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存良
(甘肅省永登縣連電學校,甘肅 永登)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德育樹人的滲透,十分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也能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所以,初中歷史教師應主動探索在實際教學期間滲透德育樹人的有效性策略和途徑,以通過真正保障德育樹人的滲透效果,深化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
初中歷史課程中包含著很多元素,這門課程主要有兩個任務:第一,讓學生了解歷史的基礎知識。第二,通過歷史教學完成對學生的德育,這兩個任務是相輔相成的,不會作為單獨個體存在。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為學生強調歷史教學內(nèi)容以及德育內(nèi)容,逐漸轉化初中歷史教學目標。初中歷史教育中,因為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只側重于歷史教育的工具性價值,忽略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導致歷史學科中道德教育處于很低的水平。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對學生進行文字說明,讓學生總結文章的要點,進一步指導學生應該怎么做,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對歷史學習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初中歷史教育不應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教師應利用歷史課堂教學的豐富含義,通過向學生教授歷史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追求真理,感受到世界的善良與美麗。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道德感。
初中歷史的教育過程中,教科書只是作為最基本的學習元素,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書本中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找出歷史事件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讓學生感受到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體會到歷史事件中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態(tài)度。在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教師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當學生面對困難問題時,教師能輔助學生深入分析問題。歷史閱讀內(nèi)容就是課堂的重點以及核心,教科書中大部分文字都是優(yōu)美的語言,其中還包含一些直觀的圖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這些直觀圖片以及優(yōu)美文字進行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歷史情境,引導學生與文章中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德育樹人,其實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樹人內(nèi)容還較為缺失,因此,在此情況下,若想對學生充分開展德育樹人工作,初中歷史教師務必要充分結合歷史教材中的內(nèi)容,深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元素,從而利用更可行的教學方式,將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元素準確無誤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接受德育樹人的整個階段既能更為深切地感受到歷史知識學習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又能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內(nèi)容,同時在上述過程中,十分有助于達到德育樹人工作的開展目標,使學生能在歷史課堂的學習中獲得巨大的進步及收獲。
例如,在開展“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勝利”一課教學時,教師需注重根據(jù)歷史教材中的內(nèi)容,深入挖掘出重要的德育元素,如教師可為學生講述雅爾塔會議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建立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主要原因等,促使學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主要形勢,進而使學生明確由于世界各國之間的協(xié)作才會使戰(zhàn)爭獲得最后的勝利,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以及國際意識。這不僅能體現(xiàn)出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意義、升華教學思想,還有助于促使學生形成正確、正向的價值觀,使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都獲得更好的提升。
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模式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工作時,往往更強調知識內(nèi)容的直接灌輸,在開展歷史教學工作時,也會更加凸顯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位置,不利于提高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思維發(fā)展,不利于保障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成效,更別提對德育樹人教學工作的滲透效果,因而學生的德育水平也往往難以獲得較好的提升。所以,針對上述狀況,若想實施充分的突破,真正保障在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中德育樹人的滲透效果,教師應重視創(chuàng)新和完善歷史教學方式,要善于靈活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工作,體現(xiàn)出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位置。而以所能運用的教學方式來說,則主要包括合作教學方式、問題教學方式以及啟發(fā)教學方式等,而在對不同教學方式實施妥當?shù)倪\用后,不但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在相應歷史問題的驅動下,深層次地感知到在歷史學習中所蘊含的德育思想,而這在提高初中生道德情感認知方面上也能產(chǎn)生非常明顯的作用。
對德育樹人滲透來說,其并非在短時間內(nèi)就可獲得顯著的效果,而是需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德育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更好地吸收和掌握德育知識內(nèi)容,進而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以及道德品質,還能充盈其精神世界,如此不但有助于保證德育樹人的滲透效果,而且能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使學生在具體的學習與生活中均能更好地展現(xiàn)出規(guī)范的道德行為。并且若能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充分開展德育樹人活動,就能對學生的歷史學習產(chǎn)生十分積極的影響,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升華自身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從而體現(xiàn)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德育樹人滲透的根本性作用。
例如,在開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一課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保障德育樹人工作的開展效果,指引初中生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主要內(nèi)容開展演講活動,在演講后,能使初中生了解在發(fā)生戰(zhàn)爭后會對社會發(fā)展及人們的生活產(chǎn)生何種影響和危害,進而使學生認識到,處在和平年代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讓學生能更珍惜當前的生活,也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深化德育滲透效果。
對于初中生而言,在歷史課堂中學習歷史知識時也會了解到許多優(yōu)秀的歷史人物,而這些歷史人物所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以及高尚情操,又能對學生產(chǎn)生較好的道德典范作用,所以在當前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時,如想最大限度滲透德育,那么教師還應結合相關的歷史人物,為學生樹立道德典范。對此,一方面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應對關鍵的歷史人物實施較好的拓展,讓初中生能了解到相應歷史人物身上所發(fā)生的故事,進而被歷史人物身上的高尚道德以及情操所感染,實現(xiàn)在不知不覺中強化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思想情操。另一方面對于教師來說,還要認真觀察和了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在道德、思想和情操方面受到歷史人物感染和熏陶的程度,然后結合具體的情況,對學生展開更深層次的指導,以便使學生能在歷史人物的身上了解和感知到何為正義、何為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何為正確的思想道德情操,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學習中也能以更高的道德規(guī)范及標準來要求自己,實現(xiàn)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德育的一項重要目標。
例如,在開展“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課教學工作時,教師可指引學生學習屈原身上的憂國憂民情懷;在開展“三國鼎立”一課教學工作時,教師可指引學生學習諸葛亮的奉獻精神;而在開展“王安石變法”一課教學工作時,教師可指引學生學習王安石的大度與寬容,這樣能為初中生樹立起關于歷史人物的道德典范,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等方面產(chǎn)生十分直接的指引作用,也能做到在潛移默化中使初中生均能被歷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和道德所感染和震撼,最后也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還能使學生形成正向的理想目標,這樣能使學生為實現(xiàn)此目標而不斷地提升自身。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德育樹人的滲透,也強調結合歷史知識和生活元素來進行,這主要是由于該種方式更能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之感,使學生在接受德育滲透以及學習歷史知識內(nèi)容的過程中更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將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更充分地理解歷史知識內(nèi)容,而且可通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合理利用歷史知識內(nèi)容來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所以,對初中歷史教師而言,在當前的德育滲透中,若想保障德育滲透效果,那么就應將歷史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來加以滲透。
例如,在開展“五四愛國運動”一課教學工作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歷史知識內(nèi)容時,對當時學生的某些愛國行為未能予以充分的理解,而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向學生講述在美國轟炸大使館之后,學生均上街示威的例子,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可對“五四運動”中學生的相關行為加以理解,在實施此教育后,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也有助于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理念,強化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而最后也可更充分地實現(xiàn)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樹人滲透目標。
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根本目標,不只在于促使學生明確和掌握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也能展現(xiàn)出德育樹人的作用,所以,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務必要促使學生正確看待歷史事件,更深層次地掌握歷史知識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和探索歷史事件產(chǎn)生的必然性以及所產(chǎn)生的影響,并根據(jù)具體的歷史事件提升德育的滲透效果,對此,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歷史教學工作,這樣能針對某些晦澀難懂的歷史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加以直觀展現(xiàn),進而有助于降低學生的歷史學習難度,保障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在此情況下,也有利于提升德育工作的開展效果。
例如,在開展“八國聯(lián)軍的侵略戰(zhàn)爭”一課教學工作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放映相關的影視片段,而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勢必能提高民族自豪感,再者,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也能通過播放影視片段來使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使得學生在自身的成長中勇于面對和解決困難。
歷史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還可以根據(jù)歷史教材內(nèi)容,向學生展示多元化教育。例如,紀律教育、誠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會主義教育、感恩教育、熱愛和平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思想品質以及良好的性格,讓學生在歷史事件中能提高自身情操,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感受到自尊、自強、自信的民族精神,以此促使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歷史課堂的順利開展,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到歷史的發(fā)展情況,還要為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為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歷史發(fā)展的具體信息,引導學生了解歷史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爭取讓學生能深刻掌握這部分內(nèi)容,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更好地看待歷史與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復雜知識點為學生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各類知識點,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十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德育水平,使學生能邁入正確的人生道路中,所以,對于初中歷史教師而言,務必要在具體的教學中合理實施德育的有效滲透,以便達成培養(yǎng)學生德育水平、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等方面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