰(zhàn),火燒長沙。劉伯伯6歲多在湘潭清溪鄉(xiāng)讀小學, 12歲小學畢業(yè),放假到長沙東塘舅舅家玩,住了一星期左右,因一場長沙大火,情況混亂下爬上火車,當時年紀還小的他覺得好玩很開心,沒想到一覺醒來火車就到了桂林,從此伯伯就成了孤兒。
三餐不濟下,一位好心的燒餅店老板拿了一個麻袋給伯伯,讓他去火車站撿沒有燒完的煤炭換燒餅吃,暫時解了斷糧之危。后來,馮玉祥的太太郭德潔女士把戰(zhàn)時的孤兒們集合起來,設立桂林臨時初中,安排在湯恩伯的部隊里讀初中。
好景不常,在臨時初中讀了一年書,1944年11月,日本人打到桂林來,于是伯伯與同學和城中百姓開始逃難,當時下著大雪,一路徒步,身上唯一的食物只有苞谷。
在逃難途中,伯伯曾見到日本人強奸婦女和小女孩,強奸完后直接拿刺刀刺死,即使是受難家屬或路人都不敢阻止也不敢反抗。隨行的老師們怕學生們有任何意外,便佯稱人家在打架,要求學生莫管閑事盡快離開,伯伯一直痛恨日本人,至今都不曾到過日本。
書讀了不到一年,伯伯加入了205師參加抗戰(zhàn)。1945年抗戰(zhàn)勝利,許多人申請退伍復員,回鄉(xiāng)回學校讀書,伯伯卻選擇留營。
1946年伯伯所屬部隊在安徽明光被劉、鄧部隊擊潰后成為俘虜,當時解放軍并沒有虐待俘虜。在當俘虜?shù)哪嵌纹陂g,記憶中與劉伯承不同風格的鄧小平從來沒罵過人,有一次鄧小平把俘虜們集合起來,用親切的口吻動之以情,曉以大義做“精神講話”,毫無責備之意。解放軍也把俘虜當作自己人一般,其實并無太多的防備與約束,而一心想回部隊的伯伯,在一個夜晚趁夜逃走,回到原來的國民黨部隊。
1948年初,劉伯伯從上海坐登陸艇到臺灣高雄鳳山,1949年調往金門,一次劉伯伯與幾位軍人在海灘散步,其中一人不小心觸碰地雷,剛好伯伯彎下腰撿頭盔才撿回一條命,但脖子后面還是被彈片劃傷,可同行的軍人卻死了六位。
后來,與劉伯伯是湖南同鄉(xiāng)的營長見伯伯字寫得漂亮,便把他調來營部作參謀。伯伯努力讀書當上中尉,退伍后被分發(fā)到行政部門當臨時雇員,由于沒有人事背景,伯伯就靠自己努力入讀師大歷史系夜校提高學歷。
一次警察局長請客帶劉伯伯到宜蘭礁溪泡溫泉,借機介紹溫泉店老板娘的女兒陳秀戀小姐給劉伯伯做對象,倆人相處一段時間后,在劉伯伯32歲時結婚。結婚當天,婚禮是由連戰(zhàn)的爸爸連震東先生任主婚人。
由于當時的公務員薪水待遇低,孩子出生后,伯伯下班后便到處兼差,為了節(jié)省開支,伯伯戒掉了煙、酒及辣椒(因為當時辣椒很貴),慢慢撫養(yǎng)三個孩子長大,最后在科長任上退休。
劉伯伯與太太伉儷情深,太太生病18年(小腦萎縮),他一直守在身邊照顧。太太走了15年,他把太太照片隨身攜帶在皮夾里也是15年,只要跟朋友聚會時他就會拿出來與朋友分享照片。他單身一人,既不交女友也不再續(xù)弦,每日健走一萬步,在家拖地,洗衣服,幫兒女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今悠然自得,身體健康。伯伯四代同堂,兒孫環(huán)繞,其樂融融,足以告慰平生。然而心中念茲在茲的,還是故土親人。好不容易盼到開放兩岸探親,劉伯伯終于在1988年踏上故鄉(xiāng)的路,攜同太太回家鄉(xiāng)湖南湘潭探親四次,太太過世后隨旅行團到湖南六次。漫漫回鄉(xiāng)路一走40年,昔日青澀少年已成白頭老翁,生離死別乍然重逢,自然百感交集,激動莫名。如今他已年過九旬,叨天之幸,飯尚吃得,不亦樂乎!
2022年7月11日下午,我來到臺灣省桃園市中壢區(qū)馬祖新村,采訪湖南老鄉(xiāng)胡明貴伯伯。
胡明貴伯伯1925年8月8日出生,今年97歲,老家在湖南沅陵。
他13歲因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入伍,1949年隨部隊來到臺灣,在部隊擔任文書工作,最后以士官長退伍,軍旅生涯長達30多年。
回憶戰(zhàn)事,伯伯余悸猶存說:“打仗只能往前進,不能往后退,真正的打仗是很可怕的?!苯K究時間平撫傷痛,生活穩(wěn)定后,他靠書法陶冶性情,作品曾赴日本、新加坡、泰國參展,他也曾回家鄉(xiāng)湖南沅陵寫牌樓。
伯伯在朋友介紹下認識妻子,生下兩男兩女,一家人在馬祖新村度過數(shù)十年歲月,大女兒和大兒子的婚事都在村里舉辦。馬祖新村遷村后,一家人曾搬至陸光新村,他不習慣高樓林立,不久又在馬祖新村附近買了一棟房子,他笑著說:“每天可以看看村子,去村里走動走動,還是覺得比較好?!?/p>
伯伯?;氐阶×藥资甑睦险瑓⒂^,老房子易主后經過裝修,如今成了咖啡廳,當年徒手鋪設的瓷磚依舊留存。
伯伯能文能武,年逾九旬身手矯健。胡伯伯沒念完小學,卻從小熱愛書法,寫出了自己的風格,即使軍旅生活忙碌,仍常利用空檔練習。他說,很多戰(zhàn)友退伍后常待在家,偶爾出門散步,但他退伍后開啟事業(yè)第二春,不僅和朋友合伙開旅行社,還租房經營字畫裱框生意,他說:“退休人員要培養(yǎng)興趣與學習,才不會讓人生留白。”
伯伯的書法含括楷書、隸書、行書、小篆和甲骨文等字體,經文詩詞、歷代名家名句,他臨摹過數(shù)千回。他原來的上司曾慕名向他索取字畫,在其推薦下伯伯參加書法展并獲第一名。
“我在部隊里常被人找去寫字,連司令、副司令的家我也去寫?!辈f,就因為字好,他很自然就在上層之間走動,很吃得開。
因日日寫書法,伯伯笑說,連妻子也受不了,但他藉習字、讀書充實心靈。
伯伯不抽煙不喝酒,聲如洪鐘,身體硬朗,年輕時吊單杠也難不倒他。說話同時,他忍不住示范深蹲,又將雙手放在背后交握,輕而易舉就完成瑜伽“牛面式”。年過九旬,身手依舊矯健,真是老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