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葉
(江蘇省溧陽市文化幼兒園教育集團丁園園區(qū),江蘇 溧陽)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里提到:幼兒學習行為是在直接經(jīng)驗基礎上,在游戲以及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應對游戲以及生活的獨特教育價值引起重視,創(chuàng)造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做好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引導并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以及具體操作來獲得經(jīng)驗,避免出現(xiàn)拔苗助長式的教育,這足以看出游戲在幼兒認知形成以及知識獲得中的重要性[1]。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足球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下決心要將足球事業(yè)搞上去;中央深改小組又召開了兩次專題會議并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使足球事業(yè)發(fā)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足球作為一項風靡全世界的體育運動,讓幼兒早一點接觸足球,對其身心健康、肢體動作協(xié)調(diào)性的養(yǎng)成等均有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基于幼兒園現(xiàn)有條件設計具有特色的、能有效激發(fā)幼兒興趣的戶外足球游戲活動,在豐富幼兒園活動開展形式的同時,達到錘煉幼兒意志品格、促進幼兒綜合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的效果。因此,以《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基準,致力于引導幼兒開展戶外足球游戲活動的探索很有必要。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發(fā)展屬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且還展現(xiàn)出相應的階段性特征,每位幼兒在朝著相似進程發(fā)展的道路上,各自的發(fā)展速度以及抵達某個水平的時間存在差異,應對幼兒的個體差異給予充分的理解與尊重[2],讓他們在原有水平基礎上向更高水平發(fā)展,以自身的速度以及方式獲得成功,不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
因此,在《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相關理念的引導下開展戶外足球游戲活動時,教師在選擇或設計足球游戲方面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出既適合幼兒認知發(fā)展水平,又讓不同階段幼兒感興趣的足球游戲類型。其中小班幼兒從眾心理強,可開展一些易于模仿且簡單有趣的游戲活動,如“比比誰踢得高、踢得遠”“我說你做”“給小豬洗澡”“邊走邊踢”等。在自由游戲時,可分給幼兒每人一個球,自由傳接進行玩耍。中班孩子對足球游戲活動的開展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白其中的一些游戲規(guī)則,積累了用腳玩球及和同伴一起游戲的經(jīng)驗,因此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吸引幼兒,讓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參與到足球活動中來,如“小刺猬背果子”“小猴送西瓜”“小螃蟹玩球”“趕跑大灰狼”等。大班孩子隨著動作以及經(jīng)驗的積累,已不滿足于一般的合作游戲,他們更喜歡有挑戰(zhàn)性、競賽性的游戲。因此,大班教師可常組織周賽、月賽、季賽,用比賽來凸顯足球運動的特質(zhì)與魅力,這樣可讓不同階段孩子的運動能力均得到提升,與《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倡導的教育理念相符。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幼兒參與游戲活動進行學習與發(fā)展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其人格不斷健全的過程。教師設計游戲時應將立德樹人育人理念融入其中,注重幼兒團結、自信、責任心、勇敢等品行的培養(yǎng),并借助比賽來確保幼兒的承受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戶外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進行游戲設計時,應以《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引導,充分遵循足球游戲設計原則,引導幼兒參與到設計中,這樣可讓游戲活動更符合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也能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
要想利用足球游戲來達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標,就需要在設計足球游戲過程中遵循以下幾點原則:(1)安全性原則。足球運動是一項帶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幼兒自我防護能力較差,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在設計足球游戲的時候充分考慮到安全因素,不僅要設計出適合幼兒的足球游戲,更要在游戲進行之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3]。(2)趣味性原則。足球游戲是否有趣,直接關乎幼兒參與游戲的程度。因此,教師要充分掌握幼兒的興趣激發(fā)點,并將足球游戲的趣味性特征凸顯出來,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3)和諧性原則。足球是一項集體運動項目,因此在設計足球游戲時,要體現(xiàn)互動、和諧特征,確保幼兒在團結合作的氛圍下開展戶外足球游戲活動。
因戶外游戲活動的開展不會受到場地的限制,因此所設計的游戲活動類型更多,靈活性更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引導幼兒參與到活動的組織和設計中,鼓勵幼兒去探索和思考,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自己去組織設計和創(chuàng)造各種玩法[4]。比如,給每個幼兒提供一個塑料袋,有的孩子想到把球裝進去,拎在手里踢,有的幼兒想到可以裝球掛起來做頭頂球等。又如部分幼兒想到在地上不同間隔距離畫上一條線段,并擺放上相應的獎勵物品,然后用腳踢球,球在哪里停下,則獲得對應位置的獎品,這樣可讓幼兒主動參與游戲設計,也達到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目的。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這為幼兒園戶外足球游戲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需將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相互補充,使幼兒戶外足球游戲活動的開展取得實效,這對《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的促進幼兒社會、健康、藝術、語言、科學等領域發(fā)展均有幫助[5]。
因此,在戶外足球游戲活動開展中,教師需先設計出全面的、詳細的親子球類游戲,讓家長協(xié)助幼兒園做好球類游戲開展工作,增進父母與幼兒之間、父母與學校之間、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感情。如在小班的“傳球我最厲害”的親子游戲活動中,則可在活動場地增設障礙,讓全班幼兒按照每3 個人一起上場傳球的形式來比賽,最快的獲勝。在活動中家長要抱著或背著自己的孩子進行傳球,且傳球時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一旦足球跑到了活動范圍外一律算輸,同時不可用手去控制足球,否則同樣算犯規(guī),這樣不僅增強了幼兒的競爭意識與規(guī)則意識,也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喜悅與快樂,讓幼兒對足球運動有了初步的認識。
足球運動的開展可為幼兒帶來精神與情感上的滿足,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能夠為國家足球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后備人才。教師積極地開展戶外足球游戲是順應《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體現(xiàn),但戶外足球游戲活動開展中也不得不重視安全問題,若不能保證安全,那么則會與活動開展的初衷相悖。因此,幼兒園應加強對戶外足球游戲活動開展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兒在活動中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如幼兒園應積極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安全教育中來,將安全教育內(nèi)容以形象生動的動畫視頻形式展示出來,相信這樣的安全教育方式必定能夠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升安全教育效果的目的,有效提升幼兒安全保護意識。即在開展戶外足球游戲活動之前,幼兒教師就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給幼兒播放一些關于戶外活動安全隱患的相關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再結合教師的囑咐,讓幼兒知道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玩,哪些能玩,從而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也使幼兒明白在戶外足球游戲活動開展中要注意保護自己,明白在活動中若發(fā)生意外,如何進行應對。如因不小心摔倒而鼻孔流血時,視頻演示怎樣處理流鼻血問題:仰起頭,用衛(wèi)生紙塞住鼻孔,并用涼水拍額頭。
足球游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激發(fā)幼兒運動潛能,錘煉幼兒綜合素質(zhì)。幼兒教師在足球游戲活動開展中,應以《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法規(guī)制度作為引導,充分利用幼兒園現(xiàn)有教學資源,結合幼兒年齡特征,注重幼兒自主性的凸顯,通過多種舉措來增強游戲活動的豐富性、啟智性與育德性,使幼兒通過游戲活動的開展得到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