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帆
恩施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恩施 445000
蛋殼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鈣參與,它是保證蛋雞高產穩(wěn)產的重要礦物質元素。研究表明,飼料營養(yǎng)中鈣的水平對蛋殼品質有顯著影響[1]。在產蛋期,蛋雞攝入的鈣約90%用于骨鈣沉積和蛋殼形成,因此日糧中鈣的供應情況和蛋雞對飼料鈣的吸收利用程度決定了蛋殼品質的好壞。實際上,蛋殼中的鈣僅部分來自飼料,還有一部分來自母雞本身骨鈣的抽取。若日糧中鈣長期供應不足,首先會出現產軟殼蛋、薄殼蛋的現象,接著由于過度抽取骨鈣,母雞出現軟骨癥、骨質疏松癥而停產。與鈣的吸收利用相關的還有磷和維生素D,鈣和磷都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元素,維生素D 可以促進鈣磷的吸收、調節(jié)鈣磷比,讓母雞更好更快地利用鈣、儲備鈣,為進入產蛋高峰期打基礎。
母雞子宮上皮組織和骨骼都參與蛋殼的形成,它們的再生能力極大地影響蛋殼強度。隨著母雞年齡增長,其體內會出現一系列變化:子宮上皮細胞運輸鈣的能力下降,產蛋期鈣化過程中鈣的吸收變差,骨骼鈣的可用性降低、影響鈣鹽的沉積[2],同時高齡母雞本身鈣流失較嚴重?;谶@些事實,母雞年齡越大,其蛋重增加,蛋體積也變大,而骨骼釋放的鈣沒有增加,蛋殼重量沒有增加,所以蛋殼會變薄變脆、易碎。除此之外,Park 等[3]通過對不同周齡母雞所產蛋的殼進行礦物質成分分析,發(fā)現母雞年齡越大,其蛋殼中鈣離子、硫離子、鈷離子濃度越低。硫是構成硫酸皮膚素的重要組分,而硫酸皮膚素由蛋殼腺的子宮上皮細胞產生,作為有機基質參與蛋殼構成并影響鈣沉積,其含量越低蛋殼強度越低;鈷和鈣參與骨形成和礦物沉積,血液中的鈷離子還可以促進腸黏膜對鐵的吸收,加速貯存鐵進入骨髓。
對于雛雞來說,最難度過的是冬天,因為它們的體溫調節(jié)機能尚不健全。剛出殼的小雞身體只有絨毛覆蓋,保暖性差,自身脂肪含量少,儲能和自體產熱的能力弱。成年雞的羽毛發(fā)育完全,保溫好而散熱差,特別是產蛋后期的母雞本身體脂率較高、代謝旺盛,對它們來說風險最大的是炎熱的夏季。若母雞長期處于高溫環(huán)境,首先引起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導致鈣攝入量不足,同時為了散熱,它們的呼吸頻率增加,體內二氧化碳過度流失,鈣源和碳源的減少會嚴重影響蛋殼的形成,造成薄殼蛋甚至停產。再者母雞身體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此時會增加體表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以盡快散熱,相應地母雞子宮的血流量減少,這對于產蛋期的母雞是相當不利的。
與傳統的散養(yǎng)、地面平養(yǎng)相比,籠養(yǎng)降低了雞蛋踩踏破損率、污染率,并為人工授精、雞蛋收集提供便捷,大大減少了人們的工作量,提高了蛋雞場的產量和工作效率。同時,籠養(yǎng)限制了蛋雞的自由活動,可以減少運動消耗從而提高飼料報酬,但該飼養(yǎng)方式下的蛋殼厚度和蛋殼強度不理想,一方面因為籠具的舒適性不如墊料平養(yǎng),母雞易發(fā)胸腿疾病,影響生產;另一方面可能是籠養(yǎng)的飼養(yǎng)密度過大,母雞采食空間受限,采食量得不到保證,導致鈣攝入不足,進而引起蛋殼變薄變脆。同時,研究者對籠養(yǎng)、網上平養(yǎng)和墊料平養(yǎng)的蛋雞的血清生化指標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籠養(yǎng)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最高,高密度蛋白濃度最低[4],高密度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運載膽固醇、促進膽固醇代謝。這說明籠養(yǎng)的母雞更容易堆積脂肪,特別是產蛋后期隨著產蛋率下降,攝入的脂肪轉化到禽蛋中的比例也下降,輸卵管、卵巢等重要器官易被脂肪包裹,出現病變,影響正常功能,造成產蛋量下降、蛋品質變差,出現薄殼蛋,更嚴重的將導致停產。
有研究者將雞群均勻分為2 組,分別采用全階梯式籠養(yǎng)和棲架舍飼散養(yǎng)的方式進行飼養(yǎng)實驗,觀察2 組蛋品質的差異,結果表明棲架組蛋雞的蛋殼強度顯著高于籠養(yǎng)組[5],這說明母雞舍條件對蛋殼強度的影響不可小覷。由于對動物福利保護的愈加重視,一些雞場開始改善母雞的“住宿設施條件”——將傳統單一的“集體宿舍”改裝成一應俱全的“高檔公寓”。這種高配籠具是以傳統籠具為基礎添置了棲架、產蛋區(qū)、抓板、沙池。母雞可以在棲架上休息,在抓板上進行野生鳥類常見的“刨土”行為,在沙池中進行沙浴,維持清潔和消滅體外寄生蟲。這些設施的添加都迎合了鳥類的自然行為習慣,更重要的是母雞可在安靜的產蛋區(qū)生產,避免應激,盡可能使產蛋雞保持愉悅和健康,從而降低產蛋高峰期母雞的死亡率、減少軟殼蛋和薄殼蛋的出現。
成年母雞每天需攝入鈣約0.17 g,每產1 枚蛋隨蛋殼排出的鈣2.0~2.2 g,而產蛋前中期鈣的吸收率為50%~60%,產蛋后期減至約40%,故每產1 枚蛋母雞需攝入4.0~4.4 g 鈣,但是雞體內鈣的保留量有限,多余的部分很快就被排出體外,因此要大量且科學地補鈣。建議在5%至85%(產蛋高峰)產蛋率期間使用含鈣3.0%~3.5%的雞飼料為宜,石粉添加要做到夏季上調、冬季下調。達到產蛋高峰后可提高鈣的添加量至3.8%左右,不超過4%,否則影響飼料適口性,降低采食量。高峰期每日補喂鈣的時間最好是下午,補鈣的同時需要注意鈣磷比和維生素D的添加,飼喂適量的骨粉或磷酸鈣,使日糧中的鈣磷比例維持在4∶1 為宜。選擇優(yōu)質鈣源、合理補鈣是有效提高蛋雞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蛋雞產蛋量在第1年達到最高,之后開始逐年降低,一般來說,若第1年產蛋率為100%,第2年約為80%,第3年降為60%,第4年僅為50%,隨著母雞年齡的增加,除了產蛋量下降,蛋品質也開始下滑,很明顯的一個征兆是蛋殼變薄變脆,增加破蛋的風險,因此要及時淘汰年老的生產性能低的蛋雞。不同養(yǎng)殖規(guī)模下,蛋雞的處理時間不同。如小規(guī)模養(yǎng)殖散戶,可依據產蛋率下降趨勢按實際情況延長保留母雞的時間;大規(guī)模養(yǎng)殖場的蛋雞一般在420~500 d 淘汰,否則影響經濟效益。而實際淘汰的時間還受到市場的影響,若當前蛋價高或飼料便宜,則可以在料蛋比合理的前提下延遲淘汰;若當前有疫情如禽流感,可考慮提前淘汰一批產量較低的。產蛋后期進行限制飼養(yǎng)也可以為合理淘汰提供思路,對限飼不耐受而低產、停產的少部分母雞進行剔除。
夏季的產蛋期,更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在舍內硬件設施上,雞場的前方進風方向應設置有水簾,雞場的后方應有風機,保持空氣良性循環(huán);在悶熱無風的天氣應在舍內啟動風扇、適當人工加濕,如噴霧加濕、地面或房頂灑水,若是在干旱缺水地區(qū),也可以采用地面水管循環(huán)回流的方法,減少水源浪費。在舍外環(huán)境設施上,可以在雞舍頂部、側部搭設遮陽網、涼棚或隔熱層,若想降低成本也可以在房頂和墻側涂上白色的石灰,起反射作用,一定程度上減少熱量蔓延到雞舍;還可以在雞舍周圍種植樹木草皮,栽種爬山虎爬墻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飼養(yǎng)管理上,每公斤飼料加入2.5 g 小蘇打或直接添加到飲水中,還可以添加切碎的南瓜和西瓜皮供母雞啄食。
不論是哪種飼養(yǎng)方式,都要保證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這是禽飼養(yǎng)管理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具體的養(yǎng)殖密度因品種和飼養(yǎng)方式而不同,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下面將從平養(yǎng)和籠養(yǎng)2 個方面分析如何保證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和防止產蛋期母雞過肥。
1)平養(yǎng)。平養(yǎng)的優(yōu)勢是母雞可相對自由地進行正?;顒樱灰锥逊e脂肪,利于蛋雞的健康。在入舍前要按照體重、體質、公母進行分群,盡量使每個小群的特點相似,利于群體均勻發(fā)育。對雛雞來說,雞群臥下休息時地面或網上留有1/3 空間為宜,隨著日齡增加,可添加棲架供蛋雞休息以緩解飼養(yǎng)密度的增大。地面墊料平養(yǎng)能有效地減少胸腿疾病的發(fā)生,但人工撿蛋較麻煩,動作太大會引起雞群應激,要注意定期清理并更換潮濕、污染的墊料以減少臟蛋率,控制飼養(yǎng)密度防止擁擠踩踏,以減少破蛋率,合適的飼養(yǎng)密度約為5~6 只/m2。對于場地有限的小型雞場,采用網地結合模式(1/3 墊料結合2/3 漏縫地面)的飼養(yǎng)密度為6~7 只/m2。網上平養(yǎng)方式可進一步增加空間利用率,飼養(yǎng)密度達到8~10 只/m2。
2)籠養(yǎng)?;\養(yǎng)時要保證有空間供所有母雞同時在食槽進食,否則將影響雞群均勻度給生產管理帶來麻煩。此方式的飼養(yǎng)密度可達20~25 只/m2,但隨著母雞體重增加、體型增大,運動空間越來越小,特別是產蛋后期母雞容易出現過肥的現象,限制飼養(yǎng)是籠養(yǎng)模式下控制母雞體重的重要措施。在55~72周齡,對于輕型蛋雞,其采食量不大,調整日糧結構一般可達到效果:能量水平不變,補充粒狀鈣,適當降低粗蛋白水平0.5%~1%。而中型蛋雞需要限量,但減量不超過9%;也可以限質,即降低日糧的蛋白和能量水平;對于過度肥胖的雞只還可以集中限時飼喂,如每周停喂1~2 d。使用上述方法后需觀察雞群整體狀態(tài),若大量雞只產蛋率出現異常波動應立刻停止限飼,恢復正常。
考慮到對鳥類自然行為習慣的滿足,可采用棲架舍飼散養(yǎng)模式。在雞舍的散養(yǎng)區(qū)域內分隔出生活區(qū)(包含飲水采食空間和棲架)、生產區(qū)(設置產蛋箱)和活動區(qū)(位于生活區(qū)和生產區(qū)中間)。其中生產區(qū)的產蛋箱靠近雞舍內壁,內部鋪上軟塑料墊或墊料,創(chuàng)造安靜、黑暗、舒適的環(huán)境,同時產蛋箱的底板可設置為6°~8°向外傾斜,產出的雞蛋可從蛋箱緩慢滾落集中,但要注意防止雞蛋碰撞出現破損。活動區(qū)設置有沙池供沙浴,沙子中可添加適量草木灰、硫磺粉,平時要注意防潮防板結。
舍飼散養(yǎng)模式的飼養(yǎng)密度有限,管理不及籠養(yǎng)方便。有條件的話,在傳統籠具的基礎上,將雞籠劃分成生產區(qū)和生活區(qū),在生活區(qū)添加棲架,并放置帶小突起的塑膠墊用作抓板,生產區(qū)即產蛋房,前部需有堅固的遮光板,減少外界的干擾、避免應激,產蛋區(qū)與生活區(qū)之間懸掛塑膠片隔開,可輕松推開,產蛋房的“地板”是在金屬籠上墊的一層塑料墊,提高母雞產蛋的舒適性,減少母雞胸腿疾病的發(fā)生。要在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下添置這些設施,保證每只母雞有空間采食、休息、產蛋。
如今很多人都經歷過一件事:從超市里買的雞蛋個頭不小,但輕輕一碰就裂開了。出現“脆弱”雞蛋的主要原因還是雞場在母雞飼養(yǎng)管理方面有欠缺,不能只求數量不問質量。在未來,我國禽產品的需求將持續(xù)增加,禽蛋作為人們食譜中的必需品,其品質更會受到嚴格的管控。從母雞飼養(yǎng)管理的環(huán)節(jié)改善種蛋的蛋殼強度,既減少了由于雞蛋破損帶來的經濟損失,又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