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明亮 南媛
(延安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陜西 延安 716000)
肩周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慢性無菌性炎癥,主要是指肩關節(jié)周圍韌帶、肌肉群、滑膜囊、肌腱、關節(jié)囊、其他軟組織發(fā)生了病變,在臨床中是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簡稱,也有五十肩之稱[1]?;颊叩陌Y狀為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有酸重疼痛感,病情嚴重還會出現關節(jié)功能喪失,使患者無法正常工作與生活。因此,應對肩周炎患者進行徹底治療,避免病情持續(xù)發(fā)展加重影響患者健康[2]。針灸、推拿是中醫(yī)學傳統(tǒng)療法,隨著臨床廣泛應用中醫(yī)學,肩周炎治療中也逐漸開始使用上述兩種治療,可治療方案不同,患者的臨床療效也有所差異[3]。本文旨在探討針灸推拿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針灸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2例。對照組男23例,女29例;年齡46~63歲,平均(54.7±11.9)歲;病程(7.3±1.1)月;右肩29例,左肩23例;淤滯型23例,風寒濕型29例。研究組男25例,女27例;年齡45~65歲,平均年齡(54.9±11.7)歲;病程(7.4±1.2)月;右肩30例,左肩22例;淤滯型22例,風寒濕型30例。納入標準:均符合肩周炎相關診斷標準并確診;年齡45~75歲;能配合治療,嚴格按照療程堅持治療;均對研究具有知情權。排除標準:存在引起肩部疼痛的內科疾病等;合并肩關節(jié)結核、腫瘤;有明顯頸椎病、骨折、韌帶斷裂;入組前1個月曾進行過治療;治療依從性較低;對針灸推拿治療耐受性較低;存在意識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有肩關節(jié)外傷史、手術史。本方案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對照組行針灸治療?;颊呷∽唬褂靡淮涡圆讳P鋼針在患者肩前、肩髎、肩髃采用肩三針療法進行治療;常規(guī)消毒,采用75%酒精棉球,采用平補平瀉法,針灸時毫針與皮膚呈90°刺入約1.15寸,得氣后留針30 min。1個療程5 d,間隔2 d進行下一個療程,共2個療程。(2)研究組行針灸推拿治療,針灸方法同對照組?;颊呷∽?,采用彈筋撥絡、動搖關節(jié)、疏通經絡、松筋活血推拿治療。①彈筋撥絡:用拇指、食指、中指對患者岡上肌鍵、短頭肌、股二頭肌長頭鍵等處由輕到重進行提拿彈撥。②動搖關節(jié):術者一手與患者患側相握,一手搭于患側肩部,相握手用力抖動,至于肩部的手則進行揉搓,肩關節(jié)邊抖邊進行屈伸、展收等運動,切忌抖動不可過于暴力,動搖關節(jié)幅度由小到大進行,然后患者肩部、上肢由術者雙手卡住,采用揉法、搓法自上而下進行疏理筋肉。③疏通經絡:對天宗、肩貞、肩髎、肩髃、肩井穴位按掐1 min左右。④松筋活血:術者立于患者患側,患側肩部自然下垂放松,由輕到重,在痛點上用掌根部、拇指指腹反復按揉5 min。1個療程5 d,間隔2 d進行下一個療程,共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Melle)、肩關節(jié)疼痛評分(VAS)及臨床療效。
2.1兩組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指耳間距、指椎間距均有所降低,前屈弧度、外展弧度均有所升高(P<0.05),研究組治療后指耳間距、指椎間距均低于對照組,前屈弧度、外展弧度均高于對照組(t=19.211、17.211、17.342、22.84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比較
2.2兩組Melle與VAS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Melle、VAS評分均有所降低(P<0.05),研究組治療后Melle、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t=14.263、12.782,P<0.05)。見表2。
表2 兩組Melle與VAS評分比較分,n=52]
2.3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治愈26例、顯效13例、有效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0.8%;研究組治療后治愈35例、顯效11例、有效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3%。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6.673,P<0.05)。
肩周炎的疼痛多以經脈循行區(qū)域為特點,肩三針分別取自手陽明經、手少陽太陽經、手太陰經,是肩前、肩髎、肩臑的合稱[4],肩三針所針區(qū)域從解剖關系來看,可高度概括肩關節(jié)結構作用分布,是重要結構處,能夠維持肩關節(jié)穩(wěn)態(tài),是肩部軟組織的重要附著點[5]。肩三針的取穴加三針齊刺,可高度概括治療肩周炎多經癥狀,脈運行氣血可通過針刺得到恢復,對軟組織進行濡養(yǎng),使肩關節(jié)運動功能得到改善、恢復[6]。還可減輕局部慢性炎癥,使代謝產物排出速度加快,有效改善微循環(huán),最終對局部癥狀起到顯著改善的作用[7]。推拿療法具有恢復血管壁彈性、加快組織對淤血吸收等作用,實施推拿后可改善微循環(huán),擴張毛細血管,使血流量增加,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加速。通過彈筋撥絡、動搖關節(jié)、疏通經絡、松筋活血推拿手法,可起到緩解局部疼痛、松解肌肉痙攣的作用[8]。
本文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Melle評分及VAS評分均有所改善,表明單獨針灸治療或針灸推拿治療均具有一定治療效果,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肩關節(jié)活動;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治療后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Melle評分與VAS評分改善效果更佳,治療總有效率更高。表明針灸推拿共同治療效果更為顯著,針灸推拿聯合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血液循環(huán)更好,外周血管彈性改善效果更好,末梢血管阻力得到極大降低,血流流速更快,慢性炎癥明顯減輕,炎性液體滲出減少,代謝產物排出更快,最終患者的癥狀得到了更好的緩解。
綜上所述,肩周炎患者采用針灸推拿治療操作簡單、療效明確,能夠提升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對肩關節(jié)功能、疼痛程度進行有效改善,可為臨床治療肩周炎提供思路,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