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蓓蓓
幼兒階段的教育是幼兒的啟蒙教育,是啟發(fā)幼兒思維、激發(fā)幼兒潛力的教育,教師應在該階段的教育中有計劃地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開發(fā)幼兒的智力,為其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保駕護航。數學是思維的科學,在大班數學活動中,教師應認識到這一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思維能力,為其將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語言是表現思維的一種方式,也是鍛煉思維的一個手段,教師應注重大班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表達,并適時啟發(fā)和引導幼兒,以鍛煉幼兒的思維。教師可以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出發(fā),借助相關的問題,與幼兒展開多元互動,鼓勵他們自由地表達,以增強數學活動的效果。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設計大班幼兒的數學活動,并在開展具體活動的過程中,不斷通過有效的師幼互動,促使幼兒遷移自身已有的經驗,以此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在大班“三角形變變變”的數學活動中,筆者基于大班幼兒“認識三角形”的經驗,設計了“拼圖、認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環(huán)節(jié),向幼兒發(fā)放大小不同、具有磁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在活動開始后,筆者先通過白板出示課件,創(chuàng)設“圖形國王邀請小朋友們到圖形王國做游戲”的情境,再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案,問幼兒:“圖形王國有這么多三角形,哪一個三角形和你們手里的三角形一樣呀?”并引導幼兒找出圖形王國中和自己手中一樣的三角形。在幼兒作出回答后,筆者繼續(xù)問幼兒:“它們哪里一樣啊?”引導幼兒說出“它們有兩條邊的長度是一樣的”“它們都有直角”等特點,并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與同伴分享自己尋找“三角形好朋友”的過程,借此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在大班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增強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則可以反推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所以,在大班數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多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與幼兒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依舊以大班“三角形變變變”的數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你能用幾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圖案嗎”的問題,并圍繞“怎么做”與幼兒展開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嘗試自主拼圖,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借助合適的問題引導幼兒拼圖。教師借助這種方式開展數學活動,不僅可以促使幼兒積極思考,還可以讓幼兒感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生活中進行的。大班幼兒普遍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會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產生興趣,并愿意與教師、同伴圍繞生活中的數學展開討論?;诖耍處熆梢詫⑸钭鳛橛變哼M行數學活動最直接的載體,捕捉幼兒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引導他們圍繞生活中的數學展開探索和討論,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以大班數學活動“左左右右”為例,大班幼兒雖然認識了左手與右手,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到我的左邊來”“把你右邊的東西拿給我”“把它放到右邊去”等對話,但還沒有對左右的相對性、可變性形成正確的認識,需要發(fā)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能力。而讓幼兒認識左右的相對性、可變性,增強幼兒判斷空間方位的能力,也是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的一個過程。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先通過詢問,了解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對左右的掌握情況,如“你吃飯的手是哪只手”“你寫字的手是哪只手”“你習慣用哪只手提東西”等。接著,教師可以還原交警在道路中間指揮交通的生活場景,通過多媒體出示交警指揮交通時不同手勢的圖片(向左和向右),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出不同手勢所代表的含義,鼓勵幼兒模仿交警,比劃向左、向右的手勢,讓幼兒感知與自己身體相對的左、右兩個不同方向,以此判斷空間方位。最后,教師可以基于幼兒對左、右空間方位的初步認識,為其提供顏色相同的手環(huán),讓幼兒將手環(huán)統(tǒng)一戴在右手上,兩兩一組,面對面伸出右手握手,讓幼兒明白同伴的右手與自己的右手在位置上的相對性,從而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繪本閱讀是備受幼兒歡迎的一種學習方式?;诖耍處熆梢越柚L本開展大班數學活動,讓繪本成為數學活動特殊的載體,以增強大班數學活動的趣味性,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在借助繪本開展大班數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科學選擇繪本素材,以充分發(fā)揮繪本的價值,增強數學活動的效果。例如,在講解數量、重量、身高等知識時,教師可以選擇繪本《超級擂臺賽》,讓幼兒一邊認識數字,一邊在數字的統(tǒng)計和比較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在講解自然測量方法時,教師可以選擇繪本《一寸蟲》,讓幼兒在跟隨繪本畫面探究蟲子長度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在教幼兒認識數字時,教師可以選擇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讓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認識10以內的數,并引導幼兒推理各個數字之間的關系,以此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教師還可以根據繪本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繪本故事的背景適當轉化為幼兒的活動場景,帶領幼兒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探索和學習數學知識,以豐富幼兒的數學知識儲備。以繪本《十個甜甜圈》為例,該故事圍繞“熊媽媽做了十個甜甜圈,但是不知道怎么把這些甜甜圈分給熊哥哥和熊弟弟”展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故事創(chuàng)設數學活動情境,準備10個甜甜圈或其他玩具,還原“分甜甜圈”的場景,邀請幼兒幫助熊媽媽將甜甜圈或玩具分給熊哥哥和熊弟弟,促使幼兒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與討論,通過思維的碰撞,找到最合適的分配方法,以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大班幼兒對游戲有著強烈的興趣與熱情,在開展大班數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數學活動與游戲有機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探究數學知識,在游戲環(huán)節(jié)的推動下深入思考,主動發(fā)展數學能力與思維能力。
在將游戲與數學活動有機結合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數學活動的主題,準確把握游戲與大班數學活動的聯(lián)系,據此設計豐富有趣的游戲內容,以充分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并積極思考,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認識20以內的數時,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格子跳”的數學游戲,準備標有數字1~16的地墊、多組“跳格子”的路線圖和箭頭標記卡,在地面鋪設“格子路”,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生成多項游戲內容,如聽指令,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跳格子;聽指令,往左上、往右下、往左下、往右上跳格子;等等。在設計好游戲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可以依次引導幼兒根據簡單方位指令、復合方位指令和固定的路線圖跳格子,促使幼兒遷移自身的數序認知經驗,結合上箭頭、右箭頭、斜箭頭等箭頭卡片的不同指示功能,自主完成游戲任務。這一游戲有多種玩法,幼兒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加深自己對數字1~16的印象,學會正確區(qū)分左上、右下、左下、右上等復合方位,促進自身空間方位感更深層次的發(fā)展。同時,通過從數學角度觀察和比較不同路線圖的特點,幼兒的思維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此外,在開展大班數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適當融入益智類游戲,充分發(fā)揮游戲的作用,將數學活動游戲化,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進來。同時,教師也可以靈活運用游戲的益智功能,開發(fā)幼兒的智力,推動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將“數獨”游戲與大班數學活動相結合,根據班級幼兒思維能力與數學能力的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數獨闖關”卡片,鼓勵幼兒嘗試自主或合作填寫數獨卡片,促使幼兒積極思考,在“解數獨”的過程中自主發(fā)展思維能力。
幼兒具有個體差異性,其思維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游戲化的數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也不盡相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兒對游戲化數學活動的不同需求。對此,教師應認真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了解不同幼兒的需求,及時介入活動指導幼兒,促使幼兒調整游戲思路和活動思維,以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
例如,在“趣味格子跳”的數學游戲中,一些幼兒在“聽指令,往左上、往右下、往左下、往右上跳格子”的環(huán)節(jié)表現為向上跳、向右跳、原地不動。通過細致觀察并解析其表現,教師可以得出結論:此部分幼兒尚未完全理解左上、右下等復合方位。對此,教師可以按照預設口令,介入游戲活動,向幼兒示范“往左上跳、往左下跳”等,讓幼兒認識相關的復合方位,并學習推理其他復合方位。
總結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游戲化數學活動中也不例外,通過總結,幼兒可以知道“這次活動我都收獲了什么”,體會到成就感,從而更愿意參與后續(xù)的數學活動,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鑒于此,教師應重視總結與討論環(huán)節(jié),并在此環(huán)節(jié)鼓勵幼兒創(chuàng)新,引導幼兒開展延伸活動,以增強數學活動的效果,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以“趣味格子跳”為例,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詢問幼兒:“在這次數學游戲中,你們收獲了什么?”使幼兒回顧游戲過程,說出“我知道了左上方位”“我學會了用箭頭和數字設計路線”等收獲。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并詢問幼兒:“你還有其他‘趣味格子跳’的游戲建議嗎?”除此之外,還可以出示骰子等道具,鼓勵幼兒開展“擲骰子,跳格子”的游戲,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
綜上所述,思維能力是幼兒必須具備的一項素質,對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數學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的“好幫手”。因此,在大班數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采取恰當的組織與指導方式,讓幼兒在豐富有趣的數學活動中持續(xù)、積極地進行自主思考,以不斷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為幼兒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