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劉劍
(商洛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陜西 商洛 726000)
開顱術是神經外科常見術式,技術發(fā)展至今已經較為成熟,在臨床應用廣泛。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開顱術也存在一定風險,表現(xiàn)為術后并發(fā)癥嚴重、治療難度大等特征[1]。從臨床實踐經驗上看,開顱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腦脊液切口漏、顱內感染等[2];治療不及時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疾病恢復進程,甚至威脅生命。循證經驗表明[3],腰大池置管引流術對開顱術后腦脊液切口漏、顱內感染有顯著的治療功效。其通過腰椎穿刺的方式,在蛛網膜下腔留置引流管,從而介入性質地持續(xù)引流腦脊液,能夠有效避免感染風險,實踐意義重大。本文旨在分析開顱術后合并腦脊液切口漏與顱內感染者應用腰大池置管引流術對并發(fā)癥治療的有效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開顱術治療且術后出現(xiàn)腦脊液切口漏與顱內感染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研究取得本單位倫理組織批準。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8~71歲,平均(57.62±8.71)歲;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0例,腦出血8例,顱腦腫瘤5例,動脈瘤畸形4例,其他3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9~68歲,平均(58.29±8.98)歲;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1例,腦出血6例,顱腦腫瘤6例,動脈瘤畸形5例,其他2例。納入標準:確診顱腦方面疾病[4];明確顱腦手術指征,同意接受外科治療;術后出現(xiàn)高熱、頭痛、腦脊液漏等癥狀,經系統(tǒng)檢查確診腦脊液切口漏、顱內感染并發(fā)癥;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同意加入并自愿配合研究;全程參與研究;耐受相應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方面的疾病;入組前1個月接受過其他手術治療,尤其顱腦手術;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類疾??;嚴重全身性感染;妊娠、哺乳期女性;中途脫離研究。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藥敏試驗下選擇適宜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250 mL 20%甘露醇注射液(江蘇長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583)靜注,q 6 h;給藥15 min后,靜推呋塞米注射液(成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3139),20 mg/次/d;予以患者降溫干預、代謝和呼吸支持治療;以上治療視患者病情進展維持1~2周;其中抗感染治療可根據患者感染癥狀適當延長。觀察組接受上述治療內容的同時,加用腰大池置管引流術:安全轉運入室,協(xié)助、指導患者去枕側臥位,頭頸、雙下肢適度屈曲,再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利多卡因麻醉下,根據患者情況選擇L3-4或L4-5椎間隙穿刺,入針長度約為5 cm,當針尖抵達蛛網膜下腔,拔除針芯,此時正??梢娔X脊液外流;將腰大池引流管朝頭端置入,約10~15 cm;接引流袋并行導管固定,保證引流袋高度高于腰椎穿刺點約15 cm;一般10 d為一個置管周期。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體溫、白細胞計數(shù)(WBC)、血沉(ESR)與C反應蛋白(CRP)差異,統(tǒng)計兩組治療有效率[5]。
2.1兩組體溫、WBC、ESR、CRP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體溫、WBC、ESR、CRP水平低于對照組(t=4.907、7.349、9.761、8.589,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溫、WBC、ESR、CRP水平比較
2.2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顯效18例、有效11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治療后顯效14例、有效8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4.706,P<0.05)。
開顱手術是神精外科大型手術之一,具備手術耗時長、操作較為復雜、術后并發(fā)癥高等特征。受到圍術期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的影響,開顱術也成為外科所有手術中并發(fā)癥風險較高的手術類型之一。從循證經驗中梳理信息[6],識別到腦脊液切口漏、顱內感染是開顱術常見的并發(fā)癥類型。二者互為影響因素,腦脊液切口漏問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病情進展下會誘發(fā)顱內感染;而感染問題若始終無法得到解決,患者切口愈合時間也將延長,因此加重腦脊液切口漏幾率[7]??偠灾?,腦脊液切口漏與顱內感染時常合并出現(xiàn)。為保障患者術后高效康復,就需要盡可能快而優(yōu)地解決腦脊液切口漏與顱內感染問題。
既往針對開顱術后合并腦脊液切口漏與顱內感染者的治療,主流方案是抗感染用藥,雖然有一定療效,但治療效率不佳,且無法促進切口愈合。近年來學者們不斷嘗試研究聯(lián)合療法,發(fā)現(xiàn)腰大池置管引流術在此類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十分突出。分析療效機制:該術式本身能夠引流腦脊液,從而顯著改善顱內壓,爭取到切口的“干燥”環(huán)境,從而利于切口愈合;另外,引流舊腦脊液,此過程中還會有新的腦脊液生成,這一過程將“帶”出患者腦中炎癥物質及致感染微生物;加之顱內感染影響因素“腦脊液切口漏”問題加快被解決,最終顱內感染問題得到緩解直至消失[8]。正如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體溫、WBC、ESR、CRP水平比較差異不顯著;而治療后觀察組體溫、WBC、ESR、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腰大池置管引流術的治療價值,以量化指標有力論證了上述理論的科學性。
綜上所述,為開顱術后合并腦脊液切口漏與顱內感染者采取腰大池置管引流術治療,最終患者整體療效顯著;腰大池置管引流術技術簡單,療效確切,本次研究期間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出現(xiàn),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