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雯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她的作品語言清麗、情感真摯,深得后世之人的喜愛。《聲聲慢·尋尋覓覓》是李清照詞作中的名篇。詞人借殘秋之景,抒發(fā)了國破家亡、飄零無依的孤獨與苦悶之情。在作品中,詞人使用了多種方法來傳遞自己的情感。下面,筆者就詳細地談一談。
一、音韻傳情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痹~作起句便與眾不同,通過十四個疊音字,來表現(xiàn)內心的凄涼孤苦,這在古典詩詞中是非常少見的。自己四處尋覓,所見的卻是一片冷清的景象。悲戚之感充塞于天地之間,猶如烏云壓頂,讓人看不到半點希望。詞人借這十四個字生動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的處境。當然,這七組疊詞還具有極強的音樂感。李清照不僅才情過人,在填詞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而且精通音律,會作曲。所以她創(chuàng)作出來的詞作往往具有很強的音樂感?!堵暵暵ひ捯挕分械钠呓M疊詞能讓人感受到珠落玉盤的美,又讓人仿佛聽到一位滿懷悲傷的女子在絮絮傾訴。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自小過著優(yōu)渥的生活。她年輕時創(chuàng)作的詞多寫閨中生活;出嫁之后與夫君趙明誠情感甚篤,所作之詞以表達相思之意為主。后來,外敵人侵,北宋滅亡,夫君去世,李清照不得不南下逃亡,四處漂泊。歷經了人世間的滄桑,其心境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只“尋尋覓覓”一句就足見其內心的煎熬。尚未開口,就讓人感覺到了她內心彌漫的憂傷。直到全詞結束,那種濃濃的傷感還是沒有散去,而是化為一首悲歌,令人斷腸。詞人借音韻來傳情,為作品定下了悲傷的情感基調。
二、借景抒情
在詞作的上半闋,詞人借助各種疊詞,通過音韻來傳情,但心中的愁情并未言盡。之后,她又將目光轉向窗外,暫時忘記了內心的痛苦。她所看到的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并發(fā)出了“如今有誰堪摘”的疑問。李清照曾作《如夢令》一詞,道:“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笨梢?,她不僅是一個愛花、惜花之人,而且是一個懂花、護花之人。如今,她所看到的卻是“滿地黃花堆積”。以前丈夫在時,他們二人吟詩譜曲,一同飲酒賞花。到如今只剩下她孤身一人,飽受凄風苦雨。景依舊,人已非。她本就滿懷愁緒,對著這滿地的殘菊,心中悲涼更甚,手托著香腮,珠淚盈盈,只覺得無比悲傷。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提到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毖矍八娭捌鋵嵤窃~人內心情感的最佳寫照。當一個人深陷痛苦之中時,縱然目之所及皆是大自然中最尋常的景象,也會從中感受到刺骨的寒意。詞人正是借著“滿地殘菊”來抒發(fā)內心的悲傷之情的。在詞人看來,此時的自己就如同這階前的“殘菊”,無人慰藉?!叭缃瘛倍职岛瑔栘熤?,更多的是自憐與自傷。她明白,過去的時光再怎么美好,也都已經逝去了,沒有人可以使時光倒流。
三、詠嘆增情
在詞作的結尾,詞人以一個感嘆句收束全詞,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斑@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雨勢漸漸加大,殘菊伴著梧桐,黑夜伴著孤燈。眼前的景象使得詞人更加悲傷,令她不知該如何去形容和表達。因此,她不再渲染,而是十分直接地感嘆道:“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接,卻更令人回味無窮。古往今來,以“愁思”為題材的詩詞名句數(shù)不勝數(shù),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愁”如“一江春水”“一川煙草”,是寫愁緒之多,但至少還能夠用語言文字來形容,而李清照的愁緒已經多到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描述了。這種愁如陰云壓頂,難以消除;又如窗外細雨,片刻不肯停歇。詞作的最后這一句詠嘆如神來之筆,既起到了照應開篇、收束全詞的作用,又強化了情感的表達效果。綜觀全詞,可謂聲聲含淚,句句驚心,自然能令無數(shù)人產生情感共鳴。
總之,愁本來是個體最獨特的感受,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但李清照卻在詞作中用各種方式將抽象的“愁”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使其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可感,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