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 郭宏 高龍 馮壽鈺 李婕 徐文江
(寶雞市中醫(yī)醫(yī)院(1.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2.心血管二科;(3.急診科;(4.肛腸科;(5.腫瘤血液病科,陜西 寶雞 721000)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臨床上病發(fā)率最高的一種肺癌類型,占肺癌病發(fā)率的80%以上[1];而且該病癥的發(fā)生還會伴隨患者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據相關研究[2]報道顯示,該病癥在60歲以上老年男性群體中的發(fā)生率可高達28%以上。NSCLC病發(fā)后以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難、消瘦等為典型癥狀;而在病發(fā)早期階段,患者一般無任何癥狀,多在胸片或胸部CT檢查中發(fā)現(xiàn),這就導致該病癥的早期確診率較低,很多患者一經診斷即為晚期。而晚期NSCLC病癥則存在治療難度大、術后存活率低等特點,臨床上多采取化療方案為主,主要目的為維持患者生命,延長其存活期[3]。而化療方案盡管能夠有效殺死腫瘤細胞,其同時也易引發(fā)一系列毒副反應,對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響;而既往相關研究指出,通過中藥結合化療干預能夠有助于降低化療毒性損傷,促進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故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NSCLC患者為例,分析予以常規(guī)化療結合清金麥莖方干預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NSCLC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61~82歲,平均(73.55±4.27)歲;病理分型:腺癌15例,鱗癌20例,腺鱗癌10例;疾病分型:中央型22例,周圍型23例;腫瘤直徑2.6~14 cm,平均(7.35±2.34)cm。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62~82歲;平均(73.69±4.54)歲;病理分型:腺癌15例,鱗癌19例,腺鱗癌11例;疾病分型:中央型21例,周圍型24例;腫瘤直徑2.7~14 cm,平均(7.40±2.32)cm。納入標準:在病理學或細胞學檢驗下診斷為NSCLC;年齡在60歲以上;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上;卡氏評分高于60分;入院前停用抗癌藥物30 d以上;研究內容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核準;參與者知情并簽署相關同意書。排除標準:未按規(guī)定服藥;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傷;依從性差,不配合治療;合并精神病征,或認知障礙;化療不耐受。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單純化療治療,具體化療方案選用含鉑方案,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取TP或GP方案。GP:分別在化療第1天/第8天予以吉西他濱(國藥準字H20093568;湖北一半天制藥;規(guī)格0.2 g)靜脈滴注,滴注用量為1 000 mg/m2,并在化療第l天予以順鉑(國藥準字H20010743;產自江蘇豪森藥業(yè);規(guī)格20 mL:20 mg)靜脈滴注,用量為75 mg/m2。TP:在化療第1天予以紫杉醇(國藥準字H20057065;產自海南中化聯(lián)合制藥;規(guī)格5 mL:30 mg)靜脈滴注,劑量135 mg/m2;順鉑靜脈滴注,劑量為75 mg/m2。兩種化療方案均需水化利尿,以3周為一個化療周期,持續(xù)化療3周期為一個療程。觀察組基于對照組化療基礎,增加清金麥莖方(清金解毒湯合麥門冬+葦莖湯)治療,組方藥物如下:北沙參20 g、姜半夏12 g、山藥60 g、蘆根10 g、薏苡仁30 g、冬瓜仁10 g、桃仁10 g、乳香10 g、沒藥10 g、黃芪30 g、玄參10 g、牛蒡子10 g、貝母10 g、知母10 g、甘草6 g;并結合患者癥狀加減藥物:咳甚者加冬花10 g、紫菀10 g;瘀甚者,可添加丹參15 g、三七末3 g(沖服)、蜈蚣1條;痰甚者,加膽南星9 g;咽干者,沙參加量30 g、西洋參10 g;反酸者,加海螵蛸30 g;嘔吐甚者,加竹茹12 g;失眠者,加夜交藤30 g;氣虛者,加炒白術15 g;陰虛火旺者,加生地黃10 g、牡丹皮9 g;情志不暢者,加柴胡10 g、郁金10 g;以3周為一周期,連續(xù)治療3個周期。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藥物毒性反應發(fā)生情況、免疫功能、血清因子水平及生活質量(QLQ-30)。臨床療效參照衛(wèi)生部結合患者病灶大小變化的腫瘤療效評估標準進行劃分[4]:共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四個等級,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藥物毒性反應發(fā)生情況:依據衛(wèi)生部制定的關于藥物毒性反應評價標準進行評估[5],共分為輕度毒性—I級、中度毒性—Ⅱ級、重度毒性—Ⅲ級、危及生命健康或患者正?;顒印艏墶⑺烙诙拘苑磻猇級,對比兩組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皮膚損害、過敏反應及白細胞減少等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免疫功能:主要包含CD3+、CD4+、CD4+/CD8+,以流式細胞術進行檢測。血清因子水平:以ELISA法對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血清轉化生長因子(TGF-β)及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進行檢測。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30)進行評估,包含功能、健康及癥狀評分,其中前兩項評分越高,后一項評分越低越好。
2.1臨床療效 對照組CR 4例、PR 6例、SD 18例、PD 17例,總有效率為22.22%;觀察組CR 8例、PR 11例、SD 14例、PD 12例,總有效率為42.22%。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χ2=4.121,P<0.05)。
2.2藥物毒性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藥物毒性反應發(fā)生情況較對照組輕微(P<0.05)。見表1。
表1 兩組藥物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2.3免疫功能 化療前兩組CD3+、CD4+、CD4+/CD8+水平無顯著差異(t=0.053、0.124、0.142,P>0.05);化療后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4.036、4.315、4.540,P<0.001)。見表2。
表2 兩組化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情況對比
2.4血清因子水平 化療前兩組TGF-β、IL-6水平無顯著差異(t=0.352、0.189,P>0.05);化療后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t=8.021、3.731,P<0.001)。見表3。
表3 兩組化療前后TGF-β、IL-6水平對比
2.5生活質量 化療前兩組各維度QLQ-30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化療后觀察組功能及健康領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t=4.407、4.285、4.783,P<0.001)。見表4。
表4 兩組化療前后QLQ-30評分對比分]
伴隨現(xiàn)階段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轉變,以及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均導致當下臨床肺癌病發(fā)率出現(xiàn)了逐年升高的發(fā)展趨勢。而NSCLC則為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其在肺癌中占比可達到85%左右[6];該病癥發(fā)生初期階段一般無顯著臨床癥狀,因而約有50%~80%的患者在發(fā)現(xiàn)病癥時已處于中晚期,故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因而多需采取藥物治療[7]。因而在臨床針對肺癌疾病治療中,合理探索有效的中晚期肺癌治療方案十分關鍵。目前臨床上針對中晚期NSCLC患者的治療多以化療干預為主,但單純化療往往難以達到徹底治療疾病的效果,而且化療藥物長期應用還存在較大的毒性反應,易引發(fā)免疫抑制、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以及過敏反應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增加患者生理痛苦及心理壓力,不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及預后恢復[8-9]。尤其伴隨現(xiàn)階段臨床醫(y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已經成為了老年NSCLC患者治療中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中西醫(yī)結合干預的綜合診療模式則為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了廣闊前景,李老認為扶正祛邪是個廣義概念,結合其50余年臨床經驗其認為肺癌多以“亡津液”為主,《傷寒雜病論》中關于急危重癥的治療處處可見護津液的宗旨。在祖國醫(yī)學中,肺癌屬于“肺積”“肺癰”“肺痿”等病癥范疇,中醫(yī)學中認為,該病癥的發(fā)生多是由于正氣損傷、邪毒犯肺,進而促使肺氣郁結、氣機不暢、宣降失調,并引發(fā)氣血、痰食郁結,于肺部積聚所致[10]。而且肺癌盡管病位在肺,但其與脾胃腎等臟器也存在緊密關系,故臨證中多強調對脾胃的調治,脾為生痰之臟,肺為儲痰之器,故益氣健脾,培土生金,從而促進氣血生化,以培育正氣、祛邪除毒。對于老年中晚期NSCLC患者而言,經過長時間化療治療,往往導致其脾、肺、腎三臟皆虛,痰瘀互結。故在治療中多建議采取扶正結合祛邪的形式,著重補益脾肺腎(扶正)及祛痰散結、活血化瘀(祛邪),從而減輕患者機體毒副反應,促進其病癥的恢復[11]。在中藥方劑扶正祛邪湯中,則主要包含了多種中草藥,其中,黃芪、薏苡仁、山藥及白術能夠發(fā)揮益氣健脾的效果;“該方之妙唯在麥冬之量爾”,麥冬最少30 g起,是其見效的標準,此乃經方不傳之秘;其另一經驗以山藥代粳米,而葦莖湯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膿的功效[14]。前者善治肺胃陰虛之證,后者善治痰瘀互結、熱毒壅肺之證;冬瓜仁、葶藶子、蘆根、半夏入藥可化痰止咳;乳香、沒藥能夠活血化瘀,促進散結。多味藥物協(xié)同作用,則可共同發(fā)揮益氣活血、化痰散結的功效。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采取常規(guī)化療結合清金麥莖方干預下,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免疫功能、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生活質量評分可見,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01)。同時,對比兩組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可見,觀察組較對照組有明顯減輕(P<0.05)。方媛等[12]研究也發(fā)現(xiàn),采取常規(guī)化療+清金麥莖方干預下,中藥干預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顯著低于單純化療組(P<0.05),與此次研究結果相一致。進一步證實了清金麥莖方在NSCLC治療中的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在老年NSCLC患者治療中,予以常規(guī)化療+清金麥莖方干預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減輕化療對患者機體的損傷,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