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俠,武婕,王洋洋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南 洛陽 471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可使腦部發(fā)生缺血缺氧性壞死,引發(fā)神經(jīng)功能障礙,致殘率、致死率較高,一旦確診需及時救治[1]。目前,溶栓療法是臨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常用手段,該療法可有效溶解血栓,恢復患者腦組織血流灌注,減輕其腦組織損傷[2]。盡管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已被臨床證實,但部分患者經(jīng)溶栓治療后仍出現(xiàn)預后不良情況,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3]。因此,找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并針對性制定干預措施對降低患者腦組織損傷、改善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鑒于此,本研究分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溶栓治療的6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不良患者作為預后不良組;另選取同期在我院行溶栓治療的6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良好患者作為預后良好組。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 《外科學》[4]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②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③病歷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精神病史;②近期有頭顱外傷史或顱腦手術史;③凝血功能異常;④顱內(nèi)腫瘤。
1.3 方法
1.3.1 預后判定 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90 d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5]評估患者預后情況,量表根據(jù)患者殘疾程度分別計1~5分,無癥狀計0分,死亡計6分,得分0~6分,將mRS評分≤2分判定為預后良好,mRS評分>2分判定為預后不良。
1.3.2基線資料統(tǒng)計 查閱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包括年齡(>60歲、≤60歲)、性別(男、女)、體質(zhì)量指數(shù)(>25 kg/m2、≤25 kg/m2)、入 院 時 美 國 國 立 衛(wèi) 生 研 究 院 卒 中 量 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評分(主要包含意識水平、凝視等11個項目,總分42分,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收縮壓與舒張壓[于患者入院時采用電子血壓計(沈陽卓越威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WL-200B)測定]、發(fā)病到溶栓治療時間、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于患者入院時采集靜脈血5 mL,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試劑盒選自江山德瑞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經(jīng)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指數(shù)、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入院時NIHSS評分、發(fā)病到溶栓治療時間、HbA1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n(%),±s]
年齡 ≥60歲 28(46.67) 34(56.67) 1.2010.273<60歲 32(53.33) 26(43.33)性別 男 36(60.00) 31(51.67) 0.8450.358女 24(40.00) 29(48.33)體質(zhì)量指數(shù) >25kg/m2 19(31.67) 16(26.67) 0.3630.547≤25kg/m2 41(68.33) 44(73.33)入院時NIHSS評分(分) 13.36±1.39 10.57±1.13 12.0640.000收縮壓(mmHg) 149.45±12.36148.58±12.080.3900.697舒張壓(mmHg) 87.86±7.52 88.12±7.65 0.1880.851發(fā)病到溶栓治療時間(min)217.62±19.56188.74±17.238.5820.000 HbA1c(%) 6.41±0.62 5.36±0.54 9.8920.000項目 預后不良組(n=60)預后良好組(n=60) t/χ2 P
2.2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入院時NIHSS評分高、發(fā)病到溶栓治療時間長、HbA1c水平高是導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溶栓療法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首選治療方案,可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微循環(huán),降低神經(jīng)細胞受損程度。但受諸多因素影響,部分患者經(jīng)溶栓治療后存在偏癱、感覺障礙等后遺癥,預后不佳,故明確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預后不良的相關因素并及早進行干預十分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預后不良組和預后良好組入院的NIHSS評分、發(fā)病到溶栓治療時間、HbA1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入院時NIHSS評分高、發(fā)病至溶栓治療時間長、HbA1c水平高是導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如下:①入院時NIHSS評分高:入院時NIHSS評分越高,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病情較重可影響溶栓治療效果,導進而致預后不良,與車鋒麗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②發(fā)病到溶栓治療時間長:發(fā)病到溶栓治療時間越長,患者神經(jīng)細胞死亡數(shù)量越多,且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降低溶栓治療效果,不利于預后[8]。對此,建議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在最佳治療時間窗內(nèi)盡快完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療。③HbA1c水平高:HbA1c水平高的患者表明其過去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較高,而較高血糖水平會損壞患者內(nèi)皮細胞,使凝血因子與血管活性物質(zhì)平衡失調(diào),血管內(nèi)易形成血栓,擴大梗死區(qū)域面積,加重患者病情,降低溶栓治療效果,導致預后不良[9]。因此,建議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前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糖水平,必要時采取降糖藥物治療,以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
綜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預后不良與入院時NIHSS評分高、發(fā)病到溶栓治療時間長、HbA1c水平高等因素有關,臨床可據(jù)此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預后不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