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博,范 爍,張 銳,李 輝,羅思琪,任伊錦
(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2)
PVDF因化學穩(wěn)定性優(yōu)異、耐熱、強度高、具有成膜性而成為鋰電池聚合物隔膜的常用材料,但是PVDF是結晶聚合物,其高結晶度(70%左右)可導致隔膜較低的孔隙率,減少電解液吸收量,進而降低鋰電池的離子電導率和電化學性能[1?2],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改性來降低結晶度,提高電化學性能。常用聚合物改性方法有共聚、共混、與無機物復合、涂敷等,其中共混法是將2種不同性能的聚合物進行熔融混合或溶液混合,來獲得性能優(yōu)異的共混物[3]。PMMA是無定型聚合物,與 PVDF相容性很好[4?5],兩者共混可以抑制PVDF分子鏈規(guī)則排列,降低結晶度;而且PMMA分子結構中有酯基,其中的氧原子與電解液的Li+能夠發(fā)生“絡合?解絡合”作用,促進Li+的傳輸,有效提高鋰電池的離子電導率和電化學性能。
PVDF/PMMA共混隔膜的物理、力學性能與微觀結構密切相關,其微觀結構主要受到共混物結晶性能的影響,故研究共混物的結晶行為非常重要。研究結晶性能較方便和常用的方法是研究結晶動力學,即通過研究結晶速率的影響因素來揭示晶體結構、結晶過程、結晶機理,進而調控微觀結構獲得最佳性能的PVDF/PMMA共混物。本研究采用溶劑蒸發(fā)法制備不同質量比的PVDF/PMMA共混物,利用差示掃描量熱儀(DSC),廣角X射線衍射儀(XRD)等方法對共混物進行測試,研究不同質量比共混物的結晶過程、晶體結構,討論PMMA的加入對PVDF結晶行為的影響,并且分析其結晶機理。
PVDF,擠出級,分子量為5×105,比利時蘇威化工集團;
PMMA,分子量為105,東莞市遠成塑化原料有限公司;
二甲基甲酰胺(DMF),優(yōu)級純,西亞化學科技(山東)有限公司。
DSC,Q?200,美國TA公司。
XRD,D/Max?3C,日本理學株式會社。
將PVDF和PMMA在100℃下真空干燥12 h,然后將PMMA和PVDF以一定比例進行混合,加入DMF有機溶劑,在55℃下密封加熱攪拌12 h,使PM?MA和PVDF充分溶于DMF;待得到均一溶液,以150℃烘干12 h,去除溶劑DMF,最后得到PVDF/PM?MA共混物樣品;為了使研究具有代表性,本實驗共制備6種不同質量比PVDF/PMMA共混樣品(10/0、9/1、8/2、7/3、6/4、5/5)。
熱性能分析:取5 mg樣品放入坩堝,在N2氣氛下從室溫升溫至200℃,保溫5 min,然后分別以5、10、15、20℃/min的速率降溫到50℃,期間記錄每組曲線,分析共混物的非等溫結晶過程;
X射線衍射分析:首先取一定量橡皮泥置于玻璃板的凹槽并壓平,然后把樣品鋪滿在橡皮泥上,用玻璃片將其壓平使之粘在橡皮泥上,然后將玻璃板固定在夾具上,即可進行測試;測試參數(shù)為電壓35 kV,電流25 mA,測試角度10°~80°,掃描速度3°/min。
圖1是PVDF和不同質量比PVDF/PMMA共混物結晶在不同的降溫速率下的DSC曲線。從圖1(a)~(d)可以看到,隨著降溫速率的加快,不同質量比PVDF/PMMA共混物的結晶峰均變寬,結晶溫度范圍增大,結晶溫度向低溫移動,說明聚合物結晶速率慢于降溫速率,晶區(qū)缺陷增多。這主要是因為降溫速率加快,導致局部大分子或鏈段瞬時運動受限,成核加快,但晶核周圍分子鏈重排放緩,整個結晶速率低于降溫速率,故結晶溫度降低。上述PVDF/PMMA共混物的非等溫結晶行為符合聚合物結晶的一般規(guī)律。
圖1 樣品在不同降溫速率下的DSC降溫曲線Fig.1 DSC cooling curve of the samples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觀察圖1(e)和(f)發(fā)現(xiàn),當PVDF/PMMA共混質量比為6/4和5/5時,在結晶溫度范圍內(nèi)DSC曲線接近平行,沒有結晶峰出現(xiàn),表明PMMA加入過多,完全抑制了PVDF結晶,共混體系變?yōu)闊o定型態(tài),是因為大量帶有支鏈的非晶聚合物PMMA穿插在線性PVDF分子鏈中,打亂了PVDF分子鏈的排列,使得整個體系無法結晶,成為無定型共混聚合物。此類共混體系超出了本工作研究的范圍,所以后文將不再對共混質量比6/4和5/5的PVDF/PMMA共混物的DSC曲線進行研究。
不同降溫速率下純PVDF和不同質量比PVDF/PMMA共混物的DSC降溫曲線如圖2所示。從圖2(a)~(d)中可以看到,無論快速還是慢速降溫,在某一降溫速度條件下,隨著PMMA含量增加到PVDF/PM?MA共混質量比為9/1時,共混物結晶溫度逐漸升高,隨著PMMA含量繼續(xù)增加,即PVDF/PMMA比例為8/2和7/3時,結晶溫度反而降低,結晶峰面積明顯減小,結晶度明顯減小。主要原因是,高分子結晶過程包括“晶核形成(成核)”和“晶體生長(分子重排)”兩方面,無定型聚合物PMMA加入結晶聚合物PVDF中,對其兩方面結晶過程的影響是不同的。一般來說,PMMA的加入有助于PVDF異相成核,但不利于其分子重排。少量PMMA的加入起到異相成核的作用,誘導大量PVDF分子鏈在晶核周圍重排,對PVDF分子鏈有序排列的影響很小,總體來說,促進了結晶,故結晶溫度升高。但隨著PMMA含量增加,盡管有更多的晶核形成,但大量帶有支鏈的PMMA分子鏈穿插在PVDF線性分子鏈中,阻礙了其分子鏈規(guī)整排列,總體來說抑制了結晶,故結晶溫度降低,結晶度明顯減小。所以,對于PMMA/PVDF共混體系來說,PMMA含量低對成核促進作用較大,總體促進了結晶;隨著PM?MA含量增加,其對分子重排的影響越來越大,總體抑制結晶的作用愈加明顯。表1是各樣品在不同降溫速率下的結晶峰頂溫度、峰寬溫度和結晶焓,與圖1和圖2相對應,故也得到上述結論。
表1 樣品在不同降溫速率下的非等溫結晶參數(shù)Tab.1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parameters of the samples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圖2 各降溫速率下不同樣品的DSC降溫曲線Fig.2 DSC cooling curves of different samples at each cooling rate
對于非等溫結晶過程,可以采用式(1)計算不同降溫速度下任意溫度所對應的相對結晶度[X(T),%]:
式中T0——結晶起始溫度,℃
Te——結晶終止溫度,℃
T——結晶任意溫度,℃
dHc/dT——結晶熱流率,J/℃
圖1曲線根據(jù)式(1)進行積分,可得到相對結晶度?溫度曲線關系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降溫速率下樣品的相對結晶度?溫度曲線Fig.3 Relative crystallinity?temperature curves of the samples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從圖3可以看出,純PVDF和PVDF/PMMA共混物在不同降溫速率下的相對結晶度?溫度曲線都呈現(xiàn)反向S形曲線,說明結晶過程是典型的二次成核結晶過程。隨著降溫速率的增大,4組樣品的結晶溫區(qū)都向低溫移動,與圖1的結果相一致。
不同降溫速率下PVDF和不同質量比PVDF/PMMA共混物的相對結晶度?溫度曲線如圖4所示。從圖4中可以看出,在同一降溫速率下,隨著PMMA含量的增加,PVDF/PMMA共混物結晶溫區(qū)先升高后降低,此結果與圖2結果相一致。對于“反S”曲線來說,共混質量比7/3樣品曲線“反S”形狀不明顯,而其他質量比樣品曲線都呈現(xiàn)“反S”形狀?!胺碨”曲線的第一區(qū)間(結晶度較小區(qū)),即成核區(qū)間隨PMMA含量的增加先縮短后延長,說明少量PMMA起異相成核作用,縮短成核期,促進PVDF分子鏈段在晶核周圍規(guī)整排列,而其抑制晶體生長(分子重排)的作用不明顯,故總體上加快了共混物結晶。當PMMA含量逐漸升高,其抑制PVDF分子鏈重排的作用發(fā)揮出來,總體上抑制了共混物結晶,故結晶度增加緩慢;當共混質量比達到7/3時,結晶度增加非常緩慢,結晶極為困難,說明大量PMMA對共混體系晶體生長(分子重排)的抑制作用非常明顯,完全壓住其異相成核的作用。此結果與圖2結果相互印證。
圖4 各降溫速率下不同樣品的相對結晶度?溫度曲線Fig.4 Relative crystallinity?temperature curves of different samples at each cooling rate
對于表征PVDF/PMMA共混物結晶行為的參數(shù),除了結晶溫度、結晶度之外,最重要是結晶動力學參數(shù),它可以體現(xiàn)結晶速率、晶體結構和結晶機理。非等溫結晶動力學參數(shù)可以利用Jeziorny法進行處理[6],即將非等溫結晶整個區(qū)間分成無數(shù)個等溫結晶過程,進行非等溫結晶修正。
等溫結晶過程一般用Avarima公式進行計算描述,見式(2):
式中t——時間,min
X(t)——任意t下的相對結晶度,%
K——等溫結晶速率常數(shù)
n——Avarima指數(shù)
其中K可以表征結晶速率,n與聚合物的成核機理和晶體生長方式相關。將式(2)兩邊取2次對數(shù)得式(3):
將式(3)中的X(t)取1/2,即結晶度為一半,可以得到半結晶時間(t1/2,min),見式(4)。用t1/2也可間接表征結晶速率。
在非等溫結晶時,Jeziorny方法是對等溫結晶速率常數(shù)用降溫速率進行修正,得到式(5):
式中Kc——非等溫結晶速率常數(shù)
φ——降溫速率,℃/min
其中Kc可以表征非等溫結晶速率。根據(jù)溫度與時間關系式[式(6)]可以得到PVDF/PMMA共混物非等溫結晶過程中不同時間t的X(t),然后按照式(3)將等式左邊ln{-ln[1-X(t)]}對lnt作圖,得到圖5。
圖5 樣品在不同降溫速率下的ln{-ln[1-X(t)]}?lnt曲線Fig.5 {-ln[1-X(t)]}?lnt curves of the samples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由圖5可知,ln{-ln[1-X(t)]}?lnt曲線線性關系較好,通過線性擬合所得直線的斜率和截距為n值和K值,然后計算出Kc和t1/2值,這些動力學參數(shù)列于表2。
表2 樣品在不同降溫速率下的非等溫結晶動力學參數(shù)Tab.2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parameters of the samples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從表2可知,純PVDF和不同比例PVDF/PMMA共混物的n值都在1.26~1.81范圍內(nèi)稍有變化,說明純PVDF和共混物的晶體結構基本上以一維針狀和二維片晶結構為主。隨著PMMA含量增加,n值有所減小,說明PMMA的加入可促使共混物晶體結構向低維轉變。另外,4組樣品總體上隨著降溫速率的增大,Kc值逐漸變大,t1/2逐漸減小,即結晶速率增大。特別在緩慢降溫(降溫速率為5、10℃/min)時,隨著PMMA增加,Kc值先稍微增加然后稍有減小,即結晶速率先升高后降低,說明少量PMMA的加入可通過促進異相成核來加快PVDF結晶速率,大量PMMA會阻礙PVDF的分子重排而抑制其結晶,降低結晶速率。此結果與圖2和圖4的結果相一致。
Ozawa法[7]是把某溫度下的結晶度與降溫速率建立起關系,見式(7):
式中X(T)——任意T下的相對結晶度,%
m——Ozawa指數(shù)
K(T)——溫度函數(shù)
其中m物理意義與Avarima指數(shù)n類似,K(T)與成核方式、成核速率、晶體生長速率等因素有關。對式(7)兩邊取2次對數(shù),得到式(8):
莫志深[8]認為,任何結晶體系的結晶度與時間t和溫度T都相關,故將Avrami方程和Ozawa方程進行聯(lián)立,即式(3)與式(8)右邊相等得到式(9):
其中,α=n/m;F(T)=[K(T)/K]1/m,為降溫速率的函數(shù),K為Avarima公式中的結晶速率常數(shù);F(T)的物理意義是在某一溫度下,在單位時間內(nèi),體系結晶所達到的某一結晶度所需要的降溫速率。
對于PVDF/PMMA共混體系,根據(jù)式(9)做lnφ?lnt曲線,如圖6所示。選取線性關系較好的結晶度范圍在0.6~0.8之間,由直線斜率和截距分別得到α和F(T),數(shù)值列于表3。
表3 莫志深法處理樣品共混結晶的非等溫結晶動力學參數(shù)Tab.3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parameters of the samples analyzed through Mo Zhishen method
圖6 樣品在不同結晶度下的lnφ?lnt曲線Fig.6 lnφ?lnt curves of the samples at different crystallinity
從表3可以看出,純PVDF和PVDF/PMMA共混物的F(T)值都是隨著結晶度增大(結晶度60%~80%)而升高,說明在相同時間內(nèi),要得到高結晶度,就要加快降溫速率,即降溫速率加快,使得結晶速率加快,此結論與Jeziorny法分析結論(表2)相一致;α值也隨結晶度增大而增大,說明在結晶過程中,特別是在后期,晶體結構更加復雜。另外,達到相同結晶度時,隨著PMMA含量的增加,F(xiàn)(T)值減小,即降溫速率減小,說明PVDF/PMMA共混物的結晶速率大于純PVDF的結晶速率,這一結論與少量PMMA對結晶的影響相一致。上述結果只是對于PVDF/PMMA共混物結晶后期(結晶度為60%~80%)成立,故用莫志深法分析其非等溫結晶動力學有一定局限性。共混物的α值從純PVDF的1.41~1.66減小到0.99~1.29,說明共混物晶體結構的片晶比例較純PVDF減少,并趨于簡單化。
為了表征PVDF/PMMA共混物的晶型和晶體結構,對4組樣品進行了廣角X射線衍射測試,結果如圖7所示。PVDF晶體結構有α、β、γ、δ和ε共5種晶型,最常見的是 α和β晶型。α晶型的晶面(100)、(020)、(110)和(021)分別對應的衍射角為 17.3 °、18.5 °、19.9°和26.6°,β晶型的晶面(100)和(200)在衍射角20.6 °處重疊[9]。從圖7可以看到,純PVDF和不同質量比PVDF/PMMA共混物都在衍射角18.5°、19.9°和26.6°處出現(xiàn)了較尖銳的衍射峰,說明純PVDF和共混物的晶體結構主要都是α晶型,而且PMMA含量的增加不改變共混物的晶體結構。另外,隨著PMMA含量的增加,α晶型的3個峰先變得更強更尖銳,然后峰高降低而又彌散,說明PMMA的加入先起到異相成核作用,促進PVDF結晶,使得共混物結晶度增大,然后逐漸增多的PMMA分子鏈就阻礙線形PVDF分子鏈的規(guī)整排列,抑制其結晶,降低共混物的結晶度。此結果與圖2所得結果互相印證。
圖7 樣品的XRD譜圖Fig.7 XRD spectra of the samples
(1)隨著降溫速率增加,純PVDF和PVDF/PM?MA共混物的結晶溫度降低,結晶速率低于降溫速率,結晶速率加快,晶區(qū)缺陷增多;
(2)在相同降溫速率下,少量PMMA的加入起到異相成核作用,對PVDF分子重排的抑制作用較弱,總體促進結晶;隨著PMMA含量增加,其對分子重排的影響愈加明顯,總體抑制結晶;當共混物中PMMA含量接近一半時(PVDF/PMMA質量比為6/4和5/5),完全抑制了PVDF結晶,共混體系為無定型聚合物;Jeziorny法分析PVDF/PMMA共混物非等溫結晶動力學所得結論與上述結論相一致;PMMA的加入可促使共混物晶體結構向低維轉變,趨于簡單化;采用莫志深法分析此共混物非等溫結晶動力學有一定局限性;
(3)純PVDF和共混物的晶體結構主要都是α晶型,而且PMMA含量的增加不改變共混物的晶體結構;另外,隨著PMMA含量的增加,α晶型的3個峰先變得更強更尖銳,然后峰高降低而又彌散,說明少量PMMA可促進PVDF結晶,使得共混物結晶度增大,大量PMMA便抑制其結晶,降低共混物的結晶度;XRD分析結果與DSC分析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