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昕慧 趙惠
聽能管理是實施聽障兒童康復的首要步驟,是聽障兒童康復的關鍵因素之一。為聽障兒童提供高質量的聽覺和聲學環(huán)境,使其聽覺處于最佳狀態(tài)、助聽設備處于最適狀態(tài),就要對聽障兒童的助聽效果及其聲學環(huán)境進行動態(tài)觀察和科學評估。在開展聽能管理工作中,應秉承以聽力師為主導,通過聽力師、康復教師及聽障兒童家長三方協同合作,為聽障兒童康復訓練打下堅實基礎。聽能管理伴隨聽障兒童一生,不僅在機構訓練需要干預,在其入普幼、普小乃至以后的生活中,都需要隨時了解聽障兒童的聽力狀況和聆聽效果。目前,我國對學齡兒童資源教室的建設和對聽障人士學習、生活的社會支持較薄弱,因此,需對聽障兒童家長進行適時有效的指導和培訓[1],使他們熟練掌握基本的聽能管理知識技能,由原來在聽障兒童康復過程中被動等待,轉換為主動參與,發(fā)揮家長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保障聽障兒童的聆聽效果。本文針對市級康復機構新收訓的聽障兒童家長聽能管理內家長培訓方式的有效性進行研究,以期通過調整培訓方式強化培訓效果。
本研究對象選取我中心“十三五”期間參加聽能管理培訓的30名聽障兒童家長,年齡20~35歲,均為初高中學歷。隨機分為A、B兩組[2],每組15人。
兩組都由同一位授課教師授課,采取相同的授課方式和培訓內容,均講授林氏六音的運用、聽輔設備的正確使用及保養(yǎng)和家庭中聲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3方面內容。
A組是集中培訓組,按照傳統的集中培訓方式,對15名聽障兒童家長開展理論結合實操培訓,利用一天的時間,連續(xù)授課6小時。B組是分時段授課組,采用分時段授課的培訓方式開展理論結合實操培訓。每次授課2小時,每周培訓1次,連續(xù)3周。
兩組授課內容、時長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講授方式相同,培訓結束后,按照100分制標準,采用現場測試方式對兩組聽障兒童家長參加聽能管理培訓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試,考慮到家長的文化基礎,涉及理論的內容有文字指導。
使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兩組間差異比較用t檢驗分析。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加培訓的兩組家長對知識的掌握存在較大差異。A組家長對培訓內容的掌握得分處于略低水平,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很好地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B組家長對每項培訓內容的掌握均高于A組。對兩組3方面內容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兩組家長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B組家長得分顯著性高于A組(P=0.00<0.05),見表1。
表1 培訓效果測試對比(χˉ±s,分)
結合統計學分析,將集中培訓與分時段授課兩種不同形式的培訓進行對比,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因素分析培訓效果。
3.2.1 主觀因素 本次參與研究的聽障兒童家長80%來自鄉(xiāng)鎮(zhèn)農村,文化程度在初、高中,多數在家務農,學習的機會很少[3]。A組家長對于傳統的集中培訓需全天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培訓感覺壓力很大,參加培訓時的課堂參與度不高,對于需要了解性的理論知識還能夠接受,相對需要理解理論知識并指導實踐操作的內容接受較慢,把握也不精準。B組家長在分時段授課學習中,每次只有2小時的學習,便于調整學習狀態(tài),學習壓力得到緩解,學習精力更加充沛,一次培訓內容不是很多,課后能夠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統整,更利于知識的消化吸收。
3.2.2 客觀因素 (1)A組家長因集中培訓內容連貫,時間連續(xù),對前面的內容還沒有很好的消化吸收就要接受新的知識,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將學到的知識在家庭康復中實踐,基本上是聽課時都懂了,在學習結束后對孩子進行家庭康復的應用時,就會出現各種問題。B組家長因分時段授課培訓的時間短,內容少,在培訓后,可以把本次培訓學習的內容在家庭訓練中及時實踐和吸收,實踐中遇到的不同情況,也有充足的時間咨詢授課教師和機構其他教師及時解決,避免問題的積壓,提升了學習效果。(2)本次參與研究的聽障兒童家長多數都是一位家長在附近租房陪同訓練,偶爾會做零工貼補家用。在傳統的集中培訓中,A組家長因請假會影響工作,對家庭日常生活會帶來不便。B組家長因培訓時間相對分散,對工作學習上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小。
傳統的集中培訓方式對于機構組織從工作安排、組織管理、師資調配等方面開展家長學校工作更為便捷;而分時段授課因為時間相對分散,從管理、人員安排、組織實施等方面會比集中培訓多花費精力。
從培訓的效果上講,對于需要了解性的理論培訓內容,無論是傳統的集中培訓方式還是分時段授課方式,聽障兒童家長都能較好接受。但對于需要理論結合實踐操作的內容,家長在傳統的集中培訓方式取得的學習效果低于分時段授課方式,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更大困難。受文化水平、生活環(huán)境、家庭氛圍和教養(yǎng)觀念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很多家長參加家長培訓處于被動狀態(tài),對學習內容的接受和掌握也停留在表面,家長更喜歡分時段授課培訓形式[4]。
舉辦家長培訓的宗旨[5]是使家長的理論水平和康復技能得以提升,促使家長主動參與聽能管理,為聽障兒童提供持續(xù)、有效的聽能管理,在提高康復效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長的學習風格、學習態(tài)度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將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因此,選擇一種家長更樂于接受的培訓形式十分重要。在針對聽障兒童家長聽能管理相關內容培訓中,特別是理論聯系實踐的知識內容,采用分時段授課的方式更利于知識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