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抗戰(zhàn)時期楊東莼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貢獻及啟示
        ——以面向廣西青年學生為例

        2022-11-23 07:36:33夏金玲
        關鍵詞:楊東干校師專

        夏金玲, 張 紅

        (廣西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楊東莼是我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五四運動前后,楊東莼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他積極追求思想進步,深入工人群眾,組織進步青年,在實踐中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大革命失敗后,他東渡日本留學三年,潛心修學,致力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的翻譯和研究,先后完成多部重要譯著。抗戰(zhàn)時期,楊東莼兩次到桂林從事教育工作,他先后以廣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和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為陣地,巧妙地向青年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播撒革命火種,引導青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投身中國革命事業(yè)。

        一、 在廣西從事教育工作概況

        抗戰(zhàn)時期,楊東莼先后兩次到桂林從事教育工作。第一次是20世紀30年代初任廣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廣西師專)校長。1932年初,新桂系為鞏固自身統(tǒng)治地位,提出反蔣抗日口號,標榜“開明進步”,決定創(chuàng)辦廣西師專,聘請楊東莼擔任校長。10月12日,楊東莼就任廣西師專首任校長。在廣西師專任職期間,楊東莼表面上響應新桂系提出的“建設廣西,復興中國”口號,實際上他在蔣桂矛盾的夾縫中巧妙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革命青年。因“師專辦得像馬克思主義學院,外面就有人紛紛議論,有些學生也自稱師專為‘小莫斯科’”[1]代序4,所以馬克思主義在廣西師專的傳播一直為廣西當局所警惕。1934年“福建事變”后,廣西當局感到聯(lián)共反蔣設想破滅,再也容不下廣西師專這個“革命據點”。同年4月,楊東莼已預感到形勢不好,在他還沒來得及發(fā)辭職函,報上已登出“楊東莼辭職照準”的新聞。

        楊東莼第二次到桂林從事教育工作是20世紀30年代末任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以下簡稱廣西地干校)教育長。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以后,到皖南事變以前,新桂系為集結力量,抵御日軍入侵,同時為提防被蔣介石吞并,表現(xiàn)出積極抗日姿態(tài),實行較進步、開明的政策,接納從各地來桂的進步文化團體和抗日民主人士,同意中國共產黨設立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加強與中國共產黨僅限于上層的合作。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新桂系急需改革陳舊的訓練方法,培養(yǎng)大批新型干部,廣西地干校應運而生。1938年底,廣州、武漢相繼淪陷,楊東莼赴渝任職途經桂林,新桂系多次邀請他承擔籌辦廣西地干校的任務。廣西地干校于1939年1月籌建,3月正式開學,到1940年12月結束。當時的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兼任校長,楊東莼任教育長,全權主持學校事務。在此期間,楊東莼參照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和陜北公學的經驗辦學,把地處國統(tǒng)區(qū)的廣西地干校辦成一所傳播革命理論、擴大革命力量的基層干部學校,曾被譽為“南方抗大”。由此引起國民黨特務和反動分子的密切注意,1940年5月楊東莼已感難以繼續(xù)辦學,便提出辭呈,次月辭呈獲批準。同時,廣西當局下令地干校于年底停止辦學。

        二、 在廣西青年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貢獻

        (一)大膽任用進步教師,為馬克思主義傳播提供師資力量

        抗戰(zhàn)時期楊東莼兩度到桂林從事教育工作,他在擔任廣西師專校長和全權主持廣西地干校事務期間,十分重視教師在傳播馬克思主義中的作用,善于利用各種機會和條件,引進一批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或革命斗爭實踐經驗的進步教師,為傳播馬克思主義提供重要的師資力量。

        在廣西師專,楊東莼聘請朱篤一(原名朱克靖,大革命時期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的黨代表)講授世界大勢、薛暮橋(大革命時期投身鐵路工人運動被反動派逮捕入獄的中共黨員)講授政治經濟學和中國農村經濟、金奎光(參加過廣州起義的朝鮮共產黨員)講授教育概論、杜敬齋(原名汪澤楷,早期中共黨員)講授政治經濟學、沈起予(左聯(lián)成員)講授文學概論、彭仲文講授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王伯達講授社會進化史、廖庶謙講授自然辯證法等。這些進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不使用統(tǒng)編教材,而是自編講義講授課程,引導青年學生活學活用所學的進步理論與思想。

        在廣西地干校,由于辦學時期正處于第二次國共合作新階段,中國共產黨對新桂系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八路軍桂林辦事處于1938年11月正式成立。借助這一有利條件,楊東莼聘請一批中共黨員和進步民主人士進入地干校任職任教,有的教員還是楊東莼在廣西師專擔任校長時培養(yǎng)的學生,他們主要擔任地干校的小組指導員。在教學中,這些思想政治覺悟高、工作能力強的教職員緊密結合抗戰(zhàn)實際來宣傳進步思想,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如肖敏頌在講授“抗戰(zhàn)形勢講話”課程時,認真貫徹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的精神,宣傳團結抗戰(zhàn)必勝的思想,積極引導學生分析國際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勢,增強學生抗戰(zhàn)到底的信心;姜君辰在“社會發(fā)展史”教學中,通過講授階級斗爭理論幫助學生認識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的力量;楊東莼在主講的“三民主義”課程中,根據毛澤東論述的新三民主義思想開展教學活動。

        盡管楊東莼在這兩個學校的任期都不足兩年,但他非常注重培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曾說過:“我們要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得到了良好的學習方法,訓練好了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然后才配談到干字?!盵2]245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楊東莼不僅親自給學生上課,而且大膽聘用大批進步教師,努力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對此,曾經歷過桂林抗戰(zhàn)文化運動的魏華齡先生評價:“這樣有領導、有計劃地在青年中傳播馬列主義,進行革命人生觀教育,在當時國統(tǒng)區(qū)的高等學校中是絕無僅有的。”[3]進步教師積極占領教學陣地,引導青年學生學習社會科學、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他們逐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中國當時的革命形勢和歷史任務,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革命思想、引導青年學生投身革命運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采用靈活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積極性

        20世紀30年代,廣西政治形勢十分復雜,國民黨新桂系與蔣介石集團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結,因此馬克思主義在廣西青年學生中的傳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楊東莼積極開動腦筋,團結進步教師,采用靈活教學模式開展馬克思主義傳播活動。他尤其提倡自由研究,鼓勵學生多讀書看報、學習先進理論、關注時事政治,引導學生訓練批判思維,在眾多理論學說的比較研究中,在與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激烈論爭中,讓青年學生廓清思想迷霧,自覺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他曾在1932年10月12日廣西師專的開校典禮上,明確要求學生在思想上要打破以個人為本位的人生觀,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和依賴教科書的習慣,學習上側重自主研究并在自由研究中尋找人生出路的答案。

        楊東莼還想方設法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研究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專門撥出經費購買大批當時所能買到的進步書刊。如在廣西師專時期購入鄧初民的《社會進化史綱》,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綱》,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財產和國家的起源》《自然辯證法》《費爾巴哈論》等。在廣西地干校時期,他為學生購置的進步書籍報刊更加豐富,包括《資本論》《聯(lián)共(布)黨史》《政治經濟學》《大眾哲學》等書籍,以及《新華日報》《救亡日報》《群眾》周刊、《世界知識》等重要報刊。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安排上,楊東莼注重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fā),靈活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接受進步思想,接受革命理論的教育。如在廣西師專,學生的學習安排是上午上課、下午和晚上自習,以保證學生有充裕的自由研究時間。此外,教師對學生及時的指導和解答也采用了多樣化方式。如在廣西師專,主要是通過班主任批閱日記、召開班會,校長召開報告會,學校邀請進步學者來校演講等形式指導學生。其中每日晨會由班主任主持召開,在這半小時的晨會上,學生們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共同討論學習、生活、思想和社會現(xiàn)狀等問題,嘗試用批判的眼光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當時,國民黨規(guī)定學校每周星期一例行兩小時集會紀念孫中山,在每次的“紀念周”大會上,楊東莼無論是談日常生活、行政工作還是談思想學術,都能以淵博的學識和精辟的分析,亦莊亦諧,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理論的魅力,自覺接受深刻的思想洗禮。楊東莼還經常邀請進步學者為學生演講,使學生增長見識、開拓視野。他曾于1933年冬邀請地理學家田曙嵐給學生講述在蘇區(qū)的見聞,使學生了解蘇區(qū)人民的情況,增強學生堅持革命勝利的信心。

        在廣西地干校,在楊東莼的主持下,學校形成一套對學生理論學習能力的訓練方法。除了課堂講授之外,學生個人研究和小組會議占很大比重。學生通過課堂內外的學習,閱讀大量書籍,再在小組指導員指導下,通過各種小組會議如學習小組會、政治小組會和工作小組會等,自由發(fā)表意見,交流學習心得,提高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楊東莼無論是在領導廣西師專還是主持廣西地干校辦學期間,都特別注重利用各種場合向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如在廣西地干校,針對當時校內特務和托派分子破壞團結抗戰(zhàn)的反動言論以及攻擊中國共產黨的謠言,楊東莼向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請示后,利用“每周講話”予以抨擊。在他的講話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馬克思主義術語,卻運用唯物辯證法對那些破壞抗戰(zhàn)的言行進行了有力批判。他還組織學生圍繞堅持團結、堅持抗戰(zhàn)的主題,開展廣泛、熱烈的討論,逐步加深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理解,從而使不少學生在討論中主動接受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逐步掌握馬克思主義批判武器,調動學生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積極性。薛暮橋回憶說:“事實證明,這樣的教育方法,比單純灌輸馬克思主義思想更能啟發(fā)學生的政治覺悟。”[1]代序3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強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實效性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中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4]立足現(xiàn)實,面對時代,真正發(fā)揮理論的作用,自覺服務于現(xiàn)實,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毛澤東也說過:“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盵5]在桂林主持教育工作期間,楊東莼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馬克思主義傳播與挽救民族危亡相結合,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和說服力。1931年楊東莼在撰寫的《唯物論的認識論》中闡釋了實踐是人們是否現(xiàn)實地認識事物的試金石的觀點。到廣西師專后,楊東莼始終要求青年學生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曾專門撰寫短文《理論與實際》對學生進行指導。該文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沒有出現(xiàn)“真理”“檢驗標準”等詞,但是深刻地論述了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便于青年學生理解和接受。在廣西地干校期間,楊東莼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列入六項訓練方針的其中一項,提出:“青年是民族的中堅,國家的柱石,但是沒有最進步的訓練方法,去訓練并教育他們,仍舊是有問題的,所以本校決心實施戰(zhàn)時教育,運用最進步的方法,把廣西的青年鍛煉為民族的中堅,國家的柱石?!盵2]428-429在訓練內容上,為適應抗戰(zhàn)需要,他強調要體現(xiàn)“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特點,包括政治訓練、軍事訓練、工作訓練和生活訓練,全校按軍隊編列進行教學和管理,依次是總隊、大隊、中隊、分隊(小組)、班和基本小組,要求學生在小組指導員指導下把學習、工作和生活統(tǒng)一起來,使理論與實踐密切聯(lián)系。楊東莼倡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內容,在廣西地干校校歌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知與行,不可分;文與武,在一身。理論與實踐,打成一片;抗戰(zhàn)與建國,本是一程。我們以這樣的精神,打通教學做;我們以這樣的認識,團結軍政民?!盵6]

        為使馬克思主義在青年學生中的傳播取得更好的效果,楊東莼十分注重對學生的國情教育,他要求青年學生結合中國實際,剖析社會現(xiàn)實問題。1933年夏,廣西師專開展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廣西農村經濟調查活動,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由薛暮橋負責。薛暮橋印發(fā)了幾百張農村經濟調查表和一萬多張農戶調查表,布置學生進行家鄉(xiāng)農村經濟調查。他還親自帶領劉敦安、陳權等學生深入廣西各地實地調查,了解農村土地集中情況和租佃關系。經過調查整理,編成《廣西農村經濟調查報告》一書出版。廣西師專??禽d了部分調查報告,楊東莼親自在卷頭撰文強調“理論應基于實際,即理論應有根據”的觀點,并提出實踐是證明理論與實際一致性和統(tǒng)一性的“試金石”[1]74-75。此次調查,對于引導學生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觀點,深入農村實際,認識和了解中國國情具有重大意義。

        在廣西地干校期間,楊東莼積極組織教師對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時事形勢教育活動。通過采用聯(lián)系課堂、讀報訓練、時事報告、時事討論會、時事問答、時事回憶會、時事活報劇、時事壁報、補充常識和校外指導等多種途徑,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和實際,運用所學理論深刻、科學地分析實際問題,提高政治覺悟,明確當前的政治任務。他還經常邀請在桂林的中國共產黨員和民主進步人士來學校作時事形勢及政治報告,為學生及時解答理論學習中遇到的困惑。據統(tǒng)計,僅1939年3月18日至8月1日,廣西地干校舉行的時事座談會或報告會達23次,先后邀請了文化名人夏衍、范長江、劉清揚、張鐵生、姜君辰、胡愈之、盛成、田漢、黃藥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葉劍英、國民黨愛國將領方振武、新安旅行團領隊徐志貫(中共黨員)、日本反戰(zhàn)作家鹿地亙等來校作報告。他們或分析國際形勢,或講解戰(zhàn)區(qū)抗戰(zhàn)近況,或開展抗日救亡宣傳,號召學生堅定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

        不僅如此,楊東莼還積極引導學生投身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廣西地干校辦學期間,正值桂林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fā)展之際。在楊東莼的主持下,地干校組織開展了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其中包括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歌詠比賽,學唱革命歌曲,學畫漫畫,出壁報、油印小報,排演活報劇,組織生活競進會,參加抗戰(zhàn)建國俱樂部、講演會等。學校還組織發(fā)動學生踴躍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包括響應《救亡日報》發(fā)起的義賣活動,聲援重慶被炸同胞;參加桂林各界討汪運動,印發(fā)討汪參考資料,舉行討汪演講比賽,奔赴附近鄉(xiāng)村擴大討汪宣傳等。在征募寒衣獻金競賽活動中,楊東莼帶頭捐款100元,全校捐款額突破一萬元。地干校還派出10名指導員和100名學生組成戰(zhàn)地工作團,奔赴桂南前線工作近2個月[7]。此外,地干校還成立實習工作指導委員會,加強對學生實習工作的領導,使學生在實習中深化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思想認識,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在廣西青年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啟示

        20世紀30年代,楊東莼曾兩度來到廣西從事教育工作,分別擔任廣西師專校長和廣西地干校教育長。盡管他在兩校任期不長,且辦學環(huán)境極其復雜惡劣,但是他“培養(yǎng)一批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青年”[1]代序3的辦學目標十分明確。他依借蔣桂矛盾和新桂系有限度的開明,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方向,克服各種困難,依靠進步力量開展實踐斗爭,不斷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規(guī)模,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青年學生,為廣西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增添了新生力量。

        在楊東莼任職期間,僅廣西師專共計培養(yǎng)了400多名鄉(xiāng)村師資和教育行政人才,其中思想進步的學生畢業(yè)后奔赴廣西城鎮(zhèn)鄉(xiāng)村,在教學中自覺擔負起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責任。在廣西地干校,楊東莼繼續(xù)推進師專成功的辦學經驗。地干校主要培訓基層建設干部,每期訓練時間一般在7~10個月,總的規(guī)模比師專大很多。經過廣西師專這個革命據點和地干校這座革命熔爐培養(yǎng)出來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中,不少人積極投身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不計得失,不顧生死,展現(xiàn)出巨大的革命實踐偉力。1943年12月,廣西師專畢業(yè)學生劉敦安、麥世法等中共黨員在“大別山慘案”中壯烈犧牲?!袄钭谌实桨不樟⒒?現(xiàn)名金寨)檢閱第五戰(zhàn)區(qū)部隊,皺緊眉頭對其部下說:‘為什么楊東莼訓練的干部如此成功,你們訓練的干部這樣蹩腳呢?’”[8]李宗仁的話語實際上承認了一個事實:楊東莼成功引領了廣西青年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傳播,并在實踐斗爭中經受考驗,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

        抗戰(zhàn)時期楊東莼在廣西青年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實踐和經驗,對于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在青年學生中的傳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生力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因此,用馬克思主義尤其是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盵9]在向青年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是向青年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示高?!耙疡R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10]。而在對青年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教師隊伍建設,是做好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基礎性工程??箲?zhàn)時期楊東莼在桂林從事教育工作期間,高度重視教師在馬克思主義傳播中的作用,充分調動教師對青年學生思想引領、人生指導的積極性,使馬克思主義在廣西青年學生中的傳播取得顯著成效。如今,我國發(fā)展正處于新的歷史方位,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深刻變化,青年學生要答好“四個正確認識”的時代之問,旗幟鮮明地堅持真理,立場堅定地批駁謬誤,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教師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教師要“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9]。而要使教師能夠擔當起向青年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任,必須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上下功夫,這就要求除了擴大馬克思主義傳播隊伍規(guī)模、完善體制和機制之外,還需要通過采取諸如學術交流、理論研修、國內外調研等各種措施,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使教師能夠真正做到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素質過硬,能夠把學深、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能夠做到師德高尚,“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9],使教師能夠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在向青年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取得好的效果,實現(xiàn)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標。

        (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方式方法

        抗戰(zhàn)時期,無論在廣西師專還是廣西地干校,面對復雜的政治形勢,楊東莼不是局限于單純灌輸式地傳播馬克思主義,而是提倡自由研究,注重師生雙向互動,通過各種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接受教師的指導,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積極性、主動性。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發(fā)生深刻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日趨多樣多元多變,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顯著,這迫切需要進一步堅持和發(fā)展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來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凝聚思想共識。尤其在互聯(lián)網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以網絡為載體的新媒體逐漸成為媒體形態(tài)的主流,以巨大的優(yōu)勢深刻地影響著青年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資源可共享、表現(xiàn)形式多樣等特點,深受思想活躍的青年學生青睞。而在互聯(lián)網上,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各種思想觀念相互碰撞,各種價值取向相互交匯,互聯(lián)網已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因此,必須根據青年學生需求多樣、參與意識增強、思想觀念多元等新情況新特點,靈活采用適應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多種方式,與時俱進,在青年學生中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既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雜志等傳統(tǒng)傳播媒介,又要高度重視和有效運用移動客戶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充分發(fā)揮青年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加大對青年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研究的基礎上,“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9],采取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等教育方式,構建雙向互動模式,增強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激發(fā)青年學生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積極性,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在青年學生中的傳播收到好的效果。

        (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和發(fā)展的題中之義。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實踐的理論,是人民在追求解放的具體實踐中形成、豐富和發(fā)展的。發(fā)展著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人們在新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理論的認識,更加堅定對經受住實踐考驗之理論的信仰。毛澤東在《實踐論》中辯證地論述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指出:“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盵11]284他說:“通過實踐而發(fā)現(xiàn)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盵11]296-297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發(fā)展往前推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用馬克思主義能動地認識世界并改造世界,而不是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不自覺的感性認識層面。

        抗戰(zhàn)時期,楊東莼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青年學生中培養(yǎng)了大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他們成為中國革命事業(yè)的重要力量。如今,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青年學生學會“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12],有助于青年學生積極應對現(xiàn)實挑戰(zhàn),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為此,必須努力用不斷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青年學生,提高青年學生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主動性,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在勤工儉學、走訪調研、志愿服務、暑期“三下鄉(xiāng)”、畢業(yè)實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社會實踐中,正確認識世情、國情和黨情,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跑中,用奮斗描繪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四、結語

        抗戰(zhàn)時期楊東莼以廣西師專和廣西地干校為陣地,在廣西青年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了一批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楊東莼在廣西青年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經驗,是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今世界形勢風云變幻的復雜歷史條件下,在青年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猜你喜歡
        楊東干校師專
        實彈射擊勵精兵
        政工學刊(2022年4期)2022-04-14 09:06:34
        西華“五七”干校遺留檔案文獻的保護修復技術探析
        檔案管理(2021年2期)2021-04-06 03:31:02
        群星當年耀黃湖
        ——共青團中央黃湖“五七”干校系列傳記(之八)
        傳記文學(2020年8期)2020-08-21 06:49:20
        俯習寸陰
        群星當年耀黃湖
        ——共青團中央黃湖“五七”干校系列傳記(之五)
        傳記文學(2020年5期)2020-05-18 06:59:12
        拉薩師專?馬云教育基金啟動 : 捐資一億,十年賦能3000名西藏一線教職人員
        留學(2019年13期)2019-08-08 05:29:17
        行走在涵養(yǎng)“童心”的教改路上
        ——江蘇省連云港師專二附小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實踐
        江蘇教育(2018年65期)2018-11-02 03:37:22
        難忘老父親的干校逸事
        北廣人物(2017年17期)2017-05-13 06:38:05
        拉薩師專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成敗歸因的調查與分析
        西藏科技(2016年10期)2016-09-26 09:01:53
        來生太遠
        伦人伦xxxx国语对白| 久久精品国产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系列| 男人的天堂手机版av| 色www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综合亚洲色欲| 成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 成人男性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dvd| 亚洲av综合色区久久精品| 天堂网日韩av在线播放一区 | 区一区一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久久|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精品久久久久久777米琪桃花 | 女性自慰网站免费看ww|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密臀av| 狂猛欧美激情性xxxx大豆行情|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 麻豆密入视频在线观看| 三级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免费视频|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精品中文字幕日本久久久| 国产精品妇女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日本在线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电驱蚊液可以插一晚上吗| 天天影视性色香欲综合网|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婷婷瑜伽|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