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軼瑩
何為“太平官”?就是某些干部在其位而不謀其政,安于現(xiàn)狀而不思奮進、安坐官位而不想干事、安享“俸祿”而不愿奉獻。他們精于“不做事沒事、做事易出事”的為官之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滿足于混日子、守攤子;他們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世信條,該講的話不講、該表的態(tài)不表,面對錯誤的人和事,明知不對、少說為宜,遇到棘手的矛盾和問題,能推則推、能躲則躲;他們相信“出頭的椽子先爛”的庸俗哲學,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怕出頭、怕冒尖、怕超前,等等看看,干干停停。群眾稱他們是“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太平官”。
加強干部能力作風建設(shè),是打造忠誠干凈擔當領(lǐng)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關(guān)鍵之舉。前不久召開的全省機關(guān)能力作風建設(shè)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決打好能力作風建設(shè)攻堅戰(zhàn),推動機關(guān)黨員干部能力全面提升、作風向嚴向?qū)崱R呀?jīng)向“太平官”敲響了警鐘。
“干事?lián)?,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每一個職位,都是一副擔子;每一個職務(wù),都是一份責任。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quán)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說到底就是典型的懶政、怠政、庸政,是宗旨意識、大局意識、奉獻意識、擔當意識缺乏的體現(xiàn)。
現(xiàn)實中,盡管這些一味追求官位“太平”而不講擔當?shù)母刹恐徽忌贁?shù),但對黨的事業(yè)貽害無窮。一則會在干部隊伍中造成庸懶散慢的不良風氣,一個“太平官”帶出一幫“低能兵”;二則只顧自己過太平日子,對事關(guān)群眾利益的問題不重視、不回應、不解決,長此以往會給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帶來巨大阻力,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那么,“太平官”就真的太平嗎?今年年初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已經(jīng)把整治“推諉扯皮、玩忽職守、不思進取的不作為問題”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其實,黨內(nèi)法規(guī)和國家法律對如何問責處理不擔當、不作為以及履職不力、失職失責的黨員干部、公職人員,早已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嚴”的主基調(diào)下,這些“太平官”們的行為不僅涉嫌違紀,有的可能還涉嫌違法。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需要黨員領(lǐng)導干部保持那么一股子不知足、不服輸、不懈怠的拼勁,自覺拉高標桿,敢于挑戰(zhàn)自我,以“為官避事平生恥”的責任感,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銳意進取、奮發(fā)有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組織的信任、人民的重托,不辜負偉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