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芳
(西藏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咸陽 712082)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1],青少年是一個國家強盛的主要后備力量,該人群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億萬家庭的福祉、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也是我國學者關注的熱點[2]。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及身體素質是體質健康的重要評判標準,也是各國學者進行體質健康研究的重要指標[3]。受諸多困難與因素的影響,我國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青少年體質健康面臨嚴峻的形勢[4][5][6]。為此,國家頒布《“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促進體質健康的政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當前狀況仍不容樂觀,學生體質仍呈現(xiàn)下降趨勢[7][8][9]。2021年4月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顯示,近5年,全國大學生超重、肥胖率達24.7%,截至2020年,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為30%[10]。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布后,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中小學生在力量、速度等方面出現(xiàn)明顯好轉,但大學生體質下滑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西藏地處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條件惡劣,藏族大學生是西藏全面健身、全民健康以及健康西藏的重點人群,作為西藏社會主義事業(yè)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良好的體質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對西藏民族大學2016-2020年藏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原始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為藏族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及學校體育工作提供依據。
通過西藏民族大學體質健康數(shù)據庫,選取2016-2020年藏族本科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原始數(shù)據作為研究對象,符合條件的人數(shù)為17657人,剔除體育專業(yè)及極端數(shù)據,測試數(shù)據全部有效人數(shù)最終為16809人,有效率為95.2%。其中,2016年3224人,男生1232人,女生1992人;2017年3 418人,男生1435人,女生1983人;2018年3626人,男生1687人,女生1939人;2019年3411人,男生1 357人,女生2054人;2020年3130人,男生1186人,女生1944人。西藏民族大學藏族學生生源集中,占在校大學生總人數(shù)的52%,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測試指標與方法。從2016-2020年體質健康測試結果中,選取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50米跑及派生指標體質指數(shù)及肺活量指數(shù)等作為主要內容,所有數(shù)據的測試均嚴格按照《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手冊》的要求,測試工作在每年5、6月及9、11月進行,由體育專業(yè)教師及經過培訓的體育專業(yè)學生承擔。采用符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標準》)的體質健康測試儀器,每次測試前對所有儀器進行準確性校正,等級評價及分數(shù)評級亦根據《標準》進行。派生指標:體質指數(shù)(BMI)(kg/m2)=體重/身高2,肺活量指數(shù)(ml/kg)=肺活量/體重。根據《標準》把BMI分為4類,分別為:低體重、正常體重、超重和肥胖。男生BMI值在17.9~23.9 kg/m2之間為正常體重,女生BMI值在17.2~23.9 kg/m2之間為正常體重;男生BMI值小于或等于17.8 kg/m2被定義為低體重,女生BMI值小于或等于17.1 kg/m2被認為是低體重;男、女生超重范圍在24.0~27.9 kg/m2之間,當BMI值大于或等于28.0kg/m2時,則被認為是肥胖。依據《標準》規(guī)定的各項指標權重計算綜合得分,總分大于90分為優(yōu)秀,80~89分之間為良好,60~79分之間為及格,小于60分為不及格。
2、數(shù)理統(tǒng)計。本研究采用EXCEL16.0與SPSS20.0進行數(shù)據的整理及派生指標的計算;形態(tài)、身體機能及身體素質兩年份均值之間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年份之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各項得分等級及男、女生的營養(yǎng)狀況的百分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所有檢驗均為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近5年藏族大學生體質健康總體總分不及格率為24.93%,及格率71.10%,良好率為3.76%,優(yōu)秀率僅為0.20%。表1顯示,不及格率最高的為立定跳遠(51.10%),其次是反映學生上肢和腰腹力量耐力的引體向上及仰臥起坐,但通過對男生引體向上和女生仰臥起坐分別進行計算得出,男生引體向上不及格率(46.00%)高于女生仰臥起坐不及格率(16.02%)。
表1:藏族大學生體質健康各項指標評分等級狀況n(%)
1、藏族男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及身體機能狀況
身高、體重等身體形態(tài)指標是評價個體生長發(fā)育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藏族大學生身高呈現(xiàn)逐年增長趨勢,2020年比2016年平均增長1.78cm;2019年、2020年與其他各年份相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重增加在2017年出現(xiàn)拐點,2018-2020年依舊呈現(xiàn)增加趨勢;2016年與2019、2020年相比,2017年與2018、2019、2020年相比,2018年與2019、2020年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質指數(shù)BMI在2016-2019年呈上升趨勢,2020年有所下降。2017年與2016、2018年相比,2019年與2016、2017、2018年 相比,2020年與2016、2017、2018年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活量能反映出人體呼吸機能[1],藏族大學生2016-2019年肺活量呈上升趨勢,2020年有所回落,2019、2020年與其他各年份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活量指數(shù)2017年與2018年,2019年與其他各年份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藏族男大學生在身體形態(tài)與身體機能各年份之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F值分別為:15.89、22.09、12.99、31.14、6.42,P值均〈0.01),見表2。
2、藏族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與身體機能狀況
藏族女大學生近5年整體身高呈上升趨勢,由2016年的平均值158.22cm增長到2020年的159.59cm,增長高度為1.37cm,其中2016年與2017、2018年,2018與2019年,2020年與其他各年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重除2020年有所下降外,整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其中2016年與其余各年份相比,2017年與2019年相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MI表現(xiàn)為2016年與2018、2019年相比,2019年與2018、2020年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活量與肺活量指數(shù)呈現(xiàn)上升趨勢,均表現(xiàn)為2019年與2016、2018年,2020年與其他各年份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身體形態(tài)與身體機能各指標5年之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值分別為:18.62、9.38、9.39、384.51、323.82,P值均〈0.05),見表3。
1、藏族男大學生BMI等級狀況
BMI指數(shù)在國際上常用于反映個體的胖瘦及健康程度。近5年藏族男大學生低體重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16年的9.17%下降到2020年的4.38%,2016年與2020年相比下降4.79個百分點,5年之間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正常體重率2017年為最高,占比75%,超重率2020年占比最大,為16.09%,2016-2020年BMI在正常體重率、超重兩個等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肥胖率2017年最低,2019年最高,分別為:3.27%、5.23%,5年之間相比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藏族女大學生BMI等級狀況
近5年,藏族女大學生低體重率2016年最高(3.21%),2019年最低(1.51%),5年之間相比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5年之間藏族女大學生正常體重率、超重率、肥胖率變化不大,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2:藏族男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x-±s)
表3:藏族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及身體機能狀況(x-±s)
1、藏族男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
50米跑成績是反映學生速度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近5年藏族男大學生50米跑成績平均值2019年最好(7.58s),2018年最差(7.80s),除2020年外,2016年與其他各年份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18年分別與2017、2019、2020年相比,2019年與2020年相比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立定跳遠成績反映了學生下肢爆發(fā)力的強弱,近5年男大學生立定跳遠表現(xiàn)為先降后升,2018年成績最差,2016、2017年分別與2018、2019年相比,2020年與其余各年份相比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反映柔韌素質的坐位體前屈成績最好為2019年(14.51cm),除2017、2018年分別與2020年相比外,其余任何兩個年份相比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耐力跑成績2019年最好(233s),2018年分別與2016、2017、2019年相比,2020年分別與其余4年相比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引體向上2020年成績最好,平均值為8.41個,其中2018年分別與2016、2017、2019年相比,2020年分別與其余4年相比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年之間藏族男大學生50米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耐力跑及引體向上方面在統(tǒng)計學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6。
2、藏族女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
近5年藏族女大學生,50米跑2019年分別與2016、2018、2020年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立定跳遠中2018年分別與2016、2017年相比,2020年分別與其余4年相比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坐位體前屈2016年分別與其余4年相比,2017年分別與2018、2020年相比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耐力跑中2016年與2018、2019年相比,2017與2018年相比,2019分別與2018、2020年相比,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仰臥起坐,2017年分別與2016、2018年相比,2020年分別與其余4年相比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16-2020年之間藏族女大學生在50米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耐力跑、仰臥起坐5項身體素質方面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7。
表4:藏族男大學生營養(yǎng)狀況n(%)
表5:藏族女大學生營養(yǎng)狀況n(%)
表6:藏族男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s)
表6:藏族男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s)
注:a表與2016年比較;b表與2017年比較;c表與2018年比較;d表與2019年比較,a、b、c均〈0.05。
表7:藏族女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x-±s)
近5年藏族大學生體質健康總分不及格率為24.93%,雖略低于全國高校大學生不及格率(30%)[10],但是總體狀況仍不容樂觀。其中,各項成績綜合評分等級中及格率最高的體質健康指標是50米跑成績,不及格率最高的是立定跳遠,達到51.10%,這與體質監(jiān)測中藏族大學生立定跳遠動作規(guī)范度不夠有關[11],尤其是女生,需引起重視。總分等級中良好和優(yōu)秀率都較低,可能與學校對體質健康最低標準有要求,但忽視了對學生的激勵,導致調研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應付態(tài)度,大多學生認為“只要不影響畢業(yè)就可以了,跑得快、跳得遠除了徒費力氣,沒有什么意義”。因此,應加快制定學生體質健康的激勵措施,如成績優(yōu)秀者可頒發(fā)榮譽證書及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在學校大型學生文體活動中給予點名表揚等,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質健康測試的熱情。
近5年藏族大學男、女生的身高、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男生低體重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營養(yǎng)不良狀況得到顯著改善,且5年之間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50,P〈0.01),這與黨和國家的重視、西藏脫貧攻堅規(guī)劃的實施及全國各省份的支援與幫扶密不可分,使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12]。近5年藏族男大學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藏族女大學生,這與國內男大學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女大學生的研究結果一致[13][14]。與2016-2019年相比,男生超重率2020年最高,而女生最低,調查發(fā)現(xiàn),新冠疫情期間男生生活更為隨意,而女生則在居家學習期間更加注意飲食,部分同學以節(jié)食代替鍛煉。肺活量是體現(xiàn)人體呼吸機能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藏族大學生近5年肺活量整體呈上升趨勢,男生在2020年有所下降,而女生依然上升,2016-2019年男大學生肺活量的增長可能與學校的禁煙規(guī)定及體育鍛煉習慣有關,但2020年新冠肺炎的影響,學生居家時間長,受當?shù)爻闊熈晳T影響大,藏族男大學生吸煙較多[15],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體育鍛煉習慣沒有養(yǎng)成。近5年內地在讀藏族男、女大學生超重、肥胖率均低于全國平均值[10],且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11][16]。藏族男、女大學生超重率雖低于全國平均值,但仍高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10%的“安全臨界點”[17](P3)。
身體素質是反映體質健康的重要內容。近5年藏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有升有降,整體向好,但呈低水平向上波浪線走勢。男生耐力跑成績在2016-2019年之間逐年向好,2020年則有所下降,而50米、立定跳遠、引體向上5年間表現(xiàn)為不穩(wěn)定的變化趨勢;女生成績在2016-2019年表現(xiàn)為:50米、坐位體前屈、耐力跑、仰臥起坐幾方面逐年向好,但2020年又有所下降。藏族大學生身體素質呈增長趨勢與學校領導越來越重視體育密不可分。首先,學校領導對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視,人力、財力、物力投入逐年增加。其次,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逐年優(yōu)化,鍛煉環(huán)境得到較大改善。再者,體育課內容更加豐富,且把耐力跑作為期末考試的必考內容之一,實行耐力跑不及格即期末考試不及格的考核方式,督促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取得較好成效。
在高校領導的重視及大力支持下,體育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考核方式,督促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藏族大學生身體機能及身體素質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手機、電腦等現(xiàn)代電子產品嚴重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網絡游戲更使大學生上癮,相關研究顯示,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焦慮抑郁成正相關[18]。目前,大學體育課只在一二年級開設,且部分學生來自農牧區(qū),體質健康認知率偏低;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受地域及風俗習慣的影響,藏族大學生喜食肉食、糌粑、油炸土豆等高熱量食物,不喜綠葉蔬菜。自主鍛煉意識不夠、健康衛(wèi)生知識不足等影響了藏族大學生的體質。
總之,藏族男、女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向好發(fā)展得益于國家一系列體質健康促進的相關政策,也是西藏自治區(qū)及高校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工作高度重視的結果。針對藏族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現(xiàn)狀建議:一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體育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引導藏族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質健康觀,把身心健康作為自身全面發(fā)展及社會適應的重要能力,科學飲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二是加強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發(fā)展中華體育精神的育人作用,講好中國體育故事,促使藏族大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利用正向激勵與負向激勵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三是以提高藏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抓手,增設體育選修課,同時豐富體育課內容及校園體育活動[19]。增加學生喜歡又能獲得運動技能和健康知識的項目,寓教于樂、寓學于趣,引導學生放下手機,走出宿舍、走出網絡、走向操場,落實“學會、勤練和常賽”全域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四是深化體教融合、體衛(wèi)融合,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改善條件保障,完善體育活動體系,深入探討各項健康促進政策及學校體育對藏族大學生體質的影響,切實提升藏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