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睿
如今,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愿意在互聯網上分享自己的求職經歷和職場經驗。搜索小紅書、知乎等社交平臺不難發(fā)現,職場類博主正在成為一個數量可觀、關注度和影響力逐漸擴大的新興群體。
同時,越來越多的職場小白也樂于在網絡上的搜索經驗貼獲取求職信息和技巧,巨大的信息需求也催生出一片屬于職場博主的藍海。
那么,職場博主的分享是否真實有用?他們的真實身份是什么?他們的分享是否會對自身工作產生影響?職場博主背后都有中介“金主”嗎?
“職場即生活”是大多數職場人的常態(tài),因此職場話題天生就帶有熱度和討論度。截至發(fā)稿前,小紅書的“職場”詞條已經有累計3.8 億瀏覽量,B 站的職場分區(qū)共有139.3 萬視頻,累計85.1 億播放。在這些社交平臺上,有人分享自己的職場經驗和技巧,也有人以口述或演繹的方式吐槽職場經歷,還有人會在平臺上分享實用技能供大家學習,從履歷籌備、應試要點、躍升指南、職場心理調整、溝通技巧等維度,為職場人答疑解惑。
如B 站知名博主“姜Dora 在此”曾有多年互聯網大廠工作經驗,因發(fā)布了一條求職互聯網公司的視頻而廣受關注。她打出“致力于為職場中年輕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決方案”的口號,結合自身經歷為初入職場或即將步入職場的年輕人提供“職場干貨”,如大廠工作經歷分享、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職場溝通技巧等內容,并在一年內在B 站獲得了37.3 萬的粉絲。而“大魔王NOVA 聊職場”也同樣結合自己以往高級運營總監(jiān)的工作經歷,以視頻講述的方式為年輕人剖析“職場上能力和態(tài)度哪個更重要”“老板喜歡哪種員工”等熱點和痛點問題。
在一些優(yōu)質職場博主的評論區(qū)中,不少觀眾表示自己在聽完博主發(fā)分享后,一部分困惑得到了解決,也能夠突破自身視角的局限性,從同事和老板的視角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這類評論區(qū)也成了觀眾樂于發(fā)表個人意見的討論空間,往往會出現與視頻話題相關的經歷和看法分享,引發(fā)新一輪討論,成了視頻內容補充的重要部分。
要想創(chuàng)作出能引發(fā)共鳴的自媒體內容,職場博主的第一身份首先要是個職場人,或者曾有過豐富的職場經歷,呈現出來的內容才不至于與現實產生脫節(jié)。在B 站做到10 萬粉絲以上量級的職場博主,大多都在各自行業(yè)的頭部公司有5 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基于成功的求職經驗和豐富的職場經歷,他們才能做出吸引年輕人的高品質內容,并站在“過來人”的視角上分享自身的成功經驗。
有一部分全職職場博主是由逃離大廠的人轉業(yè)而來。除了“姜Dora 在此”這樣主動“逃離”的,還有如李豹一樣中年失業(yè)的產品經理。李豹在失業(yè)半年后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新賽道,簽約MCN(多頻道)傳媒公司,開始運作自己的抖音賬號“豹哥直言”,分享自己的工作經歷與觀點,也會結合熱點進行吐槽,憑借互聯網大廠的熱度和自身的工作經驗,李豹的抖音賬號也在半年內獲得了24.5 萬的粉絲量。
“我希望在工作之余能有屬于自己的內容輸出和表達,這就是我開始做視頻的原因?!薄敖狣ora 在此”曾在視頻中這樣說道。不少視頻博主都在個人頻道建設過程中表示,自己做職場類的內容創(chuàng)作除了分享與表達自己對職場現象的見解以外,還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和解讀,為年輕的職場人提供一些支持和幫助。
當然作為職場人,職場博主這份副業(yè)也會對其自身的工作造成產生一定的影響。B 站“梨梨羊樂園”的兩位博主曾在視頻中坦言:自己雖然很敢說,但還是希望同事們不要看到自己的吐槽視頻。同時,在吐槽視頻的評論區(qū)中,除了一片叫好聲外,偶爾也會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認為這樣的吐槽只會讓人們看到博主的不專業(yè)。“車棍兒老師在教書”以分享教師日常工作為主要內容,這位B 站職場博主也曾在視頻中表示,高頻率地更新給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平衡自己的主業(yè)和賬號運營,他將會降低更新頻率。
如何才能做到分享內容既不脫離職場環(huán)境,又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保持內容創(chuàng)作持續(xù)輸出?瀏覽職場博主的主頁簡介,不難發(fā)現:這些能夠持續(xù)輸出高質量職場干貨的博主,大多在自己的工作履歷、一連串的標簽上加了一個“前”字,表明自己已經告別的以往的職場,全身心投入到職場博主這一全新工作狀態(tài)中,
經驗豐富的職場人給出的建議就一定能改變職場新人的境遇嗎?有一部分職場人提出了質疑。職場新人小楊從秋招開始就關注了職場博主“姜Dora在此”:“因為她學歷也不太理想,靠自身努力進了大廠,作為‘雙非’院校的學生看到她的經歷會能起到調整心態(tài)的作用?!倍鴮τ凇敖狣ora 在此”分享的職場干貨,小楊卻有點消化不良:“感覺實用性一般,畢竟不是同齡人,前幾年的境遇和現在也完全不一樣了,所以很難全部吸收。”
某職場博主在小紅書發(fā)表了一篇主題為“如何婉拒老板的話術”的筆記,其中提到可以用“羅列工作+詢問優(yōu)先級”的方法讓老板做減法,卻被評論“用了,老板說要我提高工作效率,擠出時間完成所有工作。”
職場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分享所謂“職場經驗”,職場小白也大可不必全都奉為圭臬。首先每個人所處的職場環(huán)境和個人實際情況并不相同,很多問題并不可以一概而論,作為職場高層的人給出的建議與職場新人的視角本來就大不相同,觀眾面對的領導和職場博主的思考思路也未必相同。同時,在職場環(huán)境中生存,除了個人能力外也有賴一定運氣成分,當職場博主以過來人的姿態(tài)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時,運氣成分也是不容忽視的。
在千變萬化的職場環(huán)境和就業(yè)形勢面前,相當一部分乍一聽很有道理的“職場經驗”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每個職場環(huán)境中,具體應該怎么轉變思路和實踐應用,還是應該由身在其中的人結合實際情況自行摸索和判斷。
以揭秘職場“本質”為“賣點”的職場博主是如何“生存”的?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人辭去本職工作成為自由創(chuàng)作的職場博主,這個行業(yè)真有這么具有吸引力嗎?
和大多是平臺的博主一樣,除了各平臺的激勵機制外,商務合作推廣是職場博主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即廣告收入——這也是最廣為大眾所知的一種盈利方式。無論是小紅書還是B 站,職場博主大多都會在簡介里留下商務合作的聯系方式。職場博主會將自身內容結合相應產品進行結合,融入到視頻內容當中,以收取廣告費實現盈利。
在起步初期,粉絲基數較小的博主很難接到廣告,但對于職場博主而言在這一時期也不乏盈利的機會。據小紅書職場博主“職場指北針Peggy”介紹,自己作為3.5 萬粉的小體量博主,很難靠接廣告的方式獲利,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于咨詢收入。在視頻中她坦言:“從200 粉到現在的3 萬粉,每個月的咨詢用戶數都在穩(wěn)步地增長。近十個月以來,單月能從小紅書轉化的用戶至少有20 個,服務價格也從幾百元到幾千元的都有?!辈簧俾殘霾┲髟诔掷m(xù)輸出觀點和職場干貨,并獲得粉絲的認可后,通常也會通過付費咨詢的方式進行變現,咨詢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修改簡歷、應試策略培訓、制定職場發(fā)展策略等職場內容。
同時“職場指北針Peggy”也在視頻中介紹自己即將上線職場課程,價格在幾十元左右。類似的,B 站職場Up 主“大魔王NOVA 聊職場”也開設了自己的B 站職場課程,總計22 課時,售價159 元。相比起平時發(fā)布的視頻內容,視頻課程在經過博主及團隊的打磨后會更加系統(tǒng),方便訂閱者吸收和理解。
面對職場問題和求職焦慮時,職場新人會在社交平臺向職場博主尋求幫助,這無可厚非,但涉及付費咨詢或購買課程等消費行為時應該更加謹慎。在“知識付費”之前,應該詳細了解收費模式,并結合自身情況和博主擅長的領域,綜合考量職場博主提供的付費服務是否適合自己。在此過程中,還應注意甄別真?zhèn)?,謹防詐騙,切忌病急亂投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