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磊 高興海 趙小平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馬坡學校,甘肅 蘭州)
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促進學生在課堂中高效參與,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觀念是基礎,改變以往僵化的教學手段,針對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從而有助于學生高效參與。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體育教學活動,能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初中生身體素質是學校家長均關注的重點,通過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對學生后續(xù)學習發(fā)展能起到積極作用。
初中生是祖國的未來,增強初中生身體素質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務。當前,初中生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和學生生活習慣有緊密的聯(lián)系,當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生活習慣也越發(fā)不合理,初中生在生活中也有諸多不良的生活習慣[1]。初中生學習的科目比較多,學習壓力大,學生常常睡得比較晚,作息不規(guī)律,睡眠不足是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有的學生有挑食以及偏食的問題,喜歡吃零食,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對學生身體素質造成了直接威脅。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學習的黃金期,但是學習的科目多,學習壓力大,尤其是面臨中考的壓力,要花費更多時間學習文化知識,戶外活動比較少,這對學生身體素質就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課程教學中沒有采取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為了有效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需要開展戶外運動活動,讓學生鍛煉身體,但在實踐中很難落實[2]。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不喜歡運動,不熱愛體育活動,長期不鍛煉造成學生身體素質差。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在體育課堂中主動參與,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在教育活動中也越來越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發(fā)展,這也大大提高了體育教學的地位。所以教師要融入創(chuàng)新思維,以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結合課程標準開展相應體育教學活動[3]。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對新課標要求詳細解讀,明確體育教學目標,針對初中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的需要,優(yōu)化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去,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體育素質。教學中以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為教學要求,通過開展多樣化體育活動,發(fā)揮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掌握體育相關技能,通過體育課堂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1.沒有重視體育教學
初中教育中體育地位不高,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度不高,體育課程一直處在比較尷尬的位置,這也影響了體育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學校以及師生對體育課程重視度不足,將體育課程作為活動課,并沒有從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角度展開設計[4]。學生在學習中注重文化課知識的學習,沒有將重心放在體育課程知識和體育技能方面的學習上。因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課程有時也會被文化課所占,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比較少。再加上學校重視度不足,在體育課教學方面,也無法激發(fā)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整體教學效果不佳。
2.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比較重要,但從實踐教學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教師自身沒有重視教學模式對體育課堂教學產(chǎn)生的影響,缺乏創(chuàng)新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比較乏力,無法實現(xiàn)既定教學目標。[5]新課標中對體育教學有新要求,以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為目標,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實際教學中教師運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單調,教學中也不注重師生間互動交流,學生在僵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習動力不足,必然無法提高身體素質。
3.學生主動參與性不高
從體育教學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實踐教學中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單一,學生主動參與性不強。學生層面由于沒有將體育課程作為重要的科目看待,將學習的重心放在了文化課程學習方面,并且不喜歡運動,這對體育教學活動高質量開展也會產(chǎn)生諸多阻礙。
4.體育鍛煉方法不正確
想要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中需要科學指導。但是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對體育鍛煉的方法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這就必然會影響最終教學效果[6]。教師在指導學生體育鍛煉時,缺乏科學的鍛煉方式,學生的學習效率低。教師沒有為學生展示規(guī)范的動作,也會造成學生鍛煉方法應用不當,影響鍛煉的效果[7]。
體育教育過程中,創(chuàng)新體育教育理念以及方式,讓學生身體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得到不斷提高。
1.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觀念
體育課程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轉變應試教育觀念,教師要注重準確定位角色,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增強師生體育教學的價值認識,將體育教學作為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的重要促進力量,優(yōu)化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生體育知識學習水平,實現(xiàn)身體素質發(fā)展的目標。教師在新的教育改革發(fā)展環(huán)境下,改變以往應試教育的觀念,就要明確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從而提高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采用三位一體的培養(yǎng)理念,針對學生身體力量以及忍耐力和身體素質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2.創(chuàng)新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采取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體育知識學習興趣為基礎,促進學生在體育課堂中主動探究。初中生雖然思維已經(jīng)迅速發(fā)展,但仍然不成熟,學生對新鮮事物還比較好奇,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抓住初中生學習的心理,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有更大的發(fā)展。將游戲化方式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游戲驅動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這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有積極作用。游戲化教學方式對激發(fā)初中生參與興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興趣也是驅動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師在體育實踐教學中就要充分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結合學生身體素質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學習動力。
例如,體育教學中在鍛煉學生“跑”的能力時,通過游戲化的方式驅動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在鍛煉學生快速跑的訓練中,通過設置“抗洪搶險”的游戲活動,教師為學生講述戰(zhàn)士在抗洪搶險當中事跡,向學生提出向志愿軍學習的號召,游戲中把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組,起點處放兩個空球籃作為防洪的大堤,二十米處設置折返點,折返點部位放置兩個球筐,每個學生跑到折返點的時候,從球筐當中取出實心球,然后返回到起點,把球放到本組的防洪大堤上,這個學生完成防洪任務,然后讓下一位學生繼續(xù),最短時間完成任務的小組為獲勝組。教師通過這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動,調動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動性,有利于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
3.情境化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積極程度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策略和手段。教師要結合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學生提前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然后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動力。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要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多媒體運用有直觀以及生動的特點,使體育訓練更加多維以及立體,也能有助于調動學生情緒,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情境化教學的手段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的理論講述以及動作示范的僵化教學方式,開展體育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對此,教師要把情境化教學方法和學生體育素質培養(yǎng)緊密結合,讓學生成為體育課堂的中心,將現(xiàn)代化技術融入體育課堂中,學生在多媒體情境的吸引下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高效地完成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述具體的體育動作時,一些復雜的體育動作,教師通過現(xiàn)場示范很難讓每個學生都看清楚,從而影響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呈現(xiàn)更具新穎的體育教學情境,為學生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動作分解以及慢動作等,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重難點,提升學生體育運動的效果。學生在進入訓練情境后,結合多媒體課件的動作要領進行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優(yōu)化學生體能訓練的內容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為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在對學生展開訓練的時候,就要注重從學生體能訓練方面加強重視,最大程度提升體能訓練的質量。初中生體能訓練指標復雜,教師在為學生設計體能訓練任務時,就要和初中生身體素質狀況相結合,針對性設計體能訓練的內容,從而有助于提高訓練的質量。體能訓練要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基礎,訓練強度要適中,這能保障初中生在訓練后姿態(tài)挺拔,并要注重學生體重管理。教師在訓練內容設計中,要結合學生成長狀況。訓練方式以及訓練強度兼顧體能提升,能夠和學生成長敏感期問題相結合,如學生身高突增期的時候,需要降低器材重量以及高度要求,和學生成長發(fā)育的趨勢相結合展開訓練。學生體能訓練需要和學生身體素質均衡發(fā)展相適應,讓學生身體素質訓練實現(xiàn)正向干預目標,積極鼓勵學生把身體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為實現(xiàn)最終訓練目標起到促進作用。
5.注重學生運動精神培養(yǎng)
教師在體育訓練中,針對學生運動精神培養(yǎng)也比較重要,教育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的體質鍛煉,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學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體育精神,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增強意志力。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品質,促進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能夠形成多樣化意志品質,只有如此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初中生的年齡并不大,身體以及心理發(fā)展正處在迅速增長階段,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不只是培養(yǎng)學生身體素質,也要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同時引導學生學習體育精神,這對學生后續(xù)身體鍛煉發(fā)展也有積極意義,這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只有改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以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優(yōu)化教育過程,學生才能在實踐學習中有更大的進步,提高體育綜合能力。
總之,要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需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具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及形式;需要凸顯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運用多樣化體育教學的方案,促進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在實踐教學中將游戲化的教學方式以及情境化的教學方式和體育教學相結合,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提高了學習的動力,身體素質也大大提高,實現(xiàn)了體育課程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