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作溶
(景泰縣第二小學 甘肅 白銀 730422)
減負的重點應放在課堂學習上,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缺乏學習經(jīng)驗,難免在學習上出現(xiàn)事倍功半的學習現(xiàn)象,對于教師而言,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的引導,向?qū)W生傳授如何學好語文,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學習,并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知道如何學習。但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較差,傳授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學生不一定能夠理解,因此忽視思維訓練,方法傳授,導致語文課程缺乏引導意義,學生無法掌握學科學習規(guī)律,形成良性的學習循環(huán),從而導致學生出現(xiàn)學習內(nèi)容雜亂,學習時間增多的現(xiàn)象。
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堂教學圍繞著知識學習目標進行,將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重點學習、反復學習,但是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下,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小學生語文學習需求,也不符合雙減政策課堂學習要求。首先很多教師對小學階段學習內(nèi)容認知存在局限性,認為識字、讀寫是學習的重點,至于理解能力、思維方式等學習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量的提升,這些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因此對于這方面的訓練并不重視,但是從目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來看,當前教學內(nèi)容并不符合新的教學理念需求。其次雙減的政策要求為學生減負,因此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學好知識,但是目前語文課程教學內(nèi)容依然停留在表面知識的學習,無法對學生進行深入地引導,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完成學習內(nèi)容,只能在課下完成相關的學習,而這顯然增加了學生學習時間,給學生帶來了學習壓力和負擔。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有教學計劃的培養(yǎng)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按照所設計的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逐步展開,因此做好教學計劃,并通過互動搜集全面的信息才能保證教學的高效性,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互動較少,而且互動方式比較刻意,主要是問答形式的互動,導致教師無法更好地了解學生,因此無法進行針對性地引導和教育,比如一些學生喜歡閱讀,但是不喜歡寫作,教師通過互動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所搜集的學生信息對學生進行引導,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方法引導,讓學生關注寫作,但是在教學中由于缺乏互動,所以這種科學的指導幾乎很難實現(xiàn)。
雙減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引導教育重在知識引導,而方法、思維引導教育較少,導致小學生學習非常吃力,甚至一些小學生因為學習難度大、學習任務重,對語文課程學習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雖然語文課程中一些文章充滿了童趣,而且這些文章也具有條理性,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缺乏方法和經(jīng)驗,導致閱讀中比較盲目,會閱讀,但是不會思考,找不到文章的核心,而對于語文學習而言,如果無法明確文章主旨,概括文章學習內(nèi)容,那么這樣的學習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學習。此外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思維引導不足,尤其是想象力的培養(yǎng)較為缺乏,無法讓學生更好地完成習作、閱讀理解等知識學習。
在語文課堂教學應做好課前引導工作,課前引導一部分需要學生在課下完成,即預習,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教師新課程,并在預習中總結出有疑問的地方。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家長配合,對于低段的小學生自己無法獨立完成,高段的小學生如果自己養(yǎng)成了預習習慣,這個學習過程是非常順利的。此外課前引導還包括課堂引導,即教師應讓學生闡述在本節(jié)課程中自己遇到哪些難點,然后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疑問和難點進行匯總,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其次為了保證教學的高效性,教師應確定本課學習目標,應包含知識、情感、技能等多項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按照所設置的教學目標逐步實現(xiàn),避免因為教學目標混亂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去年的樹》是一篇動人心弦的童話故事,但是這篇文章中涉及的對話較多,需要學生在課下提前閱讀該篇文章,明確故事內(nèi)容,并掌握小鳥分別和誰進行了對話,教師應讓學生在課下完成預習,大概了解課程學習內(nèi)容。此外針對《去年的樹》設置多個學習目標,首先包括“煤油燈”、“伐木”、“融化”、“剩下”等學字詞學習目標,以及閱讀課文、領悟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目標;其次還應包括情感學習目標,即學習該課文后學生應懂得交友中信守承諾的道理。此外還應包括思維擴展學習目標,比如如果《去年的樹》換個題目,你認為應該換成什么?根據(jù)這篇課文學習能說說你的交友故事嗎等等。當然了對于教師還可以深入的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挖掘,培養(yǎng)學生多種學習能力,比如故事創(chuàng)編能力,讓學生發(fā)揮想象來寫出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
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學習能夠有效的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因此需要教師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保證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深入性,以此讓學生在課上將語文知識學活、學好,并實現(xiàn)各種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打造深入學習課堂時不應局限于知識點的深入學習,知識學習的擴展,還包括技能方面的擴展,比如語言應用能力、良好精神的培養(yǎng)等,這些都應是深入學習課堂中所包含的學習內(nèi)容,總之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深入地學習,才能保證學習質(zhì)量。其次為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師還應增加體驗式教學,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并沉浸在課堂活動中,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滿足雙減教學需求。
例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應通過課文構建課程活動,并在活動的基礎上深化學習內(nèi)容。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重構故事教學情節(jié),預測老屋還會幫助更多的小動物和人,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讓每一個小學生設計一個故事情節(jié),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所蘊含的精神,鍛煉了學生想象力。
互動可以增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從各個方面做好課堂結構的整改,保證所設計的課堂更加高效,對此在具體的執(zhí)行中,首先應重視課堂互動,通過問題、詢問等方式了解學生學習中遇到哪些困難,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到位;哪些學習缺點,然后可以進行針對性地引導。第二,通過師生互動對學生展開啟發(fā)性教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愛學生,重視發(fā)揮引導的教育價值,對于學習態(tài)度消極的學生進行重點引導,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排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進而引導學生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例如:《名字里的故事》課程學習中,教師應通過本次課題和學生做好課前互動,讓學生在課下向爸爸媽媽了解名字的由來,然后在課堂交流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語言表達是否正確,交流內(nèi)容是否符合主題,并在學生交流結束后給予評價。對于一些發(fā)言不積極的小學生應給予鼓勵,并在發(fā)言結束后給予積極的引導和正面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敢于發(fā)言,樂于分享的語文學習能力。此外名字的故事中蘊藏著父母的愛,寄予了對孩子的希望,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針對小學生對自己名字的發(fā)言,給予評價并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做好自己,不要辜負父母對自己希望。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方法引導,讓學生掌握語文課程學習的正確方法,進而簡化學習過程,達到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鍛煉學生思維,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通過讓學生不斷思考來活躍學生思維。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基于所學內(nèi)容進行方法引導,不同的文章下對學生思維、方法的引導是不同,切忌生搬硬套,應進行科學的引導,避免學生陷入思維怪圈,引發(fā)負面教學效果。其次思維教育中想象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對于語文學習而言,學生具有較好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都會得到明顯的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進行思維教育,基于所學知識進行教學內(nèi)容來啟發(fā)學生,讓學生通過想象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內(nèi)容的更新和補充。
例如:《大青樹下的小學》課文學習中,教師應向?qū)W生闡述學習方法,即首先要做好課前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標注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其次在課文講解中向?qū)W生講解課文知識結構,知識結構的學習中,學生應學會抓住重點,即上學路上和來到學校以及課上和課下小學生的表現(xiàn)兩條主線,通過兩條主線的展示,可以看出這所小學是團結友愛的小學。這是一種順向思維方式,在順向思維中要求學生會抓重點,抓核心,這樣在閱讀中才不會吃力,而且也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總之學習方法非常重要,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此外對于語文學習而言,關鍵是在閱讀,閱讀是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方法,教師應向?qū)W生灌輸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課下時間主動閱讀,進而為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做好準備。
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雙減背景下應做好小學語文課堂改革,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好語文知識,避免將過多的學習任務留在課下,增加學生學習負擔。但是在課堂改革中由于教學觀念、課堂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現(xiàn)目標設置不合理、教學內(nèi)容不夠深入等問題,這些都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對此應進行積極改革,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設置教學目標,讓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深入學習等,進而形成良性的學習循環(huán),為實現(xiàn)為學生學習減負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