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剛
親愛的家長,您的孩子在家的時候會勞動嗎?只有勞動,才是一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chǔ)。如果一個人根本體會不到勞動的樂趣,那全面發(fā)展就無從談起。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非常重要,它是孩子一生幸福生活的基本保證。所以,借助教育部印發(fā)并實施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東風,家長一定不要忽視對孩子進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于孩子來說,“自己的事情”應該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在學習上,使用轉(zhuǎn)筆刀削鉛筆、整理書包;在生活上,自己穿衣、自己洗漱;在家里,整理書桌,用過的東西要及時放回原來的位置。孩子在第一次做這些事情前,家長要細心地教孩子應該怎樣做。在孩子做的過程中,當他畏難時,要給予及時的幫助,以此幫助孩子熟悉勞動的過程。當孩子完全掌握這項技能時,家長就可以完全放手了。這一過程就體現(xiàn)了“教—扶—放”,這正是家長的責任所在。當孩子取得進步時,要給予表揚。
別人的事情幫著做。當孩子能夠做到“別人的事情幫著做”時,他便學會了“給予”,學會了“合作”。在家里,當家長一人無力完成某項勞動時,可以讓孩子來幫助。比如,家長在洗完窗簾后,讓孩子幫助自己疊好窗簾,放置在衣架上。孩子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幫助別人做事情了,他會從中獲得存在感與自豪感。
大家的事情一起做。每一個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家庭的主人,都享有同等的權(quán)利,都應盡自己的義務。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就是對家庭盡義務的一種方式。經(jīng)常地參加家務勞動,會使孩子慢慢地體會到“家是我的,我要為家做點事情”。潛移默化中有助于孩子的家庭責任感的培養(yǎng),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義務感和責任感,今后會遷移到學習、工作、事業(yè)等方面?!耙晃莶粧?,何以掃天下?”一個人連家庭義務感和責任感都沒有,還怎么談得上有社會義務感和責任感呢?
每當進行全家大掃除時,家長不要忘記,也要給孩子安排屬于他的家庭責任區(qū)。比如,整理書柜、擦擦書桌、擦擦窗臺……在勞動過程中,孩子的頭腦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稀奇古怪”的問題:為什么熟的毛豆比生的好剝?為什么餃子、餛飩熟了會浮起來?一個不勞動的孩子,是絕不會有這么多疑問產(chǎn)生的,那么他也失去了這些學習機會。
親愛的家長,請記?。簞趧?,才是一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chǔ)。人只有在勞動的時候,才會成為真正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勞動的樂趣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是杰出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他在《我把心給了孩子們》中表達了對勞動教育的思考。
勞動要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就是必須成為我們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能給他們帶來團結(jié)友愛的快樂,能促使鉆研精神和求知欲的發(fā)展,能在克服困難之后產(chǎn)生激動人心的歡樂,能在周圍世界里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美好事物,能喚起初步的公民義務感——人類生活必不可缺的物質(zhì)財富和創(chuàng)造者的感情。勞動的樂趣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每一個孩子都應當在童年時代深深體驗這種崇高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