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霖 刁佳璽 劉 楊 黃 瑞 王 倩
1.成都師范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2.成都農(nóng)業(yè)科技職業(yè)學院農(nóng)業(yè)園藝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壓力一詞最早源于拉丁文的stringere,原意是“擴張、延伸、抽取”等。最初是應用于工程學和建筑學,從14世紀開始被用來表示苦難、窘迫、逆境或痛苦。從19世紀初開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醫(yī)生借用這個詞來描述動物和人類在緊張狀態(tài)下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反應。Selye則認為壓力是對任何形式的傷害性刺激所產(chǎn)生的生理反應,即“一般適應綜合征”包括警戒反應期、抗拒期和衰竭期。學者韋春北認為抗壓能力也是挫折耐受力,是指個體在外界壓力下處理事務的能力,或者說是人們受到挫折時經(jīng)受得起挫折的打擊,保持心理和行為正常的能力,所以從挫折的角度來論述抗壓能力。[1]朱智賢認為挫折是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障礙或干擾,導致個人動機不能實現(xiàn)、個體需要不能滿足時的情緒狀態(tài)。[2]學者閆淑楠、邊和平認為挫折教育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并以激勵、陶冶、指導、磨煉人生為目的,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挫折意識,激發(fā)自身潛力,改變認知和行為模式,增強心理免疫力和抗挫折能力,從而提高對于生活的適應力。[3]
國外對于壓力及抗壓能力的研究已有較長時間,已形成了相應的研究體系,國外的研究也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相應的思路。但這些研究成果局限于壓力理論或者心理學相關的理論,側重于壓力產(chǎn)生的原因,對于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下的特殊群體研究抗壓能力卻是很少的。英國的心理學家麥獨孤曾經(jīng)提出過關于壓力的理論:當人面對壓力時,人本能地向后退縮,并隨之產(chǎn)生恐懼心理。西方心理學家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個體微觀壓力行為及其理論,將壓力產(chǎn)生的來源分為:外在情境壓力、情境的評價壓力、情境的反應壓力、需求與個人能力之間的關系壓力。
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學校和家庭都對青少年提出新的要求,以學業(yè)為主的青少年在現(xiàn)有的教育制度下,競爭壓力和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青少年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心理抗壓能力較弱。部分家長在生活中會對青少年進行挫折式教育,美其名曰打擊會促進孩子的進一步成長??茖W的挫折教育是能夠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予支持、鼓勵和安慰,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積極應對困難和失敗。但是遭遇過多的挫折和開展多次挫折式教育可能會打擊青少年的自信心,影響青少年對自己的認知,從而自卑甚至自暴自棄,長此以往,不利于青少年的抗壓能力的建設甚至心理健康發(fā)展。挫折與壓力是成雙成對出現(xiàn)的,青少年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產(chǎn)生心理壓力。如果他們具備較強的抗壓能力,有良好的心態(tài),就能更好地應對困難和挑戰(zhàn),戰(zhàn)勝挫折,從而增強自己的信心,更加積極陽光的面對生活。
在社會大背景下人們更多的關注應試教育,忽略了對青少年心理抗壓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提高抗壓能力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就顯得十分重要,不僅在學業(yè)、生活甚至是抗挫折方面都有重大作用。對于還是學生的青少年來說,學業(yè)的壓力是最主要的壓力,源于學業(yè)環(huán)境中的、超出學習者應對能力范圍的任何物理刺激和心理需求,就稱為學業(yè)壓力源。在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系統(tǒng)下,家長和學生過度重視考試成績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發(fā)展,這種唯成績論對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與此同時還有平時繁重的學業(y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們的壓力。這時教育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強調教師和學校二者的作用,學校應該關注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并對此有所作為。教師也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及時地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抗壓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完善性格,逐步建立起抗壓能力。教育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還包括了對體格、思想、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學生抗壓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家庭在對青少年的抗壓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學校雖然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課堂,家庭才是教育的主陣地。良好的家庭氛圍,健康的家庭關系更能夠幫助青少年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問題。良好家庭氛圍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相對來說會更強,可以積極看待生活的挫折,那么抗壓能力會更好。除此之外,青少年本身也應該關注自己的心理變化,要積極面對困難,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在自己無法正確處理的情況下要學會向外界求助。
當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新時代的社會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就目前國內(nèi)形勢看來,我們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的作用,并在社會中和學校中積極開展相關的活動,以此來提高對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建設。但就目前國內(nèi)的研究報告看來,極少將心理抗壓能力和新時代下的青少年相結合進行分析研究,也極少著重將抗壓能力和大學生相聯(lián)系并進行相關的調查研究,理所當然地認為抗壓耐挫能力作為大學生適應復雜環(huán)境、應對復雜社會挑戰(zhàn)的核心能力之一,是當代大學生人才能力培養(yǎng)中的基礎內(nèi)容。受成長經(jīng)歷、社會環(huán)境,畢業(yè)就業(yè)等因素綜合影響,大學生抗壓耐挫能力普遍偏弱,所以培養(yǎng)大學生抗壓耐挫能力是必然趨勢。新時代大學生抗壓能力的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表明:現(xiàn)階段,大學生的逆商即抗壓耐挫能力并不理想,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相吻合。新時代的青少年和大學生雖然處于同一時代,但是時代是不斷發(fā)展的,所以不同的群體所處的階段任務是不同的,壓力源的某些方面等等也是不同的,這就是我們這一研究的突破口。我們在關注新時代青少年的同時也做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報告,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為青少年建立更好的抗壓能力,讓他們樂觀面對生活。
發(fā)展心理學認為,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尚處于從幼稚走向成熟發(fā)展的過渡期,身心處在一種非平衡狀態(tài)中,這也就導致青少年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巨大的矛盾。此外,青少年逐漸成熟的生理也會對心理活動形成沖擊,青少年由于外形的變化讓他們產(chǎn)生了成人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nèi)諠u渴求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隨之而來他們在這個階段會對父母產(chǎn)生一定的反抗,處于一種與成人相抵觸的情緒中。但是由于他們的認知能力、思想方法、人格特點和社會經(jīng)驗都不太成熟,這些也導致他們心理依舊存在幼稚性,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感到壓力時又會依賴父母,再一次彰顯了他們矛盾的心理。這就說明中學生特殊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了抗壓能力和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這也是本研究重要的內(nèi)因。
有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每年猝死的人中40%是由于壓力。研究表明,壓力本身不會導致猝死,壓力環(huán)境下的猝死是源自對壓力的錯誤認知。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在中國,15~19歲青少年自殺率為十萬之四,其中超過90%都患有至少一種精神疾病,患有抑郁癥的青少年比例高達49%~64%。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專題調查中發(fā)現(xiàn),近三成的青少年有抑郁風險,過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問題,他們的壓力源排行第一的是學業(yè)壓力。這就決定了中學階段往往是認知發(fā)展的危險期,當不正確的認知與主流觀點產(chǎn)生摩擦時,就會導致個體心理上的挫敗感,這是提高青少年對壓力的認知,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壓力,是本研究必要性的另一原因。
根據(jù)近年對青少年心理危機的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學校對處于危機中的當事人進行干預時,出面者往往是學校領導和班主任,很少能看到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身影,他們基本被排除在危機干預這一過程之外。在這個層面上來講,青少年在提高抗壓能力方面缺乏專業(yè)的指導,進而導致他們不能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合理有效的壓力排解,導致他們的心理危機進一步加深。本研究通過對新時代青少年抗壓能力的調查,進一步了解當前青少年抗壓能力現(xiàn)狀,從而為社會提供借鑒,這是研究青少年抗壓能力的另一原因。
根據(jù)發(fā)展心理學中所說的內(nèi)容,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心理對于父母既存在著反抗又存在著依賴,所以父母要學會去平衡其中的關系,學著去尊重自己的孩子。傳統(tǒng)家庭中父母在整個家庭中總是居于主導地位,有些父母向孩子灌輸必須努力學習獲得好成績才能出人頭地的片面思想,而在給孩子注入極大期望值的同時如果他們不能達到其既定目標,父母冷漠的責備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甚至可能導致他們自卑感的產(chǎn)生和增長。而此時青少年正值一個情感非常敏感的時期,往往面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和解決能力不足。所以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應該注重方法,讓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大于反抗。并且父母應摒棄上述那些固有思想,做好正確的帶頭作用,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去傾聽并且尊重他們的真實想法,也要仔細關注他們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在其消極時給予相應的情感支持和鼓勵,加強相互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這不僅有利于構建良好親密的家庭關系,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又能更好地提升青少年處理壓力的能力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父母們也要知道,不能過于把孩子捧成溫室里花朵,在適當?shù)臅r間讓他們學會正確的認識“失敗”,逐漸學會怎樣去接受失敗,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
學校氣氛是國內(nèi)外都比較注重的一個研究課題,根據(jù)大量的資料可以總結出學校氣氛是指能被所有師生感知到的一所學校特有的屬性和發(fā)展趨勢,且人能被此種氛圍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中學校氣氛中所包含的學校組織行為特征以及學校組織行為和關系,對師生們的影響極大。好的學校氣氛表現(xiàn)在校風優(yōu)良,師生關系融洽、同學間的良性競爭和友好交往等方面,所以從相關調查研究中可以明確得知長期生活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中,青少年的壓力將極大減少,抗壓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升。由此可知一個好的學校在青少年抗壓能力的培養(yǎng)和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學校內(nèi)部不僅要緊抓教育,注重教師能力培養(yǎng),使其明確自身教書育人的責任,也要了解好的學校氣氛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師生、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同時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做好正向引導,如采取加入心理課程、適當減少作業(yè)、開展課外放松活動等措施來緩解青少年壓力,讓他們能在一個有活力、健康的氛圍中學習、生活和交往。
青少年正值青春期,其中叛逆期是大部分人會經(jīng)歷的一個特殊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獨立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并迫切希望成長和擺脫父母的束縛,以成人自居,叛逆心理由此產(chǎn)生。他們運用各種方式和途徑來向外界強調自己的存在,而期望值過大與個人能力不足的不平衡情境,以及來自外部的阻撓和失敗則會增大他們的失望和叛逆心理,這種反常心理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可能會使他們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此時的青少年心理發(fā)展尚不完全,這種不成熟的狀態(tài)會很輕易地促使壓力的產(chǎn)生。在此階段來自外部如父母、學校老師的引導固然重要,但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轉變也占據(jù)著極為主要的部分。一方面家庭和學校作為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場景,極大程度會產(chǎn)生各種或好或壞的影響,所以父母和學校要努力構建積極健康的環(huán)境為青少年解壓;另一方面青少年個人也要清晰地認識自己找準定位,平衡自身能力與外界的關系,提升個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向外界合理表達自身的想法和傾訴心中的煩惱,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生活和學習中不過分注重成功與失敗,不為失敗灰心喪氣,勇敢面對壓力和挫折,在自己不能解決時主動尋求幫助,如此樹立起正確認知,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發(fā)展,提升抗壓能力。