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思
(寧波市鄞州職業(yè)高級中學,浙江 寧波)
在職業(yè)高中教育中,教師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眾多學科中,音樂是一門典型的聽覺藝術學科,學生的聽覺是實現(xiàn)音樂韻律與音樂思想傳遞的主要途徑。只有學會聆聽音樂,學生才能更好地感悟音樂和理解音樂,從而產生共鳴。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能真正理解音樂藝術,他們對音樂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認為唱歌或者表演就是音樂,其中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認真聆聽音樂的習慣,這是很不利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所以,當前職業(yè)高中音樂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就是如何喚醒學生聆聽音樂的意識,讓學生真正學會聆聽和欣賞。
在職業(yè)高中音樂教學中,影響教學成果的一大因素就是學習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幫助學生進入聆聽和感悟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學習和領悟音樂知識。目前,先進的音樂設施已經(jīng)逐漸應用到大部分職業(yè)學校,這給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退一步說,即使沒有這些先進的設備,教師也應該盡自己所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于聆聽的環(huán)境,讓學生放松心情,全身心地去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欣賞音樂。例如,在進行《春江花月夜》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利用,通過聲、光、電的布置,在視覺上給學生以沖擊力,震撼學生的心靈。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讓學生朗讀詩詞,并且進行一些問題的設計,如曲中要表達什么樣的藝術效果?曲中都有哪些意象?每個意象的特征是什么?“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所描繪的動人畫卷是怎樣的?通過這一系列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音樂之美,從而樂于聆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讓學生敬仰自己,沉浸于自己的人格魅力,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喜歡上一門課程的重要手段。具體到音樂教學過程中,就是要求教師積極贊美學生、鼓勵學生、肯定學生,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學習。此外,教師還要充分發(fā)揮激勵評價機制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學生聆聽習慣的養(yǎng)成。教學實踐證明,教師適當?shù)墓膭羁梢宰寣W生樹立自信心,自覺遵守紀律,主動參與欣賞教學、唱歌教學、器樂教學,積極爭取進步,最終在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充分的提高。我們知道,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但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音樂聆聽過程中,學生要想與音樂產生親密接觸,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啟發(fā),教師的指導和啟發(fā)可以使學生的聽覺感知更加豐富,使學生的音樂思維得到擴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情感教學是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聆聽習慣的主要手段。作為一種人體情感的抒發(fā)展現(xiàn),音樂對人的影響力是不可小覷的,它可以引起人情感深處的共鳴。具體到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握運用的最為活躍且最有影響力的教學因素就是學生的情感,這也是音樂教學的至高境界。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激起學生的情感火花和思想共鳴,引導他們在情緒激動的時刻進入審美意境。
音樂表演是學生對音樂理解的直接體現(xiàn)。在學生的音樂表演中,教師通常要加入多種元素,如游戲、劇情、律動以及音樂背景等,其中音樂背景是絕對不能忽略的,這也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的重要途徑。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表演時,教師要引導他們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和情緒進行表演,而為了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我們甚至可以將音樂突然關閉,讓學生在瞬間鎖定動作,在強烈的聽覺對比中感受音樂背景在表演中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鎖定動作進行想象,如下一秒的音樂特點是怎樣的,要擺出什么樣的造型等,最終帶領他們找到聆聽音樂的樂趣。
學生學好音樂的基礎就是要有敏銳的音樂聽覺,對此,音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聆聽習慣,引導他們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意外之美,讓他們以聆聽為“慧眼”,在繽紛多彩的音樂世界里肆意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