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曉明 饒旺福(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南昌 330006)
中風后麻木是中風后常見的后遺癥狀,與周圍神經損傷引起的麻木癥狀相比,中風后麻木癥狀較重,臨床上一般采用活血化瘀等治法,效果經常不理想。筆者通過復習古代關于中風后麻木的文獻,結合臨床觀察認為,中風后麻木癥狀產生的病機為衛(wèi)氣不達、營陰瘀滯、神機失常,調和營衛(wèi)、補氣活血、調節(jié)神機、暢達陽氣是中風后麻木的治療原則。
麻木癥狀是一種常見的感覺障礙,伴或不伴有運動障礙。根據癥狀和程度的不同,臨床又有“麻”和“木”的不同,其中有脹、麻、痛、酸、蟻行感等屬于“麻”的范疇,其共同點是觸之有感覺但感覺減弱,同時伴有讓人不適的異常感覺。如果觸之完全沒有感覺則屬于“木”的范疇。一般認為“木”的損害程度較“麻”要嚴重。古代醫(yī)家一般認為是“先麻后木”[1],即先因氣虛導致“麻”,后期因痰濕瘀血而產生“木”。如《奉時旨要》云:“麻者,如繩縛而初放,氣虛也;木者,痛癢不知,濕痰與死血也。”[2]
麻木是中風后的最常見癥狀之一,與一般肢體經絡病導致的麻木癥狀相比,中風后麻木具有偏側急性起病、癥狀較重、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特點,臨床上治療難度較大,可給患者造嚴重的身體和精神負擔。
中風后麻木屬于中風“三偏”癥狀之一,一般急性起病,癥狀為偏側身體的麻木不適感,可以包括面部、軀干和四肢,因此影響范圍較一般的麻木廣泛。中風后出現(xiàn)的一些麻木癥狀,尤其是一些異常的感覺常使患者難以忍受,非常痛苦,經常伴有焦慮、失眠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風后麻木若病情較輕的可以迅速緩解,但如果病情較重則可以持續(xù)數月甚至數年,有的甚至終身得不到緩解。中風后麻木是中風后遺癥中最難治療的癥狀之一,患者往往運動癥狀已經得到明顯改善,但麻木癥狀仍無緩解,臨床常用活血化瘀等治法效果不理想,而且也缺乏有效的康復訓練方法。
人體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產生于皮毛之后通過營衛(wèi)循行傳遞給心神。中風后麻木的產生與中風后衛(wèi)氣不達、營陰瘀滯、神機失常有關。
麻木癥狀的產生與營衛(wèi)循行,尤其是衛(wèi)氣的循行異常密切相關。齊魯傷寒流派傳承人丁元慶教授[3]認為:“衛(wèi)氣是腦髓元神與臟腑百骸聯(lián)系之使?!备杏X的產生在于皮毛,而產生于外周皮毛的感覺之所以為我們所感知必須有一個傳導通道,而這個通道就是衛(wèi)氣。衛(wèi)氣又稱為衛(wèi)陽,為水谷之悍氣,其氣慓疾滑利,循行迅速。衛(wèi)氣循行于皮膚、分肉之間,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分布廣泛,無所不至,因此衛(wèi)氣才可以收集全身各處的感覺,并迅速傳出?!鹅`樞》云:“衛(wèi)氣不行,則為麻木?!薄端氖バ脑础ぶ酗L根源》云:“麻木者,肺氣之郁,肺主皮毛,衛(wèi)氣郁遏,不能煦濡皮毛,故皮膚枯槁而頑廢也?!保?]因此衛(wèi)氣不足或郁遏均可導致麻木。
營氣為水谷之精氣,可以“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營衛(wèi)兩氣為“一源二氣”,循行相輔相成,出現(xiàn)病變也可相互影響。《素問·逆調論》曰:“營氣虛則不仁,衛(wèi)氣虛則不用,營衛(wèi)俱虛,則不仁且不用?!敝酗L后因神機失用可以直接導致周身衛(wèi)氣輸布異常,即出現(xiàn)偏側肢體的衛(wèi)氣不達。衛(wèi)氣推動營血循行的作用下降可導致津液、營血停滯,產生痰凝、死血等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可以阻塞經絡又可以加重衛(wèi)氣不達,最終導致偏側肢體失去衛(wèi)氣的溫煦和營陰的滋養(yǎng),從而出現(xiàn)怕冷、無力、麻木等癥狀。
麻木的感覺的最終形成于心神,我們人體的所有感覺均通過營衛(wèi)的循行與心神相連?!鹅`樞·本神》曰:“所以任物者謂之心?!毙臑榫髦伲闹魃??!肚Ы鸱健ば呐K脈論》認為:“神者,五臟專精之本也,為帝王,監(jiān)領四方?!保?]唐榮川認為:“人身知覺運動,無一不本于心?!毙闹魃竦墓δ苷2拍芙邮杖淼乃懈杏X。腦為精明之府,心主神的這部分功能多歸屬于腦,因此若腦受到損害則可直接影響心主神的功能。中風的病位在腦,基本病機為痰瘀阻滯腦絡或血溢脈外。腦絡受損后可以影響心主神的功能,輕者出現(xiàn)偏身麻木、肢體無力、言語謇澀等神機異常,重者出現(xiàn)昏聵無知,二便失司等重癥,因此麻木是神機部分受損的一個表現(xiàn)。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标枤獬涫⑴c否與心主神的功能密切相關。部分病人因腦絡受損加之陽氣不足或郁遏,氣血循行不暢從而導致神機不振,可以出現(xiàn)抑郁等癥狀。這些癥狀可以進一步擾亂神機,進而影響營衛(wèi)的運行,從而加重麻木等癥狀。正如《靈樞·口問》所云:“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倍≡獞c教授[6]認為本病“傷在心神,心陽不達,神機不振,感知覺異?!薄?/p>
《難經·第十四難》云:“損其心者,調其營衛(wèi)?!贬槍χ酗L后衛(wèi)氣不達,營陰瘀滯產生的麻木,可以通過調和營衛(wèi),補氣活血來治療。補氣可以充實衛(wèi)氣,使衛(wèi)氣更好的發(fā)揮推動溫煦的作用。氣行則血行,補氣也助于活血,氣血循行通暢才能使營衛(wèi)調和,從而治療麻木。另外,補氣活血也助于腦內瘀血的消散,也有助從源頭上治療麻木。因此臨床上常用調和營衛(wèi)、補氣活血法治療中風后麻木。代表方為補陽還五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等。
中風后麻木癥狀的產生與神機受損相關,因此治療上要調節(jié)神機。臨床上對于中風后麻木伴有心神不寧的患者可根據虛實的不同,可配合養(yǎng)心安神或重鎮(zhèn)安神的藥物。《溫病條辨》中認為:“陽氣開泄,萬象皆有生機矣?!保?]暢達陽氣是一方面可以舒暢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鼓舞臟腑氣化,祛除氣血的郁閉,杜絕痰瘀等病理產物的產生。臟腑氣化旺盛則可以使氣血充足,促進損害的恢復;另一方面通陽可以治心,治心可以調神。張景岳認為“氣為陽,陽主神也”,暢達陽氣還可以振奮神機,寧神定志。臨床上可選用桂枝湯及其類方,該方可以宣通陽氣,具有振奮神機的作用,對中風后麻木伴有抑郁癥狀的患者尤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